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拾回06年4月婺源片段

作者: 龍在v天涯

導讀翻開思緒,去年4月的婺源又重新被拾回記憶,下面是小雪的文章,裡面穿灰毛T恤的就是我。 春到婺源 (雪中蓮) 車子在山路上顛簸盤旋,每過一個灣,山窪裡總會出現一片油菜花,於青山綠水之間,於白牆黑瓦之間,如此燦爛地綻放,然而因了這雲霧,這細雨而蒙上了一層憂郁,一如此時的心情。 山峰間雲遮霧饒,山谷間煙波微茫,以為是天上的瑤池,恍惚中身輕如燕 ...

翻開思緒,去年4月的婺源又重新被拾回記憶,下面是小雪的文章,裡面穿灰毛T恤的就是我。

春到婺源 (雪中蓮)

車子在山路上顛簸盤旋,每過一個灣,山窪裡總會出現一片油菜花,於青山綠水之間,於白牆黑瓦之間,如此燦爛地綻放,然而因了這雲霧,這細雨而蒙上了一層憂郁,一如此時的心情。

山峰間雲遮霧饒,山谷間煙波微茫,以為是天上的瑤池,恍惚中身輕如燕,飄然成仙,忘卻人世煩惱,無欲無求。但只是片刻的遐想,便從仙界墜入凡間,這擾人的思念與憂愁揮之不去。

曉起

坐車到曉起時天空飄起雨,在細雨中漫步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我們胡亂猜測它名字的由來,最後一致認為此名與“一日之計在於晨 ”有關,早起讀書是最好的,這裡曾有過“一門四進士”和“四代一品”的輝煌,有勸戒後人好好讀書考取功名的意思。然而我們都猜錯了,誰都沒想到這個名字與逃難有關,唐乾符年間,歙縣篁墩汪萬武逃亂至此,天剛破曉啟明顧名曉起。呵呵,我們笑,避難於此,真乃世外桃源呀!“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曉起有畫裡鄉村的美稱。此次未看到斜陽,到是看到了千年的古樟和徽派建築。走在青石板路上,找尋著千年的遺跡,仿若夢一場。這古老的徽派建築雖都已改建成飯店、商鋪。然而它所散發的古老的腐爛的氣息是改不掉的,站在昏暗的老屋中,看著那黃的發黑的木板,看著那傳統的木雕窗欄,看著天井中漏下來的一線光,時空於片刻間交融,許多片段在腦中像電影片花般閃過,這老宅的故事這老宅生活過的人的氣息於此刻我都感受到了,然而他們又在哪裡?不過是這宅子的過客,終究化作浮塵而去。我又算什麼?一切不過過眼雲煙,有什麼好放不下?走出這老宅,走出這憂愁,為什麼不享受現在的快樂?於是拿起相機,我要拍下那“三雕”,徽派建築最出名的就是三雕——木雕、磚雕、石雕,有些遺憾,只拍到了兩雕,石雕沒有拍到。轉出村子就可以看到千年的古香樟,在它的福蔭之下,逃難的人們得已平安度日,這是一棵神木,有千年的道行,古樟的樹干很粗,准備拍下它,缺少一個對比看不出有多粗,就要天涯去站在樹下做一對比,一行人拿天涯開玩笑:“你就做這樹妖吧!留下快活似神仙。”哈哈……回頭看到有人在鋸香樟的根,一股香味飄來,喜歡這香味,買了一片跟紙巾放在一起,這紙巾也沾染了香味,用時香味撲鼻,心中暗喜。在曉起呆的時間不長又匆匆趕路,印像倒不深刻,後面到了慶源和理坑,可以住在農家,有充足的時間慢慢欣賞,印像頗深,難忘的記憶都留在了那裡。(未完待續)

路上

雨一直在下,心情也一直霧蒙蒙的。我們包了農用車去慶源,道路坑坑窪窪,黃泥已經湖成了一鍋粥,我們一群人隨著車子的起伏而起伏,五髒六腑全要出來了,於是,我們都想到了“昧心昧肺”,如果再顛下去真的要變成昧心昧肺了。呵呵~~~~~~~~~一群人笑,苦中尚能作樂。車行不久就發現一古老的村落——上當,我回來查了半天地圖還是沒有找到這個地名,我懇求司機停下讓我拍下照片,那古老的班駁的牆體,承載了多少歷史的風雨,可惜不能進去尋訪了,有些東西總是會錯過,旅途中總會有遺憾,幸好現在有了照相機,否則這旅途中的一個小村也許就像沉到水底的“海洋之星”一樣埋在記憶的最深處不會再被憶起。車子沿著盤山公路往高處爬,山窪裡的村莊到了腳下,放眼遠眺,一階一階梯田上種滿油菜花,整個山村都被油菜花包圍著,霧從山谷中升騰,幾朵浮雲悠閑地漂浮在村莊的上空,我們陶然於這人間仙境之中,此刻也想化作那浮雲倘佯於此,久久不願離去。一路上總看到一對對牽著手的情人漫步在菜花之中,正像天涯帖子中說的:

如果愛她,就帶她去,想去就去,不需要理由;

來一點驚喜,讓她閉上眼睛,悄悄摘幾朵花,插在她發梢上;

在油菜地裡,撒一點野,咬著她的耳朵輕輕唱“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要學會肉麻,說她的膚色比梨花還白,說她臉上的紅暈是桃花染紅的;

想走路就走路,想坐車就坐車,想摩的就摩的,她走不動了,你要背她;

好羨慕好羨慕!浪漫的婺源!情人的婺源!



(尋找)



(爭論)

http://tianya76.blog.***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