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科的,和珍文的,許巍的,和文軍的音樂麗江清晨,你在麗江還能看到“披星帶月”的納西媽媽,她們襯著古老街道與小橋流水的背影成了緬懷逝去的古老麗江的一種標志。 太陽出來時麗江就醒了,她開始迎接來她看的人們。她不需要上妝,掛些紅燈籠就行了,但她必須柔軟而嬌美,必須小資,還必須要為“艷遇”制造一些條件。 中午,店裡是生意,店外是游客。在天雨流芳的牌子底下游人如織,牌子旁的酒吧二樓人滿滿的,牛仔帽,衝峰衣,隔著很遠就能聽到京味兒的叫喊......
晚上,游人如織,燈紅酒綠,拉歌對唱,金迷紙醉,水晶宮一樣的酒吧開始熱鬧裡來,十年前我曾喜歡與習慣的夜生活閃回了起來:粉拳,把酒,羅衫,迪廳震耳欲聾,保齡球館裡的喧嘩,迷離曖昧的眼神,女伴們的笑臉......酒吧裡有人招呼進去,我向個“鄉下人”一樣逃走了,我跟繁華早就說再見了。

(古鎮裡的摩梭織女)
宣科先生的音樂麗江納西古樂晚上八點准時開始,當一群年過七旬老人們或被人扶或自己上台時,台下只有我一個鼓掌,後來有幾個人跟著我鼓了起來。 年年演天天演,不知這是老人們的工作還是消遣?半數老人從始至終閉著眼睛,老人們在上面咳嗽,吐痰,吐完用腳蹭掉,再縷胡子,打磕睡,但,一點不影響古樂的動人魂魄。“他們會磕睡,但大家不要驚醒他,到他演奏時他就會醒來。”宣科說,“他們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了。”宣科先生因為身體不好,所以後半程才出現。宣科是一個出色的演講家,風趣幽默,話題時尚,每一段演講都是先中後英。他說英文的樣子比說中文更有感染力。宣科是這樣解釋納西古樂的:“古代的納西族很推崇漢文化,以前麗江又是一個很難出去也很難進來的地方,所以古漢族的文化一但進來就得以原封的保存,並沒有受到時代進步的衝擊,所以今天我們還能欣賞到原汁原味的古樂。是納西男子在一代一代的傳承著中國古老的音樂。”納西古樂一個曲牌一個曲牌的演奏著,最後宣科親自操起胡琴與所有老人演奏了一曲“步步嬌。”在演奏前,他說:“你聽,你們聽,裡面叮叮咚咚的聲音,是女孩們走路的聲音,一步二步三步,仔細聽,這哪裡是步步嬌,其實這是古代纏足婦女的哀嘆啊......”中國的音樂沒有外國音樂那麼復雜,簡單的旋律充滿了生命的和諧。在一群七十歲往上的老人的演繹下古樂衝滿了中國文化沉穩節奏的美感。“麗江,以前是納西人的麗江”。在演出結束時宣科先生輕輕的說。

(古樂,上面的黑白照片是樂隊的已逝者)
和珍文的,許巍的,和文軍的音樂麗江
和珍文是我們在滇西北時的包車師傅,也是香格裡拉國際青年酒店的老板,和師傅對我們的關懷很無形,他就像冰箱裡的燈一樣,只要需要時他總是亮著的。和師傅的車裡有一張許巍的光碟,每當許巍唱起:“我愛麗江夜晚,雄雄的篝火,我們歌唱跳舞,快樂簡單”時我們就一起合唱這句。如果高興,和師傅會跟我們說一些他年青時的事:他如何造船,如何去拉木頭,要是他特別高興的時候會唱幾句納西族的民歌,我們雖然聽不懂,但簡單愉快的旋律讓人難以忘懷。我們問他:“你唱的這是什麼歌”,他說:“這是納西人高興時唱的歌。”

(大名鼎鼎的和珍文師傅,電話:*&^%$#@)
麗江古城外的街上四處響起的都是和師傅唱的那首歌。呵,原來首歌叫《打跳歌》,是來自這是一盤叫《麗江禮物》的光碟,演唱者是一個黑瘦的納西小伙和文軍,他有健康明媚的笑臉,他是納西人的歌神。如果來麗江,買上一盤《麗江禮物》吧,讓那簡單愉快的歌聲伴隨著你的麗江之旅。音樂麗江的貼士: 1,古樂門票可以托住的酒店代訂,也可以真接到演出的地方買,我是直接去票口買的,當時我要求便宜些,就立刻得到了滿足,你也可以試試。2,古樂的演出廳並不是很大,如果不是特別特殊的需要,可以不用花高價買靠前的票子,坐在後面聽也是一樣的。演出一開始就可以座到前面的空位上了,有人沒管的。3,納西古樂若有十分的精彩,其中有五分在於宣科先生的演講與解說,所以買票時還是要打聽一下宣科先生是不是能出席,因為近些年他身體不太好,如果他不能出席就太遺憾了。4,納西古樂的門票非常精致一個5釐米見方的厚厚的小冊子,值得收藏。5, 許巍 《溫暖》的百度鏈接:http://mp3.baidu.com/m?f=ms&tn=baidump3&ct=134217728&lf=&rn=&word=%CE%C2%C5%AF+%D0%ED%CE%A1&lm=-1&re=al6, 和文軍 《納西三部曲》的百度鏈接:http://video.baidu.com/p?word=%BA%CD%CE%C4%BE%FC&pos=3&s=4古城裡的納西人慢慢的離開了,古城啊漸漸的變成一個艷麗的軀殼,但納西族那些古樸,簡單,快樂,不加任裝飾的音樂卻是這漸漸逝去淨地的不死之魄,這些音樂好像還在說:以前,麗江不是“她”而是“他”。如果說我對麗江還有絲絲的眷戀,那也是因為,他至少還有音樂。

(麗江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