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總是喜歡與大家來分享我的三天陽朔、桂林之旅:
單車驚魂
2008年6月23號乘火車,終於到達了陽朔,在縣城郊外的白沙鎮上一家招待所扎下營來。因一夜行軍,好多人都沒睡好覺,於是我們的領隊就臨時決定將第三天的安排挪到第一天,先讓大家在招待所休息半天,養好精神後,下午再開始我們的行程。
我是個一出門就興奮的人,雖然前晚也是一夜無眠,仍然不肯將一上午的大好光陰白白扔在招待所的床上,於是,我跟佳佳決定分開行動,她去睡她的回籠覺,我跟著與我有同樣想法的幾位坐車直奔陽朔縣城。
陽朔縣城跟內地的許多小縣城一樣,有著窄窄的、不很干淨的街道,“古老”的房屋,再加上沿街叫賣的小販,和穿著仍很“農村”的當地人, 不同之處在於整個縣城就座落在廣西特有的秀麗小山中間,而在城內熙來攘往的人群中,竟有大半數是膚色各異的老外和背著行囊如我們一般的游客,這一切對前晚還在高樓大廈、燈紅酒綠的深圳的我來說,仿佛是跌進了另一個時空。

(。。。。)
當地陪同跟一家叫“金葉旅館”的招待所租好單車,於是,我們就踩著單車浩浩蕩蕩的出發了。丟臉的是,我這個只有兩年單車史,卻有三年未再碰過車把的人,竟然又不會騎了,好不容易,顫顫危危的上了車,緊張得要命,看見前面那麼多的車輪就暈了,生怕撞上去,只好一個人落在後面遠遠地跟著。隊伍走到了一個三岔路口,車輛多、行人也多,後面還有輛小面包直衝著我按喇叭,嚇得我趕緊跳下車來,差點沒把單車給扔了,只好推著車走過人多的這一段,再往前一看,糟了伙計們看不見了,我趕緊騎上車就追。前面又是一個三岔口,他們往哪條去了呢?右邊那條路上有一群人挺像的,我攆上去一看,不是,再往前騎,更不對了,那是回去白沙鎮的路,於是,我又向右轉到另一條路上,就這樣右轉,右轉,再右轉,熟悉的面孔一個沒見著,猛一抬頭,卻發現,原來我兜了個圈,又回到了出發前的“金葉旅館”。打手機給蔥蔥(我們的地陪之一),電話沒人接,怎麼辦?人生地不熟的,而且我連大部隊究竟要去什麼地方都不知道,上哪兒找人去啊?干脆,問問當地人,周圍有什麼好玩的,我自個兒騎單車逛逛去。於是,我就問“金葉旅館”的老板娘,這一問倒讓我知道了大部隊可能的去處,原來租單車的時候,他們提到要去離這裡八裡外的蝴蝶泉、大榕樹和月亮山莊。怕我這個路痴又迷路,我專門買了張陽朔地圖,再向老板娘仔細問明了走法,單身獨騎,我又上路了……
按老板娘所指的路線,我穿過了鬧市區,一路向郊外行去,漸漸的,路上的車輛、行人少了,只偶而有幾個騎單車的從我旁邊擦身而過。周圍的風景也變了,路兩旁不再有破落的房屋,而代之兩排整齊的行道樹,天色雖仍是陰陰的,但在薄霧迷蒙中,遠處的小山頂上都籠上了一層輕紗,反而更顯韻致了,一路不斷經過一片片金黃的菜花田,田間還有狗在撒歡,牛在散步,一派悠閑的田園風光。行進在這畫一般的小道上,呼吸著晨早的新鮮空氣,看著滿眼的美景,我不禁沉醉了,只希望可以一直這樣走下去,永不停歇……只可惜我的美夢總會被打斷,時不時有人在路旁喊一嗓子:“帥哥!買瓶礦泉水吧!”,“帥哥!需不需要導游?”,“帥哥,要不要坐竹排游漓江”……我只得擺擺手,飛快的騎過,最誇張的是,有個人騎著單車跟了我好一段,一路嘮叨個沒完,硬要做導游,氣得我終於忍不住衝著他大叫:“對不起,不需要!不要跟著我!”再猛踩單車,把他遠遠的拋了開去,回頭看他總算不再追來了,這才松了一口氣,又繼續我的行程。
就這樣,我一路行過了陽朔攀岩基地、蝴蝶泉、檻法寺,眼看著快到劉三姐和阿牛哥定情的大榕樹了,這時,我的手機響了,原來,我們的領隊總算給我回電話了,他們已經到了月亮山莊,正准備爬月亮山,讓我立刻趕過去與大部隊會合。這下,我沒了悠閑行路的心情,只好猛踩單車,向前趕去,又踩了快二十分鐘吧,聽見前面有人叫我,抬頭一看,原來我們的領隊正在月亮山公園門口衝著我直招手呢,那一刻真有一種共產黨員總算找到組織的感覺。只可惜,大部隊已經往上爬了好一會了,我本想再跟上去,領隊蔥蔥不讓了,說等他們爬完山下來的時候,我們肯定還在山上,到時,又是一大群人等我們,所有人的時間都會被耽誤。沒辦法,我雖然有些委屈,又有些不甘,也只能乖乖地坐在山腳下,抬頭仰望山頂的“月亮”,發誓下次一定要故地重游,以彌補今天的遺憾。
下午,大部隊會合了,這次的單車隊伍了,快三十個小時沒睡覺又踩了一上午車的我卻再也騎不動了,只得跟著那佳佳一起坐摩托車,這次我們的目的地是遇龍河。好笑的是,我們和大部隊又分散了,當我們的車到了遇龍橋的時候,大部隊卻不知還在哪條山路上行進呢,看來大家又走岔了,於是,我們就自己在遇龍橋邊找了兩個船家,在遇龍河上漂流起來。遇龍河素有“小漓江”之稱,兩岸風光極其秀美,坐在竹排上,四周是一座座起伏的小山巒,姿態各異,卻都精致異常,耳邊只聽船家在後面用竹杆撐船的聲音,襯著霧蒙蒙的天色,我仿佛墜入了一個迷離的夢裡……

(111)
西街泡吧
回到陽朔縣城已近黃昏了,伙計們彙合吃完晚飯,9:00鐘左右大部隊又開撥了,這次我們的目的地是——西街。我對西街仰慕已久,據說西街從70年代就初具規模了,全屬民間行為,很多國外的旅行手冊都曾提及此街,許多老外來中國的第一站,往往就是陽朔,而西街作為陽朔的靈魂,更成為他們流連忘返之地,甚至就地住了下來,在這裡安了家。 現在的陽朔西街已經是遠近聞名的“洋人街”,此外,這條街還有“地球村”、“聯合國”、“中國最大的英語角”等等諸如此類的稱謂。
我們的車在西街入口處停了下來,匆匆聽格格說了一下回去的集合時間、地點,我就拉著高侖衝向了不遠處那片燦爛的燈火中。剛到街口,第一個感慨是“哇!怎麼這麼多人!”我們的車這一路行來,看到的陽朔縣城仿佛已墜入了夢鄉,到處都冷冷清清的,現在才恍然大悟,原來人都上這兒來了,仔細一看,發現“洋人街”之說果不虛傳,在摩肩接鍾的人群中大半是來自各國,穿戴各異的老外。我跟高侖興衝衝的在西街上逛了起來,其實,西街並不寬,大約也就夠一輛車通行,而在這不過五百來米的青石鋪就的長街上,卻一家緊挨一家的分布著許多民俗小店,從中式絲綢衣裳、蠟染織布,甚至毛主席像章、舊式女人的小腳鞋,應有盡有。當然,最多的還是酒吧,西街的酒吧多為原木裝修,但沒有一間雷同,有的以名字取勝,有的則已裝飾擅長,大小不一,各具風情,充分展示了酒吧主人極欲張揚的個性,在這個時候,多數酒吧都已擠滿了游客,那一張張燭光映照下的臉龐,顯得是那麼的柔和、溫馨,仿佛在召喚路人“來吧,天涯的游子們,放下你們的行囊,進來歇歇腳,卸下旅途的疲憊和孤寂,盡情的開懷暢飲吧。”
等我和高侖從頭到尾把西街走了一遍,才驚覺剩下的時間已不多了,於是,找了一家我們逛街時就看中的酒吧,走了進去。這間酒吧照例不大,特殊在於它剛好位於西街的中心,而且是兩層樓的,二樓正對街的那一面可以把整條西街一覽無余。進去一問,才發現我們運氣不好,二樓的寶地已被別人預定了,我們只好在路邊的一個座位上坐了下來,但後來蔥蔥不知道怎麼左說右說,居然真就要到了二樓最適中的那個位置搬了過去。這樣一來,西街就在我們腳下了,從樓上感受西街,又是一番風味,你仍能聽到街上的喧嚷,但這些聲音卻已似從遙遠的地方傳來,不再令人煩心,反而覺得心情格外的平和、安寧。再憑欄望去,不遠處的河邊正放著璀燦的煙火,好一個“火樹銀花不夜天”。喝著啤酒,看著不斷在天空綻放的美麗花朵,我隱約記起,今天其實是一個特殊的日子,在異鄉以這樣的方式渡過,我卻意外的並不感到孤單。
集合的時間到了,若不是怕在這裡待太晚,明天起不來,我還真想跟著留下來的那幾個人來個興盡方歸。就這樣,我們戀戀不舍的離開了西街,回到了招待所,結束了我們第一天的行程。
據說當天晚上還有件趣事,石頭帶著最後一批泡吧的人回來時多鐘了,可他們絲毫興致未減,居然一幫人還湊錢去買了一堆煙花回招待所,就在我們樓下的院壩裡劈嚦叭啦放將起來,巨大的鞭炮聲響把好多人都驚醒了,招待所的負責人更是穿著個褲衩就從房間裡衝了出來,指著他們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聽說當時的場面很是精彩,第二天早飯時大家都談起這事,就我一臉茫然:“有嗎?我怎麼一點都沒聽到”,天曉得,昨天我都累壞了,一沾枕頭就睡熟了,哪還能聽到什麼鞭炮聲和吵架聲啊。這下,好戲沒看成不說,還被大家嘲笑了一番,說是“這回知道下次可以賣誰了”。

(我的回憶)
石寨風情
第二天一大早,我們的車開到了一個叫葡萄鎮的地方,在這裡租了七、八輛拖拉機,每輛車坐六、七人,就在拖拉機嘈雜的“突突……”聲中,向重重山巒的深處行去。前一天晚上這裡下了一場雨,原本就崎嶇不平的路面便更加泥濘難行了。我們坐在拖拉機裡,被顛得東倒西歪,時不時還來個騰空而起,更糟糕的是,每到上坡,拖拉機加足馬力往上爬的時候,車尾就噴吐著大量的黑煙,使本來就陰雲密布的天色更顯黯然了。
這樣行進了大約四十分鐘左右,我們的車隊在一個小山村旁停了下來,剩下的路要靠我們的腳來丈量了。剛往山上走的時候,每個人都興致勃勃,好奇的左盯右瞧,對看到的一切新奇不已,拿著照相機到處拍,還有人胡亂開著玩笑,抱怨著隨地可見的牛糞和空氣中那股驅之不去的動物糞便味道。再往上走,路越發難行了,這裡的山路全是青石鋪就,因為昨晚那場雨,青石路面積滿了衍泥,一個不小心就會滑倒,我們的隊伍逐漸拉開了距離,嘻笑聲沒有了,倒是時不時會聽到我前面或後面發出一聲尖叫,不用說,又是哪位伙伴遇險了。每個人都沒了看風景的心情,只能目不斜視地緊盯著腳下的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我的前後都看不到人了,耳邊也只聽見自己急促的呼吸聲。陰暗的天色,泥濘的路面,看不到盡頭的山路,有一瞬間,我仿佛跌進了一個永遠不會醒來的夢魘,好像我這在空山煙雨中踽踽獨行已經好久好久了,而且還將不斷地走下去,不知何時是盡頭。後面的腳步聲讓我回過神來,趕緊振作精神,又繼續前進了。
這樣走了多久,我已經沒有慨念了,腦子裡什麼也不能想,只知道低頭緊盯著路面,機械地跨著步。前面傳來一聲歡呼,我一抬頭,就看見了那個屹立在上方不遠處的石寨城門,說是門,倒不如說是青石堆就的一堵石牆,只在石牆中間開了一個圓洞罷了。我們的另一領隊蔥蔥已經等在這裡了,他給大家鼓了鼓勁,說過了石寨門,就快進村了。於是,我們在寨門這裡略作休整,就又出發了,翻過寨門,路開始向下延伸,也平坦很多,這時,我們開始看見了散落在山窪各處的大大小小石頭徹成的房子,大的是住人的房屋,小的有用來貯物的,有用來養豬、養羊的。原來,這就是石頭寨名字的由來,所有的房子全用青石徹成,這些石頭有大有小,並不算特別整齊,而且石塊之間並沒有用任何的粘著劑,我曾試著抽出其中一塊小石,使足了吃奶的勁,硬是紋絲不動,看來堆砌這樣的房屋還是一門不小的學問呢。
我們終於進村了,不少村裡人都站家門口,好奇地看著我們這支龐大的隊伍,不過從他們的眼神裡倒看不出多少吃驚的成份,想來,我們決不是第一批訪客。最後,我們在一戶農家停了下來,蔥蔥前一天就來過這裡,提前張羅我們今天的午餐,所以,主人家已經准備得差不多了,我們略事休息,就開始享用這頓真正農家風味的飯食了。提起這頓飯,至今仍令我回味不已,當然,最讓我印像深刻的就是那鍋雞湯,先不說湯的滋味如何,光是盛雞湯的鍋,就讓我咋舌不已。因為我們人多,主人將5只雞放在一起,煮成了這鍋湯,湯底是厚厚的一層雞肉,上面是滿滿的浮著黃油的湯,即是如此,也只占了這鍋三分之一不到,可見鍋有多大了。雞則是真正的農家土雞,遠遠就能聞到那股久違了的香味,這讓吃慣了飼料雞的我們驚呼:“好香啊!”爭搶不已,然後主人又上了一大桶青菜,真的是桶哦,就是農家用來提水用的那種桶,菜剛一上來,就看見我們這群人如惡狼一樣猛撲過去,我就慢了一步,趕上前去一看,就剩兩片菜葉在桶底漂浮了。主人家趕緊又炒了兩大桶,才滿足了我們這群人的胃口,也許是走了一上午的路大家都餓了,也許是難得吃到這樣純天然又絕對新鮮的食物,雖然只有這兩樣菜,每個人仍吃得津津有味,大呼過癮。
吃完飯,我們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胡亂開著玩笑,天南海北聊著天,還有人把主人家的外牆當成攀岩壁,在那兒又攀又爬,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最後,我們在主人家的石屋旁照了一張集體照,背上背包,大部隊又開拔了。
放排漓江
我們沒有沿來時的路回去,而是走了另一條路,翻過了另一個石寨門(據說一共有東、南、西、北四個寨門),直奔漓江而去。這時的天色,比起來時,已放晴很多,路也不那麼泥濘了,而且有好一段路是行進在重山之間平坦的山窪裡,路好走了,又剛吃飽飯,四周更是美景無限,所有人的精神頭都上來了,大家開始你爭我搶,比比誰走得快,還有人在前面唱起了劉三姐的山歌,後面馬上就有人回應,前呼後應,好不熱鬧。當然,下山的路也不盡是坦途,有一段山路幾乎不能算是路,全是光溜溜的石頭,像是曾經有溪流經過,石頭上還長滿了青苔,好幾次害我差點摔了跤。說到這裡,我不禁要表示一下我的敬佩之情了,在我們的隊伍中有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和她孫女一塊來的),還有四個香港人,均已過中年,其中一位也六十多歲了,可他們照樣跟著我們這幫年輕人兩天摸爬滾打一路行來,雖然有時走得慢一點,但從未聽他們叫過一聲苦,喊過一下累,除了“佩服”兩字,我真不知要說什麼了,只希望我到了他們這時的年紀,仍能保有這份活力、熱情,和健康的身體。
“看到漓江了!”前面的人一陣吹呼,大家精神一振,都加快了步伐。果然,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漓江邊上。好清晰的水啊,我們衝到江邊,有的揀起岸邊的石頭打起了水漂,有的翻著水面的石塊,試圖找到螃蟹,更多的則是登上了江邊的竹排,拿起竹竿,似模似樣的撐起竹排來(可惜只能擺擺POSE,照個相而已,竹排的主人在旁邊看著呢,不讓我們真的劃出去)。所有人都走累了,我們最大的夢想是租個竹排一路漂到興坪,可惜人太多,不可能有那麼多竹排給我們坐,這裡又是淺水,大船靠不過來,大家只得沿著江邊繼續向前走去。
“咦,那不是九馬畫山嗎?”我興奮的指著前面那座醒目的高山,一部分人也跟著我停下腳步,數起馬來。可惜我數來數去,怎麼也只能找到五匹左右(說是左右,是因為有一、兩匹不是很有把握,據說能看全九匹的人絕頂聰明,當年也只有周總理看全過。可我要那麼聰明干什麼,糊塗點也許更快樂,不是嗎?}。走到這裡,我的腳已很疼了,江邊的路雖然平坦,可全是由一個個大大小小的鵝卵石堆積而成,腳踩上去,別提多難受了,我是真的真的不想再走了,其他人也跟我一樣,我們的速度明顯慢了下來。最後,領隊決定,不走了,就在這裡等船來。
這時,有一個竹排順江而下,在這裡的江邊停了下來,我們隊伍裡兩個小伙子走上前去,跟他侃起價來,我一看良機莫失,趕緊跟了過去。果然,船家同意撐我們到興坪,不過一個竹排只能坐四人,顯然,我們必須脫離大部隊單獨行動了。我才不願意坐機動船游漓江呢,那多沒意思啊,我一下就跳上了竹排,來個先下手為強。就這樣,我和那兩個小伙子還有另一位中年女人登上了竹排。船家將竹排撐離了江邊,岸上的伙伴眼巴巴的看著我們離去,蔥蔥更是生氣地衝我揮動著衣服,“哈哈!”我大笑兩聲。
漓江與我昨天漂的遇龍河,很難比較誰更美麗,只能說一個是“小家碧玉”,溫婉動人,一個是“大家閨秀”,端莊典雅,可謂春蘭秋菊,各擅勝場。行進在這青山綠水中,以前看過的所有與漓江有關的文章都出現在我腦海,與眼前的風景一一印證起來,果真是“船在江上走,人在畫中行”,凡目之所及,無不是一副極美的水墨山水畫,每每以為,前面的風景再不過如此了,竹排一轉,不禁又一陣驚嘆,原來還有更美的,而回過頭去,再看來時的山水,卻又是一番風情了。據船家說,漓江最美在清明時節,山更青,水更綠,天更藍,想必到那時再放排漓江,人們只能震撼、驚嘆,而無法再發一語了吧。
船家是個很健談的人,他一邊熟練的在我們身後操縱著這個小小的竹排,時而用杆,時而用槳,一邊還熱情的為我們介紹著江邊的景物,“這是漓江著名的黃布倒影。”“前面是駱駝峰,對面是獅子岩,看那邊的一個小山包,像不像古代女人戴的發簪……”,“看見對面江邊那邊平坦的草地了嗎,那就是當年少林小子和南北少林的拍攝現場。”當我們看向那片草地,卻意外的看到,草地上搭起了五、六個帳蓬,還有一個人正在江邊清洗,我們衝他揮了揮手,他也友善地對我們笑了笑。船家又說話了“這幫人是從東莞來的,今晚就在這江邊宿營,明天會沿著你們來時的路上石頭寨”。看來,我們這位船家不但完全可以勝任導游的職務,還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包打聽”,好像方圓幾十裡地的一舉一動,無不在他的掌握之中。我們的船快到興坪了,船家神秘的讓我們轉回頭去看後面的風景,“你們想起什麼了嗎?”我們四人疑惑地面面相覷,搖搖頭,“你們誰有二十元的紙幣”,我們找了半天,總算翻出一張來,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我們此時看到的,正是二十元紙幣的背景圖畫,分毫不差,而圖畫裡那只江中竹排,不正是我們嗎?

(20塊)
江邊煙火
我們四人在興坪與大部隊會合,坐上車,回到了陽朔。到達陽朔已是晚餐時分,我們的車在一家挺有特色的餐館前停了下來。說它有特色,倒不是指飯菜,而是飯店處處無不讓人仿佛回到了一個我們只聽父輩講過而未曾親歷過的時代,大廳裡整面大牆是毛主席揮手微笑的巨幅畫像,服務員們全穿著綠軍裝,連服務台都叫“XXX供銷社”,放的歌也是久遠得幾被遺忘的旋律,雖然所有人都又累又餓,還是紛紛跑到畫像旁,與毛主席他老人家合影留念。
昨天晚上的鞭炮激起了眾怒,一半是因為時間太晚,吵了大家的睡眠,一半是因為多數人沒能過到放煙火的癮(我是這樣猜的),所以大家一致要求,安排一個真正的煙火晚會。當地的導游已幫我們買好了煙花,柴火,佳佳還嫌不夠,又發動大家湊錢再買了一批回來,吃完晚飯,我們就坐渡船來到了陽朔縣城對岸的一個小河灘上。一個當地人已經為我們點燃了篝火,幾個小伙子早已迫不及待的拿出鞭炮放了起來。
煙花的品種還挺多的,有特別響的“雷子”,有魔術彈,有小鞭炮,有在手中揮舞的小煙花,更有大筒大筒地在天上綻放的真正的煙花。河灘上頓時喧鬧起來,膽子大的男士們去放雷子、火箭炮,其它人如我等則就著篝火,點著了小煙花或魔術棒,拿在手上揮舞著,對岸的人們也不甘落後,兩岸跟比賽似的,一時之間各種煙花紛紛衝上了天,陽朔的夜空此時變得格外煊爛迷人。這是第一次,我看著煙花在我的頭頂綻放,仰起頭,金色的花束就在我四周墜落,好似一個金色的夢……
多少年沒有放過煙花了?還記得小時候,當鞭炮聲開始在城市各個角落響起,我們也在同時感到了過年的喜悅。那時幾個小女孩,總愛跟在幾個大哥哥後面,看著他們躲在陽台上,或者路邊的樹旁,衝著街上的行人扔小炮,還有衝天炮,當被驚嚇的大人們追過來時,就哄笑著四散開去。偶而也在哥哥們的慫恿下放上兩個,卻總在還未點著引線時就嚇得松了手。當年三十晚12點的鐘聲敲響之時,全城的鞭炮聲震耳欲聾,窗外濃煙滾滾,我們則不自禁的跳著,笑著,興奮不已,那時的小孩,是以怎樣的心情來盼望過年啊。
一陣急促的鞭炮聲,把我從回憶中驚醒,原來他們不耐煩一個個去放那些小火炮,就一股腦兒地把它們扔進了篝火裡,只聽劈劈啪啪好一陣熱鬧,大家都大笑著跳開去,躲避那四處飛濺的炮屑。漸漸地,鞭炮聲稀疏了,夜空也慢慢恢復了寧靜,又是一天結束了。
桂林掠影
比起前兩天的陽朔之旅,在桂林的最後一天實在乏善可陳(我本想約上兩三同好,第三天不去桂林,轉到龍勝去玩的,可惜昨天脫離大部隊去漂漓江的舉動已經被批評為無視組織紀律,不敢再頂風作案了)。我們隊伍中的不少人不止一次到過桂林,我也曾在五年前來過,所以,對那些所謂的著名景點,都沒有太大興趣,因此當車在像鼻山公園前停下時,佳佳進去了,我則一個人在桂林市區轉了轉,買了點當地的特產,像什麼桂林三寶、桂花糕之類的東西,以作到此一游的證明。
因為大家的意見很難達成一致,所以下午仍是自由活動,足足五個多鐘頭的時間,怎麼打發呢?我和佳佳照例達不成共識,最後決定分道揚鑣,各行其事了。我是這樣為自己安排的,先進七星公園鑽一下七星岩洞,然後爬到疊彩山公園的山頂觀一觀桂林全景,最後,再到靖江王陵一游。可惜,我這一路行去,卻再也找不到前兩天歡愉的心情。先說七星岩,我交了30元的門票,(公園的門票還要了我20元),和其他游人一道跟著岩洞導游進了洞,我不是說洞裡不漂亮,相反,洞內路面寬敞,通風良好,鐘乳石千奇百怪,在燈光的映襯下,很是讓人目炫。設施也很齊全,許多景點還配有音效,甚至還有水幕電影這類高科技裝備。只是,為游人設想得太周到了,反令人覺得人工雕琢的痕跡過重,限制了游人想像力,勾不起我探奇的心情,再想到價值不菲的門票,我只有一句沮喪可言。
疊彩山只是一座小山,偏偏仍是游人如織,我沒費什麼勁就爬到了山頂,從山頂往下看,桂林城盡收眼底,灰暗天色下的這座城市,沒有我想像中的美麗,好多地方的房屋正在拆建,江邊還有成堆的垃圾。而我近旁則是趕集似的游客,四處兜攬生意的小販,以及隨處可見的游人丟棄的垃圾。至於靖江王陵,我的感受就更是一個慘字了得,小小一個破廟,居然也要收20元門票,(要不是想到我已經花了20元的士費來這裡,我實在是不想進去了),裡面就一座大殿,殿裡真正的文物都堆在一個不顯眼的小角落,占了大殿大部分面積的則是售賣金銀玉器的櫥窗,如果說七星岩讓我沮喪,疊彩山令我失望,那靖江王陵簡直就使我憤怒了。
晚上七點,我們的隊伍踏上了歸途,看著桂林城漸漸的從我身後遠去,回想三天的行程,真是苦樂參半。不過,最高興的是認識了那麼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豪放不羈的石頭,美麗勇敢的蔥蔥,熱情憨厚的小趙,總是胡說八道的胖胖,在隊伍裡上竄下跳,拿著攝像機猛拍的佳佳,與我一起放排漓江的三位不知名的伙伴。
這三天,讓我知道了還有一種旅游方式叫“自助游”,讓我了解了還有這麼一群人以自己的方式來體驗生活,解讀世界,也許有一天我也會加入他們的行列,背起行囊,再不回頭,從此漂流天下,走遍大好河山。

(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