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注:遠方對於我們總是有一種誘惑,想像自己是飛鳥,飛翔在藍天白雲之下,想我是游魚,洄溯於水草和沙礫石間。我們總想在遠方尋找一處真正屬於自己棲息的地方,散淡了心情找到回歸的路。國慶節前一夜,終於如願所償,按計劃逃離了----上海這座喧囂的城市,逃離了這座生活工作節奏壓得人快喘不氣來的城市。。。。。。逃去那片向往已久的淨土,甘願一頭扎進那用多情織就的網。。。。。9月30日提前逃離了辦公室,飛一般地回家,按照事先列好的清單,迅速打點行裝,電話聯絡同行的人,一切登機前的准備工作在二個小時內完成。送機的車於下午3:30分准時在樓下等侯,行李整理好以後,和先生聯系,約好在上中環的匝道口接他,然後一路狂奔,於五點到達浦東機場。雖然離登機時間還有一個小時,但我的心早已經飛往悠閑之都----四川成都。
都說好事多磨,安檢時發現先生的名字寫錯,趕緊到總服務台更改,登機時登機牌竟然丟失,來來回回幾次折騰,原本充裕的時間變得緊湊,好像預示著以後的行程一如今夜匆忙。。。。
在濃雲暮色中飛行了2小時20分鐘,於晚八點半到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坐車近1小時到達成都市中心綠洲酒店,放下行李,已飢腸漉漉,好在酒店周邊餐飲店很多,打了個的,轉了一圈,找了一家較干淨的火鍋店准備開涮。也許是節假日生意奇好,也許是成都人都好吃,點啥啥沒有,這個惱火啊,甭提了。看看時間已是十點多了,算了,就將就著有啥吃啥,湊和著一頓,好在飛行時已吃過點東西墊過底,不算狼狽。想想,似乎和印像中的成都有了一點不符。。。。。
--------------------------------------------------------------------------------------------------------------早晨,7點半出發至樂山。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美譽的樂山大佛坐落在樂山市峨眉山東麓的棲鸞峰,依凌雲山的山路開山鑿成,面對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的彙流處,造型莊嚴,雖經千年風霜,至今仍安坐於滔滔岷江之畔。這尊依山鑿成、舉世無雙的巨型石刻彌勒坐佛,通高71米、頭長14.7米、頭寬10米、肩寬24米、耳長7米、腳背寬8.5米,俯視浩蕩江流與錦繡紅塵已有一千多年。相傳,發起建佛的是僧人海通法師,他為了廣集資金,曾雲游天下,面對貪官,大義凜然,剜目以表建佛之決心,一千年前那驚心動魄的場景至今仍然令人震撼,發人深思。
要親至大佛身邊和腳下,就近觀賞大佛雄姿,必須經過唐代開鑿的“九曲棧道”。大佛右手一側為古已有之、又經後人整修的“九曲棧道”,小道彎曲,盤旋而 下,穿山臨水,曲徑通幽,別具情趣。但實因假日游人如織,九曲棧道排起了長龍,也就作罷,但不看大佛全貌似又不甘心,於是繞道而行,改從水路以觀全佛。。。。。。
一路上地陪導游介紹,樂山大佛建成之初,同時還建有13層的樓閣覆蓋其上,時稱“大佛閣”,在當年可謂是超高的摩天大樓了。據記載:“為樓十三層,自頭面以及其足。可惜這座中國建築史上不可多得的傑作,在幾百年後毀於明代末年的戰亂。
大佛所在的烏尤山和凌雲山體本身就是一尊碩大無比的天然睡佛。從樂山城東的輪船公司碼頭望去,只見烏尤山為佛首,眉眼清晰可 見;凌雲山為佛身,妙處自然分明。其身形神態之棧似,堪稱天下一絕,還真合了 佛家的“機緣”要義。
下山至半山腰的時候,遇靈寶塔。相傳海通法師的骨灰就安在靈寶峰上的靈寶塔上,從外形上看有點與西安的小雁塔頗為相似。本想上峰觀看,但看看上峰的石階,有幾百階之多,想想也不湊這個熱鬧了,就遠遠瞻仰,膜拜一番吧。。。。下山自然輕松了,一路上,橙色的落葉,在林間飄落到一起,睡在大地踏實的懷裡,溫馨著昨日春夢的美麗。。。。。。

(樂山大佛)

(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