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浙江回來好多天,依然恍惚。做夢,不知道夢是真的,抑或這一切真的是夢。總是憑著衝動去做事,正如這次旅游。早就向往西塘——好像不屬於這個時代的江南水鄉,於是,打定主意,出發。幾次倒車,終於到了西塘——這裡屬於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一下車,就領略了江浙地區民風的剽悍,兩個三輪車師傅為了爭到底誰載我們差點大打出手。也罷,轉身離開,又雇了一輛車,進入西塘古鎮。古鎮和新城區並不截然分開,從新城區的某個巷子進去,沒准就能看到黛瓦、白牆、紅燈籠,這三樣在我這個外鄉人看來仿佛已是西塘的標志。天很熱,我們到的時候正是晌午,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約好了客棧老板,他們會來一進鎮的橋上接我們。早就聽說了錢塘人家,進鎮,上橋,果然就是。大紅的燈籠,臨水人家,賓客滿座。老板來接我們,扛起行李箱帶我們到了客棧——明櫸坊,據說房東是鎮上古董收藏協會的會長,他為這個老宅起了這個名字。老宅裡陳設了不少櫸木家具,想必這就是明櫸坊三個字的由來。老板和老板娘是一對與我年齡相仿的情侶,他們來西塘旅游,喜歡上這裡,遂留下開店。世界上掙錢的方法有千萬種,我獨獨喜歡這種仿佛是不經意間做了決定的率性方式。老宅臨水,大門上兩排紅燈籠,細長的那種。門廳裡青藤纏繞,在木門內側放著木桌、木椅,坐在這裡向門外望去,就是西塘的水、西塘的橋、西塘的人……進了客廳,有點陰冷,江南水鄉老宅應該有的溫度。一只狗狗過來,它叫百歲,是老板收養的流浪狗,見了生人也不叫,只是低頭嗅一下,然後乖乖待在我們身邊。還有一只純白色的貓咪,據說叫小妖,嗯,是有點妖媚,瞧它那讓人眩暈的白。客廳全是按照中式風格布置,莊重卻不失隨意。八仙桌、太師椅、絢爛的宮燈、細長的木窗再加上昏暗的光線,老宅的味道開始慢慢溢出。雖是中午,卻並不覺餓。老板問我們吃飯沒有,我便想起了這裡聞名已久的老品芳,拉上奶奶出門尋找。其實老品芳就在客棧的對岸,我們過橋,走到了廊子的中央,一面顏色已不鮮艷的旗子,上書:老品芳。忽然喜滋滋的,好像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遇到老友般倍感親切與喜悅。進店,才發現,和我有同感的人實在是很多,每個人都慕名而來,店裡早已座無虛席,還是另尋他處吧!往回返又路過了錢塘人家,於是決定就在此地用餐。點了西塘的特色,老鴨燉餛飩煲、油悶菜心、粉蒸肉、清炒茄條、醬爆田螺,味道不錯,鹹中帶甜,甜而不膩,和北方菜味道果然不同。酒足飯飽,折回客棧休息。老板很是貼心,給我們安排了二樓的深閨房。所謂深閨,是登上狹窄的木梯,繞過走廊和一家客房,到了老宅二樓的深處,才可見房間。房間的窗子開在老宅與別家形成的弄堂上,“吱呀”一聲推開木窗,可見狹長的弄堂和別家窗子上的燈籠。老板告訴我們,這間屋子除了一張木椅,其他的家具都是上了年頭的。我們睡的紅木架子床,可算是西塘最貴的床了,大概要十多萬。心裡十分榮幸,也慢慢體會到了身處深閨的小姐們那份時刻縈繞心頭的哀怨心情。這深閨太安靜了,它遠離河岸,可以聽到別家“吱呀”開門的聲音和穿過弄堂人的腳步聲。長時間住在這裡,又怎麼不教人深感寂寞呢?
午睡起來,才出門去逛。只是下午五點,鎮上的博物館和園子便都關門,只有飯館和小賣店還在營業。還不到六點,鎮上便已十分安靜。雖有納涼散步的人們,可是卻難以聽到高聲語。走在橋上,楊柳依依,流水悄悄,夕陽西下,酒旗飄搖,這一切,是夢境嗎?西塘有三多:橋多、廊多、弄堂多。在鎮上靜靜漫步,你又會發現這裡幾乎家家是客棧,客棧也很多。有的客棧名字還很好聽,比如:憶嘉小築,臨水人家,名字裡都透著小巧別致。很多客棧臨水,推開窗子,就是河水。水繞著屋,屋外便是水,和北方的城鎮迥然不同。這裡幾乎沒有三層的房子,二層已經足夠。安門的牆大多是木板拼成的。所以,好多房子只有三面牆。家家戶戶都是黛瓦、白牆、木門、紅燈籠……
夜幕降臨,西塘的燈籠全部點亮,一串串大紅的燈籠在夜裡格外耀眼。興致高的人開始乘船夜游;孩子們在橋上點亮了蠟燭,燭火在微風中搖曳;情侶們點亮了許願船,放在河水裡,任它飄搖而去。夜裡的西塘和白天的西塘完全不同。白天,它像是挑著擔子忙活生意的水鄉男人,你能感受到的是它的生活氣息,怪不得人們說西塘是生活著的千年古鎮;夜裡,它像是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江南女子,燈籠點亮的這一片朦朧,仿佛夢幻一般……蘭燼落,屏上暗紅蕉,閑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蕭蕭,人語驛邊橋。詞裡描寫的情形開始一一顯現,我吟著詞,走過那一座座小橋。晚風吹來,那些紅色搖擺起來,水裡的燈籠也搖擺起來……
走進不臨水的街道,夜裡的西塘也是一派熱鬧景像。游人三三兩兩,逛特色小店,品嘗沿街的小吃。隨意游走,不用擔心迷路,說不准穿過哪座橋,路過哪家店,就到了自己的客棧。白天趕路的匆忙變成了夜晚早來的困倦,我們決定早點休息,明天起個大早,看看清晨的西塘。
第二天,五點多,天開始蒙蒙變亮。這間深閨房除了架子床,到處昏暗無比,透過窗子的一縷光線正好照在了床上。六點鐘,我起床、洗漱。奶奶還在睡覺。我躡手躡腳出門、下樓。客廳裡百歲睡在主人在一樓的臥室門口,小妖卻高高在上自顧自地睡在八仙桌上。實在不忍心吵醒這兩個小家伙!百歲睜開慵懶的眼睛看我一眼,又閉上接著睡。小妖卻起床梳妝。我拿著相機給老宅拍照,太喜歡這裡了。主人沒有起床,一切都那麼安靜。這裡沒有賓館服務人員的“您早”,卻有著老板的閑散和對每一位客人的信任。客廳裡放著杯子、飲料、面包機和小吃,可以自己取用。電腦並沒有關閉,可以隨意上網。我決定叫醒奶奶,和我一起感受西塘的清晨。
沒想到奶奶也起了個大早,我們便去掉門閂,掩好木門,出門閑逛。街道上早已人來人往。孩子們有的拿著書本有的拿著早點,上學去了。女人們在河裡洗衣服、刷馬桶。老人們早已泡好一杯茶,坐在茶館中開始聊天。走在西塘隨處可見的廊子上,身後偶爾會有清脆的車鈴聲,有人騎車子要過去呢!廊子都修在沿河的房屋上,關於修廊子還有兩個版本的傳說:一說是鎮上的寡婦一人操持家務,還經營小店,十分辛苦。一位挑擔子做生意的男子看到了,便經常守在她小店的門口做生意順便幫忙。女子為了感謝他,便用經營小店的錢修了這長長的廊子,可以為他遮風擋雨;也有人說這是鎮上富戶為了報答鄉裡而做的善舉。不過人們往往願意相信前面那更具溫情的版本。一夜過去,西塘的河水清淨了不少。柔和的晨光,微風起來,真是愜意。西塘也給籠罩在這份柔情中。我們走累了,開始找吃早飯的地方。正好走在了煙雨長廊上,正趕上老馬粉蒸肉清早開張,門口的籠屜裡冒著熱氣,一股荷葉和肉混合的香味飄了出來。再往前走,是三味臭豆腐,老奶奶在鍋裡煮著粽子。我們進門坐下,要了一碗西塘特色早餐豆花、一碗芝麻糊、一份油炸臭豆腐還有一屜燒麥。豆花和北方的豆腐腦相仿,只是隔水蒸熟,裡面加了紫菜和蝦米。吃的時候並不放韭花,而是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放甜面醬、辣椒醬或者什麼不必放品嘗原味。芝麻糊濃香誘人,油炸臭豆腐外焦裡嫩,十分可口。
西塘的早晨還真是迷人。
不到正午我們又開始犯困,於是返回客棧休息。下午早早便覺得餓,出門閑逛。誰想不知不覺便走出了古鎮,來到了外面的街道上,找了一家四川飯館,換換口味。小鎮的人都很樸實熱情,不管是在古鎮還是新區。吃完晚飯,奶奶買了西瓜,我提著,跟在她老人家身後,緩緩往客棧走。這個時候,我忽然覺得我們並沒有離開家,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我們又像從前那樣,一起買東西,一起散步,一起回家——西塘好像就是我們的家。回到客棧,大門虛掩,老板吃飯去了,只留下百歲看家。小妖也出去散步,至今未歸。西塘民風樸實,幾乎沒有小偷。感謝老板對我們的信任,偌大的客棧交給了我和奶奶。時間還早,我和奶奶一人一把木椅,敞開大門,坐下閑聊。門前河水悠悠,一如這一晃而過的時光,在你凝眸的瞬間調皮地溜走。
又是西塘的夜……
第三天,我們沒有早起,一直睡到屋子全亮了為止。出門吃了早飯,一直沿著煙雨長廊逛下去,沿路吃了稻香扎肉——用稻子把一塊肉捆起來放在鍋裡燉,用一根竹簽扎起來就可以吃。這一早逛了前兩天沒有逛到的地方,路過了醉園,還找到了石皮弄。這是西塘有名的一條巷子,既窄且長。鋪路的石頭被打磨得很薄,像層皮一樣,所以叫石皮弄。中午回到客棧,老板還沒有起床。我們實在不知道該不該叫醒他們。後來老板起來了,我結了帳,向他們告別。
我們終究還是要走了。奶奶並不喜歡西塘,她是陪我來的。她更喜歡繁華的杭州。這裡人的生活和北方人迥然不同,或許可以看做江南水鄉人們生活的縮影。
恬靜、樸實、精致卻又充滿生活氣息,這就是西塘吧,一個生活著的千年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