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巴羅夫斯克的音樂會

作者: leileisky

導讀今年的3月8日,這個女人的節日,我是在俄羅斯遠東的城市——哈巴羅夫斯克度過的。作為女人,我是從來不過“三八”的,我寧可在“六一”的時候回憶童年的快樂時光,也決不會在“三八”那天有什麼心靈的觸動。一直以來,我都以為“三八”是母親一輩要過的節。然而,今年,因為工作需要,我3月4日那天從莫斯科乘夜航班機飛往哈巴。需要8個多小時,比飛回北京還要遙 ...

今年的3月8日,這個女人的節日,我是在俄羅斯遠東的城市——哈巴羅夫斯克度過的。作為女人,我是從來不過“三八”的,我寧可在“六一”的時候回憶童年的快樂時光,也決不會在“三八”那天有什麼心靈的觸動。一直以來,我都以為“三八”是母親一輩要過的節。然而,今年,因為工作需要,我3月4日那天從莫斯科乘夜航班機飛往哈巴。需要8個多小時,比飛回北京還要遙遠。那裡與北京時差2個小時,與莫斯科時差7個小時。月亮像個巨大的探照燈,照耀在俄羅斯航空客機的機翼上,泛著青光,飛機下方的雲朵就像綿延的雪地。我不禁在感嘆,俄羅斯的疆土實在是太遼闊了。也在扼腕,將要抵達的哈巴就建成於1858年,屈辱的《愛琿條約》把這個遠東城市從中國的領土版圖上永遠劃歸了俄羅斯。然而,歷史是無法改寫的。今天,在這個遠東的城市中,我還是感受到了俄羅斯人對待生活的態度。在俄羅斯,我才知道,原來“三八”是個很盛大的節日呢。3月5日至6日,哈巴降下了百年不遇的暴風雪,一天一夜的降雪量相當於往年一個半月的雪量。我慶幸,這回是大開了眼界。3月7日,風停雪住了,因為大雪封了道路,我和同事出酒店步行10多分鐘,就近去參觀哈巴市的一個藝術博物館,那裡有哈巴建市以來收藏的油畫作品。進去後卻被告知,因為過“三八”節,展館不開放。而只開放其中一個展室,免費舉辦一場慶祝節日的音樂會,時長50分鐘。我們無處可去,決定留下來聽音樂會。走進去,才發現,這個展室只有100多平米,牆上掛滿了館藏油畫,屋裡擺放了幾十把黑色折疊軟椅子,靜靜地,幾乎坐滿了衣著鮮艷考究的哈巴市民。大多數是女性,少部分男性是陪同妻子前來的,還有年輕的母親帶著幾歲大的女兒。每個走進去的女士都會得到一支紅色康乃馨,我們也不例外。聽眾之間,認識的在小聲交談,不認識的相互點頭微笑。氣氛溫暖而友好。音樂會開始了,屋子裡就鴉雀無聲了。只有3女1男四個演員輪流上場,他們分別演奏鋼琴曲、黑管、大提琴和雙簧管,時而獨奏,時而合演。曲目全部選自俄羅斯人熟悉的芭蕾舞曲。曲子清新高雅,大多歌頌愛情、春天、大海......我並不懂俄語,聽不懂報幕的小姑娘在說什麼,但我能感受的到每支曲子所要表達的美好意境。每曲演出結束後,觀眾都禮貌地報以長時間熱烈的掌聲,就像在維也納金色音樂大廳中剛剛演罷一曲世界名曲一樣。甚至,在接近音樂會尾聲時,演員們還會在觀眾的掌聲中返場,再演奏一曲,以報答觀眾的熱情。一切都嚴謹得像俄羅斯國家交響樂團在克裡姆林宮大劇院的演出。讓你覺得,這個小小的音樂會雖然簡短卻不簡陋,演員和聽眾誰都一絲不苟,他們是在通過聆聽藝術的方式認真地慶祝這個女人的節日。演出結束了,觀眾起立,再次報以長時間的熱烈掌聲。藝術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走上來,為演員獻花,依然是紅色的康乃馨。 讓我百思不解的是,怎麼會有這麼多人在刻意修飾了自己之後,肯冒著零下20多度的寒冷,踩著沒膝的積雪,步行到這個小博物館聆聽一場50分鐘的音樂會呢?我是容易被細節感動的人。我因此很感動,感動於哈巴市民對待生活的認真態度。後來,我發現,他們不僅認真地慶祝一個節日,還會認真地到餐館享受一頓正式的晚餐、認真地掃干淨門前的積雪、認真地在油畫前向自己的孩子講述畫中的意境……這一切,都讓你不得不反思,如果是我們,也會這麼嚴肅細致認真地對待生活嗎?我們也會在點滴的小事中體味生活帶來的美好嗎?我不得不承認,我們生活在經濟社會,競爭激烈,壓力巨大,身不由己地把生活過得太浮躁,太粗糙,太功利了。每每要做一件事,必然要衡量其價值,算計其回報。其實,品味生活的好就是一件最有價值,能夠獲得最大回報的事。因此,我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決定了我們是否真的懂得生活。從博物館出來,在回酒店的路上,我們把紅色的康乃馨插在了路邊厚厚的白雪裡。直到兩天以後,我們離開哈巴回國時,路過那裡,紅色的花依然盛開在冰天雪地裡。



(哈巴雪景)



(音樂會會場)



(盛開在冰天雪地裡的康乃馨)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