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天(7.14): 左右為難,在阿裡線和川藏線之間徘徊
從珠峰回來,我們在拉薩已經悠閑了三天,一方面是我們想好好感受一下這座雪域聖城,另一方面是我們也不知道接下來的行程要往哪裡去,去阿裡還是走川藏南線回成都,已經不是單憑我們的意願就能決定的,一切都要等待緣分。
出行前,阿裡線和川藏南線都是我們考慮之中的重要路線,到了阿裡才算真正到過西藏,就像到了喀什才算真正到過新疆一樣,而川藏南線則是中國最美的一條景觀大道。在我們心裡,要在這兩條線之間做一個取舍實在是太難了。
我們原本的打算是如果條件允許,就兩條線都走,先去阿裡,再走川藏南線回成都。可到拉薩很多天了,我們終於慢慢接受了現實:去阿裡路途遙遠,去的人本來就很少,再加上今年拉薩旅游是個淡季,要去阿裡的人就少之又少了,雖然找車不難,但卻找不到合適一起拼車的伴;走川藏南線回成都更難,現在是人少車也少,確切的說是我們已經找了好幾天都找不到。
如果我們不考慮時間,就這麼一天天的等下去,等上個十天半個月,應該也能有希望吧,可是這太不現實了,我們計劃在奧運會開幕之前回到北京,在自己家門口開奧運會的機會太難得了,而在回家之前我們還要游四川,去看望我們在地震中受了災的兩個朋友。
所以我們只能選擇忍痛割愛,只走一條線,走哪條線我們自己不選,看機緣。
在東措和平措都貼了帖子,川藏線是始終沒有回音,專門在拉薩這面聯系包車的“車頭”都說已經很久沒有車了,晚上遇到東措附近聖源雪鴿旅行社很熱情的小伙子,告訴我們今天的報紙上剛登了消息,說是川藏線通麥段由於連日降雨堵車頻發,現在就有很多車在路上堵著,還不知什麼時候能上來呢。
看了報紙我們終於明白了苦等多日就是沒車的原因,也對走川藏線回成都死了心,阿裡是我們現在更現實一點的期待了。
說起阿裡,我們跟這條線還真是挺有緣的,從沒去珠峰之前就有一個香港來的大姐和我們商量過一起去阿裡,但因為路線差別太大沒成行;去珠峰的一路我們和昊子、政哥、慶哥玩得不亦樂乎,如果不是政哥家嫂子想兒子想得不行,急著要回家,我們就一路直奔阿裡了,可惜;昨天在東措院子裡,被一個貌似挺戶外的人抓住,拉我們去阿裡,讓我們看到了去阿裡的希望,可是這個人實在是太沒勁了,已經說定的路線不停的改來改去,一會要干這個,一會要干那個,而且有話從來不擺在桌面上和大家說,總是背後嘀嘀咕咕的,讓司機當傳話筒,讓人感覺很是不爽,出門結伴是否投緣直接影響到游玩的心情,還沒出發我們就已經很不舒服了,要一起走十幾天還不得難受死,寧可去不成也不能跟這種出爾反爾、言而無信的人一起。
就這樣,我們和阿裡的緣分三起三落……
晚上准備回房間休息了,“陌生人”的老板虎哥叫住我們,說是今天剛到的一個大姐准備去阿裡,後天出發,車已經找好,要找人結伴,如果能拼四到五個人,我們就能成行了。希望又再一次燃起了,但這緣分能否開花結果,我們已經是相當的平常心了……
第十五天支出:
行:2(市內公交)
吃:2(粥),4.9(香蕉),7(雞肉腸),20(晚飯)
住:40(東措國際青年旅舍,用兩張免費住東措多人間的券抵換30元住宿費)
購:28.8(16張明信片+郵票),4(小轉經筒)
合計:108.7
飛言飛語:
我愛“陌生人”
這幾天一直泡在“陌生人餐吧”,上網、寫游記、和旅友聊線路、吃飯、喝茶……日子過得悠閑,但心裡也有些對下一行程的焦急等待。
我們很喜歡“陌生人”的環境。藏式風格的大門、天花板和吧台讓人感覺到已身處西藏;木質的梁木和桌椅營造出古樸、原始的氣氛;東側的牆壁上掛滿了黑白照片,大多數是人物照,老人、孩子、婦女、喇嘛、旅行者……各樣的表情和神態定格在大小不一的相框裡,使人在茶余談笑中便能感受到西藏獨特的人文風情。
“陌生人”的老板虎哥是天津人,我們的老鄉,06年西藏旅行後便喜歡上了這裡。高大帥氣幽默的虎哥為了享受自由的生活獨自在遠離家鄉萬裡之外的拉薩開了這間餐吧。餐吧的裝潢和布置流露出他對藏地的感情和生活的品位。
我們喜歡常在這裡看店的兩位大姐,一個是四川人,一個是當地藏族人。她們為人非常友好熱情。四川的大姐還燒了手好菜。多天來,我們換著品嘗餐吧裡的飯菜,道道好吃,而且不算貴。
來“陌生人”的人是天南海北的陌生人,大家聚在一起研究旅行線路、分享旅行感受和奇遇。有的一拍即合結伴同游,有的聚後離別遠行,成為各自生命中的一次緣分。
大家不論平時生活中的地位、職務、財富和地域,來者一律平等,談笑無拘無束。這是真正“自助旅游”的氛圍,在這裡能體驗到自由自在、隨心所欲的感覺。
“陌生人”讓來者之間不再陌生。因為在西藏旅游,大家相遇;因為同在東措屋檐下大家相遇;因為在“陌生人”海吃胡侃大家相聚,有的成為朋友,甚至一生的想念和牽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