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吳哥窟

作者: qioqio

導讀在柬埔寨的第二站是暹粒, 新的世界七大奇跡吳哥窟的所在地. 其實我們所說的吳哥窟指的是小吳哥, 只是吳哥眾多古跡中的一座罷了. 她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她保存的完好(相對而言). 在暹粒及周邊的熱帶雨林裡, 大大小小其實散布著約600座吳哥時期的建築. 她們有些已經殘缺不堪,只剩下一磚半瓦了, 於是可能也就失去了考古的價值, 然而對於我這樣的旅客來講, 也許正是這些殘垣短 ...

在柬埔寨的第二站是暹粒, 新的世界七大奇跡吳哥窟的所在地. 其實我們所說的吳哥窟指的是小吳哥, 只是吳哥眾多古跡中的一座罷了. 她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她保存的完好(相對而言). 在暹粒及周邊的熱帶雨林裡, 大大小小其實散布著約600座吳哥時期的建築. 她們有些已經殘缺不堪,只剩下一磚半瓦了, 於是可能也就失去了考古的價值, 然而對於我這樣的旅客來講, 也許正是這些殘垣短瓦的組合給吳哥蓋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讓人感嘆一個王朝的興盛和莫落.

吳哥王朝, 始於公元802年,國王JayavarmanII 統一了高棉王國,在洞裡薩湖北岸建都,定名"吳哥". 此後, 據說每個國王都會興建廟宇, 於是才有了今天的吳哥古跡群. 到1181年, JayavarmanVII,吳哥王朝已經發展到版圖包括現今整個柬埔寨、部份泰國、老撾、緬甸及越南的東南亞大帝國了. JayavarmanVII也是吳哥王朝歷代國王中興建寺廟宮殿最多的一個. 然而就像所有的歷史一樣, 有興也必有衰. 1432年, 暹羅素可泰王朝(Sukhothai)入侵,高棉人棄城逃往森林, 移都金邊. 繁榮昌盛了600多年的吳哥王朝從此走向滅亡, 吳哥遺跡也被叢林覆蓋被世人遺忘了.

吳哥的重現一般認為是法國生物學家Henri Mouhot 在1861年,因為采集標本而無意中在原始森林中發現的. 然而導游告訴我們, 其實當地民間很早就流傳著關於叢林中廟宇的故事, 只是沒有引起重視而已. 查了一下資料, 原來早在1586年,方濟各會修士和旅行家Antonio da Magdalena 就曾游歷吳哥,並向葡萄牙歷史學家蒂歐格·都·科托報告其游歷吳哥的見聞. 當然他的報告並沒有引起任何反響. 到1857年,法國傳教士Charles Emile Bouillevaux 在他的《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記,安南與柬埔寨》裡描述吳哥也未引起注意. 直到Henri Mouhot 在《暹羅柬埔寨老撾諸王國旅行記》中大肆渲染吳哥才使世人對吳哥刮目相看. 接著世界各國紛紛加入到修復吳哥的隊伍當中.最早的當數法國. 今天, 在吳哥古跡群中行走還可以隨處看到外國的修復團隊. 可惜的是, 沒有一支修復隊是柬埔寨本國的.

旅行的重頭戲吳哥寺建於12世紀時Suryavarman II, 耗時35年. 經過了漫長歲月, 雖然已只是廢墟, 吳哥寺依然讓人震撼. 在進入吳哥景區的路上遠遠就能望見雄偉的五座寶塔屹立在長方形的護城河後面. 走到近處, 可以看到整個寺都是用巨型石塊堆砌而成. 在圍牆上有著精美的舞者(Apsara)浮雕. 據說在吳哥寺上千個Apsara雕像中, 只有一個是露出牙齒的 (在進門右邊的牆上). 很有意思.

吳哥寺的日出日落都很美. 我們有幸都看到了. 看日出得早上5點多就到景區, 在一個開滿荷花的池塘邊占個有利座位(現在那兒的當地人也很會做生意, 他們會1美金租張椅子加一杯咖啡給游客, 這樣游客就可以舒舒服服的坐著等吳哥的日出了). 到6點多, 紅光開始打破夜的黑,泛現在吳哥五塔之後. 再慢慢的, 慢慢的, 紅光開始變成金光, 太陽緩緩升起. 據說在每年特定的兩天, 太陽會剛好在主塔後升起. 襯托起一幅絕美的畫面. 相對來說吳哥寺的日落會少些游客的簇擁, 顯得更為自然. 大大的太陽染紅了整個吳哥寺的天空, 夕陽毫不吝嗇地撒在塔前的草地上, 暖洋洋的有些愜意.

在吳哥寺不遠處就是大吳哥城,是東南亞歷史上最宏偉的都城. 城有東南西北四道城門. 南門和北門是供百姓日常所用, 西門是給犯人走的, 東門用來出喪. 在東門北側還有一道勝利門,供國王專用. 從吳哥寺去大吳哥城多數會經過南門, 在門前的護城橋兩邊是修羅與阿修羅合力攪拌乳海故事的石雕, 右邊是神, 左邊是魔鬼.

在大吳哥城中心是有49座巨型四面佛像的巴戎寺(Bayon). 崇拜佛教的巴戎寺建於12 世紀末期, 是吳哥王朝最後一座神廟. 那49座四面佛像如山峰般連綿聳立, 表情不一, 但都帶著安詳的微笑. 就是那神秘的“高棉的微笑”. 我自己對巴戎寺的喜歡並不亞於吳哥窟, 她雖然沒有吳哥窟壯觀, 卻同樣的震撼人心.

大吳哥城內還散落著大大小小很多寺廟和宮殿, 導游重點介紹的有Terrace of the Elephants, Terrace of the Leper King 等. 其他比較小的單看也許沒什麼意思, 可是就是因為她們的星羅棋布才帶給了整個大吳哥城歷盡滄桑的魅力.

出大吳哥城東門前行可以到達塔布蘢寺(Ta Prohm). 塔布蘢寺出名可能是因為《古墓麗影》, 但我想她的魅力應該在於在這兒發生的自然與人為建築相交融的奇特現像. 塔布蘢寺周圍的巨樹生長力極強, 日子久了, 巨樹的藤蔓就長到了塔布蘢寺的石塊中, 慢慢地撕裂了圍牆, 盤踞了房頂, 變成了寺的一部分. 現在我們看到的塔布蘢寺已經完全是一個樹和廟的共和體了. 導游說再過很多年, 也許塔布蘢寺就要徹底被巨樹摧毀了.

在暹粒最後一個讓我流連忘返的景點是女王宮(Banteay Srei). 她和吳哥窟很不一樣.用的是更耐風化的粉紅色砂岩, 浮雕也更為細膩復雜.一眼望去,顯得更為小巧精致. 雖然女王宮離吳哥窟較遠, 需要包車前行,但我覺得是非常值得去的.

由於時間的關系, 還有很多景點我們沒有去. 我想, 下次有機會我還會去暹粒,去走走看看那些更小的, 游客不太會去的寺廟.

交通

暹粒有很多TUK TUK (像三輪摩托車一樣的交通工具), 價錢可以和車主直接商量, 因路途遠近而異. 如果去吳哥景區整天可以包車, 15美元左右.

如果去較遠的景點, 如女王宮, 崩密列Beng Mealea 等, 最好包車. 轎車35美元左右一天.

有興致有體力的人也可以租自行車從暹粒市區去吳哥景區.

住宿

暹粒有90 余家酒店, budget hotel 及guest house. 選擇很廣. 高端的一些酒店完全有國際水准. 我們入住的是Angkor Palace Resort & Spa, 個人很喜歡, 房間很大很舒適. 在外塵土飛揚地玩了一天後能回到干淨舒適的房間洗個熱水澡真是太幸福了. 此外, 我們的交通也大多是通過酒店安排的. 可能不是最好的價格, 可是省了很多麻煩. 在去吳哥窟看日出的早上, 酒店也幫我們准備了兩大盒法式早點(柬埔寨的法式早點很正宗)帶上路. 哦, 對了, 酒店的高棉菜很好吃, 而且用American Express 的信用卡打8折.


導游

個人覺得雇個導游講解景點非常有用. 我們兩個人是自助游, 如果沒有導游講解吳哥窟的歷史故事和柬埔寨的民土風情估計我們此行不會有如此大的收獲的. 暹粒的導游都是要經過政府統一考試的, 而且有多種語言選擇(普通話, 粵語,英文, 法文, 韓文等等). 酒店會幫忙聯系.

貨幣

美元基本流通. 1美元對於當地人來講已經是不小的數目了.

P.S. 這趟旅行覺得很可惜的是柬埔寨對於本國文化的認識及保護. 一路上, 導游不斷跟我們提起這個史料是哪個國家提供的, 那個故事是從哪個國家那裡獲知的. 據說在柬埔寨和泰國打仗的時候很多史料書籍都遺失了, 後來柬埔寨就只能從其他國家的一些記載中了解自己的文化和過去. 譬如說, 元朝使節周達觀就曾出使吳哥並著有《真腊風土記》. 還有就是刻在寺廟柱子上的古高棉文, 據說到現在柬埔寨人也不能破譯, 只有法國人才能讀懂這些文字.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