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戀陽朔
有人說“桂林山水甲天下,不如武夷一小丘”。作為一個福建人,說句公道話,她們各有千秋。武夷水更曲折,山更雄壯,讓人贊嘆;桂林一帶的山更秀美,重重疊疊,虛實相生,更像寫意畫。
一水墨遇龍河
遇龍河漂流有全程和半程之分:全程是從富裡橋到工農橋,半程從富裡橋到紅旗碼頭,或從紅旗碼頭到工農橋。前半程十分靜謐,景色更好,有保存完好的古代虹形石橋“富裡橋”和“遇龍橋”,(還可到舊縣去吃農家飯,我們吃的是老根家的,啤酒魚、黃燜雞,田螺釀,還有炒剛從樹上摘下的葫蘆花,他們家自制的蜂蜜桂花茶也很爽口,真是美食在民間啊)後半程團隊游客較多,水也不如前半程清澈。漂全程一個竹筏180元,可坐2人,大概需6個多小時。
坐在竹筏上,兩岸青山如畫,倒映在澄澈的水面上,竹筏順流而下,便如在青山頂上劃行一般,那感覺太奇妙了,簡直分不清自己是在畫中還是畫外。最令人驚嘆的是滿眼觸目驚心的綠,河水綠如一塊澄碧的玉,幽遠而靜謐;岸邊終年碧綠的鳳尾竹似少女的裙裾,隨風搖曳,婀娜多姿,更增添了寧靜悠然如世外桃源的韻味;而如畫的青山的綠意更加蓬勃,山上郁郁蔥蔥的樹隱著蒼勁的岩壁,愈見峻峭風骨。山中有水,水裡有山,山和水就這樣和諧地融合在一起,再加上令人心醉的綠色,每一處景致都是一幅典型的中國水墨畫,讓人不停地按下快門,盡力留下這絕美的風景。 午飯後,細雨紛飛,飄飄灑灑,船家悠悠地劃著,水面上雲霧繚繞,霧在山中飄,山在霧中走,如夢似幻,真是不知今夕何年。
遇龍河漂流須過20個小小的堤壩,安全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倒也平添一些趣致。過堤壩時,竹筏濺起陣陣水花,打到臉上身上,雖然有驚無險,我們還是高聲尖叫起來,盡情地發泄心中的快樂。在船家的建議下,我們還脫去鞋子,將腳泡在水裡,無比愜意。
不知不覺就到了終點,可讓船家叫車送回陽朔,也可順帶去大榕樹一游(因為我們來自榕城,榕樹的故鄉,就不花銀子了)。
二漓江的遺憾
漓江精華段在楊堤到興坪一帶,坐大游船是不能隨意駐足,指點江山的,坐機動船雖較自由,但馬達的轟鳴聲很煞風景,坐竹筏應是最好的選擇。“小小竹排江中游,悠悠青山兩岸走”,聽船夫把兩岸的山名娓娓到來,何等愜意!
漓江的江面比遇龍河來得寬闊,水也更深,兩岸的山也更雄奇。如果說遇龍河是“多情的劉三姐”,那漓江定是“憨厚的阿牛哥”了。兩岸峻拔的青山,夾一江秀麗多姿的綠水,如一卷百裡長畫緩緩舒展,細雨中我們悠悠前進。 “半邊渡”,“鯉魚掛壁”一一呈現眼前。正當我們驚嘆“煙雨漓江”的旖旎時,雨漸漸大了些。“童子拜觀音”,“八仙過海”等景點悄然淹沒在雨霧中,我們在竹排的大傘下打起了小傘,褲腳還是“沾雨漸濕”啊。漸漸地,遇到一些從桂林碼頭出發的大游船,有人向我們打招呼或揮手致意,他們是在羨慕我們的悠然吧。殊不知在凄風苦雨中的我們只是強作寫意狀,目的正是要羨煞“他們這樣大游船上不用淋雨卻無法隨心所欲的旁人”呀。
“九馬畫山”朦朦朧朧地一現之後,雨漸漸小了,然後停了。我們在“黃瀑倒影”出上了河堤,撿了幾顆被漓江之水衝刷得渾圓的石子,擺出各種姿勢瘋狂補拍照片。到20元人民幣實景處時,天空已經放晴了,陽光如同漂洗過的金絲般一縷縷灑落了下來,是那麼纏綿溫柔,天空藍得出奇,雲朵白得耀眼,樹木綠得凝重,一切變得格外清新悅目,“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似乎善解人意的漓江要彌補我們此前的小小遺憾呢。
三腐敗在西街
光滑的石板路面,中英文兼備的小店招牌,五顏六色的十分張揚的小洋房,熙熙攘攘的各種膚色的老外,華燈初上後迷離的夜色……這就是西街給我的第一印像:極炫,洋溢著腐敗慵懶的氣息。這個小小的街,一下子讓人的心漂浮在感性的夜裡,開始放松乃至放縱,甚至醞釀著一場小小的艷遇。
這裡還是美食集散地:紅星特快的比薩,富貴樓的斑魚,原始人的燒雞,沒有飯店的烤飯,明園的咖啡,老於的清補涼,最廉價的米粉,啤酒魚和田螺釀,還有大銅壺裡的黑芝麻糊和清香的桂花羹,滿街都是誘惑,讓你為之食指大動啊。
閑時在漓江邊走走看看,或騎車,都格外寧靜舒暢呢。一片綠鏡般靜謐的水,微風輕撫,淺淺漣漪,天地悠悠,真是無聲成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