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朔的山與水,吃與游5(上海出發)

作者: 禪心安隱絮和泥

導讀陽朔的名氣很大,我一直以為,陽朔會是一個和烏鎮、西塘類似的地方,到了陽朔最著名的西街,才知道我根本想錯了。西街是背靠漓江的一條商業街,建築都是仿古民居修建的,倘若不是背後的漓江水和抬眼就能望見的秀麗山峰,真覺得和城市裡玩民俗風情規劃出來的商業街沒啥區別。 在別人游記裡看見許多西街文字,說西街不是一個觀光的地方,而適合住下來慢慢品味。 ...

陽朔的名氣很大,我一直以為,陽朔會是一個和烏鎮、西塘類似的地方,到了陽朔最著名的西街,才知道我根本想錯了。西街是背靠漓江的一條商業街,建築都是仿古民居修建的,倘若不是背後的漓江水和抬眼就能望見的秀麗山峰,真覺得和城市裡玩民俗風情規劃出來的商業街沒啥區別。

在別人游記裡看見許多西街文字,說西街不是一個觀光的地方,而適合住下來慢慢品味。所以我預定了四海飯店,住宿西街。

陽朔酒吧從地理位置來說,主要分成兩大類,其一是西街主街上的酒吧,歷史悠久又頗有名氣的有馬可波羅、石玫瑰和丁丁酒吧等;其二是西街外圍的小酒吧,熟悉的有小馬的天、如果、牛頭吧、KAYA。。。主街上的酒吧周末和節假日幾乎都爆滿,如果你去陽朔的行程很短,我覺得泡一下西街上幾個著名的酒吧還是不可或缺的節目,除非你在陽朔的時間足夠長,或者實在喜歡安靜地小啜一口,那可以選擇的小酒吧就很多。

西街是一個紙醉金迷的地方。

西街是一個逃避現實沉迷放縱的地方。

西街最多最有名的是什麼?酒吧。外國人。

在這裡,五湖四海的人共同擁擠著一個陌生的所在,心靈似乎格外敞開,似乎真的很容易認識朋友、遭遇愛情(姑且稱之),但是,一旦離開這條街,回歸了現實的本來角色,這些情感是否會分崩離析?

對於西街最好的記憶是坐在露天咖啡座上,看著來來往往各色人等,漫無目的地消磨掉時光。以往的旅行總是風塵僕僕,行程安排得滿滿的,沒有這等無所事事的時光;這次因為是,也懶得詳細安排,晚上,任自腐朽。

坐在這裡,同伴說,好多小混血哦。笑。據說西街是中國涉外婚姻最高的一條街,不過估計涉外是有的,婚姻倒難說。西街其實已經是西方人的西街了(亦是因此得名),西方人喜歡這裡也許是因為它既很中國又很西方。

在西街的酒吧裡,翻看一本本厚厚的留言冊,常常能找到某種地老天荒、悲天憫人的感覺。我想到《花樣年華》的那個樹洞。旅行是一種出逃,出逃的意義不在於逃到哪裡,重要的只是離開,離開原來的地方、原來的身份、原來的一切。在某個bar,忽然寫了許多許多話,然後心滿意足地離開。是不是這樣,因為“出竅”,就有了傾吐的欲望。

倘若用小布爾喬亞的眼光來看,陽朔不失為一個好地方,是精神的棲息地。所以,總有人留戀這裡。

認識一個客棧的老板娘,常常抱著孩子站在客棧門口出神。本以為她是地道的本地人,交談之下才知道她是汕頭人,到陽朔旅游,住了這家客棧,後來,竟成了這裡的老板娘。

有一個女孩,倨說,在陽朔西街住了一個月,游山、泡吧、食美味、練口語、交朋友,回來後懷念不已。

在陽朔,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不過,我自認為並不是一個小資,對這個稱謂也沒啥好感。所以小資的天堂對我而言有時也像是地獄。陽朔、乃至整個桂林,虛高的物價是普遍現像。要砍價,狠狠地砍。如果拋開小布爾喬亞,用現實主義眼光看,濃濃的商業味實在要讓人作嘔。

看見一篇文章裡說,西街的小跑堂一個月的收入不過400元,而在西街一個晚上消費400元也是正常的事。小跑堂說,他們根本不在西街消費,“那是游客玩的地方”。

我旅行中最喜歡的一個地方,那裡的人稱呼我“先生”,猶如稱呼自家人一樣,倍感親切;在陽朔,一出門,我們聽到是“你好啊,老板……”

不管怎樣,一次就夠了,我不會再回到這個地方。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