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環印度旅行札記(後記)

作者: 未來戰士fox

導讀此次印度之行,歷時整三十天,總花費為:機票5300元,簽證費331元,在印度旅行費用550美元,總計不到人民幣1萬元,應該講這是一次相當節約的旅行。其實我發現,在印度除了食品及景點門票相對貴些以外,其他旅行費用並不高,到了最後階段我都有些大手大腳了。從印度回來後,每日忙於雜事,曾經在印度遇到的那些不愉快,也隨時間的推移漸漸淡忘了,沉澱下來的都是美 ...

此次印度之行,歷時整三十天,總花費為:機票5300元,簽證費331元,在印度旅行費用550美元,總計不到人民幣1萬元,應該講這是一次相當節約的旅行。其實我發現,在印度除了食品及景點門票相對貴些以外,其他旅行費用並不高,到了最後階段我都有些大手大腳了。從印度回來後,每日忙於雜事,曾經在印度遇到的那些不愉快,也隨時間的推移漸漸淡忘了,沉澱下來的都是美好的回憶。總之,我對印度的整體印像是相當正面的。馬克·吐溫說過一句話:“旅游是一切仇恨、狹隘、種族主義以及阻礙好學的敵人。”現在新聞媒體和網絡上常有一些關於印度的報道和傳聞,但要真正了解印度,還需要用自己的兩眼去看。對於很多人來講,印度仍然是一個籠罩在迷霧中的地名,那是一片古老神秘的黃土大陸。在人類初始之際,它已邁出了文明的步履,但是,直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世人依舊拂不去它那層神秘面紗,宛如面對一位千年人瑞,明知她曾度過悠遠的歲月,卻對她了解甚少……。

在印度的旅行過程中,除了被它那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善良的民風所感染與吸引之外,也對印度這個國家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所看到的是,印度到現在還沒有一個值得一提的工業體系,連某個完整的現代產業都沒有。印度目前的工業總體上講還是以手工業為主,而被印度人引以為自豪的軟件產業根本就沒有體現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之中,而像塔塔和米塔爾這樣的少數精英企業,也沒有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建設產生多大的推動。相比之下,中國的經濟已經從農耕文明走出,正在高速進入工業化時代,機械化、自動化、大批量生產,產品像流水一樣從工廠裡湧出,進入人民的家庭、進入國際市場。這還僅僅是東部和南部幾個省被發動起來的結果,在全國範圍,我們已經聽到了一群巨大機器的轟鳴聲,一個可以匹敵工業強國的力量已經發動起來了。那麼,如今西方學者大聲鼓噪印度的“世界辦公室”,不過是想誘騙中國放棄“世界工廠”這份很有前途的職業,去當仰人鼻息的“世界辦公室”小職員。其心險惡,不可不察。印度在獨立之前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國家,獨立後也沒有什麼國家目標可言。也許是因為印度人酷愛研究哲學,因此印度作為一個國家,似乎不知道自己應該有什麼作為,也沒有什麼努力的方向,這是由印度的文明本身所導致的。因此如此巨大的一個國家,在戰後幾十年的國際舞台上,沒有發揮過什麼值得一提的作用。唯一產生過影響的不結盟運動,也因為中國的不參與而日益沒落。印度的文明,是沒有力量的文明。伊朗前國王巴列維曾經說過:“中國是一個民族。他們可能講不同的方言,但他們的書面語言是通用的。不管他們住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有著一種共同的社會感。這把他們緊密地聯合在一起了。在政治問題上,他們相互之間可能也有尖銳的歧見,但是歸根結底,他們都認為自己是中國人,並為他們的中國傳統而感到驕傲。”“印度卻是一個種族、宗教和語言的大雜燴,沒有一種基本的印度語言。印度人在議會中唯一能夠相通的語言是英語。” 印度次大陸的人民信奉六大宗教,講十五種使用範圍較廣的語言和數千種次要的語言和方言;印度的歷史又是如此錯綜復雜,以致無法計算它有多少種族和少數民族。在英國人把印度捏合在一起,使它置於英國的殖民統治之下以前,印度一直不是一個國家。印度是一個人口太多、資源太少的國家;相比之下,中國盡管人口眾多,但具有豐富的資源和為自身提供吃穿的潛力。伊朗國王的論點是:印度幾乎無法管理自己;這樣一個沒有追求的民族,是沒有機會強大的。就像每次出行後寫的游記一樣,在最後,我要為那些有打算赴印度旅行的朋友提供一些經驗和提示:[1]為什麼要去印度?去印度旅行之前,一定要對自己的旅行目的要有一個定位。印度是一個需要用心去體驗的國家。如果僅僅是為了游山玩水、休閑度假,則我建議就別去印度了,否則你會被那裡的環境所嚇倒。印度旅行重在人文景觀,其文化、歷史、宗教、風俗民情等特色景觀無處不在,值得細細品味。尤其像瓦拉納西、加爾各答、果阿等地,需要在那裡住上一段時間,才會有感覺。因為喜歡那裡的文化,就不會在意那裡髒亂差的環境,因為那也是印度文化的一種特色,髒亂差中孕育著印度人的生活哲理。尤其是中國人,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非常重要,決不能用暴發戶的心態來看待印度和印度人民。因為我們進入真正的工業文明也沒有幾年,在印度還保留著一些我們過去的影子,隨著印度的經濟發展,一切都會慢慢改變的,這需要時間,也許在印度所需要的時間更長一些。[2]如何與印度人打交道?印度普通老百姓普遍內心善良,可能是有宗教信仰的原因。一些商業從業人員經常會耍一些小伎倆,網上流傳的有關印度人喜歡騙人的事確實常發生,這可能與印度人的思維方式有關,但他們的目的無非是想多賺幾個盧比,但很少有殺人越貨、強買強賣的事發生。因此,在與印度人打交道的時候,自己的心理素質一定要強,自己決定的事情不管誰勸也不改變,對印度人的態度一定要堅決,讓他感覺到無任何可乘之機,他也就不會有進一步的打算。在印度受到騷擾是件很正常的事,絕大多數都是無害的,無非是印度人想推銷他們自己的一些東西或服務,這就是印度人特有的商業活動方式,雖然很煩,但是要尊重人家的商業文化,只要管住自己的錢包就行。印度的普通民眾都有很強的民族自尊心,如果有機會與他們聊天,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不可在言談之中不自學地流露出輕蔑的語氣,人家很忌諱的。雖然現在印度的發展與中國差距還很大,但人家有人家的優點;畢竟咱們中國的改革開放才20多年,以前也好不到哪裡去,千萬不可有暴發戶心態。[3]如何與印度的摩的司機打交道?在印度各地旅行,打道最多的印度人恐怕就是摩的司機了。這種無處不在的交通工具確實給旅行者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但司機們隨意的要價和無休止的討價還價以及一不留神就挨宰的事確定讓人煩惱。但是根據我的經驗,只要把握好幾個原則,就不會上大當。首先必須查好地圖,知道要去的地方的大致位置和距離(用地圖比例尺估算);然後按照大城市10盧比/公裡、小地方5盧比/公裡的價格標准與司機砍價,一切都要事先說好,不要臨時改變線路,最好將司機認可的價格寫在紙上,不給不良司機反悔的余地。這樣基本可以避免上當受騙。[4]在印度旅行安全嗎?印度是個全民信教的國家,因此,印度人的行為基本是有約束的,很少發生殺人搶劫這樣的惡性犯罪事件。安全是沒有問題的。雖然在印度經常會發生一些小偷小騙事件,但不會像中國那樣動不動就硬來的事情。但是,做個精明的旅行者也是非常重要的,經常在一些小事上會有陷阱,比如飯館在菜單上就服務費或稅做些手腳;打摩的時在價格上故意14、40或15、50不分,先報低價、再要高價;或是在旅館開房時說好一個價格後,等臨結賬時又突然冒出服務費等。因此,處處小心為上,避免不必要的爭執。上面講的也只是少數經商者的行為,關鍵是遇到事情時千萬別慌,一定要據理力爭,印度人欺軟怕硬;只要你強硬,他都會退讓。但是印度普通百姓還是可以信賴的。[5]如何在印度買火車票或乘火車?在印度的旅行過程中,火車可謂是最迅捷、最方便且價格適中的交通工具,因此常常成為旅行者首選的交通方式。網上有關印度火車的介紹文章搜到一大堆。但是有幾條事宜需要注意。首先,針對長途旅行的火車線路,一定要事先確定好出發時間和車次,然後至少提前三天去訂票,如同下棋一樣,要看好三步之內的棋局走法,一般都能買到臥鋪車票,即使是候補的也能得到席位。如果萬一買不到票,又不想改變行程的話。直接到位於火車站1號站台的站長辦公室去找站長或相關的鐵路官員去磨,印度的火車系統也有點像中國,站長那裡都會預留機動的臥鋪車票,而且他們有優待外國人的習慣。只能你能夠開動三寸不爛之舌,大肆誇贊印度的文化和文明,並表示自己回國之後一定會宣揚這種文化,通常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如果是短途車票,不必事先購買,只要在Booking Office的窗口買到達目的地的Super Fast車票,然後按自己確定的車次直接上Sleeper車廂。因為那裡沒有乘務員管,而印度人一般都會讓你在他的鋪位上小坐一會兒,因此,非常方便和舒適。關於車廂等級,取決於個人的經濟和舒適度考量。一般A3鋪位是Sleeper價格的3倍,而A2是A3鋪位的2倍。[6] 如何從機場往返市區?這裡只介紹從德裡的英·甘地機場往返市區的交通。從機場去市區有兩種選擇方式,一是預付費出租車,到德裡的Paha Ganj要350盧比,這是夜晚的價格。一般從國內到德裡的航班都是在深夜到達,如果人多,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是單人獨騎,則可選擇24小時運營的機場班車,每人50盧比,班車的終點站是Connaught廣場,事先同司機說好,他會停在新德裡火車站後街,翻過車站內橫跨鐵路的過街天橋,就到了Paha Ganj前面的大街了。從市區到機場的機場班車每天只有四班,從Connaught廣場出發,需要根據自己航班的出發時間留出一定的提前量。印度的機場十分混亂,一定要提前2個小時以上到達。如果不選擇班車,打三輪摩的的價格是250盧比,但一定要找老實的司機,否則他給你玩一點花活兒,肯定要耽誤大事的。


精選遊記: 新德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