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古鎮,尋找記憶的時光

作者: YY走四方

導讀從災區回來,我花了十天時間整理自己的思緒,或許旅游是我現在唯一排解自己心情郁結的方法,即而,6月,我准備再次尋訪紹興——這位溫婉的江南女子,只是這次我想慢慢地深入的了解她。所以,這次紹興游的第一站——安昌古鎮。 6月1日,我輕車熟路般地入住以前曾入住過的紹興佳家公寓,同樣是熱情細心的老板,同樣是干淨溫馨的房間,不同的是,這次的入住更有了 ...

從災區回來,我花了十天時間整理自己的思緒,或許旅游是我現在唯一排解自己心情郁結的方法,即而,6月,我准備再次尋訪紹興——這位溫婉的江南女子,只是這次我想慢慢地深入的了解她。所以,這次紹興游的第一站——安昌古鎮。

6月1日,我輕車熟路般地入住以前曾入住過的紹興佳家公寓,同樣是熱情細心的老板,同樣是干淨溫馨的房間,不同的是,這次的入住更有了家的感覺,老板知道我要入住,早早就收拾好房間,桌上還放了我喜歡的普洱,那晚我和老板聊了很多關於災區的見聞,心中不免感慨萬千`````

直到凌晨時分了,我們各自回房間休息,我為明天去安昌古鎮准備著。

早上10:07分,到達安昌古鎮。(紹興佳家公寓坐車到柯橋輕紡城汽車站轉298路車)

安昌古鎮是一個具有千年歷史的典型江南水鄉古鎮,境內現存白洋新石器時代越族先民遺址。相傳大禹曾在鎮東塗山娶妻成家。公元896年,錢镠奉唐王朝之命屯兵該地平董昌之亂,因命其鄉為安昌。現存老街始建於明成化、弘治年間,數百年來,棉、布、米集散旺盛,蔚為越北大市重鎮。抗戰前夕尚有商號933家,是城區外市集之最。安昌明清老街依河而建,全長1747米,至今保存完好。粼粼河水,石板街路,錯落有致的翻軒騎樓,傳統特色的店鋪作坊,姿態各異的拱橋石梁,古老凝重的台門,幽深僻靜的弄堂,風貌古樸典雅,極具水鄉特色,素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之美譽。

步入古鎮,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當地只要是有點歲數的男性居民,頭上都會戴著頂標志性的烏氈帽,讓人立馬想到了魯迅先生筆下的《社戲》中描寫的場景,而安昌猶以擅長制作腊腸、腊肉等腊味而聞名,幾乎家家門口都掛著串串腊腸,也算是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步入古鎮不多遠,就看到了當地有名的寶麟酒家的招牌,果不其然招牌旁邊依河就坐著位戴著氈帽、穿著長衫、白發須眉講著一口道地紹興土話的老人,想必他就是被譽為安昌古鎮“形像代言人”的沈寶麟老先生了。只見當時有2位記者樣的人物,握著長槍短炮圍著沈老人家,而沈老人家正在擺著品嘗黃酒的POSE,動作似乎略顯僵硬,而面部表情也似乎為了配合古鎮的風情和迎合游客的喜好而近乎誇張,老人家更是擺出一副嚴禁隨意拍照違者必究的陣勢,讓人嚴重感受到了這位當地大腕級人物的風範。而我,卻更願意這位老先生的出場是古鎮一道自然風景,而如今卻覺得這位老先生的出場更像是一道人文景觀,多了幾分刻意修飾,卻少了幾分自然隨意。

沿著古鎮那長長的明清老街行走,數著那一塊塊石板,看著兩旁林立的商鋪,聞著空氣中腊腸和剛扯出的白糖姜糖的香氣,任思緒在風中飛揚,工作中的勞累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老街的建築保持的十分完好,而老街中的人們似乎也保留著那長久以來流傳下的生活習慣,在老街茶館中,我們看到一群戴著同樣烏氈帽的老人,說著同樣的方言,用同樣的形式來開始他們新一天的生活,他們生活中雖然感受不到大城市的喧囂和繁華,但是靜謐和安詳,我想這樣的生活更適合他們。

飲食:老街上的志剛風味飲食店價廉物美,口味十分正宗。除了酶干菜燒肉、臭豆腐、腊腸和腊魚外,還要試試店家自釀的花雕。此外安昌的醬鴨和酶葉千層也值得一試。

下午4點, 我返回公寓,此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我一時精神起來,意像中那番“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寞的雨巷,我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幽怨的姑娘……”的感懷又一次浮現,我決定出門在附近逛逛。值得開心的是,的確有收獲,這就是瓜褚湖,在公寓附近,很近,我是在興業路吃東西,無意間從路人口裡得知的,這時雨已經停了,我已經感受到淡淡的和風,一到瓜褚湖,果然是個休閑的好去處,不用門票,水面面積1.5平方公裡,

周圍有九 十八井三廟四祠堂。可謂步步皆風景,處處有史跡,附近有感聖湖,含濱湖游步道、景觀步行橋(鵲橋)、游船碼頭、噴水片牆、大型雕塑、張拉膜等,是一個以紡織文化為特色的現代濱水公園。

我坐上了烏篷船,這裡的跨湖游船只要20元,呵呵,比安昌古鎮稍微貴點(安昌古鎮只要5元),我去了南岸公園,那裡有個小商品市場,還不錯,女孩子可以去淘寶,和成都新中心的感覺有點像,不過裡面的商家沒有成都新中心的商家凶,西岸的公園會比較安靜,我在這裡停下,吹著柔和的風,想了很多,回想起前段日子在災區的日子,每天的感動~

由於這裡離公寓近,我並不擔心沒有車的問題,此外,我決定在這紹興的日子偶爾都來這裡逛逛,晚上8點左右,我回到公寓,親密接觸紹興的第一天結束。


精選遊記: 紹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