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六月盛放-暹粒吳哥之行(二)

作者: gege_zzh

導讀去Angkor Wat之前,需要做一些功課,否則是對那裡景致的一種褻瀆。 Wat意指“廟”,Angkor是“都市”的意思,Angkor Wat(吳哥寺)意為“城市似的廟宇”。 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建築,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物。 其結構、比例、均衡、雕塑上的完美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古跡之一。 與埃及金字塔、中國萬裡長城、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千佛壇並稱為東方四大奇觀。 吳哥板塊 ...

去Angkor Wat之前,需要做一些功課,否則是對那裡景致的一種褻瀆。

Wat意指“廟”,Angkor是“都市”的意思,Angkor Wat(吳哥寺)意為“城市似的廟宇”。

世界上最大的印度教建築,世界上最大的宗教建築物。

其結構、比例、均衡、雕塑上的完美使它成為世界上最完美的古跡之一。

與埃及金字塔、中國萬裡長城、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千佛壇並稱為東方四大奇觀。

吳哥板塊中保存最完整的古跡之一。

前面介紹過,其實在Angkor Wat的最頂層看日落也是很不錯的選擇,因為整個建築是坐東朝西的。然而按照婆羅門教的教義,東方是太陽升起的地方,像征著光明和幸福、繁榮和昌盛,東方是吉祥的方向,就想中國人造房子喜歡坐北朝南一樣。Angkor Wat 卻有違常規,正門是西城門,是誰作出如此大膽的決定,為什麼要這樣造?難道是因為這座Wat的最終目的是的陵墓,由於那時死人都是從西門進出城的,所以它坐東朝西。和中國很多著名的建築一樣,這座偉大的建築物只留下了其所有者的名字-國王蘇利耶跋摩二世(神勇善戰的“太陽王”),卻沒有提及它的設計者和建造者的名字,這項浩大的工程,前後花費了八九十年的光陰,直到蘇利耶跋摩二世去世50年(輒耶跋摩七世在位)以後,才被安葬進去。“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等平民之輩只覺得這個Angkor Wat是如何的壯觀,如何的氣勢龐大,但是有些科學家卻認為,這座廟的方向和廟內的大小比例,反應出對一年中太陽的運轉非常熟悉,還試圖吧日歷、天文和宗教神話合而為一。

走過1/4公裡全部由石頭壘起來的“天界橋”,傳說走過此橋的人可以到達天國。橋身是七頭蛇“那迦”,它可以給國家帶來風調雨順。走過已成為國旗圖徽的三座塔,看到的還是將近500米的中央道筆直的通向擁有5座塔身的主殿,兩邊有快干涸的蓄水池,疑似藏經閣的遺址。一路上我們穿過了無數的門框,到處都是幽深的長廊,隨處可以碰到虔誠的教徒在朝拜任何一些東西。如果不是一直會碰到旅行團的話,我以為自己是在時間長廊裡穿梭,不知道要在哪個朝代停下來。

終於來到了建造在三層台基之上,被三層方形回廊層層環繞的主殿。婆羅門教的建築風格就是這樣層層疊疊的,遠不如大乘佛教的廟宇來得平易近人。最低一層的台階是浮雕回廊,大約長800米,因為是有屋頂保護的,所以大部分浮雕都被保存下來了,四方型的回廊大概講了11個古印度的神話,如果沒有導游講解的話,強烈建議買本《柬埔寨的五月盛放》,裡面比較詳細的介紹了這些故事。跟著書上的內容去看那些浮雕,真是有點流連忘返了。Angkor Wat 我們去了2次,第一次去的時候,請了一個能講中文的當地導游,但是後來知道他們的導游證是花錢買來的,而對於這些建築的了解程度和了解來源絕對是“野路子”的時候,我們很失望。第2次,我們自己帶著書仔細研究浮雕,非常慶幸我們來了兩次。我們去的時候,這些浮雕已經被繩索隔開了,再也不許游客觸摸了。其實這些浮雕很多地方已經被摸得光亮了,和不能被摸到地方形成了很大得區別。

第二層台階也是一個方形的回廊,回廊上到處是石柱、石雕門樓上刻著無數的阿蔔裟羅仙女以及蓮花蓓蕾形狀的石刻裝飾,陽光下泛著或深或淺的顏色,令人目不暇接。第三層上築有五座像蓮花蓓蕾形的佛塔。要爬過與地面幾乎成直角的“天堂梯”才能爬上與神靈交流的地方,要手腳並用,要像朝聖一樣。但是很遺憾,第三層從07年9月就閉門謝客了,要經歷為期一年的修繕工作,因此我們在Angkor留下了最大的遺憾,沒能俯視“大地人間”,沒能爬上Angkor Wat最高的地方同神相會。Angkor Wat裡現在還有一個寺廟,每天都有穿著黃色僧袍的僧人在吳哥的板塊裡穿梭,有些僧人的英語講得很流利,他們經常在那裡和各國的游客用英語聊天,已鍛煉自己的口語,他們說以後還俗了,可以去做導游或者開TuTu車,只要英語好,做什麼都可以賺錢養活自己了。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