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序語
堪稱寶島的台灣,在大陸居民的心中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這是兩岸人為阻隔太久之故。而我的友人楊信征女士,曾有機會,旅台三月余,與親友相聚之外,飽覽了阿裡山、日月潭、花蓮、恆春、野柳等十數處自然與人文景點,並將其所見所聞所感,一一記錄於筆端,寫就《海峽兩岸骨肉情》一書,並曾由江蘇文藝出版社集結出版。7月4日,大陸游客赴台觀光即將成為現實,楊女士委托我,代她發表書中部分文章原文,希能為大陸赴台旅游同胞作一文字導游之用。
系列之一
阿裡山之旅一二三,到台灣,台灣有座阿裡山。阿裡山上有神木,明年我要回大陸。據說,這是在台灣相當流行的一首兒歌。聽了這首兒歌,阿裡山自然成為我們必選的觀光目的地。為了避免擁擠,姐姐、姐夫與我們倆,在一個非節假日的早晨,向阿裡山進發。乘坐森林小火車阿裡山森林游樂區是此行第一個旅游項目,位於台灣中西部嘉義縣境內,距離嘉義市七十二公裡。我們從姐姐家所住的台中市出發,必須先乘車到嘉義市,再從嘉義市到阿裡山。誰知上山還有公路和鐵路兩條路線,或者說,是兩種觀賞山景的途徑。不過坐小火車上山時間要長一個多小時,而且較為顛簸。當姐夫征求我們意見時,我倆毫不猶豫地選擇坐小火車上山。原來,阿裡山森林鐵路,是遠在日據時代(大約1903年左右)為搬運木材而興建,近年來因森林游樂及觀光事業快速發展,為適應登山游客的需要,廢棄的鐵路被改為旅游設施。先以柴油車取代蒸汽動力機車,後又發展為現在的“高山觀光鐵路列車”,成為現今世界上僅存的三條等高鐵路之一,又是其中唯一純粹用來作觀光用途的小火車。圖片我們從嘉義市上車,車廂現代、整潔,乘客不太擁擠,我們四人分坐於車窗兩邊觀景。姐姐指點我們注意觀察山中植物。她說,由於海拔高度的變化,因此一路上可以觀賞到熱、暖、溫三個森林帶植物種類的變化。因為我們來自溫帶,只對只對那熱、暖帶氣候層植物特別關注。只見這裡的植物種類繁多,喬木具多層結構,上層喬木高達三十米,多為常綠樹和落葉闊葉樹,最好看的是那大片大片的檳榔樹和椰樹林;灌木叢中的樹基常有板狀根,老干上又長出花枝,藤本和附生植物特別發達,大葉、針葉草木特別茂盛,姹紫嫣紅的野花和碧綠清秀的鳳尾竹款款迎人;更有那山巒起伏、懸崖峭壁,恰似人間仙境!行車途中,開始時我們感覺尚屬平緩,半小時以後,坡度增加,速度放緩,有時是Z字形前進,有時是S形,有時竟在山上轉圈子。因為,我們三次看到了同樣的景色,疑惑小火車出了問題。姐夫解釋道,鐵路全長雖然只有71.4公裡,行車時間卻需3小時15分,全程要經過隧道50個,橋梁77座;還由於山巒重疊,地勢急陡,坡度由海拔30米的嘉義市升高到2216米的阿裡山,好處要時而前進,時而在後推,行至獨立山一段約5公裡時,則需環繞三周如螺旋形盤旋才能到達山頂。所以,俗有“阿裡山火車碰壁”之稱。山上景點一般是建繞山公路,旅客坐汽車上山;而以鐵路、火車載客者確是阿裡山的一大特色,鐵路線曲曲彎彎也很別致。觀看玉山日出是第二個旅游項目。我們一下火車,就有一位導游先生湊上來問我們看不看日出?姐夫說,當然要看,只是我們必須先到旅館休息後再定。導游先生說,我這裡有到玉山看日出的票,因為這玉山海拔高,看日出既有把握,又看得清楚,票數有限,你們不如先買好票,告訴我住的旅館,明日凌晨四點我接你們上山。姐夫覺得頗有道理,就買了票,並問清導游姓名、車號,我們然後乘坐預定旅館來接客的面包車駛向住地。這裡是高峰大飯店,位於阿裡山風景區之西,環境優美,清潔雅致。當服務台工作人員問清我們四人是姐弟關系後,建議我們共住一間雙床套房(另一種標准客房)。原來,台灣的旅店、賓館客房套型多種多樣,一家人外出,可以住進一間套房,人多的可以加床租被,既便於互相照顧,又安全、省錢。旅客、賓館都習以為常。但從內地去的我們,卻有點少見多怪。豈知,套房內並排兩張大床,桌椅、電視、衛生設施一應俱全,比較方便,尤其適合老人間相互照顧。我們一進套房,服務人員立即送上茶水和熱毛巾,並請預訂飯菜,十分熱情周到。第二天凌晨,導游許先生准時開車來接我們,約一個小時的路程,就到了玉山觀看日出的所在。阿裡山山脈是由十八座大山組合而成,最高峰海拔3997米,這就是東南亞最高的玉山。觀日出,在玉山山峰北麓,地勢較為平坦,路邊竟有一百多平方米空地,除停了三五輛中巴汽車以外,約有百余人都穿著租來的棉大衣於此,等候太陽的光臨。這天,天氣晴朗,東南方無霧,無雲,許先生說,這是多日以來最好的觀日天氣,祝賀大家好運,請大家耐心等候,到時我會再招呼。光陰在一秒一秒地流逝,大家正等得心焦,忽聽到一陣瞿——瞿——的哨音,隨後是“請大家注意”!只見南方大山的背後,忽然透出光亮,並一點點、一點點地擴大開來;黑暗的大地,受到亮光的驅趕,也在一點點、一點點地退讓。許先生說,這是黎明前的曙光,太陽很快會出現,現在可以開始拍照、攝像,於是哢嚓、哢嚓的快門聲與人們“啊”、“哦”的驚嘆聲彙成一片!我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看到山峰背後突然跳出一個小燈泡似的光點,然後跳躍式地上升,漸漸明亮,漸漸擴大,幾分鐘的光景,一個火紅的圓球呈現出來,光芒四射,普照大地,“太陽出來了,太陽出來了!”大家歡呼著,雀躍著,已經分不清是老人、大人和小孩!我們坐在回飯店的汽車上,仍然興奮不已,原來這是我們四個人都從未見過的日出奇景!欣賞阿裡山神木是此行的第三個旅游項目。回到高峰飯店,才上午八點。我們稍事休息後,就近徒步向阿裡山森林游樂區走去。該游樂區地處嘉義吳鳳鄉,海拔2474米,占地175公頃,原本是開發森林資源的大林場,經長期砍伐,樹木漸稀,林場作業遷往更深山區,這裡經過一番整建,成為天然秀麗的觀光勝地。由於地域寬廣,著名景點有十余處多,我們除沿途有選擇地觀賞了姐妹潭、受鎮宮、祝山步道、吊橋等處外,特意著重欣賞了這裡最著名的檜木景觀。台灣的檜木屬柏科,為常綠喬木,耐寒,對土壤要求不高,葉形如扁柏,樹冠圓錐形,材色呈黃褐色至紅褐色,質地細致、堅實,有芳香。它因為根系發達,常常根部相連,枝椏纏繞,長成各種形狀,而得許多“芳名“;又由於此樹種系雌雄異株,有時同株,生命力特強,常在樹根上長出小樹,甚至二代木、三代木出現。最有名者,是阿裡山神木。它位於區內森林鐵道神木站旁,從吊橋步行幾分鐘即已到達。這是一棵三千年樹齡的紅檜,據介紹,原先樹高52米,胸徑466.2釐米,是一棵幾次遭到雷擊斷的枯木。尤其是1956年秋,一聲巨響,火龍從天而下,神木頃刻烈火熊熊,所幸隨之而來的傾盆大雨將火撲滅。雨後不久,焦黑的樹枝又萌發新芽,綠意盎然。人們嘆它雷劈不倒,電擊不亡,譽為神木。還有迷信者燒香叩頭,頂禮膜拜。神木如今已成為阿裡山旅游勝地的標志。圖片但在1997年7月間,神木又發生樹干腐壞、崩塌的情況,樹冠大幅減小,殘留的樹干岌岌可危。嘉義林區管理處不得不把神木攔腰砍斷。可惜,我們看到它時,樹干只有十米高,枯朽的枝干上雖長出新葉,但已失去神木的風采。現在斬斷電擊部分樹干,仍留置在樹旁,讓神木的故事繼續流傳。其實,整個森林游樂區內,檜樹到處可見,亦堪神奇。不少檜樹,生長都在千年以上,形狀奇異,是區內最搶眼的景點。如“三代木”、“龍鳳配”、“永結同心”、“比翼樹”、“像鼻木”等等。在著名的風景點姐妹潭附近,還有“三兄弟樹”和“四姐妹樹”,皆為二代木。相傳,它們即為凄楚感人的一對姐妹作陪,又為其護衛,構成一則流傳很久的感人故事。而在迷魂宮外的夫妻樹,乃是兩棵根連的大樹,狀如恩愛夫妻,一棵小樹立於中間,有如小孩在父母懷抱之中,因此取名為“夫妻抱子樹”。在這些富有人情味的“神木”面前,游客們無不饒有興趣地攝影留念,我們當然也不例外。檜木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具有香氣和精氣。就是說,它不僅具有芳香,還是提煉“芬多精”的原料。它的葉、花、干,在1936年就已發現含有檜木精兒、洛定酸、芬多精等,是一種天然抗生素,具有消炎、鎮定神經、利尿消毒、治療肺結核的功效,對人體大有裨益。實驗證明,散發於空氣中的芬多精,能使空氣中的細菌減至十分之一,所以阿裡山森林中,不僅空氣清新,而且蚊蠅絕跡。我們在阿裡山購買了一盒像風油精那樣的“芬多精”,誰被蚊叮蟲咬,一擦就靈,至今仍珍藏於居室。人們進入千年檜木所生長的森林,全身沐浴在植物群所散發的精氣和香氣之中,使人頓覺身心輕快,充滿活力。游客們沿著行人斑馬線行走,一面觀看秀麗美景,一面享受著自然生態和森林綠色給大家的無私饋贈,怪不得人們多說:“不到阿裡山,不知台灣的美麗;不到阿裡山,不知台灣的雄偉。”在回程的路上,阿裡山的一草一木、一亭一景仍在我眼前浮現,尤其那檜木構成的圖形,揮之不去。使我遐想著問頭兒歌的作者,怎麼會將“看神木”與“回大陸”連在了一起?難道歷史曾使他夫妻失散、歷史曾讓他母子分離?當他面對這人情味十足的檜木圖案時,他是否流淚?是否沉默?盡快傾訴離別之情?並將這親身感受寫成兒歌傳唱,其用心可謂良苦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