哥德堡印像(二)

作者: annnl

導讀哥德堡印像(二)看完了東印度公司總部,順著Stora Hamn運河再往哥塔河方向西行,大概5分鐘左右,就會看到一座橋,橋的南邊就是小廣場(Lilla torget)。廣場四周的建築都是百年以上的歷史建築,由於不是假日,廣場上沒有什麼人。這個廣場以前曾經是木制家具的交易市場,所以那時候也叫木頭廣場。廣場中間有一座Johan Alströmer的雕像。Johan Alströmer是在1724年第一位把 ...

哥德堡印像(二)看完了東印度公司總部,順著Stora Hamn運河再往哥塔河方向西行,大概5分鐘左右,就會看到一座橋,橋的南邊就是小廣場(Lilla torget)。廣場四周的建築都是百年以上的歷史建築,由於不是假日,廣場上沒有什麼人。這個廣場以前曾經是木制家具的交易市場,所以那時候也叫木頭廣場。廣場中間有一座Johan Alströmer的雕像。Johan Alströmer是在1724年第一位把土豆引入瑞典的人,人們稱他為土豆之王。而在這之前,瑞典人是以吃蘿蔔為主的。其實Johan Alströmer的貢獻遠不止土豆,他是瑞典成功的企業家和科學家,是瑞典工業革命進程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他早年去英國從事貿易,後來回到瑞典創業,他不但建立了自己的羊毛廠,制糖廠,而且潛心研究土豆的種植方法,他還在制革、造船等很多領域頗有建樹。為了表彰他的貢獻,皇室授予他騎士頭銜,Johan Alströmer也成為了瑞典皇家科學院的創始人之一。從小廣場再往西走就是哥塔河了。沿著河岸北行,就見到一座三層的紅色建築,這就是哥德堡市的賭場,這座建築已經有140多年歷史了。經過賭場,就可以到達船舶博物館(Maritima Centrum)。博物館建在哥塔河邊,分水上和陸地兩部分。水上部分展出了從1875年來的19艘船艦,其中有潛水艇、驅逐艦、布雷艇、航標船、消防船、拖船、貨輪、運油船等,其中一些艦船已經改成了旅社,有的還經營餐廳和咖啡店,游人可以通過艦船之間的浮橋登上各艘艦船參觀其內部。岸上的展覽分展廳和露天展場,露天展場上可以見到很多艦船上的部件,比如船桅杆,鐵錨、絞車、潛水器、燈塔、大炮、纜繩樁等等。路上展廳內有很多歷史照片珍貴資料,這個博物館號稱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博物館,十分值得一看。



(船舶博物館)

船舶博物館前邊就是哥德堡歌劇院(Goteborg Operan),這座船形的現代化建築建於1994年。整個建築為暗紅色,粗曠的外形模仿停泊在水中的海盜船。歌劇院裡面有三層看台,1300多個座位,配有升降舞台等先進設備。到了晚上,歌劇院外面的裝飾燈全部打開。從哥塔河上望過去,仿佛是一只即將啟航的海盜船,非常瑰麗。現在這裡主要是用以歌劇和芭蕾舞的演出。在歌劇院前的廣場上,我再次見到了瑞典詩人和音樂家Evert Taube的雕像。哥德堡歌劇院前邊,就是小博門碼頭(Lilla Bommens Hamn),小博門碼頭是哥德堡舊碼頭的所在地,現在成為了觀光客運和游艇碼頭。小博門瑞典話的意思是的意思是小鐵索,這個地方是哥德堡運河的入口,由於運河比較淺,大船無法航行,只可以用駁船接載貨物。那時候到了晚上,運河地區的水域就會關閉,用一根鐵索橫拉在運河上,以阻擋不速之客的來臨。所以這個地方就叫做小博門。小博門碼頭上有兩排紅色的房子很像碼頭倉庫,其實已經改造成為酒吧和餐廳以及一些紀念品商店了。小博門碼頭一側,就是哥德堡市的最高的建築,這座紅白相間86層的柱形建築叫Utkiken,因其建築的形狀和顏色,也被稱為口紅大廈。這座大廈曾經為IBM所有,已經經過了多次轉手。這座大廈的頂樓,是一個咖啡廳,如果有時間,可以在那裡喝杯咖啡,並從頂樓的觀景台欣賞一下哥德堡碼頭、遠處群島及市區的景色。



(維京號和口紅大廈,後面是Götaälvbron大橋,這座橋可以張開橋洞讓大船通過)

在口紅大廈前邊岸邊,可以見到一艘漂亮的白色帆船,這就是著名的維京號(Barken Viking),是世界上少有的幸存下來的四桅杆帆船,維京號有108米長,建造於1906年。是丹麥制造的海員的訓練船,如今改做飯店和餐廳。在小博門碼頭,在同樣是游客的一對夫婦的介紹下,我登上了Älvsnabben 線路的輪渡,據說這條線路是從哥塔河上觀望哥德堡最佳選擇。這條線路從小博門碼頭出發,分別停靠哥塔河兩岸的Rosenlund,Lindholmspiren,Slottsberget,Eriksberg,Klippan五個碼頭,全程需要40-50分鐘。由於這種輪渡是作為交通之用的,船上沒有講解,所以船票只需要20克朗。比起帕當橋底游來這個價格顯得極為超值。這種上下兩層的輪渡的船大小類似於香港的天星小輪,但是比天星小輪豪華不少。一層船艙是室內,二層是露天,大約有200人來個座位。我乘坐那班船,整條船上只有10來個人,買一日通票還可以免費乘坐。輪渡停靠的幾個碼頭的景色也各有千秋,在Lindholmspiren見到是一排排漂亮的高檔寫字樓,在Slottsberget見到的則是郁郁蔥蔥的山坡和草地以及一棟棟漂亮的河畔別墅,Eriksberg這個昔日著名的造船碼頭,已成為高檔居住小區,而那高達84米的台架起重機依然孤零零的站立在那裡,成為笨豬跳運動的跳台,最後一站Klippan則是眺望Älvsborgsbron 大橋以及阿爾弗斯城堡(Älvsborgs Fästning)的最佳地點。船行駛在寬闊的哥塔河上,視野極為開闊。夕陽照耀下的哥塔河東岸一片金黃,一棟棟古老的建築盡現眼前。繁忙的哥塔河裡,大大小小掛著瑞典國旗的輪渡穿流不斷、巨大的貨船和郵輪點綴其間。東北邊遠處的Götaälvbron大橋可以定時張開橋洞讓大船通過,口紅大廈及維京帆船形成了有趣的幾何圖案。在哥塔河西岸,巨大的港區吊臂和起重機、巨大的造船塢和正在建造的輪船。哥德堡歌劇院、船舶博物館、去丹麥的Stena Line的豪華游輪、Masthuggskyrkan教堂、海員紀念塔、Älvsborgsbron 大橋一幕一幕地不斷跳進我的眼簾。從輪渡上見到的哥塔河兩岸景色實在是動人心弦。還有一個出乎意料的收獲是,在Eriksberg碼頭,我看到了來過中國的哥德堡號(Ostindiefararen Göteborg)仿古輪船。這艘輪船靜靜地停在哥塔河的西岸Eriksberg碼頭,看起來比她2006年來亞洲的時候落寞了好多。這艘船的顏色遠沒照片裡的那麼鮮艷,氣度也沒有張帆遠航時候那樣的不凡。這艘船因為經費的問題而停止運行的傳說,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我原來以為,浩噶區(Haga)必須坐電車才可以到達,研究了地圖才發現從我住的地方沿著運河邊上的國王公園(Kungsparken)穿過去是一個更好的選擇,這個公園大樹成蔭,山丘和平地都被綠色覆蓋,空氣十分新鮮。草地上有很多曬太陽的市民,公園裡有一個小高爾夫球場,也不乏噴泉和雕塑,這個公園是一個步行者的天堂。浩噶區現在位於市中心,這個地區最早是哥德堡的郊區,曾經是皇家草場,隨著工業化的進程,19世紀末浩噶區成為哥德堡體力勞動者的住宅區。隨著城市的擴大,這些體力勞動者慢慢遷移了出去,那些老的木頭和石頭的房子,卻原樣保持下來,90年代以後,浩噶區變成了哥德堡的著名觀光地區。浩噶區現在只有4000多人口,而在100多年前,在這裡還是擁擠的工人住宅的年代,人口數量是現在的4倍。浩噶區的主要街道是Haga Nygata,這條街道東西貫穿浩噶區,仍然保持著100多年前的風貌。其實這裡每一條街道都差不太多。不寬的街道,不高的樸素的房子,正好構成了浩噶區的懷舊特色。浩噶區的房子很多只有三層,一般第一層是石頭的上面兩層是木頭的,街道上非常干淨,而且大部分街道都是步行街。街角巷間散落著一些精品店、古董店和咖啡廳。我去了兩次一次是清晨,一次是傍晚,路上只遇到很少的行人,連游客也沒遇到幾個,沒有見到浩噶區的游人如織的熱鬧景像。再往深處走,在浩噶區後面的小山上就是有名的皇冠古堡(Skansen Kronan)。從浩噶區到哥德堡最大的公園Slottsskogen也僅需幾分鐘的路程。在60-70年代,浩噶區的名聲並不好,曾被認為是一個藏污納垢的地方。曾有人建議,把這個區域全部推倒重建,但是哥德堡的城市規劃者,沒有這沒做,他們認識到了這個區域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把這個區域完整的保存下來。並規定所有重建的房子,都要按照原先的樣式。慢慢就形成了一個純居住兼旅游休閑的新浩噶區,由於離文化區Linnégatan不遠,所以這個地區現在這裡是藝術家、學者和學生們喜歡流連的地方。皇冠城堡(Skansen Kronan)是哥德堡現存的三座城堡之一,也是哥德堡唯一上面鑲有皇冠的城堡。這個城堡建於1641年,50多年後才完工。當時建造這座城堡的目的,就是為了防御丹麥的侵略。皇冠城堡座落在浩噶區的一座小山上,從浩噶區的Frigangsgata街可以直接沿著陡峭的樓梯上山,或從Skanstorget,車站下車後,沿著緩緩的坡路上山也可以到達。這座城堡曾經當做過監獄,最多的時候曾經囚禁過180多名犯人。近100年來都是作為軍事博物館。



(皇冠城堡)

城堡是一座圓柱形的三層石頭建築,圓柱形的建築顯得十分堅固。圓柱頂部鑲有金色的皇冠。由於建在山的最高處,城堡顯得分外威嚴。城堡的周圍有三座石頭做的要塞門洞,分別朝著三個方向。古堡兩邊各有幾座古舊的大炮,炮口指向大海邊。山上還有一幅鋼板地圖,可惜文字是瑞典文字。城堡的側面,有一座螺旋形的樓梯,一直通向城堡的頂層窗戶。看樣子這就城堡的入口。估計畏高的人是不敢參觀這座博物館的。這個城堡只是在夏天的周二和周五開放。每天開放的時間只有3個小時。

城堡所在的小山上風景極佳,這座城堡的所在位置是哥德堡市的制高點之一,也是眺望哥德堡景色的一個絕好的地方。從這裡可以清楚地鳥瞰整個浩噶區,從上面望去,浩噶區的屋頂的房子整整齊齊,而且都是紅色的屋頂。浩噶公園裡的浩噶大教堂和遠處的哥德堡發電廠都清晰可見。Linnéstan區的古色古香的房子同浩噶區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遠處還清楚見到了奧斯卡佛雷克斯教堂和馬斯特戶格教堂。

哥德堡另一座有名的城堡叫做Skansen Lejonet,這座城堡位於哥德堡東部,離哥德堡中央火車站不遠。這座城堡建於1687年,是在14世紀古老的Gullberg 城堡的遺址上修建的。她最著名的是有一頭獅子鑲嵌在城堡的頂端,所以也叫獅子城堡,這座城堡在哥德堡到斯德哥爾摩的列車上就可以看到。最後一座古堡阿爾弗斯城堡在哥塔河出海口的一個小島上。丹麥為了扼制瑞典的出海口曾屢次占領這個城堡,哥德堡人被迫花重金買回,據說償還贖回這個島的貸款,全體哥德堡人整整還了4年才還清。18世紀這個城堡改作監獄,現在島上還有當年的囚室可供參觀。城堡裡還有一個名叫查爾斯十二世(Charles XII)小教堂是哥德堡人舉行婚禮的熱門地點。在浩噶區的西南角就是鐵匠廣場(Järntorget),這個廣場的得名,是由於此地以前是經營鋼鐵出口貿易的地點,舊時出口的鋼鐵都是要在這裡稱重的。這廣場靠近運河,所以運輸很方便。廣場上有一座噴泉,噴水池中有5位姿態各異的女性雕像,像征著亞洲非洲歐洲南北美洲五個大陸。這個廣場四周種滿了櫻花,如果4月中來這裡,環境一定更加優美。鐵匠廣場到Linnéstan一帶的建築非常有特色,比起浩噶區,這一帶的建築顯得高大而又不失優雅,街道兩旁餐廳、酒吧和咖啡店密布,是哥德堡任何一本飲食指南上都不會漏掉的地方,據說這裡是本地人夜生活地點的首選。從鐵匠廣場向北走,過了馬路和一座橋,就看到了魚教堂(Feskekörka)。漁教堂是於1874年在被拆掉的城市防御工事的原址上建造起來的。它的屋頂陡峭,黃色的磚牆上每邊鑲嵌著7扇哥特式窗戶,裡面空間很大,卻無需柱子支撐,據說魚教堂的創作靈感來自挪威的木結構教堂和哥特式石教堂。



(魚教堂日落)

魚教堂實際上並不是一個教堂,而是一個海產品的交易市場,只因為它的外形很像一個教堂而得名。魚教堂建在Rosenlund 運河邊上,當時肯定是為了方便運輸。魚教堂正門外邊有幾座鑄鐵雕塑,雕塑了一個賣魚的小販,幾個漁民,和一條狗。這個市內市場已經有130多年歷史了。裡面有很多售賣不同品種的海產攤檔,據說這裡的魚都是前一天晚上新鮮捕獲的。魚教堂裡還有一些旅游紀念品出售。二樓有二個小餐廳,其中瑞典海鮮餐館Gabriel曾經被一些刊物所推薦。據說由於座位有限,要在這裡吃飯,需要提前預定。最近又見雜志上說這個餐館被坐落在東印度公司倉庫舊址的Sjömagasinet餐廳給比下去了。據說這個魚教堂裡還可以舉行婚禮,想不出來,在充滿鮮魚味道的魚市場裡舉行婚禮是一種什麼感覺。有人說來到中國看廟,去到歐洲看教堂,確有一定道理,歐洲的教堂還真是多。我在哥德堡也有連著看三個教堂的經歷。瑞典的教堂雖然沒有法國意大利的那麼年代久遠,但是教堂內外狀態維護的十分之好,不論大小都有它自己的特色。

最早計劃去的是馬斯特戶格教堂(Masthuggskyrkan),由於從浩噶去走過去花費不了多少時間。沒想,在路上的一個小坡上,先見到非常引人注目的奧斯卡弗雷瑞克教堂(Oscar Fredriks Kyrka)。這座有100年以上歷史的哥特教堂,是以瑞典皇帝奧斯卡二世的名字命名的。教堂紅色的磚牆配上黃色的窗框,加上銀灰色尖頂,給人以十分華麗的感覺,尖尖的鐘樓和數量眾多的尖頂,好像要刺破天空的一把把尖錐。按照景點介紹上的話來說,在黑暗中看到這座教堂,很容易使人聯想到蝙蝠和吸血鬼。教堂內部的裝飾同樣不俗,聖台上有不少木制的聖經中人物的精巧雕塑。高大的拱頂,美麗的雕花玻璃,非常有藝術感的廊柱,華美的吊燈,流暢的線條,無一不顯示出教堂設計者和建造者的精美構思和高超技藝。



(奧斯卡弗雷瑞克教堂內部)

接著在爬馬斯特戶格高地時,半坡上又見到一個叫做S:t Johanneskyrkan的小教堂,這個教堂也有120年歷史了。教堂給人的感覺很隨意,在早上的彌撒之前,神父在和一些教友愉快地聊著天。在這個教堂裡,我還第一次看到的裡面的座椅都是不鏽鋼塑料靠背座椅,教堂外邊四周,有10來只漆成黑白兩色的石頭鴨子很有意思。第三個教堂才是我的目的地——馬斯特戶格教堂,這個教堂建在巨石林立的Masthuggs高地的最高處,教堂建於大約90年前,建在高地上的60多米高的鐘樓使人們從很遠的地方就可以望到。20世紀初期,瑞典人大量移居美國,他們坐船離開哥德堡時,最後一眼見到的建築就是這座教堂的鐘樓。這個鐘樓也曾經當做過航行時的航標。教堂是傳統的紅磚建築,顯得毫不張揚,四周有用山上石頭建成的圍牆,以及用碎石修建的平台。教堂內部圓木的屋頂和聖壇上面的耶穌受難木雕充滿了北歐粗獷的風格,聖台前面有一幅精細的聖經故事銅雕畫,三個畫面是三個聖經故事。聖台兩旁各有一個類似與鐵錨似的帶十字架的裝飾物,教堂內的傳音效果極佳,據說從門口小聲說話,在聖壇前邊都可以聽到。所以這裡還是舉行音樂會的熱門地點。教堂大廳側面還懸掛著一個小帆船模型,不知道是否是為了保佑航海者的安全。基督教義和維京風格在這個教堂裡得到了充分的結合,北歐民族的浪漫風格也在這裡得到了出色的展現。這個教堂是哥德堡市的制高點之一,從這裡可以眺望哥塔運河出海口及小博門碼頭的風景。還可以清楚地看到遠處Älvstranden船塢和雄偉的Älvsborgsbron 大橋。去丹麥輪船碼頭(Stena line)也好像近在眼前。這個地點還是哥德堡觀賞日落的最好地點之一。從馬斯特戶格教堂下山向哥塔河邊走,就可以見到著名的水手紀念塔(Sjömanstornet)。這個紀念塔建高達62米,是1933年為了紀念在一次大戰中失去生命的690名瑞典海員而建的(瑞典雖然沒有參戰,但仍有傷亡)。塔頂有一個5米高的女人雕塑叫做海邊的女人(Kvinna vid havet),這個女人凝望著遠方,期待著她的丈夫的歸來。在這個紀念塔的底層,記載著死去的海員的名字和他們所乘的船只。在夏天,可以通過塔內的樓梯到達塔頂,觀看哥塔河的風光。哥德堡另一個吸引人的地方是岸邊的群島,阿爾弗斯城堡島、Vinga島和Styrsö島都是很著名的熱門景點,這些群島,從小博門碼頭或Saltholmen碼頭乘船均可到達。可惜我這次沒有時間去了。有人說哥德堡有點像舊金山,開始沒怎麼覺得,兩天過後仔細想想,還真有不少相同點。都是港口城市,都有一些坡地和山丘、都有很多橋梁、都有有軌電車、兩地的建築都充滿了異國情調。傳說北歐人冷漠,我倒沒怎麼覺出來,可能是呆的時間太短吧。我遇到的人都還挺願意幫助別人的。

更多照片請看:

http://photo.***/photos/annnl/156121051/

http://photo.***/photos/annnl/156246085/

http://photo.***/photos/annnl/156411577/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