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代廣場遺址(入口的地方,後門不通)出來,右拐,沿大道前行不遠就是羅馬市場,這是公元1世紀,羅馬人將雅典的市場由古代遺址搬遷到此處,,一直到19世紀這附近都是雅典的商業中心。 這裡由於堆放著自1940年以來在阿提卡發掘到還未歸類的文物而顯的一團雜亂。
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廣場盡頭的風神塔,這是座大理石制的八角塔,傳說是當時的敘利亞天文學家安德羅尼古斯所建,它的希腊名字叫Aerides,意思是“風”。八個方位分別刻著人格化的代表八個風向的風神,例如,北風之神伯利亞斯Boreas溫暖而猛烈;南風之神諾特斯Notos帶來雨水。。。。。8個風神在雕帶下方都有一個日冕。塔除了日冕的作用外,還作為水鐘使用,從衛城流下的溪流帶動塔內的水鐘運轉。這做風神塔在公元6世紀當做小教堂,幸而如此,當周圍建築都廢棄的時候,它卻為此完好的保存到今天。
市場內的費希耶.察米清真寺,建於1458年,是在古代基督教堂的遺址上修建的,是雅典最古老的清真寺,由於這是土耳其占領希腊400多年的開始,又叫“占領者清真寺”。
除此外68座公銼、有愷撒和奧古斯都題字的雅典娜拱門等等。。。
在8月下旬秋分前後,羅馬市場遺址內會舉行月光古典音樂會。
備注:單買門票的話古代市場是3歐元,羅馬市場是2歐元。也可以買衛城套票12歐元,包括衛城、酒神劇場、古代市場、羅馬市場、凱拉米克斯遺址和宙斯神廟,而且非常便利的是買了票只要沒撕的話,當月有效,不必要一次逛完,我們這次就是先去的衛城、酒神劇場和宙斯神廟,之後去了海島,6天後回來再逛的其他景點,所以買了套票一定要保存好。
參觀景點要注意時間,每年10月到3月的時候很多景點到下午3點就關門了。
(二)無名戰士墓看換崗
希腊的近代使曲折的,在經過將近300多年的土耳其殖民統治後,1770年以克裡特島的東正教起義為導火線,希腊各地陸續開始了反抗土耳其的戰鬥,之後的法國大革命的勝利更加堅定了希腊人民推翻土耳其暴戾統治的信心。
1821年3月25日,在伯羅奔尼撒半島的聖拉夫拉修道院,帕特拉大主教首次生起了對抗土耳其的希腊國旗,全面戰爭開始了,並在短短的10年內獲得了全面勝利。
為紀念獨立戰爭中犧牲中的戰士,在議會大廈的附近修建了無名戰士墓。墓碑的正面刻著躺在靈床上的古代士兵,碑的兩側刻著希腊歷史上同外國軍隊交戰的12個重大戰役和時間。浮雕兩邊刻著公元前5世紀希腊著名政治家伯裡克利的名言:“這是是全世界傑出戰士的靈床”。
被海明威形容為“穿著裙子的大芭蕾娃娃”的身著傳統民族服裝的士兵筆直得站立在墓地兩邊,肩頭扛著老式步槍。當年他們就是穿著這種服裝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紅色的帽子右側垂下一條長長的頭飾,寬大的有著短裙(據說最隆重短裙的有400個皺著,像征著土耳其的400年統治)的外套,腿上穿著長長的有著黑色綁腿的厚襪子,紅色鞋子的頂端大大的黑色絨球隨著士兵高踢腿舞蹈似的換崗,一顫一顫的,緩慢的利落的動作好像在放慢動作的電影,配上他們特殊的服裝,給你一種時光流轉的感覺。在換崗前和結束時,一個希腊軍官巡視在士兵面前,檢查下他們的儀容,無誤後表示合格了,士兵就可以正式上崗了。
每隔一小時的整點換崗總是吸引著大批游客圍觀,大家紛紛掏出照相機記錄下換崗的全過程或趁換崗前後的時間與站崗的士兵合影,順便說一句,照片出來了,才曉得他們真是高呀,這個子差的。

(風神塔)

(風神塔上的浮雕)

(費希耶.察米清真寺)

(士兵換崗)

(無名戰士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