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山西還是在零八年的三月下旬,和單位裡的人一起跟團走的,本來是從杭州下午五點多的飛機出發,七點多到太原,沒想到從夏門來的飛機晚點,到太原已是夜裡九點半多了,逛逛夜太原的念頭只得打消了。不過大巴從機場開到酒店的一路上倒也把太原市看了個七七八八,仿佛與大多數城市差不多,街道很整齊,南北東西的路啊街的分得極為清楚,想起以前去過的西安也是如此,大概偏北一點的城市都是如此吧。一路開到了酒店,入住御花園酒店,酒店很新,看上去不錯,房間寬敞,液晶電視也挺大,就是還有些裝修的味道,洗手間干濕分開,但浴室是半透明的玻璃,而且裡面的燈是感應的,只要光線稍差些就自動亮了,要是小夫妻搞搞情調是不錯,可如果不是,則多少有點尷尬了,弄得上個廁所也得把房門緊鎖(怕男同胞進來呀),酒店實該給洗手間裝個簾子,想情調就拉起,不想情調就放下:)。第二天醒得極早,因為房間是正東的,有幸看到了整個日出過程,真是好運道,已經很久沒看日出了(因為很少早起,嘻),想不到在太原看到了,嗯,美好一天的開始。享用完酒店的早餐就出發了,走大運高速直奔大同。坐了幾乎一個上午的車才到大同,坐在車上一路看風景,我這人在陌生的地方坐車最不喜歡在車上睡覺了,因為外面的景色也許一生就看這一回。所以特地挑個前排的座位,就在司機師傅身後,那樣,整個前檔就是我的了(師傅的座位比我低多了),嘿嘿。一路的色彩基本可以概括為一個顏色:黃色。黃色的土,黃色的坡,黃色的房子,還有那沒有樹葉,長得筆直的樹,看久了,難免覺得無聊,不過導游馬上發話了,將經過全國最長的隧道-雁門隧道,所有人立刻精神抖擻,看著隧道越來越近,雁門兩個字也越來越大,嗯,很有氣勢,建這樣一條高速公路真是不容易。出了雁門隧道還順帶看了一眼山上的明長城,我就這樣輕松地來到了塞外^_^。當大同越來越接近時,天空中開始飄起了雪花,呼,好大瓣,雪下下停停,到大同市區時居然變成了大雪,雪花鋪天蓋地朝你飛來,很奇怪的感覺,路上行人有很多也沒帶傘,想是來得突然,連大同人都沒准備。於是乎,衝進飯店,吃山西的第一餐嘍,總的來說,第一餐挺好的,饃很香(汗,是不是叫饃忘了,反正和在西安吃的饃味道很像,就是形狀不大一樣),面食也不錯,想不到大家都挺適應面食的,反正第一餐很是滿意,也是個小驚喜,想到當時去雲南時,飯店特地做江浙菜給我們吃,餐餐的菜幾乎都一個樣,做得極甜,我只知道蘇州一帶是吃甜的,但我們的菜決不是甜的,所以吃得胃口盡倒,這樣子的山西菜可說非常可口,臨走時還把剩下的饃打包帶走了:p 。吃完中飯,直奔雲岡石窟,雪中游石窟,味道也不錯。雲岡石窟和洛陽龍門石窟、敦煌的莫高窟,並稱為我國的三大石窟。由於沒有看過其他兩個石窟,雲岡石窟很是讓我驚艷。建於北魏的石窟高大雄偉,雕刻精美,形態各異,讓人目不暇接。窟內的石像不讓拍照,就在外面拍了幾張,也算是留下了到此一游的印跡。可能是旅游淡季吧,除了我們這隊人馬,幾乎沒什麼別的人,顯得景區空蕩蕩的,正好能輕松自在地細細品味,用不著和人擠著看,哈,整個景點都是我們的。跟著導游一窟又一窟得看,也只能說是看得匆匆,太匆匆。如果是我自已來玩,我一定會在石窟前坐上好一會,發一陣呆,什麼也不想,靜靜品味。看完導游介紹的所有石窟,留下印像最深的是第五窟和第二十窟,第五窟最高大,近距離觀看很大氣。回想之前也看過幾個大佛,比如紹興柯岩的大佛,新昌大佛寺的大佛,可謂是各有千秋,下回一定要去看看那著名的樂山大佛^_^。第二十窟最精美,雕工很好,後來發現門票上拍的也是二十窟的佛,果然我也有點眼光,哈。哦,還有第六窟,導游在這裡詳細講解了釋迦牟尼從出生到成佛的故事,根據雕刻邊欣賞邊講,講完了,第六窟也欣賞完了,意猶未盡哪。後來,為了去洗手間,又從二十窟往回跑,期間還看了眼一至四窟,看來去個洗手間也頗有收獲啊,特別是為了趕時間,在石窟前的空曠的地面迎著風雪飛奔而過,那感覺,太爽了!進出石窟景區都要經過一小條旅游紀念品街,我們都是仰者頭,目不斜視,穿街而過,為什麼?因為導游說那些個仿古的東東最好不要動,一碰就碎,再跟你說這是什麼清代之類的文物,趁機敲你一頓,所以,我們一點看的興趣也沒有。也許,沒有導游的敬告,我也會一家家看過去,說不定買點東東回去,可惜了那些真正做生意的店家。又一路坐車回到大同市區,晚餐是火鍋,嗯,又是一頓不錯的大餐,對山西菜好感大升。飯後沒什麼好逛的,因為聽說大同飯館關門極早的,我們又只愛吃的,於是乎,回賓館打牌睡覺。第三天一早坐車去恆山懸空寺,哇,北岳恆山,令狐衝的地盤嘛,少不得要仔細看看的。可車子在去恆山的路上可謂狀況百出,在沒有什麼提前警示的情況下,必經之路居然在修,只能繞小路,而小路要經過一個小小的鐵路洞,司機師傅極為小心,因為要繞路的話要多走很多路,在歷經了多次的掉頭再回頭的猶豫及看到其他大客車順利通過的情況下,司機師傅終於小心翼翼得開過了這個洞,前後猶豫的時間大概有個40幾分鐘。所以我們到達衡山後,變成先吃飯,再上懸空寺,之前導游一再提醒景區的飯菜可能很一般,我們在此心理預期下居然覺得還非常不錯,呵呵,所以說希望越大失望也望大,反之卻是要求不高時反而會有驚喜。吃飽了上懸空寺,懸空寺,懸空寺,咦,我怎麼好像以前去過懸空寺的麼,但絕不是在山西!思來想去還是想不起來,只好帶著這個疑問回杭州上網查,回來一查才想起來,我去過的是江南懸空寺-大慈岩,應該是99年去的。想不到呀想不到,不到十年,雖然記得去過大慈岩,但居然把懸空寺忘得一干二淨,所以我今天寫下這流水賬式的游記,是為了記住我的青春歲月,因為我不敢保證,我還能記住這次旅游多少年,雖有照片為證,卻也會忘掉很多細節,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寫下來可就丟不了嘍。言歸正傳,在懸空寺下面聽導游細細得講解它的前世今生,拍拍懸空寺的全景,耐何記憶力有限,加之站得離導游有些遠,許多知識還是回來看網上的介紹補回來的。懸空寺比較有意思,是佛、道、儒三教合一,想是建造不容易,大家合三為一,相互關照吧。懸空寺看著不大,卻很險,爬上去往下望,還是挺心慌慌的。去山西之前有人跟我說,懸空寺麼外面看看差不多了,一眼就看完了,地方又小,價格又貴,因為是跟團走,路線是早就定好了的,不存在選擇的問題,所以登寺是必然的,又何況聽說在旅游旺季時,要排隊幾小時才上得去,我這麼遠來,當然是不可錯過的,何況淡季人少,我在上面可是繞了兩圈走了兩遍呢,嘿嘿。其實任何一個地方,只有自已親身體驗過才知其中滋味,聽別人的,終歸是別人的感觀,所以,只有你上了懸空寺,才能深刻體會當初建寺之難,古代工匠之能。因懸空寺修建難度高,路極為小巧,踏上台階,你會真正感嘆古代工匠的心血。這讓我想起了杭州重建的雷鋒塔,在西湖風景區一抓一大把的景點裡,雷鋒塔是為數不多的幾個收費景點之一,相對與其他免費景點來說,40元的票價顯得相當的貴,在功略上人們總說,花40元去登了一座現代的電梯塔,真不值,電梯到處有得坐嘛,何必花錢去坐。我記得我第一次去雷鋒塔,是在新塔建成後不久去的,對於新鮮事物我總是想去窺一究竟的,在進塔前,我並不知道新雷鋒塔是有電梯的,但看到那電梯,我是驚喜的,因為我看到了兩位白發蒼蒼的老者,相伴坐在輪椅上,坐著電梯,上到頂層看西湖全景。我不得不說,只有上了雷鋒塔頂層,你才能看到不一樣的西湖全景,我爬過西湖邊不少山,在山頂從不同的角度看西湖,每一個角度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受,我得承認,在雷鋒塔上看西湖全景,是我認為最美妙的角度。若沒有這電梯,相信不會成就兩位老者成功登塔,並在這樣一個角度一睹西湖全景的機會,畢竟坐著輪椅是不可能上得一般意義上的塔來看西湖全景的。所以,在塔中建電梯,或許少了些許古塔的感覺,但對於腿腳不便的人來說,當是一大利好,更何況,老塔倒掉的廢墟就在新塔下面同玻璃罩保護著,你要看的老塔也在,老塔下地宮裡的寶貝也看得到,所以說新雷鋒塔還是值得一登的。因此,聽別人的說法,總歸不同於自已親見。就像這懸空寺,確實台階很狹小,寺也不大,但那種站在台階往下看,往遠處看的感觀是別人無法向你描述的,特別是向下看,真正驚險也,懸空寺,值得一登!下了懸空寺,我單位一幫人等都早已在下面了,干嘛呢,看冰柱呢,原來是恆山湖外的冰柱,又粗又大,確實我們也是從沒見過如此大的冰柱,大伙紛紛留照合影,受歡迎程度大有蓋過懸空寺之勢,因為拍懸空寺,你可以從下面無數個角度取景,而冰柱就那麼幾根,地方是要搶的,大家也摘得小冰柱數根,玩得不亦樂乎。在看冰柱的同時,還順帶欣賞了北魏棧道遺跡,一樣的令人印像深刻。終於玩夠了,人也到齊了,准備上車去五台山。哪知中途忽然起變化,聽聞五台山昨天下雪(應該和大同那場是同一場),路上有冰凍,五台山上的賓館說可以走,別的導游說不能走,商量了一陣,最後決定先開過去試試,備好了防滑鏈,出發!可惜,才開出沒多遠,當我們還在車上欣賞恆山湖的冰雪美景時,電話又來了,確定下來五台山山路有冰凍上不去了,傷心啊傷心,這麼大老遠趕來卻上不了佛教名山。在車上商量了一會兒,確定下來下午回太原,順道去看應縣木塔,第四天去平遙古城和喬家大院,最後一天讓我們在晉祠和煤炭博物館選一個,最終大家票選了煤炭博物館,於是乎,掉轉車頭去應縣。車開了應該沒多久吧,就到了應縣,剛剛還在恆山上覺得冷嗖嗖的,應縣裡艷陽一照就覺得熱得不得了,哈,天氣變得還真快。下車步行過一條商業街就到了木塔景區門口了,木塔叫佛宮寺釋迦塔,從外面看著就很雄偉了,聽說到裡面可以登到二層,就欣然在門口等導游買好票進去。哎,沒料到啊沒料到,大部分人說外面看看差不多了,把去買票的導游叫回來了,說外面看看好了,真是吐血,所以,只是站在外面留下了到此一游的紀念,尤記得,那天的天空好藍好藍,那座木塔好高好大,我就這樣,在外面看了幾眼木塔,與裡面的佛像、壁畫失之交臂!之後,又是一陣車馬勞頓,回到太原。為了彌補沒去成五台山的遺憾,我們決定去大吃一頓,哈哈,有得吃大餐,每個人都眉開眼笑的,我們別的不愛,就愛吃!大概是導游推薦的,我們進了一家叫三晉會館的飯店,一進去就覺出來了,仿古的,裝修得到處體現古味,到處是木雕呀什麼的,服務員是穿清朝衣服的,心想,必是個花錢的地方,後來證明,價格是對得起裝修的,但卻是對不起菜的,總體感覺一個字:貴!這幾天都沒吃魚,嘗過了黃河鯉魚,感覺很一般,其他菜都沒啥印像了,只記得裡面的刀削面的醬貴極了,面也沒覺得有多好吃。可來我們一致認為,還是後來團隊餐裡的刀削面好吃,汗一個。吃完出得門來,看到門口停著一輛卡宴,我們的客車旁停著兩輛一樣的加長林肯,哈哈,這裡果然是吃裝修的,可惜包廂小了些,包廂的衛生間也太小…….回到第一天住的賓館,特意挑了原來的房間,本想出去逛逛夜太原的,但房裡多了一台機麻,因為條件太好,就在機麻上打牌了,呵呵。第四天早上,美美得一覺醒來,已錯過日出了,沒關系,吃完早飯出發!先去了喬家大院,喬家大院是拍了大紅燈籠高高掛出名的,早年看過的電影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三姨太在屋頂上唱戲,那個三姨太被吊死的小房子,還有那高高的紅燈籠和鞏利,對於建築已沒有什麼印像了。相比於雲岡石窯的清冷,喬家大院顯得熱鬧非凡,各個團隊你來我往,到處是人,看來好酒還需勤吆喝,喬家大院在營銷上無疑是成功的。喬家大院的牆很高,看來不論南北,大戶人家的高牆大院還是一樣的。喬家大院的房子很規整,每一間都方方正正的,所有建築呈囍字型,極為大氣,風格也很統一,每個院子門口的木雕在樣式上都比較統一,你只能從細節上看出不同。在喬家大院走著,心裡也在對比江南的豪宅-胡雪岩故居,雖是一樣的高牆大院,一樣繁多的雕刻,但仍有很多不同。喬家大院的房子很有規律,你一般不會走錯,但參觀胡雪岩故居是在裡面彎來彎去的,一不小心,就發現又轉回來了,須得根據指示牌走,才不會走回頭路。喬家大院每一個院子格局都差不多,而胡雪岩故居就很不一樣,江南園林講究移步換景,穿插小橋流水亭子,配以太湖石等,營造不一樣的景致,轉個彎就有完全不同的感覺。喬家大院感覺大氣,像大家閨秀,江南園林則有些小家碧玉的味道,相同之處是雕刻都很精美,每一處雕刻都有寓意,導游也一路介紹了不少,可惜記憶力不佳,聽過全忘了,只記得都是些吉祥的物品和古老傳說故事,中國人造房子果然很講究。總之,各有各的味道,我都喜歡。喬家大院給我還留下印像的就是喬家富了五代,這多不容易啊,常說富不過三代,第五代也是因為國家的原因而敗落,而非主觀原因。這裡我發現喬家能富五代和他們的家訓密不可分,喬家人只能娶一個老婆(喬家這麼富,在清朝實在很難得),從小就十分注重學習,知道知識的力量,兩個原因成就了喬家的興旺,相比於胡雪岩故居建成僅九年就易主:“以紅頂商人之老謀深算竟不過十載”,喬家實在太厲害了,另,後來聽說王家大院的主人富了八代,還要厲害,山西人果然了不起呀!從喬家大院出來,直奔平遙古城,先吃中飯,還沒到平遙,就聽說平遙的漆器和牛肉很有名,迫不及待得想要品嘗一番,團隊餐中倒是有一盤,吃吃一般,鹹是鹹的,沒什麼香味,心想著大概不是很正宗,待回去前去超市買正宗的,嘻嘻。餐桌上還有特產長山藥,一開始聽成山藥了,一吃怎麼和平時吃的山藥不是一個味,後來才知道是長山藥,呵呵,又長見識了,不過現在已經完全忘了啥味了^_^!吃完了就坐著電瓶車去平遙古城,離飯店一丁點的路,導游去買票,還要了一張身份證,導游說每進一個景點都要出示這張身份證,我們紛紛向年供身份證者打趣:要是我們走了之後,平遙城牆上發現少了一塊磚,就找你了,哈哈哈。穿過城門到了城內,城門和以前在西安看過的感覺差不多,進到城內就游城牆,在城牆上看了一下平遙古城全景,挺完整的一個古城哪,有味道。下來之後又坐電瓶車去了平遙縣衙。縣衙很完整,游覽了縣衙才明白,當縣官是不能和家人住在一起的,看來做官還是要付出代價的。縣衙裡面各種職能部門齊全,管戶口的,管農業的等等都在縣衙裡面,顯然就是現在的縣政府嘛。出了縣衙就去了中國銀行業的先祖:日升昌票號,地方不大,不過也挺有意思的,特別是當時的密押,想想老祖先還是相當有智慧的,能想出那麼有趣的方法,還有聽了炒魷魚的由來,確實很長知識啊。出了日升昌票號,在明清小街上略逛了逛,平遙城內的導游只給了大概十幾分鐘時間逛逛,讓我們能買點牛肉啥的,我倒是想怎麼才給那麼點時間,原來就讓我們在導游給的店那兒買,我們想著總要去超市,平遙牛肉這麼有名,太原市中心的超市總也是有的,就看了看布鞋,時間有限,也沒挑中。同行的有人多多少少買了點牛肉,事後證明,完全一樣的型號後來在超市買的價格比平遙指定店的價格低了不是一點兩點,哈,大家可以自已去對比下。還看了一下漆器,因為事先在淘寶上做過功課,看看還是淘定上劃算,就也沒買。從明清街出來,忽聞鼓樂陣陣,我們以為有什麼表演,後來一看是才知道是出殯,很多人(大概有十六人吧,記不清了)抬的棺材外表極為華麗,感觀很是震憾,最親的家人在一旁邊走邊哭,後面全是電瓶車,車上的家屬全都帶著白頭巾。想不到這樣難得的事也能遇到,不過生死循環,是人生最正常不過的事了。出了平遙古城就打道回太原了,晚上團隊餐的刀削面很好吃,呵呵。那晚因為與同事事先約好了打牌,沒有去逛太原,想著第二天可以去看看的。第二天上午是自由活動,聽說商業區就在附近,吃完早飯就出發去看商業區,耐何去得太早了,什麼店都沒開,只能是在外面匆匆走過,想不到太原也有銅鑼灣,不知道和香港的有什麼淵源,商場都是成片的,可惜來的不是時候。一邊走一邊想,該去超市了吧,往回走,酒店出門左手邊就是太原市區到處可見的美特好連鎖超市,剛來路過一個又一個美特好超市時我們就在車上打趣,在杭州絕對不會取這個名,用杭州話念念,怎麼念怎麼像“沒得好”超市,沒得好的超市怎麼會有生意呢,哈哈,方言還是挺有意思的。美特好超市賣的當然要特別好的東東,我們進了超市只挑山西特產,先是平遙牛肉,看到價格,知道自已來對了,比平遙古城裡買可是便宜多了,各個品種,大真空包裝的,小真空包裝的,拿幾包想想不夠,再回頭拿幾包。紅棗也是,回頭了三次,還有沁州黃小米拿了兩小包,滿載而歸!從超市回來,休息了一會就退房去吃中飯,依然是刀削面很好吃的那愛飯店,又吃了不少。飯後去最後一個景點:煤炭博物館,博物館設計得很好,從煤炭的形成,全世界的分布,等等,順帶看了一場煤炭起源的4D電影,看完圖片實物,再下到礦井去模擬挖煤。下礦井,坐礦車,挺好玩的。從最原始點煤油燈照明挖煤到全機械化挖煤,科技果然是日新月異,仿佛在此時光隧道中從古代走到了現代,長了不少知識。有時間的話,應該去煤博看看。走出礦井,我們以為山西行到此結束了,沒想到煤博設計得還挺好的,順帶還有一個山西各地壁畫展覽,雖然壁畫都是仿的,不過應該和真的也差不多,在這裡,又聽了一遍釋迦牟尼從出生到成佛的故事,還有那沒進去的應縣木塔裡面的壁畫,算是對沒進去一觀遺憾的補償吧,真令人驚喜。走出煤博,山西之旅就到此結束了,出來游玩只不過五天而已,回來之後卻可以回想許久,在山西時沒什麼感覺,回來卻可以對朋友津津樂道得說上半天,呵呵,就像前文提到的那樣,旅途中的一切,終究會像一個美妙的夢,隨著時光冉褪,我只能趁著還有些印像,寫下來,記住這個過程,雖然不是全部,但卻是精華,值得我以後慢慢回味。人生果然是有得失必有得,因為兩場雪,在雲南時沒去成石林,卻在吳山桂的金廟裡打了一場痛快淋漓的雪仗,在山西時沒去成五台山,卻上了一場生動的煤炭科普課,總之,我路過,我收獲了。因為人生,本來就是,和那些事、那些人,相遇的過程,我要做是,就是享受這個過程。

(太原日出)

(雲岡石窟的冷門,你看這是龍生九子中的幾子)

(懸空寺)

(北魏棧道的遺跡和冰柱)

(應縣木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