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出廈門行二十五

作者: 晚來

導讀鼓浪嶼拾零(三) 現在才說,或許有點晚,鼓浪嶼的得名,源於一塊石頭,他們喚它鼓浪石。 這樣一塊海邊的礁石,中空有孔,浪擊其上,濤聲如鼓。於是,一不小心,成就了小島的名字。 所以,鼓浪嶼,鼓浪嶼,這個名字無關風月,無關簫瑟,無關某個文人才子的神來之思。如果你要反駁,你只能說,這塊石頭本身,是很詩意的。 鼓浪石在小島的另一端,遠離景區,遠 ...

鼓浪嶼拾零(三)

現在才說,或許有點晚,鼓浪嶼的得名,源於一塊石頭,他們喚它鼓浪石。

這樣一塊海邊的礁石,中空有孔,浪擊其上,濤聲如鼓。於是,一不小心,成就了小島的名字。

所以,鼓浪嶼,鼓浪嶼,這個名字無關風月,無關簫瑟,無關某個文人才子的神來之思。如果你要反駁,你只能說,這塊石頭本身,是很詩意的。

鼓浪石在小島的另一端,遠離景區,遠離我們熟知的那個碼頭,遠離一日游的線路,我甚至後悔,為什麼到了臨行的前一日,才去看它。卻又慶幸,終究,不曾錯過。

那條路,叫做鼓聲路。

在島的另一端,沿海而築,平坦而悠閑。一側是山,一側是水,極少行人,極少房屋。

正是農歷十五,漲潮的季節裡,浪花撲上來,打濕路的一半,濛濛的霧氣再侵襲另一半。峰巒如聚,波濤如注,山河表裡,卻不是潼關路。

鼓浪石,在這裡。

海岸線早已退卻,不再有浪擊其上,濤聲如鼓,它只是背過身,去看那片觸手可及的海,留給世人一個蒼涼的背影。

無端地,我覺得它很委屈,是因為游者的疏離嗎?是因為與海的永別罷?

外一則

一個沒有機動車的地方,如何有隧道?

鼓浪嶼有三條隧道,不為通車,卻是行人。

地圖上,喚它們作“洞”,譬如說,鼓聲洞。有些神秘的味道。而事實上,確是與隧道無異的,平整的地面,水泥抹灰的洞頂與洞壁,還加了頂燈。

曾在夜間去過其中一個。長長的山洞,一直走,一直走,卻不知通向何處,昏黃的燈光並不比純粹的漆黑好上多少,偶爾一兩個人影,是下班的阿姨或放學的學生,而他們,走得那樣快,因為知曉洞的那一端,即是家的所在。

而我,終於受不了那種恐懼,落荒而逃,原路折返。

但是,如果你有勇氣,不妨去探探夜幕下的鼓浪嶼,一個極目望去,似乎只有一盞燭光的鼓浪嶼,一個只有你一個人的鼓浪嶼。然後,路過菜場,民居,有人無人的宅子,甚至傳說中的墓園,在當地人的眼光或夢境裡,穿行。



(隱隱有威尼斯的感覺)



(隧道?)



(一個蒼涼的背影)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