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舊在辨認漸漸淡的氣味
記起當天的鮮花會飛
游玩在大地漸漸再不顧忌
那曉得剎那轉了天氣”
江南三月,春暖花開,我呆望著辦公室外的草坪,想著一年即要逝去,出去走走的念頭如野草般瘋長。婺源,中國最美麗的鄉村,一直是我心底的牽掛,去年五一時因為非典未能前行,到現在已經整十個月了;三月底,油菜花開遍山野,正是婺源最美的時刻,這次無論如何不想錯過。3月26號、周五,干完活後已是傍晚,電話裡跟主任請好下周一的假,抓起包和相機,再胡亂塞了一點米飯就往火車站趕。到售票處時離開車已不到20分鐘,火車站排隊買票的人似乎永遠都那麼多,逡巡一會後往其中一排頂端一插,意外輕松地拿到票,閃過人群,跑過剪票口,跳上火車,尚未坐定,車便開動了。坐在硬座車廂裡,想著一些人和事,看窗外掠過漸稀的城市燈光,然後撲向無邊的黑暗。
“燈熄滅了
月亮是寂寞的眼
靜靜看著
誰孤枕難眠
遠處傳來那首熟悉的歌
那些心聲為何那樣微弱”
第二日九時在景德鎮下車;景德鎮是四大名鎮之一,又有瓷都之稱,然城市顯得破舊,有點虧了這一名頭。車站在一毫不起眼的角落裡,往婺源的路況較差,走走停停,所幸中午時分到達婺源縣客運西站。念著李玉祥的那幅紫陽鎮的圖片,那長長的架設於水洲中的人字橋是婺源最美的符號之一;在老城區一郵政所購買地圖時詢問這座橋,當地人非常熱情地指點,然後又略帶不解地說到,你們外地人都說這多美多美,都跑來看,可咱們在婺源住了一輩子,也沒覺得有多好看;笑笑,往他們指引的方向走去。南門橋,形狀結構倒似就是圖片裡的橋了,同樣是人字支撐結構,同樣是水漫沙洲,同樣是青山綠樹,可眼前的與圖片裡的相比卻就缺了那麼一點美的神韻,莫非另有其橋,或是時機不對還是觀景角度的問題;發現欣賞美是要有眼光和時間的。搭車往江灣方向,一路上長滿青草或菜花的田地,清澈的河水緩緩流淌,間隔幾個徽式建築的村莊。沿路上來些放學回家的學生,興奮好奇而羞澀,宛如當年的我。過一人字型交叉路口不遠就是江灣,本是個山環水抱的村落,老式民居多臨山而建;後道路暢通生活便利,沿路兩旁住戶漸多,比其它村落要壯大些了,又拉上江澤民的關系,隱隱然竟像是暴發戶了,村口新建的江氏宗祠、祠堂前的人造水池、平整的水泥地面和那些鐵制燈柱與周圍山水顯得甚不協調,有過於為旅游開發的商業味道,不過當地居民或許是想要如此的,畢竟帶來實實在在的實惠。在村口搭三輪拖拉機前往人字型路另一邊的曉起;在網上,曉起的田園風光是得到好評的。轉過些山腳過幾處河灣,見一小石橋前方路邊高聳的古樹,很有些年頭了,古樹下幾片青瓦白牆立在河邊,曉起到了。曉起分下曉起和上曉起,下曉起在馬路邊上,是休整投宿之處,開發的氛圍重些,然老屋流水、古樟蔽日,足可一觀;往山裡走十來分鐘路程,過一水口就到上曉起,同樣是田園老屋村落,有一些進士第、宗祠,不比下曉起那麼熱鬧,但更寧靜古樸一些。小橋流水,青山古木,田園村落,曉起就是畫中那美麗的鄉村了;在老屋中徘徊,同樣是粉牆黛瓦雕梁天井,感覺安徽西遞像是鄉村富紳,而曉起則是勤勞殷實的農戶了。當晚住宿下曉起,在村裡游蕩到深夜疲累方才入睡。“是該放手上山看看了最初動心的窗口有什麼景色不能牽手只能自己獨自游蕩尋覓少了大的驚喜也要找些小快樂”次日早早起床,山野白霧彌漫,村落山林裹在濃霧中,時時傳來溪流水聲。路邊搭乘摩托前往江嶺,濕冷霧氣撲面而來,蒙住眼鏡,偶爾看到路邊濃霧中透出的黃黃的油菜花,以及隱在霧中的村落樹影,就是一幅幅寫意的中國畫。到的江嶺山腰,太陽升起,霧氣變薄,周邊景物漸漸清晰。徒步下行返回,三三兩兩的游客越來越多,很多是衝著油菜花而來的,婺源江嶺的油菜花是有些名氣的;春日暖陽,游人增多,一時竟有些躁動起來。“叮咚”聲響,卻仍是張君的短信,春日樣燥熱,霧一般迷茫,是不能沉溺其間的。避開大路,走田埂溪邊,看自己的景色。霧氣變淡終於散盡,一片片黃色變得燦爛熱烈,哦,那一片油菜花。“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張破碎的臉難以開口道再見,就讓一切走遠讓它淡淡地來,讓它好好地去”出曉起,與一摩的商量好價格,游覽另一條線路。走馬一路,掠觀婺源。汪口村的俞氏宗祠坐落在古渡邊,號稱“江南第一祠”,規模布局、樟木門樓上的繁復精細雕刻和宏村的承志堂等相比並無特別出彩之處,好就好在宗祠與祠外古渡口的結合,這一地利因素使其增色不少。去的時候正關著門,不少游人在外等候,我在祠外繞了一圈,就往李坑趕去。路邊遠遠看見新建的牌坊式建築,上書“小橋流水人家”,李坑到了。山坳間“丫”型溪流上架著石板橋,兩邊徽式民居沿水錯落排列,夾雜舊時官第,是一塊休養生息的風水寶地。午飯後繼續趕路,方向清華鎮。途經一村落,背靠青山,面臨清溪和開滿油菜花的稻田;古民居黑白相間,樸素淡雅,馬頭牆天際線,有層次韻律感。一問,果是延村,進村裡走走看看,雖靠近馬路,但不似江灣曉起李坑那樣熱鬧,游人較少,倒更顯古村落的安靜。臨近的思溪,遠望與延村相似,村口河上的橋梁似乎不錯。抵達清華鎮,先弄清往景德鎮的乘車地點時間,後穿街過巷,來到彩虹橋邊;與摩的司機道別,近一天下來,感覺搭摩托車游玩挺好的,所費不多,時間行程隨心自由,還會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彩虹橋,據說是中國最美的廊橋,由四個橋墩、五段橋廊、六個亭子構成,青磚白牆、黑瓦紅欄,簡單而實用的構造,連接田野與鄉鎮,更多的是當地居民通行所用;因青山懷抱、綠水流淌、菜花遍野,加之旁邊的人型木橋和古舊的木制作坊,自是有些美了。當年《廊橋遺夢》醉倒眾生,不知彩虹橋是否有人夢牽終身呢?“萬千之中,要忘記你還有幾個街頭一百年後,這裡已成為河流十字路口,把我送到彼岸還要多久放下溫柔,淪為點頭的朋友”坐班車返回景德鎮,途中經過賦春鎮,卻是沒時間去看野生鴛鴦了;到景德鎮已是傍晚,買好火車票還有一點時間,到古窯去走了一遭。游玩的時間終是短暫,火車哐啷前行,前方夜深,卻是回家之路。“一個人吹風只有酸楚兩個人吹風不再孤單無助”

(江嶺)

(延村)

(彩虹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