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萬裡行 作者吳開玉 2004年8月
祖國很大,新疆很美
新疆歌好聽又流行,“我們新疆好地方”家喻戶曉,人們心目中的新疆非常遙遠,非常神秘。我和先生退休後,策劃了一次從西南貴陽至西北新疆的自助旅行。7月24日從貴陽出發,歷時25天,行程約一萬二千公裡,差不多相當於紅軍走兩年的二萬五千裡長征,飽覽了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秀色和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不到新疆,不知祖國之大,到了新疆,才知新疆之美。
(一)途經西安
早在一個月前,我們便在貴陽買好了貴陽至西安的4。5折飛機票,380元,7天前在貴陽買好從西安至新疆庫爾勒的臥鋪火車票,287元。7月24日下午3時從貴陽機場起飛,一個多小時便到鹹陽,乘民航交通車到西安,打的住進小寨飯店。的士穿長安古城而過,巍然屹立的明代古城牆把西安市區的中部圍成長方形的古城堡,城堡中心是金碧輝煌的鐘樓,四周是頗具民族特色的建築群和繁榮的商業街區。晚上觀西安夜景,唐時僧人玄奘建議而建的大雁塔在燈火中更顯雄偉肅穆,旁邊廣場上的噴泉隨著音樂的節奏向人們噴灑著陣陣的清涼。古老的歷史和現代的文明在這裡交織著。
第二天早上,乘公交車至距西安30多公裡的臨潼參觀華清池和秦始皇兵馬俑。華清池憑借酈山的山光水色,集宮室、湯池、亭榭於一身,是一處歷史悠久的皇家園林。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唐玄宗寵幸楊貴妃、張學良兵諫蔣介石等等的歷史故事,都能在這裡找到遺跡。讓我感興趣的是這裡現存的溫泉還很多,10元錢就可以洗個溫泉澡,溫泉水龍頭下洗臉洗手只花五毛錢。
乘公交車再往西走5公裡便到了秦始皇兵馬俑坑。這是1974—1976年在秦始皇陵東側發掘的三個陪葬坑。計有約八千件與真人真馬和別的真物一般大小的陶品,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現在,每個坑的上面已經蓋起了氣勢宏大的博物館,游人進入館內,可以圍繞坑的四周行走參觀。人們清楚的看到,一條條地下巷道內,燒制得很逼真而又堅硬的陶品有規律的排成軍陣。有些沒發掘的地方,依稀可見巷道上面橫放木梁,鋪有席子,蓋有泥土。而那些坍塌的地方,人仰馬翻,缺胳膊少腿。盡管如此,它那浩大的工程,精湛的陶藝,形體塑造的水平,讓當今的世人贊口不絕,到這裡參觀的游客很多,特別是外國人。
(二)河西走廊----甘肅的糧倉
7月25日下午6點,在西安乘上去庫爾勒的火車,氣溫35度,很熱。晚上過寶雞、蘭州,什麼也看不見。26日過武威、張掖、酒泉、嘉峪關、玉門、敦煌,這一帶統稱河西走廊,古絲綢之路必經的交通要道,古代詩人筆下的大漠邊關。只見鐵路兩旁湯團般大小的黑灰色沙礫石子鋪天蓋地,一片蒼涼。但這裡地勢相對較低,南邊終年積雪的祈連山上的冰雪融水流下來,為其發展農業牧業提供了條件,一些有水的地方就成了綠洲。那一排排綠色又齊整的防護林將農田圍在中央,林間的田地方正而又大塊,讓我這個來自大山裡的貴州人羨慕不已,玉米正在抽穗,所有的農作物長勢蓬勃,牛羊在草地上悠閑的吃草,據說這一帶是甘肅的糧倉。過嘉峪關,看到了夢中的最西長城,其實它不像想像中那樣雄偉,灰黃色的泥土沙礫夯築而成,與普通農家的院牆差不多高,而且已是斷垣殘壁,滿目蒼桑,只是幾座後建的城樓還有些氣派。古長城用不著修葺了,它留給後人的只是一段歷史回憶。
(三)戈壁中的美麗---庫爾勒
27日早上5點,火車停吐魯番站,天黑黑的,有一幫年輕人下車,是去吐魯番旅游的廣東學生,其實這裡離吐魯番市還有50多公裡。8點天亮,車到魚兒溝。鐵路兩旁,廣袤無垠的戈壁向前延伸,沒有人煙,沒有綠色,一望無際的沙丘石灘是這裡的一切。遠處的高山頂上,白雪皚皚,晶瑩閃亮,那是美麗的天山。中午到巴侖台,烈日炎炎,工人冒著酷暑正在修鐵路復線,工作十分艱苦。過了和靜,到了焉耆,綠洲漸多,建設兵團在這裡開墾出一片片的農田,並引來天山雪水澆灌,莊稼長得很好。下午4點火車到達庫爾勒,住進塔指接待公寓,130元標准間,我們開了兩天。庫爾勒是巴音蒙古族自治州的首府,新疆的第二大城市,近年來塔裡木石油的開采,給這座城市帶來了無限生機,輪台天然氣的東送,又使它如虎添翼,經濟飛速發展。大街上干干淨淨,新樓林立,綠樹成蔭,草坪如織,鮮花盛開,簡直就是一派南國風光。最多的花是一種非常嬌嫩的矮牽牛,有紅、白、粉等多種顏色,非常艷麗漂亮,但是這種花如果一天不澆水,那它就打蔫完蛋,庫爾勒敢種這樣的花,無疑是向世人發出一個信息——庫爾勒是戈壁中最富裕最美麗的城市。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無論大街小巷,每棵樹下,每株草旁,都有多如毛細血管般的滴灌水管子,園林部門會隨時給這些花草樹木送水,不用擔心太陽的炙烤和園林工人的疏忽。傍晚,庫爾勒的街燈亮了,孔雀河映照出城市的迷人身影。我們漫步孔雀河畔,看蒙古族、維族同胞“百日廣場活動”,臨街的烤羊肉攤炭火通紅,陣陣肉香誘人,老人們坐在廣場上看露天電影,年輕人更喜歡乘快艇水上兜風,小孩們跳到河裡學游泳,看他們游的樣子還真有些可笑,戈壁上的人不會游泳那是很正常的啊,但畢竟這一切都有了一個新的開端。
(四)胡楊林、塔裡木河、羅布人村、塔克拉瑪干沙漠
7月28日一早,我們打算到火車站參加旅游團去尉梨的羅布人村作一日游,說沒有,客運站也沒有去尉梨的公交。還好,一個四川籍的出租司機告知我們,團結南路才有車發往尉梨。到了團結南路還是沒有公交,終於與回尉梨的兩個維族干部同乘一輛桑塔拉轎車前往,每人10元,路程50公裡。在新疆,你必須學會與人合作。到了尉梨縣,我們倆又租了一輛維族人的長安車,90元包來回,就這樣一路顛簸朝羅布人村跑,只見公路兩邊的綠草有一人多高,望不到邊。我不由想起一首古詩: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想來那綠草叢中一定會有很多牛羊吧。但司機告訴我,那是蘆葦,牛羊是不吃的。想不到吧,只知水中長蘆葦,誰知戈壁中也有,那是造紙的好原料。漸漸綠草少了,黃色的沙土暴露出來,一些低矮的小樹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起初我們都不太注意,慢慢地,樹越來越多,而且粗壯高大多了,綴滿綠色葉片的側枝向四周伸展,樹形很美,就像藝術家的傑作,一大片看上去有點像庫爾勒郊區的梨園。這當然就是胡楊林了。據說這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種楊樹,而且生命力特強,“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是沙漠裡的英雄樹。我們急忙叫司機停車,將自己的身影定格在英雄的身旁。據說秋天的胡楊林一片金黃,那才叫真正的風景。穿過胡楊林,要過一個羅布人村,收20元的門票,走進去,原來是一處人為的羅布人村,裡面搭建了一些羅布人住的草房,擺放著羅布人打魚及生活的用具,幾個工作人員坐在那聊天,有一個從羅布人村請來的百歲老翁坐在那裡,等待與游客照相,每照一次收費10元。這一帶其實有很多羅布人村,據說羅布人原是羅布泊的土著居民,以捕魚為生,羅布泊干涸以後移居到了這裡,至今仍過著原始的自給自足生活,他們到底屬什麼種族,什麼民族,當今的中外學者專家們都各有其說。羅布村邊,一條小河自西向東流,河水很渾,河床很淺,幾乎就是一條溝,這就是全國最長的內陸河——塔裡木河,到這裡快要斷流了,讓人有些沮喪。好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在這裡與其交彙,總有些值得一看的東西。跨過河上的小橋,你會有一種衝動,眼前是一望無際的黃沙,一座座的沙丘起伏連綿。我來了!這就是讓不少人好奇向往而又畏懼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嗎?走上去,黃沙很細很軟,鞋子總是深深陷進去,干脆把鞋脫了,不行,很燙。繼續往沙丘上走,上前一步總要退後半步,好不容易上到頂部,前面又是沙丘,沒有盡頭。遠處沙與天相連,天空灰蒙蒙的,色彩單調,近處特別的亮,讓人睜不開眼睛。翻過兩座沙丘,累得不行,只好往回撤。其實,這裡只是塔克拉瑪干沙漠的邊緣,往裡走,它的名字叫死亡之海。不過越是這樣的地方,石油的蘊藏量越大,塔裡木油田就是其中的一部份。現在已在輪南與民豐之間修了一條縱橫南北穿越大沙漠腹地的公路,全長400多公裡,乘車穿過沙漠成了可能。
(五)阿斯哈提教我騎馬
到庫爾勒的當天(27日),我們到陽光旅行社報名參加四日游,每人580元。29日一早到旅行社去乘車,誰知我們被賣給了國脈旅行社,原因是這家只有三個人報名,而國脈旅行社有四個人報名,這樣我們七個人就成了一個團,加上司機和導游共九個人。像我們這樣到庫爾勒去參加團的人太少了,讓人沒有想到。乘一輛金杯10點鐘出發,新疆人上班時間比內地要晚兩小時。一出城又是戈壁,望不到邊,一種蒼涼的美。中午兩點到達巴侖台吃午餐——拌面。接著往西走,漸漸有了草原,只是草有些黃,據說是今年雨水少的原因。牛羊不少,每群總有一兩百只,牧羊人悠閑的騎著馬,凶猛的牧羊犬警惕的巡視四周。這一帶主要生活著蒙古人,清朝時從沙皇俄國壓迫下東歸的渥巴錫的後代,他們是非常愛國的一個民族。快到鞏乃斯,草色更綠了一些。進入河谷,鞏乃斯河出現在我們身邊,那水不清澈也不見底,好像往裡倒進了一些牛奶,乳白色,天山的冰雪融水可能都是這個樣子,兩岸的山坡上,塔松雲杉茂密極了,曾經叫做鞏乃斯林場,林場工人的任務是砍伐,而今改名為鞏乃斯國家森林公園,成了巴州的一處亮麗景點,伐木工人也改行做了別的。10點鐘天黑,到拉那拉提鎮,住宿。
30日上午10點,乘金杯上那拉提大草原。那拉提草原是高空草場,海拔比鎮上高出好幾百公尺。我們的車沿著窄窄的盤山公路上行,草坡緩緩的,一座連一座,草很綠很嫩,密密層層,就像人工培植的草坪。低矮濕潤的地方,塔松成片生長,筆直指向藍天,野果子樹、野花遍地皆是,還有旱獺在洞口出沒,向坐在車中的我們張望。一個多鐘頭,我們終於到達目的地。那是一片開闊的牧場,淺淺的溪水齊著岸邊流淌,牛羊如珍珠撒滿草原,有時藍藍的天空一朵白雲飄來,雲影投射在草地上,很快又飄移走,哈薩克小伙子騎著馬在草原上互相追逐。看見我們,他們都熱情地圍攏過來,問我們要不要騎馬,一小時20元。我很快選中了阿斯哈提的馬,我覺得他的馬好像比較溫順。阿斯哈提是個哈薩克小男孩,今年13歲,一臉的高原紅。他和妹妹在一所漢族學校上小學五年級,所以漢話說的還可以。雖說上的是小學,可學校離家有好幾十裡,兄妹倆住校讀書,自己燒火做飯,每星期回家一次。我們去的時候是暑假,他和伙伴們把家裡的馬拉出來給游客騎,掙點學費,西部孩子挺不容易的。我騎上馬,套上腳蹬,阿斯哈提坐在我的後面。他告訴我,放松韁繩馬就快速奔跑,拉緊韁繩馬就停止前進,拉左邊韁繩馬就向左轉彎,拉右邊韁繩馬就向右轉彎,我照著做,很快就掌握要領,策馬奔馳在草原上的感覺真是好極了,我認為這是在新疆最爽的一天。看看時間不早,導游帶我們到一家哈薩克牧民氈房去用晚餐,主人很好客,立即就去殺了一只羊,打馕,炸油餅,拉面,煮奶茶,等吃完一算,三百多元,導游嚇了一跳,與主人爭吵起來,反正不關我們的事,我們都不吭聲。不過建議大家以後要到牧民家吃飯,應先定好食物的種類和份量,講好價格。晚上住鞏乃斯原林場工人開的旅館,還干淨。
31日上午,導游安排我們去爬鞏乃斯後面的兩座山,他和司機就在山下等我們。先上西邊的雲台,還挺高的,花了一個小時才登上山頂,風景挺不錯,北坡的雲杉塔松挺拔而又茂密,從樹的最上部到最下部都有枝葉,看上去有點不真實。南坡的野花很多,五顏六色。
東邊的山從下至上鋪有木板路,挺好走,不過已經有些累了,就在半山采蘑菇,蘑菇很大很厚,大多是白色,彩色的有毒不能吃,采回來交給旅店老板,他辨認後就加工給我們吃,味道很鮮。下午去班禪溝,據說十世班禪到新疆時,曾在這裡住過好幾天,在一棵大樹下打坐念經,接受世人朝拜。我們去的時候,那棵樹前有一個敖包,旁邊的石碑上面刻有一些經文,我們不認得,跟著游人繞敖包轉了三圈,並捐了兩元錢,插在敖包的石頭縫中,大家都這樣做,也不知是誰的主意。班禪溝確實美,它是鞏乃斯的一個河谷,天山的冰雪融水順河谷從東向西流,我們脫鞋在水中行走,冰涼刺骨。兩岸的山坡上塔松雲杉挺拔,郁郁蔥蔥,低處野花遍地開,有一種花像倒吊的金鐘,一大片的紫紅色,導游說那是黨參,同行的游伴興奮得不得了,挖呀拔呀,但黨參埋得太深太緊了,沒能挖到一個大的。想不到這麼有名的中藥材在這裡竟然遍地都是。
(六)伊犁河水翻波浪
8月1日旅游團結束任務返回庫爾勒,我們不打算走回頭路了,於是決定離團往西走,。但這裡屬巴音州的和靜縣,而那拉提鎮屬伊寧州的新源縣,兩地之間相隔60公裡,沒有公交車,交通非常不方便,只好苦苦哀求一家剛結束鞏乃斯之行的旅行團,請他們帶我們到那拉提鎮,最後同意了。我們很高興的坐上車,當離那拉提還有十多公裡的時候,導游叫我們下車,說他們要分路去另一個地方。我們只好背著沉沉的背包下車,上不著天,下不著地,非常的無奈。還好,很快過來了一輛哈薩克牧民的長安運營車,一招手就停了,裡邊坐得滿滿的,全是哈薩克人,哇拉哇拉講什麼我們全聽不懂,就像到了外國。到了那拉提鎮,很快就搭上了一輛從喀什繞道庫爾勒至伊寧的大巴,總算順利。
公交車上坐的大多是維族人,他們說著維族話,車上放著維族歌,在這裡我們是真正的少數民族。我們一路觀賞著沿途風光,美麗的伊犁河由東向西流,最後出境流入哈薩克斯坦共和國。乳白色的河水翻起層層浪花,岸邊是茂密的樹林,遠處是牧場和農莊,大塊整齊的田疇上,綠色的莊稼望不到邊,這一帶是新疆開發得最早的地方,很富饒,真叫亞克西。下午5點半,車到伊寧,住亞細亞賓館,標准間100元,我們開了兩天。
(七)塞裡木湖、霍爾果斯口岸、伊犁大橋婚禮
到達伊寧的當晚,到附近的一家旅行社去咨詢一日游的事宜,得知根本就沒有人報名,如果我們要去的話,他們可以派一輛桑塔拉,配一名導游,400元一天。沒辦法,只有忍痛奢侈一次了。8月2日一早,司機和導游到旅館門口來接我們。車駛出城,路邊出現農民的村子,夯築的低矮泥牆圍成一個個院落,院子中間是低矮的泥房,平頂,院內蘋果、桃、杏掛滿枝頭,我覺得他們的住房不怎麼樣,但導游說,這種房子冬暖夏涼,挺不錯的。我們便在他們門口買了好些桃、杏、李。導游告訴我,這裡的果樹不用打農藥,果子也不會有蒼蠅叮過,所以用不著洗也不用削皮,我半信半疑,用衛生紙擦一擦就吃起來,很新鮮很甜。車進入321國道,路兩邊是高高的白楊樹防護林,田野裡,油葵金燦燦的,玉米正在抽穗,葡萄還未成熟,棉花正開花。看上去這裡的土壤灰灰的,其實很肥沃,只要有水,莊稼都長得不錯。進了果子溝,很想看一看碧野先生筆下的“幾百裡花開無人賞,幾百裡果熟無人摘”的景像,但28公裡長的果子溝一個果子也沒看著,倒是公路邊的山坡上長滿了雪嶺雲杉,公告牌上寫著:保護天然林,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看來那是天然林了。過了果子溝,車沿著盤山公路上行,拐了幾個彎,美麗的塞裡木湖就呈現在我們面前。它是一個高原湖泊,從東邊流過來的冰雪融水在這裡彙集,而西邊又沒有出口,因而形成了約600平方公裡的大湖,晴朗的天,湖水湛藍湛藍。我們去的時候是個陰天,到處灰蒙蒙的,因此我們所見到的是一個銀湖,湖邊森林夾著草場,哈薩克氈房散布其間,當然少不了馬群和羊群。
下一個旅游點是霍爾果斯口岸。我們沿原路返回,到了清水,導游說要下車辦邊防證,後來得知,老年人憑身份即可。霍爾果斯口岸是中國與哈薩克斯坦的貿易口岸,在口岸的中國一側,有一個小商品市場,純毛的披肩,土耳其掛毯,很漂亮,各種首飾,英吉沙小刀,真是應有盡有。我們買了20元門票進入口岸參觀,只見這裡通關非常繁忙,裝有集裝箱的大貨車排著長隊等待邊防軍的檢查,從哈薩克斯坦來的車大多是空的,那邊物資比較匱乏,我們這邊去的車裝得很滿,中國的任何東西到那邊都很稀罕。我們在界碑前照相,旁邊站著威武的中國邊防軍,心中湧起無限的自豪。不過,我們在這裡還是看到一塊恥辱碑,那是清朝政府與沙皇俄國簽訂伊犁條約時留下的遺跡,好大一塊土地活活被沙皇占了過去,直到十多年前,中國政府與哈薩克斯坦才有了一個折衷的解決。
伊犁河大橋位於伊寧市西邊,伊犁河由東向西流,大橋呈南北向橫跨其上,每當夕陽西下,晚霞扮靚天空,河面被夕陽染紅,天水一色,站在橋上遠眺,令人心曠神怡,這裡是一處不可多得的美景。我們從霍爾果斯回來,時間有點早,而且還下起大雨,只好結束了一日游回到旅館休息。吃過晚飯,9點多鐘,天晴朗起來,太陽還沒有落下去,我們花5元錢坐出租車前往伊犁大橋。果然不枉此行,看到了大橋日落的全過程,有趣的是還看到哈薩克年輕人的婚禮。伊寧的城市哈薩克青年結婚,有一個精彩的節目,就是在日落之前,新娘穿著西式了的婚紗,新郎穿著西裝,在手風琴手的演奏聲中,在親友的陪伴下,緩緩走過伊犁大橋,還請有專人為這一過程攝影,當然是為了見證他們的愛情和婚姻的天長地久。這樣的節目每天都有,據說星期六、星期天最多,這已成為了當地的一種習俗。
(八) 綠洲、油田、魔鬼城、
8月3日9點乘客運大巴從伊寧出發,途經天山北麓的精華烏蘇至奎屯。一路上到處都有生產兵團,不多遠就有一大片綠洲,莊稼長得挺棒。中午在一個小鎮上的一家飯店門前停車吃中餐,司機被請進了主人的內間,店主很快就給他端去了一大盤羊肉和拌面,在這荒郊野外,店主的生意就全靠司機了。我仔細觀察了他們為顧客們做拌面的過程:面拉好後放在鍋裡煮熟,撈出來在生水裡浸,然後用手抓出來放在盤子裡,再將青椒西紅柿芹菜之類炒好倒在面上,貴一點的就有幾小點牛羊肉,一碗拌面就做成了,大約8元左右。我不主張將面放在生水裡浸,店主專為我做了一碗,面條有筷子那麼粗,份量又多,吃一半剩一半,新疆人習慣了,沒有人說不。最尷尬的是沒有廁所,要方便就朝飯店後面的荒野裡走,無遮無掩,光天化日,在這裡,用不著裝斯文,也不會有人譴責你,大家與牛羊的本質是一樣的,名字都叫動物。在以後的汽車長途中,我也慢慢習慣了這樣的方式。下午7點到達奎屯,住傳輸招待所,標准間70元。奎屯是一座移民城市,漢族較多,物價便宜,飯菜口味不錯。
8月4日一早,從奎屯兵團運輸公司乘空調大巴出發,沿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西部邊緣走,經克拉瑪依、烏爾禾至布爾津。奎屯以北,一排排的白楊樹防護林圍著兵團種的莊稼,田疇整齊,棉花最多,還有玉米、油葵。再往北,那就是茫茫的戈壁了,上百公裡的公路線上,兩邊是成千上萬的油井,抽油機正在作業,它那慢慢瞌頭的樣子有點像蜻蜓點水,抽出的油通過管道輸送到儲油罐,然後再輸送到煉油廠加工。工地上看不到工人,完全是自動化操作。 這就是克拉瑪依油田。克拉瑪依市就在油田的中段,新樓一座座,街道整齊,綠樹成蔭,勤勞智慧的克拉瑪依人引來額爾齊斯河的水,將城市綠化得非常漂亮,我們的車從城邊經過,沙漠中的海市蜃樓出現在眼前,不過它不是幻景。中午過烏爾禾,這一帶地貌有些特別,遠遠看去,有許多土石台,比地面高出幾公尺幾十公尺不等,樣子奇形怪狀,鬼斧神工,人們把它叫魔鬼城,科學家把它叫雅丹地貌,是若干億年的風雨剝蝕和狂風雕琢的結果。下午到達布爾津縣,住客運招待所,標准間100元。布爾津縣是阿勒泰地區一座美麗的小城,距哈納斯有160公裡,哈納斯國家自然保護區的門戶。
(九) 人類淨土哈納斯
8月5日一早,我們在布爾津客運站等車去哈納斯,根本就沒有公交車前往,只能打的,200元,一般要湊足四人才比較合算。好不容易等來了從烏魯木齊過來的夜班車,但有的是三人一伙,有的是五人一群,都不行。終於來了兩個中山大學的學生,我們幫著司機去說服他們,他們還做出警惕的樣子,生怕受騙上當,我們的耐心和態度都好到了極點,等他們慢慢吃早餐,司機又開車送他們去辦邊防證,10點多鐘才出發。先是過草原,一路都有牧民的牛群和羊群,人群就很少看到了。後一半走的是盤山石子路,窄,路況也差,直到中午一點鐘才到。哈納斯是國家自然保護區和新疆最具特色的自然景區,這裡有終年積雪的雪峰,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中國最深的高山湖泊,據說哈納斯湖還有水怪,牧民的牛羊在岸邊吃草常常會無緣無故的消失,曾有不少人進行過探險和考察,但從未有過結果,科學家認定這是一種叫哲羅鮭的大紅魚,可能有十多米長,挺嚇人的。帶著幾分向往和好奇,我們踏上了哈納斯這塊淨土。
過了賈登峪,進入了哈納斯河谷。哈納斯河向我們迎面奔騰而來,水藍藍的,又帶有幾許乳白色,兩岸山上成片的白樺林筆直高聳,山下平緩的地方綠草如茵,野花遍地,牛羊悠閑地吃草。過了邊防檢查站,河道寬廣了一些,而且彎彎曲曲。所謂臥龍灣、神仙灣、鴨澤湖,都是連接哈納斯湖與哈納斯河之間的河灣,形狀很美,特別是站在高處俯視,如翡翠玉帶鑲嵌在群山之中。司機把我們帶到“工商山莊”住宿,180元一晚的小木屋,其實除了兩張床什麼都沒有。這家莊主租用當地圖瓦人的木屋經營生意,那些商業化了的紅紅綠綠的小木屋價格貴到每人500元至1000元不等,而且要提前1個月才能訂到。
我們乘坐景區的環保車出發,穿過密密的松樹林,越過開滿野花的草地,來到了哈納斯湖邊。好大一個湖啊,藍藍的水,融有牛奶的藍色,美麗的棧橋伸向湖中,湖岸群山環抱,樹木高大茂密,山腰白雲飄蕩,頭頂是藍藍的天空。旅游的人們紛紛登上棧橋,或拍照,或觀賞,有的乘坐快艇直奔湖的彼岸,盡情地融進這片原始美麗的大自然。接著我們乘景區車過橋至湖的對岸,那邊另有觀光車車可達觀魚亭。觀魚亭位於湖的西岸的哈拉開特山峰頂,比湖面高出約700公尺,站在山頂眺望,北面的友誼峰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它是中國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四國的邊界。腳下是浩瀚的大湖,快艇在湖面上穿梭,遠方游客的到來打破了哈納斯本來的寧靜,至於水怪,人們似乎並不關心它的有無,也不擔心它的出現。晚上,哈納斯仍然被喧鬧聲包圍著,兩個露天的營地正在舉行篝火晚會,從城裡找來些受過點訓練的歌手,唱起漢化了的新疆歌,門票高達三四十元。
8月6日,我們起了個大早,沿著湖邊漫步,置身在密密的原始森林間,踏著松木板鋪就的林間小道,聽腳下發出有節奏的清脆聲響,晨曦籠罩下的哈納斯湖寧靜而和諧。聯合國官員考察哈納斯時說,哈納斯的價值,在於證明人類過去無比美好的棲身地。而現在,這樣美好的棲身地是越來越少了,哈納斯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告別圖瓦人老鄉,告別小木屋,我們要離開哈納斯了。據說圖瓦人是蒙古人的一支,成吉思汗西征途經阿勒泰時留下的老弱病殘的後代,現有人數不到2000人,這個與世隔絕環境優美的地方成了他們的家園。圖瓦人以狩獵和放牧為生,有自己的語言,宗教習俗。房屋用木頭搭建,四周天棚地板均為原木壘砌,樣子有點像蒙古包,頂上蓋上泥土,屋頂上還長出很高的草,這種房子據說冬暖夏涼。我們的房主是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男子,能說簡單的漢話,我們說到渥巴錫和成吉思汗,他也不置可否,對於他們的身世現在還另有多種說法。現在他每天的任務就是將馬拉出去給客人騎,一天可掙幾十上百元,國慶節過後,大雪封山,就很少有游客了。最後我們送給他一個甜瓜,他高興地接受了。湊足四個人,乘一輛的士回布爾津,仍住客運賓館,比前天優惠了20元。晚上逛布爾津夜市,維吾爾族的烤魚、烤羊肉串特多,味道也不錯。體育場那裡還有“百日廣場活動”,我們在看台上坐了一會,欣賞原汁原味的新疆民族歌舞,特別是兩個主持人分別用漢語和維語報幕,真有意思。
(十)吐魯番、坎兒井、蘇公塔、葡萄溝
8月7日一早乘大巴離開布爾津,從原路返回奎屯。車上有兩個荷蘭男人,50多歲的那個,身邊有個中國女孩作陪游,樣子有點煩。另一位是個年輕人,滿臉的毛,下唇還戴著個戒指般大小的銀色唇環,我可能少見多怪了。
8月8日從奎屯乘車前往烏魯木齊,途經石河子,這裡是解放初期的邊防軍人和上海支邊青年用辛勤的汗水澆灌的農墾基地,新疆地區糧、棉、油、糖、紡織品的主產區,公路兩旁莊稼長勢喜人,名符其實的綠洲。12點車到烏魯木齊,我們換乘大巴前往吐魯番,途經鹽湖和達阪城,遠遠看去,鹽湖白茫茫一片,而達阪城一帶高速公路十多公裡範圍內,幾百台風車規則整齊排列在曠野中,每個風車都有三片銀光閃閃的巨大葉輪,在風能帶動下晝夜不停地旋轉,通過電廠轉換,把電送到烏魯木齊及其它地方。達阪城的長辮子姑娘卻沒有看見。下午兩點到達吐魯番,住進168賓館,標准間120元。
看時間還早,我們乘1元的公交去游附近的坎兒井,乘2元的公交去游蘇公塔。坎兒井在吐魯番很多,它引取來自天山的地下水進行自流灌溉,實際上是一種地下溝渠,總長度有好幾千公裡,凝聚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它歷史悠久,與長城、大運河並稱中國古代三大工程,至今仍然在發揮作用。我們進入坎兒井,行走在暗渠的岸邊,看流水源遠流長,清澈明亮,心中升起無限的崇敬之情。坎兒井上面住著許多維吾爾族老鄉,我們走訪了古麗一家,古麗是新疆醫學院在讀大學生,暑假回家幫助母親經營旅游。走進院子,只見頭頂的密密層層的葡萄藤架下掛滿了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院子中間擺放著好幾個鋪有毯子的台子,主人熱情招呼我們坐在上面,然後拿出剛摘下的甜瓜、西瓜和葡萄等水果招待我們。我們還參觀了他們的住房,詢問他們的生活和風俗,拍照,最後每人付費5元。蘇公塔是吐魯番郡王蘇來曼紀念清朝維族首領額敏和卓而建的,已有兩百多年歷史,它是新疆地區伊斯蘭教古建築中現存規模最大的塔,塔身雄偉高大,外表的花紋圖案好幾十種,色彩是新疆建築流行的土黃色。旁邊一座很大的清真寺,與塔形成一俯一仰的格局,也是清一色的土黃。寺內大廳中央,鋪著信徒們自備的跪拜用的地毯,四周幾十個拱門互相連通,但看不到他們所崇拜的真主,這與其它宗教完全不同,他們的神可能在心中。
8月9日一早到客運站參加旅行社組織的吐魯番一日游,10個人乘一輛金杯,每人60元,含中餐。主要景點有火焰山、葡萄溝、高昌故城、柏孜克裡克千佛洞等。因當天最高氣溫達37度,我們要求早晨先游火焰山。9點出發,直奔吐魯番東邊的火焰山。傳說銅腦袋鐵身子到了那裡都要化成汁,唐僧西天取經時,多虧孫悟空借來了芭蕉扇,師徒四人才得以通過,我們受得了嗎?出城不久,遠遠地看見一座座紅山,呈上下方向的折皺條紋在太陽的照耀下如紅色的火苗上升,坐在我旁邊的一個老者,還在他的小本子上描摹著山體的形狀,我好奇地向他打招呼,他居然只是笑笑,後來得知他是個日本人,不會漢語的。我們戴上墨鏡,打著陽傘,小心翼翼地下了車,結果並不像想像的那樣熱,而且風還相當大,吹得手中的東西飄了起來,這時我們才放下心走近山體,不少穿著維吾爾族服飾的漂亮姑娘主動過來請我們與她們合影,還可以騎駱駝,當然是收費的,每次5——10元。火焰山是吐魯番東部一種獨特的景觀,東西走向的一群山脈,約有百來公裡長,南北10來公裡寬。海拔500公尺左右,山體由紅色砂岩、泥岩和礫岩組成,日曬風吹雨淋的結果,形成一條條上下折皺條紋,加上這裡的氣溫很高,山頂地表氣溫最高可達七八十度,給人一種很強的威懾。
火焰山中段,木溝河西岸的懸崖峭壁上鑿有一排佛洞,名叫柏孜克裡克千佛洞,它是汽北朝時留下的佛教遺址,歷經唐、宋、元代,始終是西域地區的佛教中心之一。公元13世紀,伊斯蘭教的傳入,佛教漸漸衰敗,佛洞在異教衝突中慘遭破壞,19世紀初,又遭洋人的盜竊,佛洞已是面目全非。我們去的時候,能開放的洞只有二十多個,占應有洞窟的四分之一。洞口呈拱形,高約5米,寬約4米,進深大約七八米。走進洞內,講解員拿著棍子在壁上比劃,為游客講述著洞壁上的內容和它不幸的遭遇。洞中的佛像據說雕塑和繪畫相結合,強盜便把雕塑那部份割走,剩余的壁畫便缺頭少臂,有眼無珠,慘不忍睹,20元門票買來的是無言的憤慨。
葡萄溝是火焰山西側的一個峽谷,長約七八公裡,寬約一公裡,葡萄溝人將天山雪水引進峽谷灌溉,使這個被稱為火洲的地方成了瓜果飄香的人間樂園。我們買了60元的門票從溝的南面進入景區,因為已到中午,就先到一家農戶家裡吃中餐。主人院子不算很大,但頭頂和四周都有綠色的葡萄屏障遮蔽著,門前是一片很大的葡萄園,感覺很涼爽。主人先擺出新鮮瓜果招待,然後問我們中餐吃什麼,兩個日本人和兩個以色列人聽不懂也不會說中國話,導游也不行,幸虧先生還能說一些英語,就權當一回翻譯了。其實吃的也不是很復雜,無非是拌面和抓飯,這次我吃抓飯算了。接著,我們參觀了景區的葡萄長廊、民俗園、葡萄酒釀造作坊。在葡萄長廊的濃蔭下行走,身邊是潺潺的溪流,頭頂倒掛串串晶瑩剔透的葡萄,衣著鮮艷的維吾爾族姑娘穿梭其間,長廊兩邊,維吾爾老鄉向游客推銷他們的葡萄干和水果,葡萄干的種類多得讓你眼花繚亂,不用吃你都能感受到那濃濃的果香。民俗園裡展示有巴依老爺的豪華住宅,它是維族同胞典型的民居,還有阿凡提的故居,也不知是真是假。民族餐廳裡人們邊吃邊看維族歌舞表演。釀酒作坊中擺放原始的釀酒工具,工作人員向我們介紹釀酒的過程,不過很現代的工藝已代替了傳統的方法。在作坊裡的櫃台前,我們坐在高高的獨腳凳上,慢慢品嘗現榨的葡萄汁和真正的葡萄酒,味道真是沒得說的。
高昌故城在吐魯番東南約40公裡處,買10元票進入大門,遠遠地看見高低不平的黃色沙堆土堆,導游說進去有三公裡遠,很難走,建議大家坐驢車,我們不相信,自己步行,邊走邊看。只見城中有許多黃土和沙礫夯築的土台土堆,據說是故城的寺院、宮殿、民居、作坊等等,倒是周圍有比較完整的城牆,十幾米高,這才有點像城的樣子。我們仔細地尋找先人留下的遺物,那怕是生活用的陶器小碎片也行,但一無所獲,要不是有歷史的考證,誰能相信這是公元1世紀時西漢王朝屯田部隊所建的古城呢?後來這裡一直有人居住,也發生過多次戰亂,古城元末明初毀於戰火。
(十一) 博斯騰湖金沙灘
8月10日星期二,吐魯番的氣溫是370C,9點鐘在客運站乘車離開,出了城又是無邊的戈壁。下午2點在庫米什下車吃中餐,有兩個四川年輕夫婦帶著孩子游新疆,同車從吐魯番過來,下車時打量我們可能是內地人,趕忙過來打招呼,問這問那,很親熱,到新疆旅游的內地人太少了,特別是自助游。4點到烏什塔拉鎮下車,25元打了個的士前往博斯騰湖的金沙灘,入住一家莊園,標准間70元,我們開了兩天。後來才知道,平時這裡比較冷清,價格也下浮,星期六、星期日比較火爆,游客大都是從烏魯木齊、吐魯番、庫爾勒過來的當地人,住宿餐飲靠這兩天都能賺不少錢。博斯騰湖是中國最大的內陸淡水湖,人稱西海,面積有一千多平方公裡,景區跨和碩、焉耆、博湖等縣,美麗的博斯騰湖以水面浩瀚,風光秀麗著稱,景區的龍頭老大金沙灘更是得天獨厚,去年就曾在這裡舉行過全國女子沙灘排球賽。綿延兩千多米長幾百米寬的沙灘會讓你領略沙浴、水浴、日光浴的感覺,特別是那些沙漠中人,感受大海不是夢。休息了一會,我們就朝湖邊走,沙灘上一頂頂鮮艷的太陽傘支撐著,傘下少不了穿泳裝的男女,或躺著、或坐著,也有將身子埋在沙中的,泳場的安全範圍用一些彩色漂浮物作界限,水中不少人在學游泳,都用游泳圈。我們是衝著這裡可以游泳而去的,當然不會錯過機會。很快我們就引起人們的注意,直誇我們游得好,其實在內地,我們還不及格呢。第二天沒事,除了游泳便是閑逛,這是一種休閑旅游。據說旅游分三個級別,一級是觀光游,走馬觀花,二級是體驗游,一步三停留,三級是探險游,尋找刺激。到一個地方,不要妄圖有多麼迷人的風景等著你,只要有一種全新的體驗全新的感覺就行。景區內寬廣筆直的大道縱橫交錯,路邊楊柳隨風飄揚,不同檔次的度假村上百家,可吃可住,都打著烹調博湖魚蝦的招牌招攬顧客。我們進了一家四川人開的餐館,一看菜單,一盤魚六十元,怎麼這樣貴啊?老板說不貴的,僅是魚就有兩公斤重。誰吃得了啊?最後老板同意只做半條魚。據說為了保護博湖的魚資源,小於兩公斤的不讓捕撈,否則罰款,我們錯怪老板了。景區的外圍,有個小漁村,幾十戶人家以捕魚為生,要向當地政府交一定的錢領取捕魚證才能下湖捕魚,他們捕的魚賣給當地的賓館,供不應求。
(十二) 國際大巴扎、天山天池
8月12日一早,五人共乘一輛夏利車前往烏什塔拉鎮,10點鐘換乘從喀什開來的長途臥鋪汽車,司機三人和售票員一人均把他們給自己留的鋪位賣給旅客,這樣能為自己增加些收入。我們兩人得了一個臥鋪,將鞋子脫下放在車門入口處,踩著地毯走進車廂,和大家一起開始了前往烏魯木齊的行程。車上大多是維吾爾人,女人都戴著頭巾,男人戴著小花帽,其實天氣很熱,穿戴這些可能只是一種民族標志。還有一兩個非常執著的伊斯蘭教女信徒,全身包裹得嚴嚴實實,只露出兩個眼睛。我們小心翼翼,不敢亂說話,深怕有不尊重民族習慣的表現。 維族人很會做生意,也比較有錢,婦女穿得花花綠綠,大都佩戴有金屬首飾。這些人中大都是到烏魯木齊國際大巴扎去采購物資的,然後販運到喀什去賣。下午3點到達烏魯木齊,住新疆糧油賓館,紅山公園附近,這是互聯網上得到的信息,交通方便,價格適中,標准間100元,我們開了兩天半。到烏魯木齊,游國際大巴扎是首選,位於二道橋附近的國際大巴扎,是新疆民族風情最濃厚的地方。放下行李,我們便乘1元錢的公交前往。這一帶居住的大多是維族人,與我們擦肩而過的大多是衣著艷麗的維吾爾婦女和戴小花帽的男人,也許不僅有維族,但我們分不清。路邊的小商店和人行道上,擺放著當地時興的商品:衣料,披肩,銅器,玉器,工藝品,英吉沙小刀。。。。。。買賣平靜地進行著。朝前走,“國際大巴扎”幾個大字映入眼簾。兩條平行的大街之間,三排高大的伊斯蘭建築群聳立,他們的功能主要是貿易,據說商鋪就有三千多個,商品種類和質量比前邊所說的高檔多了。其中的一幢是觀光性質的伊斯蘭清真寺,旁邊聳立著一座80多米高的觀光塔,清一色的土黃,行走在街中,你仿佛置身在阿拉伯的國度。室外3000多平米美食廣場,彙聚了全國56個民族的食品精華,當然最多的是新疆美食和飲料,如烤全羊、抓飯、馕、涼皮、卡瓦斯,我們當天的晚餐就在這裡解決了。同時還購買了好幾把英吉沙小刀,維吾爾小帽,手工藝品。後來才後悔沒買披肩,很純的羊毛,花色很多很漂亮,價格也不算貴。
8月13日一早,我們在人民公園門口的一家旅行社——“新疆旅游出租汽車(集團)公司”參加天山天池一日游,每人50元。10點鐘上車,11點多鐘到達天山天池入口處。司機叫每人交60元給他去買門票(車號為:新A、30696),21個人交了1260元給他,到了檢票處,一個男子上來,我們的車便開了進去,票買了沒有,不知道,直到返回烏市,我們一再要求給票,司機才給了我們兩張印有天池風景的明信片,其余的人大多忙著下車,不要票了。等我們看清手中的票,車子早已無影無蹤,這裡的奧秘不得而知,管理太令人失望了。天山天池是新疆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距烏魯木齊約100公裡,從進山開始,景區分為四個自然帶:低山帶,針葉林帶,高山亞高山帶,冰川積雪帶。上山的方式有三種:坐索道,乘景區車,徒步攀登,我們選擇了最後一種。這一路的風景太好了,登山的小路掩映在茂密的塔松之中,天池溢出的天山雪水從山的高處向我們迎面奔騰下來,激流衝擊山石,跳躍跌宕,卷起很高的浪花,發出震耳的聲響,登到最高處,一幅平整的瀑布倒掛下來。徒步登山的人不是很多,所以多數人看到的天池風景,是個四五平方公裡的水塘,我們則不同。上到頂上,一泓碧綠的池水進入眼簾,四周被群山圍住,那是小天池,轉一個彎,那就是天山天池了。真的並不很寬廣,一眼就能望到對岸。站在海拔1900米的天池岸邊,近處是森林和草場,遠望南邊,5000多米高的博格達峰,積雪皚皚,由湖泊、森林、草場、雪峰、冰川組合而成的風景才算天山天池的全部。
一個星期前,我們買了8月14日下午6點的返程火車票。今天還有時間,就順便游市內的景點“紅山公園”,公園依山建造,頂上有一座寶塔,據說有200多年的歷史,一座遠眺樓能鳥瞰烏市全景,林則徐先生的塑像巍然屹立在山頂,人們懷念他老人家在新疆的功績,更難忘那段復雜的歷史,可以說,禁毒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包括新疆並不例外。14日下午8點乘火車離開烏魯木齊,17日上午6點到重慶,兩個鐘頭後又上了開往貴陽的火車,下午6點到貴陽,完成了歷時二十五天行程一萬多公裡的新疆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