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江西風景名勝之二——清明古城九江游(下)

作者: melindaz

導讀第二站——九江江灘+潯陽樓+鎖江樓 游完甘棠湖,沿著潯陽路經聯盛廣場、白鹿賓館、太平洋廣場直行,一直到長江邊(濱江路)往右轉,即可看到遠處立於長江堤邊的一處古建築,那就是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中宋江寫反詩被逼上梁山的地方——潯陽樓。“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呵呵,牛! 門外有一塊不大的空地可供停車,停了不少小車和兩輛旅游團 ...

第二站——九江江灘+潯陽樓+鎖江樓

游完甘棠湖,沿著潯陽路經聯盛廣場、白鹿賓館、太平洋廣場直行,一直到長江邊(濱江路)往右轉,即可看到遠處立於長江堤邊的一處古建築,那就是中國四大名著《水滸傳》中宋江寫反詩被逼上梁山的地方——潯陽樓。“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呵呵,牛!

門外有一塊不大的空地可供停車,停了不少小車和兩輛旅游團隊的大車,看來小黃金周雖短,但對那些痴迷旅游的人還是很有吸引力的:)車停到潯陽樓公園門外,下車後首先走上江堤看了看。

來到九江江堤,首先想到的就是1998年長江大洪水中九江江堤決口事件,10年過去了,如今的九江江堤已經變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雖不如武漢漢口江堤的壯觀漂亮,但與長江中上游的其他城市相比也已經算不錯的了。江堤現已成為一個供游人漫步休閑的場所,往左可至九江港以及九江港旁像船型的建築物(現為農工商超市),望右依次可到潯陽樓、鎖江樓、長江大橋、琵琶亭等。江堤的內側都有台階下到沿江大道,並沿路建有花壇,但外側的景色就稍微差些,除了局部寬闊的地區建有小型觀景平台外,其余地段基本沒有什麼東西,當然這也與九江段江面過寬、以前城市建設時未預留空間有關。在江堤上游玩休閑的人不多,和甘棠湖形成一個極大的反差,不過也許江邊風大且位置沒有甘棠湖好吧,夏季的時候想必應該會有不少人。

潯陽樓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此樓最早的年代無從考證,但至少在唐代已存,目前的樓為1987年重建,由曾設計過黃鶴樓的工程師向欣然參照《水滸傳》插圖和宋代《清明上河圖》的建築風格進行設計。門票20元,進入公園大門後(其實門很小,呵呵,位置有限),走幾步就直接來到了樓下,仰首望去,主樓分為三層(其實是外看三層內為四層),高20余米,樓頂檐下懸有由已離世的前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家趙樸初先生題寫的“潯陽樓”巨幅匾額,兩側有一楹聯曰“世間無此酒,天下有名樓”。步入一樓大廳,只見正中懸掛著某書法名家“逝者如斯”的橫匾,兩側的大紅柱上,有一長聯“果有潯陽樓乎,將宋江醉酒壁上題詩,寫得有聲有色;如無水滸傳者,則梁山聚義替天行道,就會無影無蹤”(不知道其中的深刻含義,估計是說沒看過水滸傳的人就沒必要來這裡了,呵呵),旁邊兩面牆上各鑲嵌著一幅大型的由彩繪瓷拼成的瓷板壁畫,東幅為“潯陽樓宋江吟反詩”等六個故事片斷;西幅為“梁山諸好漢劫法場”等四個故事片斷,廳內還陳列著國內獨一無二的孤品——由景德鎮陶瓷大師集體燒制的水滸108將塑像,把水滸英雄形像刻畫得栩栩如生。看過《水滸傳》的人一定對這些故事都很熟悉了,突然想到施耐庵對江西這個地方好像很有感情,水滸傳中的很多最關鍵性事件地點都選擇了江西,如水滸傳第一回的“張天師祈禳瘟疫洪太尉誤走妖魔”就把108將的轉世地放在了江西鷹潭的龍虎山,宋江被逼上梁山等眾多筆墨、眾多將領如浪裡百條張順等的出現地也放在了九江。二樓是展廳,也稱為忠義堂,當年宋江就在這裡寫反詩,至今反詩和塑像都存放在這裡, 還展出了介紹潯陽樓歷史的書籍和地方名勝風光圖片,另外二樓也是用餐的地方,因此潯陽樓也叫做潯陽酒樓。三樓是層內回廊,也稱為跑馬樓,主要陳列著近年中央領導人來訪後的題字及名人書畫。 四樓系仿古音樂茶座,內置仿宋桌椅,游人可在此飲酒品茗,在古典音樂旋律中讓人頓覺置身於古樸高雅的宋代茶樓,仿佛身臨水滸真境。

從潯陽樓上登高望遠,追古思今,浩瀚長江東流而去,令人心曠神怡而又感慨萬千。

游完潯陽樓,前行幾十米就可到鎖江樓,鎖江樓的名氣固然不如潯陽樓,但個人認為在外觀上、布局上卻遠勝於潯陽樓,可能也正因為如此,門票依然是20元:)鎖江樓公園門前有關於鎖江樓的介紹,建議大家也好好看看,熟悉歷史。鎖江樓有一樓一塔,是明萬歷14年時任九江的知府吳秀為鎖江鎮水,祈求文風昌盛所建。建時樓高三層,旁有四頭鎮水鐵牛,塔位於樓的南面,高25余米,又稱文峰塔、回龍塔。後因地震及戰火,樓及四頭鐵牛均不存,塔也因日本侵略者所害,塔體多處彈痕,三處被擊穿,塔身向東北方向傾斜約76公分,但雖傷痕累累、形影孤單卻依然頑強聳立於江邊保衛著九江人民。2004年重建鎖江樓,並鑄兩頭銅牛置放於鎖江樓與九江長江大橋之間(也在江灘公園內),基本還原了歷史原貌。

總結:三處景觀都不需太長時間游覽。九江江灘的觀景台可近眺江邊的古跡、現代的長江大橋以及滾滾江水;潯陽樓可以說因水滸而出名;而鎖江樓相比而言雖只作鎮水之用,無多大的歷史淵源,但確實應算是沿江風景線中最美的古跡。

建議: 1、三處風景基本上就在一起,離九江市中心的甘棠湖也不遠,有時間的朋友完全可以全程步行,邊逛邊玩。

2、潯陽樓早就變成了吃魚的地方,我沒去吃過,但是家人去那吃過,評價一般,因此去游玩的朋友就沒必要去吃魚了,看看就好了,吃雨的地方市區多著呢。

3、選擇好拍照的地方,推薦幾個:一是潯陽樓的樓上可拍出鎖江樓塔和長江大橋以及江水,風景極佳;二是公園門外可拍這兩處古跡的全景。

4、不是很建議去鎖江樓,只建議大家在門外看看介紹並拍照留影即可;潯陽樓畢竟有名,還號稱江南四大名樓之一,雖然去過江南三大名樓的我認為它從歷史、外觀以及景致上都無法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相提並論,但既然難得來一次去去也無妨。

第三站——九江長江大橋+琵琶亭

古建築的游玩都需要太多的時間,基本上轉一圈就出來了。特意在鎖江樓旁的公交站看了看站牌,琵琶亭離鎖江樓也就兩站路,也不是很遠,於是步行回潯陽樓取車前行,沿途經過前面所說的兩頭銅牛以及九江長江大橋。

九江長江大橋是世界最長的鐵路、公路兩用的鋼桁梁大橋,由於本人經常往返於湖北江西兩地,在此總結一些大橋的特點:橋的長度、高度加上結構使得整個外型較為壯觀,因為武漢、南京兩座公鐵兩用的長江大橋都是無拱頂橋,且均建於大城市市區內,因此選擇的造橋位置都是江面較窄的位置,九江長江大橋橫跨兩省,一邊是江西九江市,一邊是湖北黃梅小池鎮,江面極寬,因此大橋的鐵路橋長7675米,公路橋長4460米(因引橋部分鐵路、公路引橋分離),且從鋼梁拱頂到基礎最低底面,高達132米,相當於一座45層的特大高樓。但也正因為橫跨兩省,對過橋車型沒有過多限制,十分繁忙,路面受損較嚴重,還有一個有趣的現像就是有時晚上橋的南面一側燈光明顯比北面一側亮(因分屬於兩個不同的地方管轄)。

經長江大橋前行,就到了因唐朝詩人白居易的長詩《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而聞名的琵琶亭了,門票15元。現在的琵琶亭於1988年重建,坐北朝南,整個庭院分主亭、左碑廊、右碑廊三部分,主建築琵琶亭高20米,坐落在臨界江七米高的花崗岩石基上,上懸一匾,為著名畫家、書法家劉海粟所書“琵琶亭”三個金色大字,兩邊有一楹聯“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主亭兩邊大門照壁上有毛澤東墨跡《琵琶行》巨幅貼金大理石碑刻,背面為“白居易琵琶行詩意圖”大型瓷磚壁畫,台基正面還鑲嵌有大型“潯陽宴別”瓷壁畫,庭院正中有高約三米的白居易漢白玉立像。可以說公園內就這些值得一看的景色了,琵琶亭的名氣與現存的遺址形成了較強烈的反差,也正因為如此,加上琵琶亭的位置離市中心稍遠,到琵琶亭的游客更少。

出琵琶亭後,直接上了長江大橋,橋上車很多,過橋費比以往要貴2元,現在是12元,過橋後穿過小池鎮邊直接上了小黃高速公路,經黃黃、武黃高速直奔武漢。 總結:從某種角度講,潯陽樓、煙水亭的名氣可以說來自於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事件,而琵琶亭的名氣卻來源於真實的人物或詩篇。但是在書本上了解到的歷史與在實地所感覺確實是不同,站在那裡也只能讓你去突發一些感慨,畢竟時遷景是人非了。

建議:懷古或是對古代文學感興趣的人可以去琵琶亭看看,否則就算了。

後記:九江市區除了上述知名景點外,還有一處名勝古跡值得一游,不過我僅從門口路過,並未進入游玩。此古跡為位於庾亮南路的能仁寺,系九江三大叢林之首,全國重點開放寺廟,原名承天院,有天王殿、大雄寶殿、鐵佛殿、藏經樓等古建築和大勝塔、石船、雨穿石、雙陽橋、誨爾泉、鐵佛、冰山、雪洞等“能仁八景”, 想去的朋友可以在游玩煙水亭後前往。

九江市區的各景點(不含漫步甘棠湖)游玩均只需要40分鐘左右,因此前去廬山的朋友們不妨抽半天時間有選擇性地去看看,景點之間距離很近,花費也不高,所有景點門票(含能仁寺)估計約80-90元/人。



(1)



(2)



(3)



(4)



(5)


精選遊記: 九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