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夜行之遐想

作者: 仰止

導讀七月中旬,暑熱難當,此時去水鄉古鎮游玩可能是很愜意的事情了。 太湖之濱,千年同裡,悠閑自在,心靜風涼。 到了同裡,當地人都要介紹他的名字的由來。同裡舊稱“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為“銅裡”,宋代,又將舊名“富土”兩字相疊,上去點,中橫斷,拆字為“同裡”,沿用至今。同裡被川字形的15條小河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小島串為一個整體 ...

七月中旬,暑熱難當,此時去水鄉古鎮游玩可能是很愜意的事情了。

太湖之濱,千年同裡,悠閑自在,心靜風涼。

到了同裡,當地人都要介紹他的名字的由來。同裡舊稱“富土”,唐初,因其名太侈,改為“銅裡”,宋代,又將舊名“富土”兩字相疊,上去點,中橫斷,拆字為“同裡”,沿用至今。同裡被川字形的15條小河分隔成七個小島,而49座古橋又將小島串為一個整體。隨處可見“小橋流水人家”。

同裡人從南宋到清末,先後出狀元一人,進士四十二人,文武舉人九十三人。所以文化比較厚重。

世界文化遺產退思園,建於清光緒十一至十三年。取名“退思”,導游說有《左傳》中所說的“進思盡忠,退思補故”之意。整座園子簡樸、素雅、含蓄,體現了園主當時特殊的心理。當然嘍,一般園林所不可或缺的亭、台、樓、閣、廊、坊、橋、榭、廳、堂、房、軒,這裡都一應俱全。由於園子中心是一片碧綠的水池,退思園看上去極像一座水上花園。奇特之處,在於建築走勢打破常規,棄南北而取東向,且西為宅,中為庭,東為園。據說主要是為了藏富,人一進去就見宅院,以為到底了,其實曲徑通幽,暗門開處,尚有萬千風光。楚霸王項羽攻占鹹陽後,有人勸他定都,可因為思念家鄉,項羽急於東歸,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這小子正直得意,直來直去,可世間萬物各有其表,有人就是願意錦衣夜行。前不久網上看到,賓利標志改成現代,被人嘲笑為傻,我看是主人意欲錦衣夜行。想那退思園主,如此建築,藏富藏拙同時暗藏奢華,豈不是刻意錦衣夜行?穿著華麗的衣服獨自在深夜的都市街頭行走,是一種後現代主義自我感覺,也是某些貪官的自我保護。退思園主任蘭生原是晚清的一個官員,後因盤踞利津、營私肥己被彈劾解職,回鄉後花十萬兩銀子建造了這座名為“退思”的園子。兩年後,又捐官,死在任上。

在退思園聽蘇州評彈,始知何謂嗲。


精選遊記: 同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