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潯春月夜

作者: 獨舞飛天

導讀南潯春月夜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摘自《與陳伯之書》。 這是一封勸降的書信,南北朝時梁朝丘遲作。就這寥寥數句,竟使得叛逃北方的陳伯之辭官不做,重又回到江南故地。 我們一行人到達南潯的時候,正是草長鶯飛季節,不過已在傍晚六點以後。看夕陽濃艷著玫瑰色胭脂,微醺著腳步欲說還休地緩緩沉入百間樓前的洪濟橋下,那會兒我正站� ...

南潯春月夜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摘自《與陳伯之書》。

這是一封勸降的書信,南北朝時梁朝丘遲作。就這寥寥數句,竟使得叛逃北方的陳伯之辭官不做,重又回到江南故地。

我們一行人到達南潯的時候,正是草長鶯飛季節,不過已在傍晚六點以後。看夕陽濃艷著玫瑰色胭脂,微醺著腳步欲說還休地緩緩沉入百間樓前的洪濟橋下,那會兒我正站在通津橋上。恍然間記起卞之琳先生的名句: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抬頭一看,月牙兒果然已經淡淡地掛在空中,不過現在還不到做夢的時間,繼續往前走吧。請人力車在老街上拉著逛了一圈,天色漸漸沉重了下來,於是急急投宿到小蓮莊賓館,在河邊的沈家人飯店用了晚餐。店家人好,菜也好,依著習習涼風,一行人吃得興高采烈,盡歡而散。

於我來說,這是南潯春月夜的開始。

月色朦朧,河道上水氣氤氳,小草吮吸著夜露,悄無聲息地生長。當地的人們大都睡得早,這時候的街上已少有行人,空氣中彌漫著青澀鮮香的青草味道。

寬寬的青石板路面,高高的圍牆,深深的庭院,迥異於西塘,隱然揭示著這片土地闊綽的從前。在昏黃的路燈下,身影被拉得老長,心裡卻一點都不慌亂,反而覺察出一種溫暖的孤寂。是的,走在這裡,沒有人會覺得形單影只;這個地方,給人一種溫厚的踏實。

褪去了白天的喧囂,走在這樣的路上,一幢幢老房子似乎活躍起來,開始向我講述昨天的故事。張石銘,“西泠印社”發起人之一,走過他的故居時心裡充滿對這位先生的尊敬;“求恕裡”,嘉業堂藏書樓主人劉承干的居處,這名兒題得實在太有中國儒家文化味道;隔河對岸是“劉氏梯號”,人稱“紅房子”,是劉承干的叔父同樣也是江南巨富的劉梯青的別墅,旁邊不遠處是廣惠橋、廣惠宮。再走遠點兒,是“民國奇人”張靜江的故居,張靜江是張石銘的堂弟,孫中山先生曾為其親筆題寫對聯:“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真是豪氣十足。還記得宋美齡與蔣介石結婚後在南京的第一套別墅湯山路8號就是由張靜江贈予的,這一想,思緒就往宋氏三姐妹那邊飄了過去……

夜深了,還是往回走吧。是的,劉鏞的“小蓮莊”和劉承干的嘉業堂藏書樓還在那邊等著呢。 遙想“南潯四像”,皆以經商發家致富,又靠詩書禮儀傳家,第二代、第三代乃至第四代處於時代巨變之時仍能有所成就,不能不說與中國儒家文化薪火相傳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嘉業堂建在小蓮莊旁,不知是不是對江南大富人家一向追求的“富貴儒雅”的最好詮釋?

夜更深了,該回去睡覺了。一覺醒來,我將已不是原來的我——沾了南潯春月夜的靈氣,或許多少已有點不同了罷。

PS:5月12日汶川大地震,重慶地區震感明顯。惶惶然之余親朋好友通過電話、短信、互連網等互報平安,更覺人間親情可貴。又想,震中若是重慶,世上也許就不再有獨舞這個人了。現在還能坐著寫字,幸甚。所以要及時寫,不可偷懶。



(百間樓的傍晚)



(嘉業堂藏書樓的大門口)



(小橋、流水、人家)



(當鋪的規矩)



(5.12地震當天的家)


精選遊記: 湖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