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三夜游歷新加坡新鮮出爐

作者: 潮起潮落323

導讀從地圖上注視這片國土,在浩瀚的南太平洋海面,宛如一粒熠熠閃光的貝殼,夢想有一天能踏上這片土地,感受她的美麗。終於,趁著LG出差新加坡,我出訪這粒大貝殼的機會也隨之而來。第一天,2008年6月15日星期日凌晨五點多,我們從港島東出發。香港國際機場在大嶼山,我們要橫貫港島東西,再跨海經九龍、青衣,到大嶼山。此行選擇了新加坡航空公司,據稱它是亞洲最 ...

從地圖上注視這片國土,在浩瀚的南太平洋海面,宛如一粒熠熠閃光的貝殼,夢想有一天能踏上這片土地,感受她的美麗。終於,趁著LG出差新加坡,我出訪這粒大貝殼的機會也隨之而來。第一天,2008年6月15日星期日凌晨五點多,我們從港島東出發。香港國際機場在大嶼山,我們要橫貫港島東西,再跨海經九龍、青衣,到大嶼山。此行選擇了新加坡航空公司,據稱它是亞洲最大也是服務最好的航空公司,因為想落地後當天下午就能開始游玩,因此選擇的航班時間是早8:00,這點跟國內的航空公司有很大不同,在國內早班機一般有很大的促銷折扣,但對新加坡航空的國際航線而言,所有時間段的機票價格都一樣,這使得我們在選擇早班機時,多了份肉痛感。從家先打的到中環IFC,換搭香港機場專用地鐵,地鐵非常干淨,寬寬的車體像飛機,平穩地讓我想睡覺。30分鐘抵達機場,提前一天已經在新加坡航空的網站上登記了座位,新航的乘客可以提前48小時登錄新航網站登記自行選擇座位,我們的飛機是波音747,一共兩層,頭等艙在上層,我們選擇了前艙的靠窗位置。這是國內航空公司目前尚無法提供的服務,每次在國內機場換登機牌總是感覺很被動,必須腆著臉陪著笑還得看自己運氣和服務小姐的心情才有可能換到前艙靠窗的座位。香港國際機場相當空曠,諾大的候機廳裡幾乎看不見人影,行李托運處一個排隊的人都沒有,原本想像國際大都市的機場一定會繁忙異常人來人往,殊不知優質的服務其實也包含快捷的速度,一切都很順暢,這就是效率。托運完行李,時間很是充裕,就在機場裡瞎逛。香港國際機場沿海而建,透過寬大的幕牆玻璃,大海就在眼前。機場的配套設施非常完善,甚至還建有供旅客做禮拜的禮拜堂,服務著實體貼。機場的免稅店挺多,商品品種主要為手表,眼鏡,包包和服裝等各類奢侈品,價格比市區還要便宜。順利地登機,找到了座位,新航的空姐長得很乖巧,除了民族特色的制服不太好看,其他都不錯,打個哈欠,用床毛毯把自己嚴嚴實實地裹住,夢見周公去。11:40准時抵達新加坡樟宜國際機場。空曠程度比香港機場更甚,樟宜機場一共有三個航站樓,相互之間大到需要坐輕軌列車抵達,我們降落在三號航站樓,一下飛機,機場內巨幅的波浪紋地毯層層湧來,讓我很是洗了洗見慣黑白灰呆板地毯圖案的眼睛。在入境處拿了中英文的新加坡地圖和一干旅游資料,順便在通關窗口吃了顆糖,補補血糖。同樣無需排隊,一路順暢通行。出了機場,打了輛的士直奔酒店。竊以為樟宜機場到市區的這段路程是新加坡最美的路段之一,沿途綠茵環繞,高大的喬木與低矮的灌木相依相偎,深深淺淺的綠襯著鮮艷的新加坡國花---胡姬花。綠蘿深處有人家,新加坡政府建了很多漂亮的福利經濟房,房價大約在400新元一尺,對當地人而言相當便宜,福利社會的巨大優勢凸顯。搭載我們的華人司機對中國人很熱情,據介紹新加坡政府出台種種政策歡迎中國優秀人才移民,華人在當地的社會地位日升,泱泱大國的民族自豪感膨脹了一回。抵達我們下榻的喜來登酒店,LG和那個殷勤的門童相當熟稔,我以為要支付小費,被告知新加坡無需小費,暗暗松了口氣。酒店位於SCOTTS路,距離商業中心中心烏節路只一站地鐵,因為六月是新加坡的SUMMER SALE熱賣期,還在搞一個大型的展會類似廣州的廣交會,很多的游客及商貿人士,酒店價格比平常高出一倍,440新元/ 晚。房間配套還行,稍微顯小,拖鞋相當的柔軟厚實,為了環保新加坡所有的酒店均不提供牙刷。放好行李,一路溜達著出了酒店,抬眼望去,天空明媚湛藍。受暖濕氣流影響,香港已經快一個月的陰雨天氣,終於我們在南太平洋看到了久違的陽光。游歷馬上要開始了!第一步,是解決民生溫飽問題。來之前做了詳細的攻略,到了才發現光靠中文地圖是不夠的,新加坡的很多路名只有英文標識,還好准備了詳細的英文版地鐵指引圖。在紐頓上了地鐵南北線,南行三站至多美歌站換乘東西線,西行一站即到牛車水,著名的新加坡唐人街。要吃飯先給錢,新加坡很多地方都可以刷信用卡,但大多傳統小店依然對現金支付持優惠態度,我們在珍珠大廈找了家貨幣兌換點,當地有很多的民間貨幣兌換點,各家的彙率略有差異,價比三家後我們選澤在一家印度人開的兌換點換錢,新加坡的錢真貴,1新元=5元人民幣,看著手裡的1000元變成了薄薄幾張不到200元新幣,再次肉痛。飢餓感,在珍珠大廈底樓隨便找了家熟食中心,新加坡有很多的熟食中心,新加坡人基本不在家做飯的,他們平常的飲食大部分在熟食中心解決,給我的印像是人民公社大食堂,當然,是付費的食堂。點了傳統叻沙,攻略介紹說是新加坡傳統名小吃,一種脆脆彈牙的米粉,配上豆腐,雞蛋,魚丸,豆芽,鮮蝦,佐以南洋特有的小紅尖椒,鮮辣美味。吃飽喝足,在牛車水搭地鐵經東西線繼續西行,到達港灣城站,出站行五分鐘,在旁邊的巴士轉換站乘搭橙色聖淘沙專車至聖淘沙島。免費,但需要在那裡購買一張聖淘沙的門票,含島內的接駁巴士費,每人3元新幣。這應該是新加坡最著名的旅游景點之一了,沒有到過這個可愛的離島真不能算來過新加坡。聖陶沙海灘由三個各具特色的海灘組成:丹戎海灘,巴拉灣海灣和西樂索海灘,他們綿延3.2千米,有沙灘愛好者能想到的所有海灘娛樂和運動設施,可騎車,劃艇,玩直排輪或者就在沙灘酒吧裡悠然小酌。我們的首站直奔海底世界,裡面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魚魚一堆,或霸氣或溫柔,印像最深是一種叫海洋天使的小魚,小巧的身體通過放大鏡才能看清楚,揮動著天使般的翅膀,在大海裡翩翩起舞。還有一種鼻子尖尖,尾巴細細長長,揮著翅膀樣的鰭快速游動的家伙,他的身後追隨著上百條狂蜂浪蝶般的粉絲魚魚,像極熱賣韓劇中的大帥哥,不禁哼起一句歌:“花花公子~~,情人多多多~~”在海底世界逛到洗眼睛,轉過頭我們又去觀看海豚表演,回想起來這是當天的游歷最沒創意的一出。暴曬的海灘上人頭密密,隨後海面上游出來幾只據稱是粉紅色的海豚,但恕我眼拙,只看到泥巴色的海豚,表演穿環、頂球,與游人互動等傳統項目,憶起幾年前在國內已看過類似表演,似乎更出彩,環境也更舒適,奈何這場泥巴海豚表演是海底世界游覽的附帶項目,純屬買一送一。看完海豚,我們已被驕陽烤灼得蔫裡吧唧。順著海灘慢慢前行,白色的細沙輕輕落在腳背,索性脫了鞋子,任雙腳與海水親密接觸,夕陽照在海面,點點金光,我終於明白了什麼是“金色沙灘”,清涼的海風掠過發梢,耳邊若隱若現著露天酒館的音樂彈唱,一切如同夢中,這個簡樸而熱情的沙灘是我的天堂。金色沙灘繼續前進,又是一座小小的離島,一架索橋連接著這塊方寸之地和聖淘沙,兩座閣樓告訴我已經到了亞洲的最南端,別無二話,趕緊拍照留念以示到此一游。在夕陽褪去黑夜來臨前的最後一刻,我們趕到了聖淘沙島上的魚尾獅走道,島上也有一座魚尾獅雕像,大約十層樓高,比我們第二天要去的魚尾獅公園那個大得多,更喜歡夜色中的大魚尾獅像,在寶石藍的夜空背景下發出熒熒紫光,魚尾如星星閃爍,比白天路過遇見時平添一份柔美。魚尾獅小徑是島上唯一的免費項目,我們走得心情舒暢無比。至於其他項目,比如嘉士伯旋轉觀光塔,純屬燒錢的玩意兒,留待有米人吧。搭乘輕軌列車作別聖淘沙,車資已包含在入島前購買的3元門票中,一路暢通抵達港灣城地鐵站,在第2站換乘東西線,東行兩站至萊弗士站下車,我們要去今天的最後一站---老巴剎。這裡曾是直落亞裔集市,有傳統伊斯蘭風格的白色雕花天窗門樓和老式吊扇。現在這裡成了一個巨大的美食中心,嘗試了攻略推薦的黑胡椒螃蟹,印度沙爹,海南雞飯,馬來炒飯,3人吃了一百多新元,物美價可觀。祭完五髒菩薩,原路返回酒店,把自己往床上一扔,要睡歪歪了,期待明天的行程吧。第二天,2008年6月16日星期一好久沒有睡得這麼香甜了,整晚連個夢都沒做,陷在沉沉的睡眠裡。感謝酒店的窗簾,寬寬厚厚,把外面的光線擋得嚴嚴實實,讓我這個光敏感終於找回睡到自然醒。十點半,從酒店出發,依然是地鐵,新加坡的地鐵不容易迷路,東西南北貫通,只要當好地下工作者就能到攻略所指的任何景點。地鐵的年代估計比較久遠,車廂內的地鐵圖標竟然沒有到站點的閃燈指示,等待時間也蠻長,大概6-8分鐘一趟,國際大都市也存在缺憾。在酒店旁的地鐵站買了張SIM卡,店員的印式英文聽得偶耳朵都豎起來了,雞同鴨講連比帶劃累出一身汗。今天我們要用雙腳去丈量新加坡的土地。坐地鐵到城市大廈站,去新達城中心,一個大到迷路的購物廣場,這裡有全亞洲最大的噴泉。在一樓大廳坐鴨子船游歷新加坡,這是一種水路兩用的旅游車,據稱是二戰期間的戰鬥設備,和平年代成為新加坡的旅游交通工具,外型像條船,多出四個輪子,陸地上是車,下水後變船。我們一路突突突地開著鴨子船,沿途經過政府大廈,國會大廈,日治時期蒙難人士紀念碑,魚尾獅公園,濱海藝術中心,也就是俗稱“大榴蓮”的建築,其大膽而具有濃郁熱帶風情的建築確實讓人印像深刻。新加坡河地區在新加坡歷史上的地位非同尋常。1819年萊弗士在這裡登陸,欣喜的發現這是一處比馬六甲更棒的非常適合英國人登陸的口岸,之後,萊弗士用區區100英鎊開始發展新加坡。如今,這裡已經成為新加坡的商業中心,河兩岸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是這個國家經濟繁榮的一個重要特征。沿岸都在搞圍海造田,導游介紹是在修建一個更大的填海商貿區,在這個資源相當缺乏的島國,創造財富靠的是腦子,大海是他們唯一的資源。魚尾獅公園,位於新加坡河南岸。這裡矗立著那只著名的魚尾獅塑像,其實是兩尊魚尾獅,一大一小,倚背而立,守護著新加坡河沿岸。關於國名的由來,據馬來史籍記載,公元1150年左右,蘇門答腊的室利佛逝王國王子乘船到達此島,看見一頭獅身魚尾的黑獸,當地人告知為獅子,此地遂稱“獅城”。“新加坡”是梵語“獅城”的諧音,當地居民受印度文化影響喜歡用梵語作為地名,且獅子具有勇猛、雄健的特征,故以此作為國名。個人認為魚尾獅公園的獅子比聖淘沙的獅子乖巧,後者太大了,白天看起來有些猙獰。萊弗士大酒店,新加坡最具歷史意義的酒店,超星級,超貴級,坐落在鬧市區,據說最便宜的房間也要2000美元一晚。這裡可以隨意參觀,但參觀者須衣冠齊整。酒店的LONG BAR調制的雞尾酒“新加坡司令”堪稱一絕,倘佯在1樓的大堂裡,光影從屋頂的玻璃窗格稀疏落下,雕花欄杆仍見證著當年的殖民地歷史。有那麼一瞬間,時間仿佛消失了,我看見曾經的那些同樣美好的天氣裡,綽綽的樹影下,高高黑色禮帽的殖民者縱情著,白色包頭巾的印度人和長長辮子的中國人在他們中間卑微著。酒店大門外的天堂鳥花兒正艷,歷史模糊了他們的臉,卻深刻了他們的身形。聖安德烈教堂,高聳的哥特式屋頂,巨大的五彩玻璃,門前草坪上休憩的鴿子,樹下長條凳的表面已經斑駁,椅背上鐫刻著捐贈者的名字,我一度以為這就是《達芬奇密碼》中描述的教堂。莊嚴的禮拜堂裡信徒在虔誠禱告,禱告桌下的抽屜裡放著耶穌聖經和贊美詩,雙手微曲合於下頜,盡管我不是基督徒,異鄉的神靈啊,請用你的善良保佑我多災多難的祖國。教堂圍欄上懸掛著中英文的《馬太福音》裡的訓誡,走過這裡的人們都突然安靜了下來。信仰確實是種力量。小印度和甘榜格南是新加坡非常特別的一個區域,估計自己不太可能去到當地旅游,因此決定在這個區域為自己的印阿情結畫上句號。這的確是個不一樣的世界,令人嘆為觀止的興都廟雕塑,商販熱情的吆喝,印度婦女善睞的明眸和傳統的紗麗。維達帕提雅卡拉曼興都廟(Sri Veeramakaliamman Temple)是小印度最著名的興都廟,廟裡供奉印度教中掌管宇宙物欲的加利女神,寺廟屋頂則有極其繁復的印度諸神雕像。二戰期間這裡曾被作為印度教徒的避難所,不知是否確實受到了加利女神的庇佑,來這裡避難的教徒都得以安全,而整座寺廟和廟裡的雕塑亦未受到任何破壞。進入廟宇必須除鞋,信徒們席地而坐,祭師多為成年英俊的印度男子,上身黝黑赤裸,一匹白布裹腰而下,磁性的男低音唱著憂傷的曲調,歌聲隨風飄落。甘榜格南是阿拉伯民族的聚居區,寧靜安詳的阿拉伯小街,金碧輝煌的蘇丹回教堂,克制禮貌埋頭干活的小販,鮮見外國游客的馬來傳統文化館,門口陳列著穆斯林集會的圖片,這一切似乎都昭示著伊斯蘭教的不可侵犯。夜游克拉碼頭和駁船碼頭,這裡集中了各式各樣的酒吧。駁船碼頭的酒吧相對較老,建築風格親切而活潑,大多色彩明亮。克拉碼頭則是新近興起的酒吧區,這裡主要針對中高檔的消費者,酒吧的風格另類也多些時尚貴氣。晚餐放在了克拉碼頭附近的珍寶(JUMBO)海鮮,這裡號稱新加坡海鮮第一家,辣椒螃蟹做得鮮香地道,椰汁圓貝甘甜爽滑,入口即化,油條裡裹著新鮮的蝦肉,沒有一絲的油膩感。難怪來時路上華人的士司機笑稱廣州沒有海鮮,的確,這一個鮮字如何當得。晚餐後沿著岸邊溯河而上,兩邊有很多殖民色彩的雕塑,展示著當年的新加坡文化。浮爾頓大廈,昔日的新加坡郵政總局,現在是一所高檔旅館,吸引了很多有錢的觀光客,壯美的維多利亞風格的建築在夜色中熠熠生輝。安德森大橋,建於十九世紀,優雅的白色吊欄連接著新加坡河兩岸,挺拔秀美的橋身告訴我們什麼是建築。這一整天,我們用雙腳徒步於新加坡河兩岸,丈量了新加坡近一半的國土,既欣賞了現代都市的繁華,也觀瞻了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新加坡是一個多民族多文化的國家,有著強烈的包容性,有了這份包容,各個民族多種文化才能繁衍共存。第三天,2008年6月17日星期二又是睡到自然醒,原本打算去新加坡植物園和動物園,這裡有號稱亞洲最早的夜間生態動物園,但一想到番禺的長隆和香江野生動物世界也都大同小異,遂作罷。直接進入女人的環節---烏節路血拼。烏節路是新加坡著名的商業區,擠滿了大大小小的商場和名店。想想之前一整天,我們走了大半個新加坡,而在這條街上,我們花了整整一天還沒逛到三分二。女人啊,你的名字叫血拼動物。先去董廈,也就是傳說中的詩家董,的確如其名,商品都是比較適合老人家的,陳列也是比較古老。粗粗瀏覽一圈後,我們迅速撤退。接著去威士馬廣場(WISMA ATRIA SHOPPING CENTRE),這裡出售中高檔服裝,有新加坡比較有名的TOPMAN和TOPWOMAN的店面,1樓有由著名設計師Benny Ong設計的女裝品牌“BEBE”,還有GAP KIDS,很多小孩的時裝,這在國內是比較少有的。2樓的FILA成天打折。我們在四樓的大食代解決午餐,選了避風塘的雲吞鮮蝦面,很普通的說。對座偶遇的OFFICE帥哥要了泰豐的福建蝦面,整盤面用張干荷葉托住,佐以鮮美的南洋辣椒,紅紅的大蝦,綠綠的豆芽,擺設煞是誘人味蕾。義安城(Ngee Ann City)是值得推薦的血拼好地方,它是2002年新加坡旅游獎最佳購物體驗(購物中心)獎的得主,除了日本連鎖百貨公司高島屋(Takashimaya),這裡還有上百家商店,售賣運動用品、文具、電器、珠寶首飾和名牌服裝等。許多國際知名品牌如美國的Guess和Hugo Boss Woman、西班牙的Zara和Mango,以及澳洲的Country Road等,都進駐此地。還有東南亞最大的書店Kinokuniya。此外,這裡也有設備齊全的運動中心、畫廊和文化中心!地下一層常有促銷活動。我們的一下午,基本都耗在高島屋,買了一堆女人用品,出來才發現地下一層還有好多不錯的店店。柏麗宮(PARAGON SHOPPING CENTRE),是一個高檔商品的集中地。裡面有一線奢侈品若干,還有國內沒有的瑪莎百貨,裡面的瑪莎餅干非常美味,勝過藍罐曲奇數倍。終於,我的香奈兒墨鏡在此地成交,香奈兒有非常嚴格的銷售規定,一般不允許代理商給客人折扣。經過一番心理戰術,我們終於成功地取得店長的信任,並破例給了折扣,520新元的墨鏡最終以450新元成交,心裡那叫一個美呀。DFS時格華(DFS GALLERIA SCOTTSWALK),免稅店,出售各種世界頂尖名牌的包包,墨鏡,鞋子和珠寶。一樓出售國內名煙名酒,二樓以上全是名牌大店如CUCCI,ARMANI,LV等等,每家店都異常的漂亮,購物環境相當之舒適,每層樓不遠處都設有男士休息處,軟軟的沙發溫暖的燈光,商家們深諳女人掃貨男人買單之道。在這裡溜達了一圈,權當給自己的品牌知識補課,洗洗眼睛啦。

遠東購物中心沒什麼好推薦的,中檔小店,裡面有很多電玩產品,還有當地人開的裁縫店。晚餐回到紐頓熟食中心解決,環境頗具東南亞風格,裝修挺現代,店鋪伙計們多了份熱情,老巴剎太矜持了,相比較我更喜歡這裡,我一直堅信,美味藏於市井,既然市井,那就多份親近感吧。第四天,2008年6月18日星期三 離開新加坡的日子。下午三點多的航班,在酒店磨蹭到了近中午退房,SCOTTS路上滿眼青翠欲滴,城市交通掩映在綠蔭中,迎面一個老外帥哥在練習慢跑,古銅色的肌膚上三角肌輕輕顫動,我們仿佛置身古老寧靜的歐洲小鎮。 在機場與做巧克力的大師傅合影,竟突然有些不舍。時光匆匆,我們剛剛才到三天,還來不及對這個國家有深刻的認識;時光漫漫,仿佛已經過去了很久,思念從登機離開的那一刻就開始積攢。生活中,沒有人可以做膚淺的觀光客,不記得誰說過,昨天的苦難今天的收獲,只有歷經生活的苦,我們才更珍惜生命。­



(聖安德烈教堂高聳的哥特式屋頂)



(美麗的魚尾獅公園)



(昔日的新加坡郵政總局,成就了今天的浮爾頓酒店)



(興都廟繁復的印度諸神像)


精選遊記: 新加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