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端午節的小長假,想到好久沒有陪父母出游了,考慮爸爸的假期,我們選擇了6月8日的寧波一日游,具體景點是上午游覽寧波的天童寺,下午到余姚采楊梅,順便體驗一下杭州灣跨海大橋。8號上午7點我們在人民廣場附近的六合路寧波路乘上了旅游大巴,導游很熱心,說為了時間上安排的合理,建議我們上午先去采楊梅,下午再去天童寺游覽,想想人家肯定要比我們專業,大家就欣然接受了這樣的安排。途中我們經過了新修建好的杭州灣大橋,雖然有限速要求,但3萬5千多米長的世界第一長跨海大橋只要20分鐘就走完了,真的是大大縮短了從上海到寧波的距離,距離出發兩個半小時之後,我們到達了寧波的余姚。導游說我們采楊梅的地方在余姚一個叫河姆渡村的地方,聽到這個我有些暗喜,據我所知,余姚有個河姆渡文化遺址好像也在這個村子裡,比起采楊梅,這裡更吸引我。還沒高興多久,就看見司機並沒有朝著指示牌指向的河姆渡村的方向開,想想司機總歸要比我們認識路,就沒多想,誰知就是這樣,我們就開始了今天一天在寧波的迷失。司機沒開多遠就發現路不對了,於是導游下車問路,再開再發現不對,導游再下去問路,反復了多遍後,一個多小時後司機把車子開到了一個不知名的村莊裡,村子裡的大概從來沒有旅游車進來過,車子開進去的時候,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出來張望,可能是在想:哎呀!我們村裡出什麼稀奇事了嗎?怎麼會有旅游車開進來?導游和司機也覺得再這樣開下去不對,可是想倒車出去也不行,因為村子裡的路太窄不能夠倒車。我們的司機也算厲害的,倒著開那麼長的一輛客車出了村子。看看時間再去那個不知在何方的河姆渡村已經不太現實了,導游只好左道歉右賠不是的,車子直開寧波天童寺。我想去順便參觀河姆渡文化遺址的願望也落空了。到天童寺的路程總算平安無事,我們也可以定心的游覽了。這其實不是我第一次到寧波,記得四、五年前,曾和老板陪幾個客戶到寧波旅游,那時我們也有來天童寺,不過我唯一記得的就是老板和客戶馬不停蹄的在各個殿閣裡燒香祈福,而我也只能跟在他們後面趕集似的走馬觀花,所以我對於寧波的記憶只有溪口的蔣介石故居和“蔣光頭”芋頭(大如椰子的芋頭),這次選擇這條線路,也是想印證一下天童寺到底是不是自己去過的那個寺廟。作為禪宗四大叢林之一的天童寺,5元的門票價格實在是很實在。從正在修建的三個山門大約走15分鐘,路過一片翠綠的竹林,我們來到了寺前的萬工池,

(山門邊的一排竹林)

(萬工池)
池後的照壁後是天王殿,這是一座屢建屢毀的殿閣,現在我們看到的建築是在民國時間重修的,所以看起來比較新。

(天王殿)
穿過天王殿來到了佛殿,佛殿內正坐著橫三世佛,大殿兩旁分列十八羅漢,後側排場宏大、佛像眾多、金壁輝煌的觀音法會倒是很能凸現天童寺作為禪宗叢林的身份,是我到過的眾多寺廟中看到過的最耀眼的一處觀音法會群雕。

(佛殿)
佛殿後是一棟兩層的建築,底樓是講經說法的法堂,兩樓是珍藏經書、供奉順治皇帝御賜的鎦金藥師銅像的藏經樓。

(法堂和藏經閣)
沿著法堂右側的長廊順勢而上,路過了兩座小亭子後,我們到了最後一間大殿羅漢堂,其中供奉的是十八羅漢的石刻像。游覽到了這裡,我已經基本能夠肯定自己以前來過的那個寺廟就是天童寺了,主要是寺內連接著所有殿堂樓閣的長廊讓我找到了那種熟悉的感覺,無論是驕陽當空還是大雨滂沱的時候,游人都可以沿著長廊氣定神閑的游覽寺內的景點,這樣獨具匠心的設計的確會讓人留下很深的印像。天童寺已經沒有鼎盛時期那千楹萬礎的宏大規模,但建築群體的嚴謹布局、精致結構還是能體現其作為國家重點寺院的磅礡氣勢。在寺內兜了一個多小時,我們已經將寺內的犄角旮旯逛了個遍,下午4點的時候我們坐上大巴車准備回上海,這個時候司機又開始迷糊了,放著好好的原路不走,非要繞路走,結果我們就圍著天童寺所在的太白山上繞來繞去,然後又是人家山上的住戶跑出來看旅游大巴車,坐在前排的小女孩天真的跟她的爸爸說“我們是要上山嗎”,全車的人只能苦笑,反正我們是再一次迷失在寧波了。原本晚上6點就可以到上海的我們拖到8點半才到達人民廣場,總算結束了今天這一天在寧波的迷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