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樓上的燕子

作者: snow8824357

導讀在一本雜志上曾看到這樣一句話“隴西是個能把時空凝滯住的地方……”,對這句話一直挺好奇,這一周,因隴西“李氏書畫交流中心|”的邀請,我終於有幸跟隨父親來到了這所歷史上古絲綢之路的重鎮,號稱“旱碼頭”的隴西縣,這裡沒有什麼優美的自然風景,也缺少聞名於世的人文山水,它的風味真還很難一時說得清楚,但在這個清淨的小縣城裡,賦有特色的飲食文化及 ...

在一本雜志上曾看到這樣一句話“隴西是個能把時空凝滯住的地方……”,對這句話一直挺好奇,這一周,因隴西“李氏書畫交流中心|”的邀請,我終於有幸跟隨父親來到了這所歷史上古絲綢之路的重鎮,號稱“旱碼頭”的隴西縣,這裡沒有什麼優美的自然風景,也缺少聞名於世的人文山水,它的風味真還很難一時說得清楚,但在這個清淨的小縣城裡,賦有特色的飲食文化及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還是讓我頗感興趣。


傳統名小吃:

居住在西北的人,只要說起隴西,必然想到腊肉,“隴西腊肉”是很有名的,也是歷史十分悠久的傳統名吃,走在隴西的大街小巷,到處都有熱氣騰騰,號稱“李家、孫家、鄧家”等等應該是當地很受歡迎的老字號腊肉賣。聽說當地的生豬肉有藥性,常吃著黨參、當歸、冬花、黃芪、蕨麻等野生藥材,故而具有營養價值且別有一番滋味。細細看來,果然如書中所描繪”瘦肉燦若紅霞,瘦而不柴;肥肉晶瑩剔透,肥而不膩,熱蒸現賣,微帶透明,我也學著當地人的樣子,買了一個大餅,把切得薄而透亮並帶著熱氣的腊肉夾進去,咬了一口,哇!真是滿口留香,美味無窮呀!

說起早點,我們想到的不是牛奶、面包就是豆漿、油條,稀飯、小菜,可在隴西不一樣,早晨在街市上到處都看見那些端著大碗,站在小攤周圍低頭吃面的人們。我很好奇,也要了一碗這種由蕎面做成的“huoluo面(嗨!這字真不知怎麼打?我找了半天也打不出當地人所稱、所寫的這種面)只見攤主在一個大碗裡撈上一把黑呼呼的面條,舀上湯料,再放上大碗裡的幾種調料,就遞在了我的手中,端著這碗熱乎乎的湯面,讓我站著怎麼吃呢?看來我是沒有當地人的功夫,只好站在小桌邊等位子,當那一碗湯面下肚之後,真是覺得胃腸舒坦,余香猶存,這一碗粗糧面僅要一元錢。蕎面餅、攪團、雜面、各色野菜等等粗糧入口,口味獨特,讓人身心蕩然,一天都回味無窮,看來當地飲食的粗糧細做,真是名不虛傳呀!

天下李氏的故鄉:

傳說天下李氏源出隴西,這中國大姓“李姓”的根就在隴西,李白曾曰:“本家隴西人,生為漢邊將,功略蓋天地,名飛青雲上”。邀請父親的就是隴西最有名的李氏畫廊。說起歷史上的李姓的著名人物隨口就能想到好多:從老子——“李耳”到西漢著名的將領“李廣”,說到“ 飛將軍李廣”一定會想起詩人王昌齡那首著名的古詩:“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渡陰山。|從大唐天下的創立者“李淵”到詩仙“李白”|詩鬼“李賀”等等舉不勝數,無數的李姓族人對華夏民族都有著卓越的貢獻。

離開隴西前的那天晚上,隴西李姓縣委書記坐在席間,侃侃而談,說起他們李姓一行18人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台灣等東南亞一帶考察時,都會受到各地李氏宗親會的禮遇及熱情接待,每每介紹他們的時候,都會說是“老家的人來了。”交談之時,李書記的興奮與自豪之情是不言而喻的。他們將會大力挖掘開發這方面的優勢,畢竟這些年來,到中原一帶華夏文明的搖籃之地,找根尋親祭祖的海外華僑越來越多,看來,這個地處西北經濟落後地區的小縣城將從李氏宗親的故裡這一獨特優勢,來發展本縣的經濟文化和旅游特色應該說是一項挺不錯的思路。

古城樓上的燕子:

隴西縣的中心就是那座歷史悠久的威遠樓,有一項奇觀,就是那滿天飛舞的燕子,這三十多米高的古建築城樓是這些樓燕的最好家園。黃昏的時候,在城樓下乘涼、觀景,成千上萬的燕子在空中嘶鳴著、衝撞著,劃出一道道黑色的弧線,像流動著的黑色音符。據說:這些燕子都是樓燕,是標准的空中“騎士”,它們不落地、不沾樹,出門就是天,入門就是家,沒有驛站,不需要過渡,從來都是直來直去,目標明確。我站在城樓下邊,出神地望著那滿天飛舞的燕子,真的是好多好多,非常得熱鬧,它們就那樣忙忙碌碌、飛來飛去,不知要去哪裡,也不知為何這樣匆匆忙忙地飛來撞去,不存在悠閑,生來就是勞碌的命。這讓我聯想起我們這些整日都忙忙碌碌的現代人,那些走在大街上,夾著黑色公文包的各色人群,行色匆匆地奔赴各個場合,無暇體味過程,做事直奔主題,我們究竟要去哪裡?我們究竟為何而忙?誰又能回答?誰又能說清?

短短十多天的故鄉之旅即將結束,帶著親人的不舍與囑托,我再次獨自登上了飛機,空中小姐的笑顏和一袋冰塊,耳邊飄蕩著的柔和音樂,讓我的心中充滿了暖洋洋的感動。十多年前的選擇注定了我今日的奔波與漂泊,忙碌而豐富的生活使我的心靈充實而豐盈。“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滄海桑田,事事變遷,讓我從喧鬧中沉澱煩亂的心緒,從浮塵中尋找一方寧靜而透明的天空吧!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