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端午節:西安-華山-4日經典人文+登山游

作者: yohappy

導讀大概是版主厲害把我的博客文全貼過來了~~呵呵 博客地址貼下:yohappy.blog.*** 內有賬目清單供參考。 一:基本旅行計劃 提前一周查了資料,因時間有限只選擇了感興趣的景點,制定出旅行目的地如下: 1 兵馬俑 2 碑林 (南門東面文昌門) 3 城牆(南門最好) 4 大雁塔 5 陝西歷史博物館 6 仿唐歌舞表演:夢回大唐/仿唐歌舞/長恨歌 3選1 7 西安博物館 小雁塔 8 漢武帝陽 ...

大概是版主厲害把我的博客文全貼過來了~~呵呵

博客地址貼下:yohappy.blog.*** 內有賬目清單供參考。

一:基本旅行計劃

提前一周查了資料,因時間有限只選擇了感興趣的景點,制定出旅行目的地如下:

1 兵馬俑 2 碑林 (南門東面文昌門)

3 城牆(南門最好)

4 大雁塔

5 陝西歷史博物館

6 仿唐歌舞表演:夢回大唐/仿唐歌舞/長恨歌 3選1

7 西安博物館 小雁塔

8 漢武帝陽陵

9 鐘樓 鼓樓

10 華山

行程 6月7日上午—6月10日上午

預算 上海出發,雙飛,2.5K-3K

注:西線的昭陵、乾陵和北線的壺口瀑布是個人比較感興趣的,但路途遙遠需要1-2天,只能留待下次真正的休閑行瞻仰了。西線還有法華寺聲名在外,佛教徒是必去的,我卻不太喜歡它的人造痕跡和商業氣息,索性放棄。

二:啟程

早就對西安這座古都向往已久,一直懶散、但知旅游也要衝動才能成行,於是在同學催促下提前一個月就定好機票,准備首個端午假期去圓夢。誰知五月中旬四川竟然發生特大地震、影響多個省市,緊接其後的又是多次余震,同學對陝西安全信心不足而放棄,迫使不甘心的我臨行一周四處尋覓旅友、更改行程,緊張准備後懷著些許忐忑、瞞著家人踏上旅途。

6日晚乘飛機追著夕陽匆匆趕到西安,坐著機場大巴到達鐘樓附近,在出租車中走馬觀花欣賞了鐘樓鼓樓和城牆的夜景,趕到文昌門外側的賓館已是夜裡十一點多。旅友惦記著夜宵,於是我們跑到對面的小店吃了燒烤,看著不知所雲的菜單,還是問了旁邊的MM才知道很多都是簡單的面食。一大盤金黃色炒短面一樣的東西擺在她面前,讓我很是佩服下西安MM的夜宵飯量,可惜直到最後離開西安,也沒來得及品嘗這些形形色色的面食小吃。

7日起開始我們的行程,簡而言之即“博物館+華山”行:所謂陝西看墳頭,可要只是墳頭卻又沒有看頭,於是各色墳頭上面立起的博物館才成了精華和焦點所在。

計劃是本人查了一個周的資料所作,挑選了最有特色的景點,核對了各種時間地理位置資料,不誇張的說,拋開地圖、我們可以車行西安不迷路——於是興奮中啟程!

三:6月7日:陝博—碑林—城牆

6月7日上午8點前就趕到陝西歷史博物館,門前已經排了長隊,幸好分成本城外省兩隊,我們在八點半開門後領到第79和80張票。並不急著入館,先去尋了早餐(南京博物院之行證實了偶在博物館的拍照癖,沒有4個小時偶是出不來了,所以墊飽肚子先 ;)。有安心早餐之類的小車在路邊,八寶粥分量十足、豆漿味道也是不錯,只可惜肉夾饃太過無味。

吃罷早餐存包,過了安檢,開始眼花繚亂。(納悶:南京博物院5月份尚無安檢這道程序,難道又是因為奧運加上的?),

陝博主要分了三個展廳,從史前-周到秦漢及至盛唐,按照年代擺放各式器物,便於人們體味不同歷史時期的陝西及古都的文化潮流,讓我們從器物、建築、陪葬品的演化中感受歷史的進步和蛻化。

史前和周不用說,是石器到銅器的進化時代,從某猿人的化石、各種石器到周王朝彰顯尊貴的各色銅器,古樸到有些枯燥、讓外行看不到熱鬧。秦漢到了陶器的時代、玉器金銀器也出土不少,只是樣式多偏於古樸端莊。秦館匆匆走過,只等著去兵馬俑博物館瞻仰第一皇朝的榮光。到了漢唐,陪葬的古樸陶器逐漸被活潑的唐三彩取代,陶俑也一下子華麗和多樣起來。大唐也是這座古都的最終暢想,有點盛極而衰的感覺。人們一進展館撲面而來盛世輝煌的物證例證:各種充滿活力的精巧器物、萬國來朝的景像,無比宏偉的大唐宮城……。可一出了展館,全部光芒瞬間消失、讓人有恍如隔世之感、不禁慨嘆歷史興衰。

圖示:陝西博物館館藏:

1.帥馬兩匹:





2.國寶兩只:

A.很有意思的壺——加水口在底部。書院街仿制品很多。



B.水牛造型瑪瑙杯:



3.精美的銅器和多姿的唐三彩:

A.銅器興盛於周:帶“饕餮”之名的銅器尤其花紋繁復,驗證著“民以食為天”這句箴言。



B.坐著六個小人的駱駝:古代駱駝力士也~~



4.華麗麗的金器和鎏金銅器:







我們在陝博裡耗時半天多也僅是走馬觀花、還忘記租用講解器,趕在2點前出了場館。門口和西安的朋友碰面,由本地大俠領著我們去吃羊肉泡饃。

不知道是口味習慣問題還是老孫家確實如人所言不過如此,我們吃來吃去,也只覺得羊肉泡饃像俺山東老家做的面疙瘩湯,甚至還不如面湯味道足,大抵是為了嘗鮮,沒有加任何辣醬作料的原因吧。在此還體驗了西安人讓人莫名的服務理念:我們要的3碗羊肉泡饃硬是變成2碗牛肉泡饃+1碗羊肉泡饃,提出異議時服務員只嚷嚷了一句“價錢一樣”就打發了我們,似乎價錢一樣東西就變成一個我們就不該計較了??讓人無語……這種情況在吃燒烤時也發生過,要的烤羊肉串莫名變成了牛肉串,也許大概可能是因為牛羊肉在西安人眼裡都是一種肉類吧~~

圖示:老孫家羊肉泡饃



吃了午飯趕去碑林博物館,雖是書法盲人,去給自己稍稍普及下知識也罷。碑林博物館就在文昌門北,十分好找,門外琳琅滿目的就是書院街可買各色紀念品。

碑林博物館自稱是國內第一的石刻博物館,我倒只是衝著裡面的“六駿”去的。不管到了哪裡,馬似乎都是古人最喜愛的伙伴,好似現代人的寵物狗(偶只承認其中的大犬狼犬類有同等地位~~),我這種看得著騎不到的偽馬迷只好看著陶俑瓷俑石刻解饞。

六駿即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六匹功臣戰馬,由當時的名家制成六座石刻,目前四座收藏在了這個碑林博物館中,兩座卻被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陝西省高官賣國賊盜賣給了美國“友人”,現藏於美國賓州某館。看著剩余四匹戰馬仍慘遭“車裂”,偶真是想狠踩那個國賊一頓,真是官賊比碩鼠可惡萬倍呀!

圖示:唐太宗的六駿石刻

——完整的是仿制被盜的兩幅石刻,現藏於美國賓州某館。不知是否錯覺,仿制的總不如真品有神韻:













六駿之外,就是王羲之、柳公權、鄭板橋、米芾等書法名家的石刻,除了石刻本身的觀賞性(石刻本身從基座到頂部多有各色花紋獸刻)和實用性(記錄功績、訓詞、事件、墓志銘),這些石刻背後的故事也十分引人。

印像深刻的是明朝某皇帝十分勤快地親自校對供學子考學用的儒家十幾本經書,某和尚花了二十幾年收集王羲之的字帖集成經文,某御史台的石刻錄著上百御史的名字真可謂銘刻千古,某朝災民於石刻上記錄當時“通貨膨脹”的慘淡……(旅友笑言,目下可以把各地房價刻成石碑、埋於地下供千年後人類參考,哈哈)總之,就書法而言,偶也只能看個熱鬧罷了。

之外少不了的,是從唐到清某幾位皇帝的字體流傳,供我們八卦“從字跡推斷雍正是不是刻薄之人”……

圖示:碑林石刻石碑等

1.明顯不如秦馬的大夏石馬 ........

完整版請關注: yohappy.blog.***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