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往蘇州多年,這次第一次聽說山塘街的名字,實在有些汗顏。認識這個地方也因為在WAP網上看人提起,於是一時興起,跑去看看究竟是不是名副其實。在蘇州眾多的街巷之中,山塘街,被稱譽為“姑蘇第一名街”。其原因:一是山塘街是一條有1100多年歷史的古街;二是它的格局具有最能代表蘇州街巷的特點;三是它與許多名人、名事相關。看介紹,才知道它有蘇州“白堤”的稱號,這一稱呼當然也和白居易有關,據記載,正是白居易促成了這條街的建設,促使當地經濟繁榮,交通便利。山塘街一頭連接蘇州的繁華商業區閶門,一頭連著花農聚集的虎丘鎮和名勝虎丘山。全長約3.5公裡,可以分為東西兩段,東段從閶門渡僧橋起至半塘橋,西段指半塘橋至虎丘山。我從渡僧橋入街,這一段已經變成了旅游業繁華的街道,街兩邊商鋪林立,既然在蘇州,當然少不了眾多蘇州特產的東西,所以刺繡、竹子、珍珠是主體,當然也有一些外來物,比如藏飾和印度風味的小店。但生意最好的還要數一家臭豆腐店,門外有很多人排隊等候新出爐的臭豆腐。店招牌上寫著各種口味的臭豆腐,比如蔬菜味,也算是與時俱進了。街上還有一個緊俏產品就是酸梅湯,差不多人手一杯。“民以食為天”便是如此了。街口有後來拓制的御碑亭,半塘橋附近有古戲台,這個地方也開辟了游船,可以在船上感受古街風光,不過我還是喜歡漫步的自由。過了半塘橋的山塘街開始顯現出本色的居民生活,各種各樣的小商販在狹小的街道邊依次排開,各個攤點前都是人頭攢動。從各種蔬菜水果,到熟食,再到生活中的日用品。因為街市的品類齊全,整個市場非常有人氣。去時看到還有不少的叫花雞在烤,走回來時已經一只不剩了,只聞到一些殘存的香氣,只能暗暗咽口水。因為時間關系,終於沒有走完七裡山塘,在河岸邊小坐片刻,就原路返回。路過半塘橋附近的松鶴樓,看著環境清雅,就去用了晚餐。走出來時,已經是夜幕時分,古街已披上了燈光的外衣,游人比白日又增了幾分,從巷子裡穿過,走到閶門,古城牆在燈光的眨眼下煥發出迷人的光彩。再走出城門,卻像突然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滿目的灰塵與蒼涼。趕緊退了回來,就算是粉飾的太平終究看上去比較美。

(閶門夜景)

(山塘街)

(遠眺閶門)
(戲台)

(戲台)

(水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