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夢---游蒲圻赤壁

作者: minaminoakira

導讀從京珠高速公路的赤壁出口下高速後,有明顯的指示牌標明往三國赤壁景區35公裡。順著一條大路往前走,幾乎沒什麼岔路,很容易就到達赤壁景區的大門。整整1800年前,即公元208年(東漢建安十三年)發生了歷史上極其有名的赤壁之戰。不過,當年的那場戰爭卻幾乎沒有發生在腳下這塊土地上,因為刀兵相見的主戰場其實是在赤壁的對岸。然而,這裡卻是開戰前一系列鬥智 ...

從京珠高速公路的赤壁出口下高速後,有明顯的指示牌標明往三國赤壁景區35公裡。順著一條大路往前走,幾乎沒什麼岔路,很容易就到達赤壁景區的大門。整整1800年前,即公元208年(東漢建安十三年)發生了歷史上極其有名的赤壁之戰。不過,當年的那場戰爭卻幾乎沒有發生在腳下這塊土地上,因為刀兵相見的主戰場其實是在赤壁的對岸。然而,這裡卻是開戰前一系列鬥智鬥勇的精彩故事上演的舞台。雖然這些故事大多沒有載於正史,彼時此地的真實故事一定同樣精彩。 赤壁之戰發生時,這個地方屬於沙羨縣。東吳黃武二年(公元223年)改名為蒲圻縣,之後此地一直歸在蒲圻境內。1998年為發展旅游文化,蒲圻市改名為赤壁市。赤壁景區目前被評為AAA級景區,湖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人門票60元。經歷了1800年的洗禮,至今能讓後人憑吊的只剩下金鸞山,南屏山,赤壁山這3座幾十米高的小山頭。 從景區大門進去,迎面看到的就是金鸞山,古稱西山,山腰上有座鳳雛庵。相傳在赤壁開戰前,鳳雛先生龐統在此暫居,他與周瑜密謀要向曹操獻連環計,正在苦不得其便的時候,曹操的間諜蔣干自己送上門來了。周瑜故意讓蔣干也來到西山,使他“偶然”結識了龐統,並把龐統帶過江去,引薦給曹操。龐統向曹操獻計說:北方的士兵不習慣乘船,如果把船只用鐵環連鎖,就不怕長江的風浪了。曹操果然中計,戰鬥打響後,曹軍的船艦遭到火攻,由於各船都被鐵環鎖住,不能散開,無處逃避,被燒個精盡。 眼前的這座鳳雛庵自然不可能是鳳雛先生當年居住的庵室,它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也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庵內供奉有鳳雛先生的全身塑像,神像兩側有對聯一副: 造物多忌才 龍鳳豈容歸一室 先生如不死 江山未必許三分 對聯有點蹩腳,但也不無道理。鳳雛先生鬥爭意識十分敏銳,計謀總是直擊要害,總而言之,就是夠狠!他一出場就獻了個大大的毒計,把數十萬曹軍燒得烏焦巴弓,但卻得不到孫權的賞識。後來隨劉備進川時又鼓動劉備在初見劉璋的宴席上殺死對方,可劉備沒有同意這個“斬首”方案,龐統只好卷入了他似乎並不擅長的具體爭戰,打雒城時由於冒險爭功,遇到個更狠的張任,結果這位鳳雛先生三十六歲就死於亂箭之下,恰上征途,便化作南柯一夢。 緊鄰金鸞山的是南屏山,山上建有一個拜風台。當然,這個拜風台決不可能是當年諸葛亮裝神弄鬼借東風的那個拜風台了。相傳,周瑜籌劃的赤壁之戰就是火攻長江西岸的曹軍。然而,當時是隆冬季節,天天刮的是西北風,如果用火攻就只會燒到自己身上。諸葛亮應該是比其他人懂天氣的,他推算出開戰那天會轉東南風,但又不直言相告,卻搞出個祭東風的把戲,把大伙蒙了一把。 據介紹,現在的這個拜風台,是1936年重建的,又名武侯宮,稱為後者似乎更為貼切。它是一座二進的道教殿式建築物,裡面供奉著諸葛亮和劉關張的塑像,殿後有一回形碑廊,集有歷代名人詠頌赤壁的詩詞碑刻,正中的碑文是前後出師表,落款是岳飛手書。前後轉了一轉,印像中只有一個“忠”字。再細看,總覺得把這個這個忠字炒得如此熱乎應該是唐代以後的事情。也難怪,從曹魏一直到隋的幾百年間,權臣通過所謂禪讓的手段奪取帝位是一種主流方式,忠字就很難說得出口了。宋代以後,理學的忠義道德標准漸趨完善,“擁劉貶曹”的看法才成為主流。 諸葛亮正如他在出師表中所說的那樣,受劉備三顧之恩,托孤之重,只好盡心盡力盡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然而他勞心勞力,死干活干,甚至搭上老命,最終也鬧不出個什麼名堂,落下個有過程,無結果,似夢非夢的人生。倒是諸葛亮曾經傾力扶助的後主劉禪,隨遇而安,亡國後依然歌舞升平,做了個一生快樂的安樂公,最後竟得善終,而且是三國廢君中死得最晚的一個。可見人生自有定數,不是強求得來的。 赤壁山與南屏山有點距離,要走上十來分鐘的樣子。登赤壁上山頂的望江亭,目極雲天,望斷江水。俯覽四周,長江邊上只有這麼一座石頭山矗立東南岸邊,山腳下的江水自西南奔向東北。江對面是烏林,一望平川,那是當年曹軍下寨屯兵之處,是實實在在相互廝殺的古戰場。1800年前的長江河道應該比現在寬,漢江也應該是在附近注入長江的吧。很不明白的是曹操為何要在那種地方安扎營寨,練兵渡江,讓敵軍爬上山頂把自己的虛實看個夠。 山上有一段長長的石梯級通向江邊的一個平台,平台對開的磯頭臨江絕壁上刻有“赤壁”兩個巨大的楷書字體。相傳這兩個字是赤壁之戰後,周瑜擺酒慶功,一時興起,揮劍刻下的。傳說歸傳說,其實東漢三國時代的碑刻寫的是小篆或隸書,而眼前這兩個成熟的楷書字體應該是唐代之後才有的。奇怪的是,在這兩個字的右上角,也有陰刻的赤壁二字,字體略小,字形相同,沒有塗朱,似乎也是很有年代的。沒看到有什麼相關的介紹,也就懶得去稽考了。 山上的廣場上建了一座巨大的周瑜石雕像,全高8.58米,是1990年落成的,但願1800年後仍然屹立在此。周瑜在遇到諸葛亮後,似乎有點迷失自我了,總是揪著諸葛亮不放,結果落下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笑話人生。周瑜慨嘆“既生瑜,何生亮”,但火頭是他自己挑起的,怨不得別人。恐怕真正應該慨嘆的是魏延才對,也不知是什麼時候欠下的冤債,魏延一出場就幾乎被諸葛亮莫名其妙地拉去砍頭。之後魏延雖然有大功於蜀漢,沒有絲毫得罪諸葛亮的地方,但終其一生也逃不脫諸葛亮的算計和擺布,所以他是最有資格慨嘆“既生延,何生亮”的人。人生遇上這樣的頂頭上司,想必是噩夢連連了。 從赤壁山回景區入口可以不走回頭路,坐景區的電瓶車,每位3元,幾分鐘就到。附近有些小餐館,看上去比較干淨,決定在此午餐。包廂裡掛著蘇學士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東坡先生縱然是牢騷多多,最後還是總結出了“人生如夢”四個字。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民族以至宗教,縱有氣吞宇宙之心,到頭來也只不過是一場春夢。 元代的陳菊南也寫了一首《赤壁懷古》的詩: 往事何須問阿瞞 到頭吞不去江山 自從羽艦隨煙盡 惟有漁舟竟日閑 人生如夢,但願夢中總能有魚吃。我們讓店家蒸了一條最大的桂魚,足有3斤多,吃得很是開心。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


精選遊記: 鹹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