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艷與秦淮八絕》
還記得不久前和攜程諸多同好揮斥方遒,爭奇鬥艷般互相較勁寫出《大米竹子蘇東坡》、《圈豬記》、《那道最美的風景》等同題游記,並井底之蛙地自以為頗有創意。這次游秦淮河,才發現朱自清和俞平伯早在1923年就玩過同題游記這等把戲,巨郁悶。
郁悶之余,我自封評委擬對這兩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評出優劣,卻覺得哪一篇看起來都像托兒馬甲所作。於是暗暗替朱大俠俞大俠捏了一把汗,如果當年他們不慎把《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發到攜程壇子上,那麼眾網友拍來的磚頭,雖不能精衛填海,卻足以把荷塘月色填成平地的了。
與其比照《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驚呼上當,不如一開始就不抱任何幻想,跟著我實打實地從口腹之欲開始秦淮之旅吧。
金陵小吃,歷史悠久,品種繁多,自六朝時期流傳至今,多達80多個品種。名點小吃有葷有素,甜鹹俱有,形態各異,尤其是以秦淮八絕叫絕。前國家副主席榮毅仁在夫子廟品嘗秦淮風味小吃後,題寫橫幅:“小吃好吃”,亦作“吃好吃小”。
秦淮八絕有名有姓,分別是:永和園的蟹殼黃燒餅和開洋干絲、蔣有記的牛肉湯和牛肉鍋貼、六鳳居的豆腐澇和蔥油餅、奇芳閣的鴨油酥燒餅和什錦菜包、奇芳閣的麻油素干絲和雞絲澆面、蓮湖糕團店的桂花夾心小元宵和五色糕團、瞻園面館熏魚銀絲面和薄皮包餃、魁光閣的五香豆五香蛋和雨花茶。對於秦淮八絕,專業老饕如我,也只限於淺嘗輒止,在此呼喚考據派高手,能如數家珍說得清道得明秦淮八絕歷史掌故風味特色的,不妨出來顯擺顯擺。
我之所以一反常態避開細致入微地刻畫秦淮八絕,是因為我有先見之明,知道即使寫得比雨花石更加玲瓏剔透,也只會像朱大俠俞大俠的《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那樣誤導尋找功略的旅友們。
不過別誤會,我不是說秦淮八絕不行不好吃。秦淮乃至金陵美食,囊括在拙作《中國美食街道》中,不可等閑視之。但是,品嘗秦淮八絕,我的感覺就仿佛是游玩秦淮河南岸李香君的故居媚香樓那樣,僅僅是一種憑吊,慰情聊勝於無而已。
正如文人騷客憑吊十裡秦淮,可以想像得出來鼎盛時期金粉樓台鱗次櫛比、畫舫凌波漿聲燈影所構成的那幅如夢如幻的美景奇觀;品嘗秦淮八絕,也能想像得出來當年玉盤珍饈、精饌美味的繁華盛景。
而要說清秦淮八絕,卻需從秦淮八艷開始說起。
秦淮八艷也有名有姓,分別是: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柳如是和陳圓圓。有這些色藝雙絕的名字在,考據派就不愁沒飯吃了。
對於秦淮八艷,估計反感的人不多。但游覽秦淮河,大家卻多少都會產生一些怪異感,覺得中國舊社會的一些事情,實在不可思議。
比如說,應考過吳承恩、唐伯虎、鄭板橋、吳敬梓、翁同龢、袁枚、張謇、李鴻章等名人的江南貢院,所出的狀元達58名,占清代狀元總數的52%。如此聲名顯赫令人肅然起敬的威嚴肅穆的高考考場,卻設在秦淮青樓群當中,門當戶對且被各式各樣的妓院重重包圍著;
又比如說,不遺余力宣揚“男女授受不親”“非禮勿視”的夫子廟,卻允許素不相識的男男女女在近旁眉來眼去勾肩搭背打情罵俏隨便上床;
還有那曖昧的桃葉渡,中國古代社會也極講究男人的守志,強調男人應該不好色、不淫亂、不玩物喪志,然而男子狎妓,卻又被視為風流倜儻,不俗反雅,可以寫進詩詞廣為傳唱,載入史冊千古留名。
禮與俗、聖與凡、靈與肉、莊嚴與香艷,本是對立的兩個世界,在秦淮河卻緊緊地勾連著,奇怪而和諧地存在了一千多年,讓人在詫異之時,不由地想去思考一些什麼。
我們之所以會在游玩秦淮河時產生這些濃重的怪異感,是因為我們已不可能像品嘗秦淮八絕那樣品賞秦淮八艷了。
我無意詩化青樓,更不是在公然提倡狎妓,也不想意淫地把昔日秦淮想像得宛如天堂,把秦淮女子的風姿想像得宛如天仙,這些本來不需要我極力表白的。
因為,當人們必須積極主動地極力表白自己並無某種念頭時,往往就在實際上反過來證明了他其實是有某種念頭的,而且還十分強烈。如果真的沒有這種念頭,那麼,他就連想都不會想到它,當然也就不會想到要去表白。但在游玩秦淮河的過程中,不得不極力表白的是,我們原先對秦淮河的認識,存在著許多誤解與偏跛。
首先是“聲色之美”。
超乎我們想像的是,秦淮青樓是當時最重要的藝術場所,是欣賞藝術最好的地方。在沒有劇院、影院、歌廳、舞廳的時代,民間人士想要欣賞高雅的歌舞,便是到我們現代人覺得並不高雅甚至很詆毀的地方去。
一般地說,有資格在秦淮河混的,不但要貌美,還要有才華;不但要有天賦,還要受嚴格訓練,有的簡直就堪稱藝術家。如果說琴劍樂舞,還是秦淮八艷們的當行本色,那麼,詩詞曲賦方面的才能與修養,便是一道最吸引人的艷妝。
沒有藝術興趣和藝術修養的人,一般是不會光顧秦淮的,因為那會使他們白花許多冤枉錢。秦淮河上那麼多琴棋書畫、絲竹歌舞無所不精的才女,似乎不必我引經據典開列長長的名單。
其次是“口腹之樂”。
以秦淮八絕為片鱗只爪的秦淮美食,其精致程度也超乎我們的想像。比如,恐怕少有人會想到,秦淮八艷中的董小宛,竟然還躋身中國古代十大名廚之列。她廚藝高超,善制菜蔬糕點,尤善桃膏、瓜膏、腌菜等,名傳江南。現在的淮揚名點灌香董糖、卷酥董糖,還有如今南方的虎皮肉走油肉(也稱董肉)就是她所創制的。
說秦淮河是名廚美饌的搖藍一點也不過分,秦淮青樓,都有特級名廚主理,選料嚴謹,制作精細,因材施藝,按時治肴。秦淮名廚不僅擅長燉、燜、焙、焐、蒸、燒、炒等烹飪方法,且精於泥煨、叉烤,口味清鮮,鹹甜得宜,濃而不膩,淡而不薄,刀工細膩,火候精微,色調清新,造型別致,突出主料,強調本味,清淡可口,適應面寬,以烹制四季佳蔬、江河湖鮮見長,兼有四方之美,適應八方口味,以鮮香酥嫩滋味醇取勝,尤以擅長制湯而著稱。
恐怕也少有人會想到,以秦淮河為代表的淮揚菜(淮揚菜中的淮並不是指行政區劃的淮安)至今仍可稱為“國菜”,目前國宴中的大多數菜肴仍屬於淮揚菜。在清代的時候,作為宮廷菜的淮揚菜流行於全國,相當於現在的粵菜、川菜的地位。秦淮河名廚薈萃,能用一個瓜做出幾十種菜,一種菜又能做出幾十種風味來。總之,秦淮河一個彈丸之地,對中華美食的貢獻非常稀裡嘩啦。
更少人會想到,你所喜愛的《紅樓夢》中的那麼多美食精饌,大多脫胎於秦淮河的菜譜。這就讓我省了很多口舌,不必羅列冗長的菜單來勾引你的口水。
受過朱俞兩大俠槳聲燈影蠱惑的網友一定不會忘記秦淮河那海市蜃樓般美輪美奐的畫舫燈船。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盛極一時的秦淮燈船,獨辟蹊徑地創造出“船菜”這朵美食奇葩。秦淮河的畫舫燈船,總是推陳出新地大搞名廚競賽,往往不惜重金延聘各地響當當的名廚,以期達到轟動效果與廣告效應。不同畫舫上的名廚又有各自不同的拿手菜,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廚神爭霸賽就成為秦淮河的熱點焦點。《板橋雜記》記載了秦淮河“綺窗絲幛,十裡珠簾,燈船之盛,天下無比”的盛況,在此再次呼喚考據派,對早已失傳的“船菜”來一番“幸有意中人,堪尋訪”。
我所佩服的是,原本受許多客觀條件限制的船菜,居然能將捉襟見肘的局促短處轉變為個性鮮明的特色,化腐朽為神奇,演出著“此宴只應船上有,陸路哪得幾回聞”的別具一格,這就不僅是美食範疇,而帶有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的哲學思考了。
說是哲學思考有點過了,提供秦淮美食服務只是幌子,獲取高額利潤才是目的。秦淮青樓之所以能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內長盛不衰,就因為它能給開辦營業者帶來經濟上極大的好處。
我們不妨橫向比較,看看拉斯韋加斯和澳門這些賭城蔚為大觀的名廚和美饌。可見,秦淮美食並不只是給開辦營業者帶來經濟上極大的好處,而且也提高了秦淮青樓的誘人魅力和綜合實力。並不只是秦淮八艷們讓滿桌的秦淮八絕活色生香了起來,同時,秦淮八絕等美食也能眾星捧月般烘托出秦淮八艷們,讓恩客們從綜合氛圍中體會到錦衣玉食、珍饈美饌、絲竹弦管、青春盡享的陶醉感,感同身受地認知到人生如夢、往事如煙,何不趁著春光大好及時行樂,今朝有酒今朝醉?
從這個意義上說,秦淮八絕與秦淮八艷都是引人入勝的砝碼,這本身就是秦淮河的功力。怎樣設懸念,怎樣解懸念,怎樣調動客人的情緒,這裡面,全都是技藝呢。每一幢青樓,都是一個獵手,要布下最好的局,要設下讓人心甘情願自投羅網的甜蜜機關,俘獲人心。
秦淮八絕與秦淮八艷之間這種相輔相成的關系,可以在杜秋娘的《金縷衣》中得到印證: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說來好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就連太監,也出了鄭和這樣值得歌頌的人物;最遭人憎惡的鴇母行當,居然也出了杜秋娘這樣值得歌頌的秦淮鴇母,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金縷衣》前面兩句是勸年輕人珍惜時間,努力學習,科舉高中,功成名就;後兩句便有曖昧的味道,雖然一般人將其解釋為珍惜光陰,把握機遇,但以杜秋娘妓院老板的派頭,恐怕用勸人及時行樂來解釋更為合理吧。杜秋娘做過妓女,又做過王妃,後來又干起老本行,當上妓院的老板,大起大落之間,對人間的冷暖世態自然是深諳於心,再加上平日裡結交些讀書人,對他們的心思自然是了如指掌。
理解了燈船是秦淮青樓衍生出的氤氳,就不得不佩服秦淮青樓選址之令人叫絕了。
與明清兩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江南貢院門當戶對的秦淮青樓,極盡鬧中取靜之能事,在四方士子紛至沓來的通衢大道之旁,偏能粉牆黛瓦曲曲彎彎給人不喧鬧的小徑通幽的錯落之感。
門前垂柳依依,蘊依人之意;窗外金粉流水,含纏綿之情。從遺址就可依稀地看出,當年的青樓建築十分考究,廳堂寬,庭院美,前後植花卉,左右立怪石,池中泛游魚,軒內垂簾幕,室內的陳設更是精致,望之有如藝術沙龍。
這樣的所在,還嫌不夠心曠神怡意趣閑適的話,秦淮河便可進一步流淌出桂舫蘭棹燈曳波漾的迷蒙美景,流淌出許多紅塵弱女美麗的身影和對酒和詩撫琴弄瑟的淺吟低唱,岸邊排排妝樓,隱逸著桃芳李艷;舟上半卷珠簾,流溢著氤氳霧靄,共同演出著寵辱皆忘的境界,將秦淮河從寫實主義變成印像主義。
所以,從“聲色之美”與“口腹之樂”可以水到渠成地推斷,秦淮青樓不只是我們所理解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紅燈區,它更擔當著重要社交場所的功能。
國人的社交叫應酬,應酬這個詞由酬酢演變而來,酬是主人敬酒,酢是客人回敬,這就少不了醇酒美人,缺一不可。
在環境有如藝術沙龍的青樓或畫舫中,享用著秦淮名廚主理的烹調極其講究的美饌,再有一雙雙纖纖玉手紅袖添香,一個個楚楚動人儀態萬方,鶯聲燕語,款款待客,兼而有之的是秦淮八艷們的訓練有素,她們既溫柔多情,又口齒伶俐,彈得琴,唱得曲,說得笑話,還能打情罵俏,雅俗共賞,葷素雜糅,效果極佳,能不是最理想的社交場所嗎?
所以,當時金陵重要的社交活動,安排在秦淮青樓的居多,甚至許多重要決策竟會在畫舫燈船內拍板,就是這個道理。
我想不必引經據典羅列那些才思敏捷口齒伶俐的秦淮八艷們是如何讓滿桌的秦淮八絕活色生香、如何讓社交活動生動活潑大見成效的,但既然是到了婦孺皆知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秦淮河烏衣巷內王導、謝安兩大望族名滿天下的故居,不妨來看看謝安的夫人是多麼的有意思。
謝安的夫人妒性很強烈,居太保職、賜太傅銜、位高權重的謝安動念要納妾,鼓動眾侄子外甥們一起做其夫人思想工作,卻被妒婦罵個狗血淋頭,謝安連口都不敢開。有趣的是,如此妒婦,對於謝安的狎妓,卻又相當地寬容。謝安身邊美色如雲,出游宴飲時必有紅顏知己相隨,她卻聽之任之泰然自若。
這個看似極端的例子,反映出過去人們對秦淮青樓的定位與認知。
我想我自己骨子裡是個熱愛美超過熱愛正義的人,否則無法解釋為什麼每次我聽到動聽的歌曲或吃到美味時就覺得這個世界的一切醜惡都可以原諒。而過去的人們,似乎更不把這件事提升到醜惡與非正義的層面,而只是視為逗貓遛狗養金魚一般日常生活中稀松平常的組成部分。
秦淮青樓的主要客戶,是那些比較闊綽的文人士大夫,還有比較儒雅的商人和武官,他們到秦淮河去,主要是為了獲得松弛和寧靜,放松一下自己的身心,享受美酒佳肴和音樂歌舞,或者舞文弄墨,吟詩作賦。即便在秦淮河過夜,也是為了在溫香軟玉中得到一種休息,以便把煩人的政務、擾人的功名和誘人的利祿暫時忘卻。
至於出入江南貢院的士子們,更是把秦淮青樓視為最重要的文化傳媒,視為新文學作品最重要的傳播者,能傍上秦淮八艷們這樣的大腕,就能使自己的作品四處傳唱,自然聲名鵲起文聲大振,也能使自己的形像,增加風流倜儻的色彩。
於是,金榜題名時,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秦淮花,自然風光得很;時乖命蹇時,尋訪得一二紅粉知己,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產生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共鳴,又何嘗不是一種慰籍?還有那些鄙視功名的名士才子,他們游戲人生,笑傲江湖,寄情於紅粉知己,嘲弄著富貴功名。這些也都絕非偶然。
秦淮八艷與秦淮八絕的大名真可說是如雷貫耳,共同構成了金陵的一道異色風景。
在這道看似美麗浪漫的風景線背後,隱藏著許多撩開歷史面紗還原歷史真實的達芬奇密碼。摘掉現代人的有色眼鏡,就會發現布滿滄桑感的秦淮河朱雀橋烏衣巷鮮活了起來,就會發現原來歷史也可以嘗試著用這樣的角度來解讀的。這就叫異想天開,沒有異想,天怎麼會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