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同裡

作者: xiaoguoguo20

導讀早就聽說周莊附近有個古鎮同裡,為了真正感受江南水鄉獨有的自然恬淡,趁著周末和女友在通過旅游族的推薦下去水鄉同裡走了一遭。 同裡,主要的景點大都緊靠著一條貫穿古鎮的小河。水在這裡就如同一條生命線,串起了古鎮的古往今來。這裡的住家們一般枕岸而居,過著安靜、愜意、悠閑的生活,讓人艷嫌不已。也有些腦筋活絡的人家破牆開店,賣些特色小吃、古玩舊 ...

早就聽說周莊附近有個古鎮同裡,為了真正感受江南水鄉獨有的自然恬淡,趁著周末和女友在通過旅游族的推薦下去水鄉同裡走了一遭。

同裡,主要的景點大都緊靠著一條貫穿古鎮的小河。水在這裡就如同一條生命線,串起了古鎮的古往今來。這裡的住家們一般枕岸而居,過著安靜、愜意、悠閑的生活,讓人艷嫌不已。也有些腦筋活絡的人家破牆開店,賣些特色小吃、古玩舊什,賺些來往游客的小錢。同裡的主要景點有退思園、崇本堂、嘉蔭堂、明清街、羅星洲等。

退思園是同裡的亮點,很典型的江南園林建築,亭台樓榭。退思園的入口在面南的一側,小得讓人可能三過而不得其門而入。大概很符合園主人謙恭中不無驕矜的自稱閉門思過的意思。穿過幽暗的門廳便是茶廳,上有退思園的匾額。旁有一幅對聯:種樹者必培其根,種德者必養其心。茶廳後邊是正廳,正廳之後建築似乎不經意地拐了彎,據說是家人起居之處畹多樓,上下層均有有廊檐相連接。

旁邊的小庭院算是中庭裡邊有人陳設了樂器,不時演奏一下撩撥游客尋古探幽的好奇心。北側是坐春望月樓,二樓可環望東牆外的後庭花園。由中庭入園便見小亭,北側是退思草堂。池塘裡是色彩斑斕、形體各異的金魚,在悠閑地游弋。池塘邊上裹攏著亭台樓閣,亭台樓閣裡溢滿了人聲。池塘東南角有一間小閣,裡邊打橫放了一張陳舊的藤質湘妃榻,榻後木屏上嵌著一面大鏡子,正對著窗外的水光。這裡叫菰雨生涼,說是燠熱的暑天可以躺在榻上,從鏡子裡看到池塘和對面的草堂。

從退思園出來去了嘉蔭堂。進了門廳便是茶廳然後是正廳。正廳裡有一塊匾寫著“嘉蔭堂”。隔了小小的不規則的庭院,便是堂樓,鏤刻了二十四孝的故事,門樓上磚刻“厚道傳家”幾個字。嘉蔭堂有個小小的後庭,標榜為柳蔭小築,卻沒有一根柳條,更遑論垂柳依依了。從後門走出嘉蔭堂,跨過長慶橋便是崇本堂了。這橋本身也是同裡一景,與附近的吉利橋和太平橋共稱為三橋,分別跨在小河汊的三條水道上。搖櫓的小舟便載著滿臉興奮的游客從橋下無聲地滑過,成為另外一些游客的風景。

崇本堂的結構跟嘉蔭堂十分相似,但與嘉蔭堂比較起來卻顯得小氣、稚嫩。崇本堂的雕刻比較有名,印像最深的是其中的一條狹窄通道,通道終日不見陽光,光源來自頭頂的一排紅燈籠,陰沉沉的有種神秘感。

耕樂堂則有些中國傳統山水畫的風格,留下一些余白,讓觀者融入其中。荷花池畔的亭閣樓台隨意地錯落放置,一種不和諧的自然天成。四百余歲的白皮松頹唐地倒臥在太湖石堆砌的假山上,無力之中顯現出似幻似真的美,像嫵媚舞娘,像清純少女。時近傍晚,園子裡安靜得有些不真實。太陽還很高,還很亮。環秀閣上出現人影,敞開的窗戶便逐個關上了。

古鎮的清晨來得早,也來得清靜。魚行街和竹行街相共的小溪,平滑得像一面長長的鏡子,映了嫵媚的柳枝。客棧紅燈籠從柳枝後邊探出頭來,在清純村姑頭上插上了鮮花,在鏡子裡平添了綽約的風姿。經過一夜的休憩,河水終於開始緩緩流動了。河邊有人刷牙,有人洗衣,甚至有人淘米,還有人刷馬桶。在寧靜的早晨,刷子蹭在桶壁上,暴虐的聲響似乎蓋住了古鎮的天籟。熱鬧的明清街上,店鋪還都嚴嚴實實地掩了木板門,狹窄的街道顯得空闊。

最喜歡水鄉的小橋流水,秀美而不張狂。在這樣的景致中,兩人沿著河邊,漫步在青石鋪成的街上,河水有些蜿蜒,我們就順者她走,興趣所至、隨意而行。河的兩岸間隔著一株株低垂的楊柳樹,看見它們便會有一種安靜、平和、浪漫、詩意的感覺。風來的時候,河面上微波蕩漾,而柳枝與秀發一起飛揚。這樣的時刻,望望周圍的景,看看身旁的人,無需半點言語,心意自然相通,這才是江南水鄉的真情所在,樸素和自然。

羅星洲是個孤島,一上岸就是觀音寺的山門,入門就是小小的大雄寶殿,佛祖兩旁還侍立了兩位尊者。大雄殿後是念經堂,通道接著一個左邊小園,裡邊有一個放生池。觀音寺右側是一座古風的建築,這裡是儒教稱為文廟,有一尊所謂的文昌梓潼帝君神像。文廟近鄰著一泓池水,中間一條石道將池塘一分為二,東邊的一方鋪滿了荷葉。荷池旁邊也有一座道觀,道觀的二樓架了一面好運鼓,旁邊立了一塊大牌子,細數擊鼓的九大好處。離開岸邊眺望同裡湖面,波光粼粼卻缺少畫意。

值得一提的是同裡有條弄堂叫串心弄,俗稱響板弄,因走過時發出“咯吱咯吱”的聲音而得名。狹長的胡同裡只剩下你一個人的時候才能體會到那份寧靜與祥和,才感覺離喧囂的人群遠了,離純淨的心靈卻近了。

從磨的發亮的石板、風化的石柱,從褪色的涼亭、腐朽的窗欞,還有從班駁的泥牆上,歲月的痕跡總會映入眼簾。如果站在小巧的石拱橋,剛好兩邊屋頂升起縷縷炊煙,那麼此時身在何處、身在何時都不去在乎了。也許最讓人難忘的不是退思園的秀美,不是明清街的喧嘩,不是串心弄的幽長,也不是水道旁的恬靜,而是江南水鄉獨有的自然恬淡。


(1)



(2)



(3)



(4)



(5)


精選遊記: 同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