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旅行者說,西藏在阿裡。阿裡距離拉薩1600公裡,囿於交通、地理諸方面因素,阿裡受現代文明的侵蝕最少,相對來說保留下來的傳統的東西也最多。千裡走阿裡
如果說西藏是最後一塊“西天淨土”,那麼,阿裡在這片淨土中,是令追求反璞歸真,回歸自然的人們夢寐以求的理想境界。阿裡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阿裡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新藏公路,有世界海拔最高的淡水湖——瑪旁雍錯湖(聖湖),有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魯藏布江的上源河——馬泉河,還有被信徒們視為“世界中心”的神山——岡仁波齊峰。
馬攸大山口是踏上阿裡土地的標志,這是一個平坦的大山口,巨大的瑪尼堆上,經幡迎著肆虐的山風飄舞。過往的車隊均沿瑪尼堆順時針繞上幾圈,並在此停駐片刻,這裡已經是阿裡地區普蘭縣的土地了。
此後,我們走進了荒涼又壯闊、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阿裡地區。這裡的路面很寬闊,但卻一望無際,只有近距離的群山和灰色的小草,沒有人煙,沒有任何動物的蹤跡,車隊連續行駛了幾個小時,視野裡景色依舊沒變。黑實厚沉的阿裡高原地平線上,游者身影和車的尾塵都可以被拖得很長很長。對於一個親歷者來說,回想這樣的情景絕對是難以自抑的,因為那一瞬之間,游人專注而疲乏的神情與體態,已和蒼茫的高山厚土契合在一起了。
離天空最近的地方
獅泉河鎮是阿裡行署的駐地,四周咫尺都是山,盤古初開的原始的山。
站在山上看獅泉河,清澈的河水靜靜地流淌,從遠方流來,又向遠方流去,流向印度河、印度洋。稍遠處是岡底斯雪山,襯著光潔如洗的藍天大幕,高聳突兀的山峰連綿起伏,點綴在山峰上潔白的積雪,仿佛蜿蜒盤繞的玉絲帶,與天相連。
在阿裡,太陽總是用最燦爛的光芒普照大地,熱辣辣地擁抱著你,如同擁抱情侶,使你透不過氣,身上冒汗;有時月亮也不甘寂寞地和太陽同時出現在天空,敞開微笑的臉龐,毫不掩飾地向你獻媚,使你感覺到溫柔的撫愛。阿裡的夜晚,繁星是那麼的近,仿佛伸手可觸——阿裡其實就在天上,在4000多米高的天上。
聖湖瑪旁雍措
聖湖位於普蘭縣境內,距獅泉河鎮200多公裡,佛經上將其稱之為“世界江河的母親”,連唐朝高僧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記》中也稱瑪旁雍措湖為“西天瑤池”。這裡一年四季都吸引著國內外無數虔誠的善男信女和旅游者,他們不遠萬裡,有的花上幾年時間一步一磕長頭地來朝拜。來此地必先用聖水沐浴身心,再一心一意地轉湖(繞湖一圈)
幽藍的湖面碧波輕漾,白色的水鳥在湖中嬉戲,湖周的遠山隱約迷茫,悠遠的晴空裡裝幀著多層次的雲,像是放牧天邊的靈異。偶有被人驚起的水鳥從頭頂掠過,湖心吹來的風在耳畔呼呼作響,仿佛天地間此刻只有我一個。
忽然一陣高亢亮麗的歌聲飄然而至,舉目四望,只見對面山坡上走下兩位挑水的婦女,如此美妙的歌聲,讓人產生天上人間的錯覺,莫非這裡的人也沾了聖湖的仙氣?
朝覲神山
雖然我不是佛教徒,也不信仰任何宗教,但我依然用了朝覲這個詞。唯有這個詞,才可以表達我在看到岡仁布欽神山時那種無以言表的敬慕之情。
神山海拔6714米,形似橄欖,峰頂如七彩圓冠、周圍像八瓣蓮環繞、山頂常年堆積白雪,如水晶澆砌玉鑲冰雕,頂尖直插雲霄。岡仁布欽,藏語意為“神山之王”。信徒們說:轉神山一圈可洗盡一生罪孽。能夠在有生之年到神山一走,對藏人來說是至高的榮耀。一路上,我們親眼目睹了一隊隊的轉山人,有遠道而來的商旅,本地的牧民;有孤獨的印度苦行僧和開心的尼姑;有年逾花甲的老者,還有嗷嗷待哺的嬰兒。一切都井井有條,好像所有的人都在趕赴一個重要的約會。
整個上午,崗峰都被淹沒在濃雲之中。但凡去過西藏的人都會驚嘆那裡的雲,天高而雲低,雲勢旖旎多變,行如流水。能不能見到神山,就看我們的造化了。或許是我們的虔誠感動了上蒼,就在我們悻悻即將離開時,神山的冰雪之冠終於現形。
西藏旅游提醒
阿裡是西藏乃至全國基礎設施最差、路況最壞的地區。去阿裡旅游最好選在5月至10月較好,其他月份基本上是冰天雪地車輛無法通行。拉薩至阿裡走南線單程約1600公裡,只有越野車才能通行。該行程所經地區海拔高、日照強、晝夜溫差大,屬高寒地區,游客所帶衣物或帳篷、睡袋應有保暖功能。
阿裡雖聖潔,但還是不要飲未經燒煮的水。千萬不能感冒,沿途醫療設施滯後,以免可能引發的病症危及生命。前往阿裡探險的游客,出行前應做好充分准備,應在自己戶口所在地辦好前往神山、聖湖、珠峰的邊境通行證,備齊必備之物以保證旅行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