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8年7月1日到7月9日
行程:7月1日T43北京西站到西安(21:36—次日8:30);7月2日大慈恩寺(大雁塔)+碑林,入住Motel168北門店;7月3日,華山一日游;7月4日CZ6896西安-敦煌;7月5日敦煌西線(敦煌故城、陽關、玉門光、漢長城、雅丹);7月6日上午莫高窟,下午鳴沙山月牙泉;7月7日K592敦煌-嘉峪關,下午游覽懸臂長城、天下第一墩;7月8日嘉峪關關城;7月9日K44嘉峪關-北京(11:50-次日20:00)
花費:總計3245。
敦煌
莫高窟、月牙泉名列中國將要消失的50景點,是讓我很向往的地方。公司旅游時提議過,響應的人不多。最近,地震鬧的,西北的旅游業嚴重受影響,覺得可能去旅游的人不會很多,是圓夢的好時機。四處找人,終於,阿群願意和我一同前往,避免了我一個人到西北旅行的孤單情形。
7月4日從西安到敦煌。從飛機上俯瞰敦煌,黃色的沙漠和黑色的山,幾乎看不到綠色。下飛機的時候,走過頭等艙,看到了張豐毅。帶著墨鏡,臉上菱角分明,身上比較瘦,有些肌肉,非常有男人味。當時,我們都猜他來拍戲的,後來看新聞才知道,他是作為火炬手傳遞聖火的。走進機場,發現很多公安,要求我們這班的人員盡快離開,20分鐘後奧運聖火專機將要抵達了。和我們同一班機抵達的也有奧運相關官員,敦煌有專人來接,還錄像。挺巧的,在西安的時候,西安聖火傳遞;來到敦煌,聖火也跟來了。我們去嘉峪關,聖火比我們早一天去。
敦煌3天的感受,一個字“熱”,兩個字“很熱”,三個字“非常熱”。不是中午熱一會兒,是從早熱到晚,在海南也沒熱成這樣。敦煌全年蒸發量近3000毫升,降水量還不到40毫升,年年負降水,非常缺水,到處可見節約用水的提醒標語及指示牌。每天都被汗水濕透,回到賓館,立即洗澡洗衣服,至今,心裡也很不安,在敦煌用掉了很多水L
在敦煌,也第一次讓我感受到了西北和內陸的時差,這裡21點多才黑天,23點多小店還開門,路上還很多行人,還很熱鬧。但是早晨7、8點大家又都起床開始一天的生活了。為了避暑,當地人都在中午的時候午睡。
敦煌是縣級市,小地方。在城裡打車,到哪都5塊錢。敦煌的特產之一是李廣杏,往年一般是4、5塊錢一斤,今年不知怎麼的突然漲到18塊錢一斤。司機師傅帶我們到他認識的一農戶家裡去買,樹上剛剛摘下來的,把被雀兒啄壞的挑出來後,隨便自己挑,13塊一斤,人民還是很淳樸的。有一天晚上9點多,突然停電了,往窗外看了看,附近也是漆黑一片,幸好洗過澡了,以為不會來電了,可以早點休息了,過了十多分鐘,電又來了,想想,已經十幾年沒有經歷過停電了。
因為奧運的關系,4號和5號當天,莫高窟和鳴沙山都戒嚴了。路線只能調整,4號完全休息,5號去西線,6號去莫高窟和鳴沙山,7號移動到嘉峪關。
敦煌古城、陽關、玉門關、漢長城、雅丹位於敦煌市區西部,比較散,路程也遠,包車是很好的方式。敦煌的出租車兩種,夏利和普桑,車況都差強人意,夏利沒空調,普桑的空調不足。在攜程上多方比較,找到了大家評價都很好的周師傅,西線車費360,算是中間價位。敦煌古城是日本人造出來專門拍電影《敦煌》的,只是在外邊看了看。陽關和玉門關在漢代的時候是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經歷了1000多年的風風雨雨,只剩下兩小土包了,再也找不到一絲繁華的痕跡。陽關旅游開發的比較好,還造了博物館,有專門的導游免費講解絲綢之路及歷史上陽關的重要地位。知道了“請多多關照”的由來,看到了“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裡的陽關道,體驗到了“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荒涼。玉門關就沒什麼了,只是個小土包而已,拍照走人,停留了15分鐘。坐在車上太熱,睡著了,我們及司機師傅都忘記了要去漢長城,留下了遺憾。雅丹地貌沒想像中震撼,就像當年看到兵馬俑的感覺一樣,還是看電視或者攝影作品更舒服點。雅丹的室外溫度43攝氏度,跑到各個奇特的造型旁拍好照片馬上跑回到車上。這一天,喝了5瓶礦泉水。還是秋天來比較好。
進入莫高窟前,路的兩旁宣傳欄裡有關於莫高窟的介紹,主要是建國後,國家、社會各界、個人對莫高窟的資金投入。印像最深刻的是,很多日本人都給莫高窟捐款,並積極的投入到保護莫高窟的事業中來。反倒襯出中國人對莫高窟的冷漠。進入各窟參觀的途中,也看到金發碧眼的外國人在研究庫裡臨摹,討論。
莫高窟是修建在東面的山上,早晨參觀會有陽光照進窟裡,自己帶手電筒就更好了。這裡最多的時候有近千個窟,到今天剩下492個,比較精美的窟都不對外開放。在門口湊足20人左右,有導游帶領大家按照安排好的路線參觀,每個窟都有門,鎖著,導游手裡有鑰匙,看一個開一個,看完就鎖起來。帶我們參觀的是個小伙,口才好,對於莫高窟了解的比較深入,擴展的說了很多事情。莫高窟藝術帶來的享受是需要到現場感受的,看任何記錄片及攝影攝像作品都不足以感受到它的魅力。
l16、17窟;1900年的5萬多件文物就是在17窟藏經洞發現的。
l45窟。盛唐的塑像。佛陀塑像的兩側有他的弟子、脅侍菩薩和護法天王。這兩身著名的盛唐塑像,左面是迦業,右面是脅侍菩薩。菩薩像以一曲三折的姿態出現,比例和肌膚處理極佳,予人優雅的美感。
l96窟是莫高窟最高的佛像,是僅次於樂山大佛和榮縣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巨型彌勒坐像,始建於武則天證聖元年,高達35.5米,石胎泥塑彩繪而成;其外附岩而建的是一個九層的遮檐,俗稱“九重樓”,是莫高窟的標志性建築,也叫“北大像”。正處在崖窟的中段,與崖頂等高,巍峨壯觀。其木構為土紅色,檐牙高啄,外觀輪廓錯落有致,檐角系鈴,隨風作響。
l112窟中唐時期,表現慶典的壁畫,其中的經典之作----反彈琵琶伎樂天圖,現在已經成了敦煌的形像標志,這幅敦煌壁畫中的經典之作,將盛唐國舞——霓裳舞的精髓完美地表現出來
l130窟中唐時期,莫高窟第二大佛,26米。它的左手是唐代的原件,據說是最漂亮的手,手指微微翹起。右手是宋代人修復的,就非常生硬;
l148窟,盛唐的。15.6米長的臥佛,這個窟就是按照棺材的樣子修建的,講述的是佛祖涅磐的整個經過;
l259窟開鑿最早的南北朝北魏的黑白為主的塑像;
l328窟唐代塑像,八個,是典型的一佛二菩薩三弟子的形式,可惜,一個互跪的供養菩薩被英國人盜走了,現在擺放在波士頓博物館,國家出面討要,人家不還!
l335窟,維摩詰經變畫;
l導游興致也高,還額外帶我們參觀了隋朝的244窟。隋朝雖然存在了短短的37年,卻在莫高窟開鑿了77個窟,且規模宏大,壁畫及彩塑技藝精湛,同時並存南北兩種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對唐代的藝術風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對佛教的重視及財力可見一斑。
l沒看夠,跟隨別的導游看了2個,242窟宋代的,裡面有著名的號稱中國蒙娜麗莎微笑的雕像;有個最小的被譽為最美的飛天只有3釐米,忘記在哪個窟裡了。
後來參觀了莫高窟文物陳列館,主要講述了1900年發現莫高窟及近代莫高窟遭到的破壞,看到各國披著考古的外衣來盜取我們珍貴文物的美國人、英國人、日本人,真讓人心痛。吳儀和美國人貿易談判時說“我們是在和強盜談判,請看你們博物館裡的展品,有多少是從中國搶來的”,真解氣!
莫高窟內的藝術瑰寶很脆弱,怕地震災害,怕蟲害,怕人為破壞,很多原本五彩繽紛的顏色都脫落了,或者氧化成黑色。參觀不准拍照、不准人身體的任何部位碰觸,可惜仍然在退化著。不知道,還能存在多少年?
晚上6點去了鳴沙山,發現還是去早了,仍然熱得很。7、8點去就正好,上了鳴沙山就可以等著看日落了。網上說可以自己爬到山最高峰,看日落。我看行不通,那沙子燙腳,周圍溫度又那麼高,沙漠裡走兩步退一步,不知道要多久才能爬上去,爬上去估計也沒力氣爬下來了。騎了駱駝上山,60元每人。我們這一駝隊有4個韓國留學生,1個美國留學生,到了山腳下,他們不肯花15塊的上山及滑沙費用,就在山下等我們來了。踩著木梯爬到山頂,然後滑沙下來,很安全,滑沙沒坐夠。月牙泉還是很漂亮的,只是在月牙泉旁邊又有個月牙形狀的水潭在那,兩個月牙泉疊在一起,工作人員說是自然形成的,地下水滲出來的。網上也有說是為了保護月牙泉人工修建的。
嘉峪關
7月7日,坐5小時火車從敦煌到嘉峪關,出站後就被一出租車司機盯上了,送我們到酒店,然後就在酒店門口一直等,我出去買中飯他也免費送我去,受不了他的熱情,講好價格就直奔景點了。剛剛接觸這司機從口音上以為是東北人,聊起來才發現是地道的本地人。拍拍胸脯慶幸,這個做生意異常靈活的司機大哥跟我沒有什麼關系。送我們去的路上談好了幾筆其他生意,把我們扔在景點就去做其他生意了,每次都是我們等他,比敦煌的周師傅差遠了,不地道。
嘉峪關的主要景點有2條線:市區附近懸臂長城、嘉峪關關城、天下第一墩、魏晉墓和七一冰川。一般情況下,4-5小時可以游覽市區附近的四個景點,然後花一天時間去七一冰川。我們到酒店時已經15點了,吃點飯,休息下決定去前三個景點。
懸臂長城是建於明代的土磚結合的長城,修在石關峽口南北山脊上,蜿蜒倒掛故稱“懸臂長城”。遠觀還是比較雄偉,近看,老實說,比北京的長城差遠了,不去也可。
天下第一墩,也是修建於明朝,是長城的名副其實的最西端起點。旁邊就是討賴大峽谷,自然風光也很秀麗。幾十米高的峽谷邊上懸空建有一觀景台,並且觀景台的地面全部鋪為鋼化玻璃,戰戰兢兢走在上面向下望去,可見谷地、河水,感覺十分刺激。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峽谷吧。
去嘉峪關一定會去嘉峪關關城。第一天去的時候,不到6點工作人員已經關門下班了。當時還覺得很遺憾,白白花了路費呢。因為這幾天雨季,去七一冰川的路翻漿,無論是旅行社還是自己包車前往都不能成行,所以空出來的8號一天就悠悠閑閑的都給了關城。5A級風景區,門票100元。關城規模還是非常壯觀的,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代長城。經過歷代游擊將軍的不斷修葺,有外城、內城、甕城、羅城、敵樓、角樓、箭樓、烽火台、關帝廟、文昌閣、戲台、將軍府,非常完備;進出嘉峪關分民道和官道。古人的智慧體現的淋漓盡致。進出關的磚路上,被馬車壓出非常明顯的兩道痕跡,可以想像出在今天似乎是西北的小城市的嘉峪關在600年前是像廣州上海一樣的東西交彙的發達城市。30年河東,30年河西,世事變遷,不能預料呢。
沒有出發之前,想起嘉峪關會想起長城和荒涼,覺得那裡是著名的旅游城市,萬裡長城的起點。到了這裡,嘉峪關給了我不一樣的印像。第一印像。嘉峪關非常干淨,很難在大街小巷的路面上找到垃圾;天空藍的透徹,空氣清新。它完全不同於西北陝甘寧這幾省區的其它城市,甚至,街邊的小店也明顯比西北其他城市要干淨整潔得多。嘉峪關的路修的非常好,交通秩序也很好,很少有闖紅燈和亂穿馬路的現像。嘉峪關很美,但不是蒼涼的美,建設和規劃的很美。第二印像。嘉峪關很富裕,馬路上跑的車基本上以SUV及越野車為主,20萬以上的車為主流,50多萬的車也很多。查過後才知道,嘉峪關的人均收入在甘肅排第一。主要靠酒鋼和旅游業為主,一般酒鋼職工的工資在3000-6000間,而這裡消費水平比一二類城市還是低很多;據司機師傅說,早些時候,嘉峪關的門票收入管理不嚴時被職工私自扣留幾千萬。滿大街的店鋪多是各種品牌代理店,這裡的女性會打扮,比較時尚。這裡的出租車是現代的五萬左右的某一車型,都很新。漆上了和北京出租車差不多的兩種顏色相間的樣子。可惜的是公交車都很破爛,也髒。嘉峪關人應該是比較注重文化生活。酒鋼出資3個億修建了嘉峪關大劇院,建築很壯觀、美觀。交通方便。有機場、火車站、汽車、出租車多種選擇。遺憾的是,無論是飛機還是火車,都分單雙號來運營。如果來這出差或者旅游,行程的恰當安排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