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田壯壯的《德拉姆》,就計劃去怒江,一晃幾年,終於在2008年的晚春時節,踏上旅途。從昆明到達六庫的那一刻,我們就到達了怒江,沿著怒江向北向北一直向北,福貢,貢山,丙中洛,那恰洛大峽谷,察瓦龍,沿著怒江邊被稱為茶馬古道最後的活化石,再一次進入西藏。 第一天 到達昆明第二天 北上 經六庫到達丙中洛
第三天 丙中洛德拉姆螞蟥家和有關人丙中洛比北京時間晚,上午八點還是清晨的光景,馬路邊的樹開滿盛開的花,花朵上掛著大滴的露水。馬路兩側零散著幾間簡陋的鋪面,賣著價格低廉的生活用品等,露天的農貿市場客人稀落。我們住的三層樓高的玉洞酒店屬於這裡的高層建築。螞蟥家則是丙中洛特別扎眼的現代“豪華”屋舍,整木建築,沿街一側有長長的木走廊,門前掛著的二塊厚實的大牌子,刻著鮮艷的藍色大字“丙中洛國家公園籌建辦公室”和“丙中洛景區游客服務中心”,說明這裡的主人在丙中洛很特殊(有關螞蟥將另作文介紹)。螞蟥家門口的樹下,站著一個小伙子,中等個子瘦長身材,舉止中透露出漢子的壯實,紅色的OZARK衝鋒衣和他那有著大山顏色的臉組合出一種特殊的氣質,他叫阿木,來自丙中洛迪馬洛藏村,“本地著名徒步向導”,螞蟥這樣介紹。螞蟥家還有個北京來的XD妹妹,她說她是螞蟥大哥在馬路上撿來的;這是個典型的獨自走在路上的驢友,圓嘟嘟的臉坦示著北方女性的厚道和溫存,不大的眼睛靈活地泛著光,告訴人們這不是個單純遲鈍的女孩,人們從她的言談中可以感覺出她內心的剛毅和果敢。螞蟥免費提供食宿,她免費幫螞蟥嫂接待客人並處理電子郵件等。她說過一段時間,還要出發踏上新的驢途,現在還沒有想好去哪裡何時走。同伴是有子女的人,特別想知道她為什麼獨自走在路上,父母同意嗎?工作怎麼辦?XD妹妹就那樣,用笑嘻嘻的圓臉和細迷眼給出無言的答案。終於看到螞蟥車的真面目,還算新的長城SUV,每天收費800元,熟客700元,也就是我們第一天付800元,第二天就是熟客價。今天上午,我們出發去四季桶、霧裡寨,然後去重丁村教堂做禮拜,下午去茶腊村,然後沿著山路走到山上去從高處欣賞怒江第一彎,這一天過得實在並充滿詩意。(見《丙中洛!和諧社會版本1.0》) 重丁村教堂插曲我們在重丁教堂見到了丙中洛名人丁大媽,她和《德拉姆》時的形像差不多,六十多歲,個子不高但結實,黑黑的圓臉,和當地婦女一樣頭戴一頂綠軍帽,坐在教堂左側女聲部後排,唱頌歌時,單獨唱出不同但與整體和諧的旋律,在禮拜結束前,她站在原位向牧師提意見,螞蟥解釋,她提的意見是,今天來做禮拜的年輕人太少,唱頌歌缺少年輕人的聲音不好,外面來的客人越來越多,大家都應該想辦法讓更多的年輕人參加禮拜。禮拜期間,偶有人遲到或者早退,每個人都會在出門前或進門後,面對耶穌像,虔誠地雙腿交叉致禮同時胸前劃十字,沒有人監督,每個人動作都很到位、神情恭敬。和在漢人聚居地的寺廟不同,這裡沒有繚繞的香火、沒有跪拜祈求的人,教堂內一如教堂外空氣清新明朗,每個信徒經過懺悔和頌揚主的公德,洗滌心靈面露喜悅。四季桶仙境感言在四季桶的“響水別墅”,同伴向“別墅”主人感慨道:你們生活在仙境中!主人只是微笑沒有言語應答。出門後,我提醒同伴仙境說法恐怕會得罪主人,也許主人會覺得我們在嘲笑他們物質上的匱乏,因為我們的衣著顯示了明顯的物質優越。可是,在我們這些鋼筋水泥中的困獸眼裡,四季桶“響水別墅”的主人的確生活在仙境,仙境就是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人工痕跡少、讓人簡單並愉快的地方!我們生活的城市,寸土寸金,人類因貪婪與大自然爭奪著,大自然在城市中一退再退以致幾乎不見了蹤影,可憐我們這些城市困獸!螞蟥說,村民物質很匱乏,但長壽的人很多,這裡百歲老人比例比其他地方的高,主要源於他們生活簡單,無欲無求,他們耕種的田地給他們提供了基本溫飽的生存條件。我們沒有機會去考證螞蟥的說法是否真實,但我們似乎很願意承認螞蟥說的是真實的,簡單又不缺基本吃喝,加上虔誠的宗教信仰,讓人可以活得更快樂、更健康、更長壽!鮮花插在牛糞上下午在山裡行走時,總看到很多的牛,螞蟥說,這裡牧草豐富,牛吃的多拉的也多,果然,在細雨濛濛中,我們看到地上到處是一坨坨新鮮的牛糞,山裡到處都是一簇簇新鮮的花朵,同伴們突發奇想,摘來鮮花插在牛糞上,細雨濕潤著插花人的大笑,忘形的笑聲在山裡回蕩。後來,將拍好的“鮮花插在牛糞上”照片拿給女士看,無一例外,統統笑得前仰後合人仰馬翻,螞蟥嫂更不例外;拿給男士看,沒有一個人笑,“不經意”地瞥一眼,露出絲毫沒有興趣的表情,包括久經沙場的螞蟥先生。這是個非常行為藝術的實驗。不明白,為什麼每個女人看了照片發出“鮮花”大笑?為什麼每個男人看了照片盡力回避與“牛糞”的合並同類項?嘿嘿,有意思!夜晚過後是明天晚餐還是螞蟥嫂親自下廚招待我們。丙中洛幾乎沒有什麼勉強像樣的餐廳,這二天在螞蟥嫂這裡用餐,經常有客人進來,不少老外,想用餐,但螞蟥嫂都婉拒“用餐需要提前預訂”,我們受到螞蟥嫂特別的款待,內心有點不安,不好意思。螞蟥嫂特能干,給我們做了不少當地的好吃食。比如:石板粑粑,蕎麥面糊糊均勻地攤在山裡天然石材“石板”做成的平底鍋裡,烙出來很有彈性的大餅;狹拉,用雞和酒,還有漆油做出來的飲品,具有強身健體功能,原先是婦女產後飲用,男人沒有資格品嘗的,據說用漆油做出來的狹拉,一般人受不了,會過敏之類的,我嘗了一口,滿嘴刺激的酒氣和厚厚的油膩,實在沒有福氣享用;木秋雞,用山裡的藥材木秋烹制雞肉,很香很香。 晚餐中間,阿木加入了進來。明天,他將領著和我們一起從昆明出發又一起從六庫來到丙中洛的六名北京年輕的驢們,從迪馬洛出發徒步爬過大山,其中穿越的最高海拔超過4000米,然後到達德欽的茨中村,那個至今保留法國傳教士釀葡萄酒風俗並種滿玫瑰花的村落,據說這是一個典型的徒步路線。
阿木有點擔心,一方面是因為北京的那六位有幾個是徒步“菜鳥”,明天可能還下雨,大家能不能走下去是個問題;另外,這條路線現在不太好走了,政府沒有落實村民有關補貼政策,驢友徒步路途中安營扎寨,難免會占用村民的田地,村民不很高興。阿木的選擇是他客人選擇,客人選擇要走下去,他就走下去,那就懇請德拉姆保佑了!而我們這邊,一天下來的快樂,和螞蟥嫂美食帶來的效果,連我都覺得再說取消察瓦龍計劃讓人掃興,明天去察瓦龍吧,沿著那條茶馬古道,進入西藏,一天去,一天回,也要懇請德拉姆保佑了!摘《德拉姆》:自古以來,中國溝通境外有兩條陸路干道:北有絲綢之路,南有茶馬古道。
茶馬古道終年行走運輸馬隊,馱運茶葉、鹽、糧食,穿越橫斷山脈,沿“三江”而上到達西藏、尼泊爾、不丹、印度及西亞,聯結歐洲,順“三江”而下到達東南亞及南太平洋。地勢高峻路途艱險為舉世之最,古道於兩千余年前出成形,至今仍顯現鮮活之生命跡像。本片記錄茶馬古道怒江流域段馬幫及在此區域原住民之生活。(怒江行照片存放:http://picasaweb.google.com/hellowf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