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來了-大雁塔感懷

作者: 人勤春早

導讀大雁塔位於古城西安南郊的大慈恩寺內。早上約9點鐘,本次奧運火炬從雁塔西路過來,沿環塔西路再向東,路過大雁塔南邊到達位於大雁塔東南方的終點大唐芙蓉園。大雁塔就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屹立在中國大地之心,面帶微笑注視著奧運火炬的傳遞過程! 進入慈恩寺,從大雄寶殿旁拾階而上,穿過法堂,來到大雁塔下,開始觀瞻大雁塔的雄姿。據導游介紹,傳說經歷千辛萬 ...

大雁塔位於古城西安南郊的大慈恩寺內。早上約9點鐘,本次奧運火炬從雁塔西路過來,沿環塔西路再向東,路過大雁塔南邊到達位於大雁塔東南方的終點大唐芙蓉園。大雁塔就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屹立在中國大地之心,面帶微笑注視著奧運火炬的傳遞過程! 進入慈恩寺,從大雄寶殿旁拾階而上,穿過法堂,來到大雁塔下,開始觀瞻大雁塔的雄姿。據導游介紹,傳說經歷千辛萬苦取回佛經的玄奘法師以“恐人代不常,經本散失,兼防火難”並妥善安置經像舍利為由,擬於慈恩寺正門外造石塔一座。遂於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圖表上奏,唐高宗由於玄奘所規劃浮圖總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難以成就,又不願法師辛勞為由,恩准朝廷資助在寺西院建五層磚塔。此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其塔基成方形,邊長120尺約42米左右,塔身加塔剎相輪、露盤通高180尺,每層皆存舍利,共一萬余粒。玄奘法師親自參加建塔,搬運磚石,歷時兩年才建成。然而,玄奘法師親自組織建造的這座塔,因轉表土心,風雨剝蝕,草木叢生。五十余年後逐漸毀壞。於武則天長安年間女皇武則天和王公貴族,施錢重新基建,更新改造為七層寶塔(人稱七級浮屠),較前更加莊嚴雄偉。人們常說得:“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概由此而來。 大雁塔是我國仿木構樓閣式磚塔的佼佼者,更以“唐僧取經”故事馳名中外。大雁塔由塔座、塔身、塔剎組成,通高為64.7米,塔基現高4.2米,南北約48.7米 ,東西45.7米,塔體呈方錐形,底邊長為25.5米,塔剎高4.87米。塔體各層均以青磚模仿我國唐代建築砌檐柱、鬥拱、欄額、檀枋、檐椽、飛椽等仿木結構,磨磚對縫砌成。一層二層多起方柱隔為九開間,三四層為七開間,五六七八層為五開間。塔上陳列有佛舍利子、佛足石刻、唐僧取經足跡石刻等。每層四面均有劵門,底層南門洞兩側鑲嵌著唐太宗御撰的《聖教碑》和高宗李治所撰《述聖記》兩通珍貴石碑,碑石完整,字跡秀美,都是極為珍貴、價值很高的藝術品,是原汁原味的唐代佛教文化精品,人稱“二聖三絕碑”。 千百年來大雁塔一直是古城西安的標志和像征,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大雁塔塔磚年歲已久,青色已變成灰色,很是凝重,這讓我想起了西安的 “ 古城牆 ” ,都是一副歷經滄桑的古樸,讓人面對時,感喟有一種厚重和溫馨從心底散發開來,一並擠在咽喉裡,欲吐無語。沿著登塔的階梯,一梯梯地旋到你面前時,你更是無法悟透那沉默的姿態,只是慢慢悠悠的登上去,就好像登上西安城牆時那一階階級台。 拾階而上,到達頂端,俯視奧運火炬傳遞的盛景,這一刻,才發現歷史和現實在這裡交彙。大雁塔就這樣嵬嵬一立,就是千年,默默無語,任憑皇城興衰沉浮。人的一生中,也會經歷許多磨難和輝煌,難得的卻是流芳千古的美談。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