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倫貝爾~~一個夢幻般的名字。自古以來最好的草原,游牧民族的歷史搖籃。額爾古納~~一個美倫美奐、多姿多彩的地方。這裡擁有絢麗的界河、浩瀚的草場、茂密的森林、珍貴的濕地;這裡是蒙古族的發祥地,成吉思汗的鐵騎從這裡奔騰而出。莫爾道嘎~~在蒙語中就是“駿馬出征”。成吉思汗當年就是在這個美麗的地方,開始實現他統一大業的宏偉藍圖。
“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
揮動鞭兒響四方,
百鳥齊飛翔…… ”
去大草原上馳騁,到大興安嶺森林中深呼息,在如詩如畫旅途中放飛心情,是我多年來的夢想。這次旅行是一次追夢之旅,是一次圓夢之旅。自08年07月6日離京,08年07月12日返京,單車兩人,歷時7天,行程5000公裡。
內蒙的魅力不在於景點,而在於那些路上的風景,在草原公路上飛馳,廣袤無垠的大草原綿延不絕地延伸到遠方的地平線,群群牛羊就像珍珠般撒在綠色原野上。驅車前行,一路美景無數、美不勝收。沿途天清雲低,風光秀美,景色怡人,心情舒暢。多姿多彩的草原風光,前方總有新的驚喜在等待你……
D1:(08年07月06日)
北京(八達嶺高速清河收費站)—— 張家口 ——(張石高速)—— 張北 ——(G207)——太僕寺旗—— 哈比日嘎 —— 桑根達萊 ——灰騰河 —— 錫林浩特——阿爾善寶拉格——烏裡雅斯太 (東烏珠穆沁旗)行程約900公裡。
為這次出游做足了功課。6月10日路書、攻略就已全部完成。內蒙古草原最美季節是6月至8月份,考慮到7月中旬學生放假,奧運期間很多人外出旅游,因而把出行日期定在7月初。當時內蒙古很多地區連日降雨,所以每天晚上都要上網查詢內蒙相關地區天氣預報。內蒙已連續3年干旱少雨,雨水充沛,草原風光將更美。
7月6日凌晨3時,就再也睡不著了。天蒙蒙亮,就和妻子開始裝車,懷著對大草原的向往和期待,踏上了旅途。清晨5時20分通過八達嶺高速清河收費站。總說八達嶺高速出京方向堵車,今天不知怎麼了,車輛稀少,有時前後甚至不見車。可能與北京連日陰雨,人們放棄出游有關吧。
5時56分康莊收費站(30元)。公裡數:59公裡。
天公作美,太陽慢慢升起,陽光灑滿周圍的山巒。公路兩旁的田野和遠山,在藍天白雲映襯下,格外富有生機。
過去去張北,要從張家口或萬全出口出去,費時費力。張石高速修通後方便多了。車過張家口後高速路有一分岔,左行呼和浩特右行張石高速,有路牌提示。上張石高速後,一直到張北收費站,交費70元。出張北收費站後直行,見丁字路口右轉上G207,前行見去錫林浩特指示牌左轉。
8時31分到達三號地收費站(交費10元)。公裡數:302公裡。
進入太僕寺旗界內。汽車前行看到“貢寶拉格草原春季休牧區”的牌子,房屋越來越少,地勢越發平緩,車窗外開始出現大片大片的草場。突然看到,在游記圖片中多次出現過的巨大馬頭琴雕塑,矗立在公路右前方,大草原到了,久違了……
今天因為是久雨初晴,天氣顯得特別好,藍藍的天空飄著朵朵白雲,空氣就像用水洗過似的清新,真是太幸運了!我駛下公路,沿著一條小土路向草原深處駛去,與大草原來個來個親蜜接觸。
下路後要沿著舊車轍走。在草原不要輾壓草地;除了風景什麼也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麼也不要留下。
汽車繼續沿著G207前行。一路風光無限,處處皆景,美景就在路上。
10時20分到達太僕寺旗。太僕寺旗有兩座中石油加油站,5.95元(升)。至此已跑了345公裡。
11時14分到達哈畢日嘎收費站10元。公裡數:405公裡。
向收費員詢問“哈畢日嘎”蒙語為何意?答曰:“牛肋骨”。過收費站後有中石油加油站。
在公路旁發現一座敖包。敖包蒙語意即“堆子”,原來是在遼闊的草原上人們用石頭堆成的道路和境界的標志,後來逐步演變而成祭山神、路神、等活動的場所。每逢春秋兩季,都要舉行盛大的祭敖包活動。摔跤、射箭,尤其以賽馬奪羊最為熱鬧。敖包在牧民心目中,像征神在其位,從而具有強烈的宗教色彩。這座敖包顯得有些簡陋,但卻覺得來得更真實。
12時08分到達桑根達來收費站。(15元)公裡數:466公裡。免費通過。
收費員問能否搭個人,是副站長,去錫林浩特。免收15元過路費,後面兩個收費站還可免費。禁不住誘惑呀!上車吧。“副站長”,蒙族,鑲黃旗人。
12時56分到達灰騰河收費站(10元)。公裡數:578公裡。免費通過。
“副站長”沒白坐車,給我們上了堂蒙語普及課。“桑根達來”——倉庫很多,“寶拉格”——泉水,“烏日圖”——長的意思,“塔拉”——平川,“灰騰”——冷,等等。
在離錫林浩特60公裡處,一只喜鵲一頭撞在副座風檔玻璃上。當聽“副站長”說,活不成了。妻子不禁嘆息不止。
位於錫張公路55公裡處,進入灰騰草原。這裡生長著繁茂的草原植被,又因為該處位於灰騰玄武岩台地之上,所以隨外可以見到火山噴發形成的凝灰岩岩塊。灰騰草原是典型的草甸草原。“副站長”介紹說,灰騰草原做為草場使用,秋天時牧草要收割曬干,供牲畜冬天食用。
前方是風口,安裝了大量風力發電機,就像個巨型大風車。
路邊水泡子,水極其清徹,被藍天映成藍色,美極了。水泡子在大草原上是一道靚麗風景。我在拍照時還驚起一只漂亮水鳥。可惜沒照上。
路邊山坡上有一石制頭像。“副站長”只知道與成吉思汗有關,更多也說不上來。
終於看到了傳說中的平項山。位於錫張公路20 公裡處,這裡可以觀賞到因火山噴發而形成不同角度的平台,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觀。“平山落日”是錫林浩特主要景觀之一。群山呈東西向分布,長約7公裡,共40余座,大大小小排列井然有序,而頂部卻似刀削一般平整。遠遠望去,連綿不斷,氣勢磅礡,別有一番景色。觀賞平頂山風光,日落時最好看,夕陽的斜輝為群山抹上一層煙脂,陽光斜射草原,游人可以觀賞到太陽慢慢沉入大地的奇觀。它與成吉思汗還有一段美麗的傳說。
在離錫林浩特收費站200米處右行,有條小柏油路通向“錫林九曲”。與“副站長”握手告別,准備去“錫林九曲”。很快就知道這是個錯誤決定。所謂“錫林九曲”就是因錫林河這一河段因河流水勢的原因,在這裡形成水面開闊,右岸坡陡、左岸坡緩,因而造成河床擺動次數頻繁,故留下較多河曲。1983年,中國和意大利合拍的歷史巨片《馬可•波羅》曾在這裡拍攝了大量外景。1998年郵電部發行的錫林郭勒特種郵票小型張也選用了九曲灣圖案。是錫林浩特標志性景觀。
由於環境惡化,昔日美景已不復存在。在“攻略”中有人就不建議去。我還是不死心呀!車行3公裡,到達目的地,一汪死水不看也罷,還不如途中路邊的水泡子。
14時02分通過錫林浩特收費站(15元)。公裡數:626公裡。
先在一家中石油加油站加油,沿著額爾敦路來到貝子廟廣場停車場,停車後吃午飯(自帶食品)。在以後日子裡,從未按時吃午飯或正經吃午飯。無限風光都在路上,窗外美景目不暇接、連綿不斷、美不勝收。哪還有時間吃飯呀?
在路上想拍照,減速、靠邊停車;解安全帶、打開雙閃;向後伸右手,妻子將相機放在右手上。(她始終坐在我身後,從不坐副座,那可是最安全位置呀!)照完相,一路狂奔返回汽車,開車門遞過相機,系安全帶,繼續前行。整個動作,那叫一個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呀!呵呵!
在這裡要特別感謝我的妻子。她好靜不好動,此次出游是“舍命陪君子”呀!她坐在後座克服疲勞,一直在勤奮記錄,公裡數具體到個位數;時間具體到“分”。她的記錄中不僅僅是那些枯噪數字,還記有看到某些景觀的心情和感悟。回到家裡讀後,仍是如此耐人尋味……
特別需要向讀帖朋友們提示的是:從滿州裡走邊防公路到黑山頭;從黑山頭走邊防砂石路,沿著額爾古納河經五卡、七卡到室韋。在這條夢幻路線上你將與多姿多彩的額爾古納河“零接觸”,看到額爾古納河驚心動魄的壯美……那時,這份路書將使後繼者,大受裨益。
錫林浩特原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孫巴圖孟克達延汗之後裔領地。明為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弟別勒古代第十七世孫諾必特默克圖的游牧地,所部號為阿巴嘎哈納爾。清乾隆八年(1743年)建貝子廟,故俗稱貝子旗。
貝子廟始建於1743年(乾隆八年),是由清代阿巴哈納爾左翼旗第四代札薩克固山貝子班珠爾多爾濟在西藏高僧、本寺第一世章隆•班智達的建議下開始修建這座寺廟。本寺的最初規模只是一座有六十根柱子的樓閣式大經堂。阿巴哈納爾左翼旗第五代札薩克固山貝子達克丹朋蘇克於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開始大規模擴建。擴建後的貝子廟有金剛殿兩座,藥王殿、十六羅漢殿、觀音殿、菩薩殿、山門殿和僧侶住宅等建築。此外還有十大經堂,擴建後,清廷賜名“崇善寺”。此廟達到極盛時期時,喇嘛達到1500余人,到1944年時,喇嘛仍有800余人。
該廟成為遠近牧民朝拜的主要場所,香火極盛。寺內存有大量的反映蒙古民族歷史和生活的壁畫,是研究蒙古族史和民族藝術的寶貴史料。貝子廟曾擁有鑄造、雕塑佛像幾千尊,各種繪畫鏤刻工藝品幾萬件,收藏各種經卷上千種。雄偉的廟宇建築,絢麗多彩的圖案,具有濃厚的民族特點,但貝子廟在“文革”期間遭到極其嚴重的破壞,現僅存幾座破舊的殿堂。( 門票20元)
貝子在清朝屬於貴族行列。在清朝的只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貴族階層。清代,除進關時因戰功卓著,被封為世襲罔替的八大鐵帽子王外。其它爵位,家族中只能有一人世襲,而且是自動降一級世襲。如親王後代世襲就成了郡王。除非是因軍功或其它功績重新封為親王,否則五代之後就出了貴族圈了。這種機制一方面限制了權力過於集中,一方面給更多人建功立業的機會。當年努爾哈赤每逢招集兵馬與明軍作戰時,整個部落像節日般沸騰,男女老少喜形於色、人歡馬叫。他們並不把流血喪命,視作難事。戰爭意味著財富,意味著加官進爵,意味著改善其生存環境。用現代語言形容,就是有一種激勵機制。這與明軍畏敵如虎,龜縮不前,形成了鮮明對照。所以明軍屢戰屢敗也就不足為奇了。
貝子廟後敖包山上即是額爾敦敖包(免費),一字排開共有13座敖包,中間敖包最大。敖包上系滿了各色哈達,顯得十分鮮艷。
據了解,一般我們看到的哈達是白色的。有時也能看到黃色的和藍色的。其實在藏傳佛教黃教一派的傳播地區,哈達有紅、綠、白、黃和藍。哈達顏色的來源是格魯派的吉祥色。當年,格魯派大師宗喀巴在藍天、白雲、紅日下的綠草地上建立了格魯派。於是有了紅、綠、藍、白四色哈達。黃色的來源是格魯派的僧衣是黃色的,所以格魯派又叫黃教。但注意五色哈達,只有藍、黃、白是用來獻人和祈求的。紅和綠兩色是用來禮佛的。
早就聽說錫林浩特是草原包圍的城市。站在敖包山上放眼望去,綠色草原盡收眼下。可是令人擔心的是隨著城市規模擴大,很多新建築拔地而起,不斷蠶食周邊草原。這個草原包圍的城市,還能保持多久呢?
15時18分,告別錫林浩特向東烏旗進發。公路又寬又平,可以輕松跑到120公裡。內蒙地廣人稀,公路上幾乎見不到其它車輛。藍天下,黑色的柏油路像一條飄帶在綠草中飛舞。
隨著向草原腹地深入,四周景觀悄悄發生著變化,草原更顯遼闊,草更綠了,更茂盛了。車子似乎駛進了仙境,天空是大朵大朵各種形狀的雪白的棉花雲,天已經藍得不能再藍了。由於天氣格外情朗,藍色天空顯得特別低,遙遠地平線上的朵朵白雲似乎伸手可及。遠在天際山上的羊群,像一串雪白珍珠排成直線,向藍天走去,似乎變成一個個雲朵。太美了!我被驚呆了!這個美妙瞬間將使我終生難忘……
16時51分通過額和寶力格收費站(10元)。公裡數:790公裡。
行進中發現路邊有一群駱駝,停車拍照。
一群馬兒在水泡子裡消涼,我的“闖入”讓它們很不滿意,轉過身去表示“抗議”。
17時50分到達目的地烏裡雅斯太收費站(東烏旗)。公裡數:878公裡。
18時,到達烏裡雅斯太鎮。在家做功課時認為烏裡雅斯太離邊境僅65公裡,又是個小地方,恐怕很簡陋。但是看到烏裡雅斯太市容和規模很出乎我的預料。按照“攻略”先去了“烏裡雅斯太大酒店”。標間120元,含早餐,後院免費停車。只是洗澡要晚9點以後,難以接受。
正准備按照“攻略”去考察“冠豐大灑店”。來了兩輛北京車,分別是深灰色明銳和白色富康。明銳車主是位姓A的年輕人(29歲),車上是其68歲的父親和61歲的母親及12歲的“小舅子”晨晨。小A妻子因懷孕末能同行。富康車是兩對夫妻,兩位男士小B、小C與小A是大學同學。小C夫婦還帶著女方姐姐的女兒,大約8、9歲。偶然相遇,誰能想到兩天後,我們患難與共,發生了一些故事……
他們剛剛考察完“冠豐大灑店”。看過“烏裡雅斯太大酒店”房間後,認為不如“冠豐大灑店”。最有誘惑力的是“冠豐大灑店”給出了標間90元的低價。比在他人游記中的房價還低10元。空調房不含早餐,後院免費停車。後院很大停20、30輛車沒問題。老板說,北京人都喜歡住這裡。第二天清晨,院內停放10輛車,其中8輛北京牌照,老板此言不虛。入住後,房間清潔衛生、被褥雪白、電視畫面清晰、太陽能熱水“賊”熱。服務員小姐都高興的說,今天天氣好,水很熱。冠豐大灑店地址:東烏旗政府正對面。電話:0479——3229977。
19時,入住酒店後稍做整理,晚飯都顧不上吃,即前往烏裡雅斯太中心廣場。廣場離酒店很近,3、5分鐘就可到達。走在街上空氣涼爽宜人,我穿著短褲和短袖T恤,皮膚感到滑滑的十分舒服。廣場上聚集了很多當地人。中心有大型噴泉,不斷變換不同的噴水組合,很多孩子在水中嬉戲。
東側有一大型露天舞台,舞台對面是用大理石徹就的,由低到高環型台階,實際上就是看台。舞台邊上堆放著音響設備,看情形,晚上有演出活動。整個廣場上飄蕩著女聲用蒙語演唱的,一首悠長、動聽的歌曲。
廣場四周是綠地,遍植各種花卉。還有幾組雕塑。我最喜歡一組銅鑄的雕塑,老牛拉著勒勒車,前面是位身穿蒙古袍的少女,少女身旁是心愛的大黃狗,向遠方走去,尋找新的牧場。我在此流連良久……

(草原風光)

(水泡子在大草原上是一道靚麗風景。)

(遠眺平頂山)

(貝子廟)

(廣場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