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旅游大全*超級實用

作者: SUSU0108

導讀廈門飲食文化、特色餐館小吃 廈門得天獨厚的氣候因素和地理環境,為飲食文化的興盛創造了有利條件。 廈門的風味和土特產頗負盛名。以廈門菜為代表之一的閩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京、魯、川、粵、閩、蘇、 湘、皖)之一;經過長期而頻繁的對外交流活動,餐飲界能手的不懈努力,廈門菜肴融彙中國各大菜系之長,以濃郁的閩南風味為特色,兼有台灣、潮汕風味。廈門菜 ...

廈門飲食文化、特色餐館小吃

廈門得天獨厚的氣候因素和地理環境,為飲食文化的興盛創造了有利條件。

廈門的風味和土特產頗負盛名。以廈門菜為代表之一的閩菜是中國八大菜系(京、魯、川、粵、閩、蘇、 湘、皖)之一;經過長期而頻繁的對外交流活動,餐飲界能手的不懈努力,廈門菜肴融彙中國各大菜系之長,以濃郁的閩南風味為特色,兼有台灣、潮汕風味。廈門菜肴對中國各大菜系兼容並蓄,創出清、鮮、淡、脆、略帶微辣的獨特風味,尤以生猛海鮮、仿古藥膳、普陀素菜、風味小吃著稱,還可以親自挑選中意的海鮮及名點請師傅烹調,包您滿意;而要品嘗聞名遐邇的川菜、粵菜、京菜、淮揚菜、潮州菜等中國烹飪精華及異國風格的日本料理、麥當勞、肯德基、比薩餅、亦無需踏遍神州大地,在廈門便能大快朵頤,仿如置身美食佳肴的世外桃園!

廈門全年盛產海鮮,種類繁多,品質優良。廈門菜肴以烹制海鮮見長,以蒸、煎、炒、爆、炸為主要手法,創出了清、鮮、淡、脆、微辣的獨特風味。無論是龍蝦、鮑魚、螃蟹,還是蝦、螺、貝類等,均鮮美可口,肉質爽滑,令人大塊朵頤。廈門獨具特色的系列小吃也是鮮美異常,遠近聞名。

閩南佳果

廈門四季瓜果不斷,除了從外地輸入的瓜果外,本地生產的水果有 龍眼、荔枝、香蕉、菠蘿、木瓜、楊桃、柑橘、西瓜、芒果、桃子、琵琶、甘蔗等數十種。

海鮮

廈門是一個吃海鮮的好去處,它因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而盛產海鮮,魚、蝦、蟹、貝、螺、鮑魚……種類繁多、品質優良,都肉質爽滑,鮮美可口。可以在“好清香”、“吳再添”、“黃則和”等傳統名店吃,也可以在一般的大排擋吃,但是無論在哪兒,都是地道的廈門菜風味。

近年來,廈門烹飪界的名廚高手,在繼承發揚廈門菜傳統技藝的同時,努力從色、香、味、型、名、皿、聲、質、養、境等方面探索開拓,創新發展,使廈門菜的閩台風味更為突出,並形成了廈門菜的系列:廈門名菜、廈門風味小吃、廈門海鮮藥膳、廈門素菜、廈門早茶等。

1993年廈門烹飪界組隊進京參加第三界全國烹飪大賽,榮獲團體金牌,並獲金、銀、銅牌獎35枚,深受專家、同行和公眾的好評。在廈門向國際性港口風景城市邁進的今天,廈門菜已成為發展旅游業和開展國際文化交流活動中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廈門的名菜以海鮮為首。海鮮所用的材料講究新鮮,最好是即買即烹,即時加工,包你品嘗到最純正的味道。廈門海鮮“生”、“猛”、“鮮”的特點絕非他處可比。運用本地所產的石斑魚、黃魚、紅蟹和魷魚烹制的海鮮菜肴,早在清代就被視為正宗名菜。現代廈門海鮮菜品制作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以“海鮮四寶”——蟹、蝦、魚、貝為核心原料的新型烹制工藝。廈門海鮮味道之美在冬季尤甚。

除了海鮮,藥膳和南普陀素菜也是廈門菜的代表。

仿古藥膳

藥膳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它將中藥與食物相配合,經烹調加工,使人們在日常飲食中取得滋補養生,防病除疾的保健效果。

廈門藥膳在繼承傳統藥膳技藝基礎上,緊跟時代潮流,著意創新,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廈門藥膳最大的特色就是以海鮮制作藥膳,利用本地特殊的自然條件、根據時令的變化烹制出色、香、味、形俱全的食補佳肴。一是精心選料,突出其海鮮藥膳的特色;二是做工精細,外觀獨特,器皿光潔,帶給人視覺和味覺雙重的享受;三是藥膳雖以中藥為主料,而成品卻清香自然,味美可口,手法令人稱奇;四是藥膳的食譜隨著節令變化而做相應變更,有效發揮食補的即時調理作用。台灣風味的“姜母鴨”是仿古藥膳的代表之一,廈門藥膳則以鷺江賓館的烹制為最佳。

南普陀素菜

南普陀素菜出自千年名剎——南普陀寺,它是典型的傳統寺廟素食,以米面、豆制品、蔬菜、蘑菇、木耳等為主料。南普陀素菜已有百年歷史,在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過程中,以寺院素菜本身的純正風格為基礎,融合了民間素菜的天然和宮廷素菜的精細,形成深具詩情畫意,又不失佛家風韻的特色素菜。南普陀素菜多用面筋、豆腐為主料,以香菇、冬筍、木耳為輔料,以傳統技藝烹調,形成清雅鮮美的風格。南普陀素菜遵循佛教飲食傳統,堅持素料,素做,素名。其匠心獨運的菜肴,質地純美,形態別致,格調高雅,各有相應的主題,激起許多知名人士的豪情雅致。其著名作品有“半月沉江”、“梅花傲雪”、“金藤葡萄”、“南海金蓮”、“絲雨菇雲”等40多種,每一道菜要麼以色澤取名,如“彩花迎賓”,要麼以主料取名,如“雙菇爭艷”,要麼以形態取名,如“半月沉江”。



“佛跳牆”

“佛跳牆”集山珍海味之大全,為閩菜的傳統名作。它以魚翅、海參、雞脯、鴨肉、豬蹄筋、香菇、鮑魚、鴿蛋等30多種烹飪上品為主要原料,且配有多種佐料。要做好“佛跳牆”,必須選料精細,刀法講究,並嚴格遵守調配烹制程序。烹制前先將幾十種原料放入盛過酒的紹興酒壇之中,然後以紙密封,再用蓋子蓋緊。烹制時,先用旺火燒沸,再以文火慢煨。幾十種原、配料煨在一起,既有共同的葷味,又保持各自的特色。“佛跳牆”香味濃郁,嫩軟爽口,令人難以抗拒。有詩為證:“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牆來”。

目前只有廈門的好清香大酒樓和鷺江賓館可以做出全套的“佛跳牆”,熱衷於美食的朋友不妨前去一試。

名點小吃

廈門的風味小吃集閩、粵、台三地精華,形成盛行不衰的系列,深受人們的歡迎。這些小吃花樣繁多,總共有200多個種類。它們用料講究,制作工藝獨特,鄉土氣息濃厚,而且價格公道,適於不同經濟層次人群的消費需求。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土筍凍、海蠣煎、面線糊、炒面線、春卷、燒肉粽、花生湯、韭菜盒、炸五香、油蔥粿、沙茶面、茯苓糕、蝦面、東粉鴨、海蟹糯米粥、芋包、圓子湯、炸棗、糯米炸、蔴糍、貢糖夾餅等。這麼多的人間佳品一時俱現眼前,定然讓你目不暇接,難於選擇。

除此之外,同安的大封蹄膀和海鮮風味四季火鍋等風味珍饈,更會讓你感覺余味悠長。

炸五香

主打:五花豬肉、洋蔥、馬蹄、青蔥等

制法:將切好的瘦肉和配料調成陷,再加上蛋液和五香粉等調料調成五香味,用豆皮卷緊。卷好後,放入六七分熱的油鍋中用中火炸至赤黃即成。

吃法:炸好的五香可以切成段,輔以沙茶醬,辣椒醬等作料即可食用。

特點:具有特殊風味的廈門名點,入口香、酥、脆。

土筍凍

土筍凍是一種由海產加工而成的凍品。土筍能夠成凍,是因為它含有膠質。它是環節動物,學名星蟲,身長二、三寸,有內髒,還有心髒器官。經過熬煮,所含膠質溶入水中,冷卻後即凝結成凍。閩南各地海濱盛產土筍凍,廈門和海滄出產的尤為肥美,壓破洗淨制作成凍後,其肉清脆、味美甘鮮。晶潤的土筍凍,配上好醬油、香醋、甜醬、辣椒醬、芥辣、蒜蓉、海蜇等;還可有芫荽、白蘿蔔絲、辣椒絲、番茄片,則成色香味俱佳,現在已成為大小宴會的重要冷盤之一。

主打:土筍

土筍:是一種海洋生物,學名“星蟲”,身長二至三寸,長在海灘泥沙中,含膠質。

制法:土筍去腸洗淨,加水文火煮,將土筍化成肉膠後,倒入小盅放涼後,就會凝結成圓形的肉凍。

吃法:吃時可配醬油、北醋、甜醬、辣椒醬、芥辣、蒜蓉、海蟄及芫荽、白蘿蔔絲、辣椒絲、番茄片。

特點:口感清脆,冰涼爽口,是廈門最有特色的地方小吃之一。

加力魚煲白菜

主打:加力魚、包心白菜、

制法:將魚切成小塊,用文火炸至五成熟,撈出瀝干;包心白菜豎切成5瓣、鋪在沙缽底,再放上魚塊、姜片、精鹽、紹興酒、加清湯煮沸後,用文火煨半小時即成。

特點:魚菜混合,散發出獨有的香味,是廈門傳統名菜。

海蠣煎

其主要原料是牡蠣,也稱之為海蠣子。廈門出產的牡蠣,是僧帽牡蠣,體積小,殼成長形或三角形。取出的肉,肉白鰓黑,每只1-2釐米,肉粒均勻。其味道鮮美,臨食時,可配上芥辣醬或辣椒醬、芫荽,甚為可口。

面線糊

面線又稱線面,是廈門著名特產,用上等面粉制成,質地潔白纖細。而面線糊,便是用線面煮成的糊,但講究糊而不亂。面線糊,主要是依靠湯的滋味,以蝦、牡蠣、海蟶、淡菜等味美質鮮的海產品熬湯制成面線糊,風味極佳。除海鮮外,還常加入鴨血或豬血,或以一大串豬大腸放入面線糊中煮燉,再配上油條、炸蔥花、胡椒末作為調味,吃起來更為濃烈可口。

春卷

又叫春餅,廈門人叫薄餅。吃法尤為簡便,即用面皮包著各種菜肴食用,逢年過節,家家戶戶都有吃薄餅的習俗,特別是清明節期間更為普遍。廈門薄餅,頗負盛名,作料主要是筍、豌豆、豆芽、豆干、蛋絲、魚、蝦仁、肉丁、海蠣及紅蘿蔔等。豆干切絲,越細越好,用油炸過能吸收其中魚、蝦、肉類的津液,使薄餅皮不致被餡的湯弄濕搞破,吃起來脆嫩甘美,醇甜可口,營養豐富。

花生湯

廈門花生湯用料簡單,煮法卻考究。花生米先剔去疵粒,用開水浸泡後去膜,加水置砂鍋內以文火熬煮,等花生熟了才能放糖,續熬至花生仁爛透為止。然後食用時可配佐甜鹹點心,如油條、炸棗、韭菜盒、肉包、甜包、糯米炸等均是上品。

炸五香

將瘦豬肉配上青蔥、扁魚、荸薺、薯粉、鴨蛋、味精、上等醬油、白糖和五香粉,攪拌均勻,用豆皮包成卷,入油鍋炸熟,切成小塊;吃時要配上沙茶辣、紅辣醬、芥辣、蘿蔔酸、芫荽、甜醬等佐料,味道可謂鮮美無比。

韭菜盒

用面粉拌豬油做皮,選用豬腿肉、蝦仁、扁魚、荸薺、韭菜、紅蘿蔔、冬筍、豆干等混合起來做餡,包成一個個圓餅形,邊用手做成波浪狀,然後放入熱油炸,出鍋後趁熱吃,更是芳香撲鼻,酥脆鮮美。

燒肉粽

粽子在福建各地都有不少品種,有鹹粽、豆粽、甜粽、肉粽等,獨數廈門肉粽最有名。廈門肉粽味道香甜,油潤不膩,色澤紅黃閃亮,富有引人品嘗的吸引力。肉粽要趁熱吃,否則味道大減,因此稱燒肉粽,名符其實。多以香菇、蝦米、栗子、豬肉、糯米為原料,包好後的粽子要等開水煮沸時鮮粽才下鍋烹燒,吃時配上沙茶醬、蒜蓉、紅辣醬、調味醬油、芫荽等,真是美味可口。

主要餐館及特色餐飲街區煲仔五味薄餅

中山路華輝美食街——中山路現已開辟為步行街,華輝美食街有20多個美食店,以各種風味小吃為主。按地區分類:

一、中山路周圍的老市區

1、中山路的燒肉棕,靠近文化宮的。沙茶面也不錯

2、九市的鹵面

3、大同鴨肉粥

4、烏糖的沙茶面(民族路醬油廠)

5、定安對面廣州小食裡的*燒褒仔

6、銀行中心五樓及國際銀行四樓的日式咖喱----雅子,咖喱的口味剎是純正

7、輪渡地下通道的“快可立”珍珠奶茶

8、中山路來雅六樓冰吧的紅豆牛奶冰,十元好大一盤

9、中山路“天利和”木瓜牛奶。

10、鷺江賓館的晚茶

11、幸福路“小眼鏡”排擋,專做醬油水。記得要下午6點以前去,不然不是沒位子就是沒料了

12、在輪渡“春天”的拐角處的台灣小吃店:棺材板——台灣的名小吃

13、吃正宗的蝦面只要在吳再添往輪渡方向走第一個小巷子左傳就是了。推薦蝦面、豬腳面

14、靠近鹽業公司醬油廠的廈港沙茶面

14、九市(定安夜市,路口,第一個巷口)的麻糍應該也是鼓浪嶼葉氏麻糍

15、銀行中心附近有家海鮮大排擋,名字一時想不起來了,不過這家做的絲丁魚餅,涼拌騾肚,涼拌騾腸實在是極品

16、局口街從中山路這邊走過的第一個賣春卷也很棒

17、民立小學對面的“月華“的沙茶面和肉棕,特別時沙茶面,現在還是由80歲的月華阿婆親自配料。

18、鎮邦路有條很小的巷子,裡頭有戶人家做點沙茶面、燉罐的小生意,豬心罐、烏雞罐、番鴨罐都加了不知道什麼藥材,口味絕對勝過“寶貴”之流。

19、西門的土筍凍

火車站世貿商城卡樂美食廣場——廣場內有全國各地風味美食數十種,地下一層的沃爾瑪大型超市、一層至四層的大型商城是該商城的基本格局,五層的美食廣場彙集各地美味佳肴。

湖濱北路美食街——位於湖濱北路中段,以火鍋城居多,有近10家。

SM城市廣場美食城——各地美味佳肴彙集,可以吃到品種齊全的小吃。

是廈門日月谷溫泉,很不錯的地方,價錢也不貴,門票優惠價能打到85塊一位.

2.出租車

廈門出租汽車數量很多,從喧鬧的商業區到偏遠避靜的住宅小區,隨處可見。廈門的出租車非常有秩序,都是排隊候車,一般在公交車候車亭不遠處就有出租車的臨時停靠點,在大的商場、購物中心還有專門的出租車接客區。出租車起步價8元(3千米),以後每千米2元,超過8公裡,每公裡加收50%的空返費。一般在離公交候車亭不遠的地方都有出租車站牌,較大的商場、賣場或購物中心門口,也設有專門的出租車接客區。乘客可根據計價器上顯示的數字支付車費,如果發現欺詐行為,可撥打:86-592-5615610(市交通運輸管理處)聯系或投訴。打的一定要向司機索取發票, 如果懷疑司機繞了道, 就要抄下車牌打電話5615624到客管處投訴。

廈門康福出租汽車有限公司

地址:廈門市故宮路109號

電話:86-592-2286093

廈門海峽出租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廈門市金湖路11-13號汽車檢測中心4樓

電話:86-592-5773888

須知——鼓浪嶼旅游

輪渡航班

首班 廈門站: 5:45

鼓浪嶼站: 6:00

末班 廈門站: 00:30

鼓浪嶼站: 00:20

正常班次是每10分鐘一班.鼓浪嶼站21:00——23:10、廈門站21:20——23:20期間,每20分鐘一班。00:00後鼓浪嶼三丘田碼頭每小時有一班往返廈鼓。廈至鼓,逢整點;鼓至廈逢整點半。

常用電話

火警:119匪警:110急救:120氣像服務中心:121機場問詢處:2022517

長途汽車站問訊處:2201246旅游投訴電話:5318985 補充:廈鼓航程約7分鐘,廈至鼓不收費,鼓至廈擺渡費8元。2樓均加收1元

廈門攻略

和老公說好去廈門自助行,於是就在網上找攻略。最後經過我的實踐,加上取之與網、饋之與網的精神,我特意在這裡把和攻略上有出入的地方告訴各位。一般的網上攻略都已經是前幾年的了希望大家去廈門的時候能把攻略和我的更新合起來看,一定有所受益哦!

D1:坐飛機飛廈門高崎機場。機場裡面有賣最新版本的廈門地圖,可以買一張,很有用。機場出口後左走300米就可以看見公交車站。我們坐了28路到廈門最熱鬧的中山路下車。不是空調車,車費1元。中山路=上海的南京路,也有一段是步行街。而且到輪渡碼頭去鼓浪嶼,或者坐車去廈門大學、南普陀都非常方便。所以我們就在中山路的附近找了家家庭旅館住下來。這家叫“豪家輝”,侃價後100元一晚。房間很大,很干淨,是酒店式公寓,24小時保安。在旅館對面就是廈門有名的小吃“沃頭蠔干粥”,蠔干就是生蠔干哦!很滋補,又很便宜,比在上海吃合算多了。“蠔干粥”旁邊的小弄堂裡有家“好清爽海鮮大排擋”,也是不錯的選擇。其實廈門的海鮮排擋真的不多,不像青島、浙江。一開始可能你會覺得這家的排場太小,但是只要你比較一下價格和路線的遠近就會毫不猶豫在這家大吃了。

D2:我們坐的飛機是晚上才到的(春秋航班誤點是平常事),所以第二天才算正式游玩。我們先選擇了遠一點的廈門大學和南普陀。從旅館出來走6分鐘左右就能看見車站,坐18路直接到廈門大學門口。大學旁邊就是南普陀。南普陀門票3元,請香根據香客自己的心意給,和上海的寺廟不一樣。網上說廈門大學很值得一去,但是我倒不這麼覺得。遠沒有我們復旦、交大的校園漂亮,不過有一個小湖還能看看。從廈門大學的邊門出來,叫了輛出租車到胡裡山炮台,大概12元。胡裡山炮台是要門票的,但是我們沒有進去,因為登上小山坡到買門票的地方就已經把大部分的景色都看了,感覺實在沒有必要再特意買票進去看一尊大炮。有這種想法的人很多哦!至少我沒有看見一個買票進去的。從胡裡山炮台出來,在馬路對面坐公交車直接到廈門大學門口。坐的是幾路我忘了,但是車牌上會寫明的,幾乎每輛到能坐。廈門大學門口有很多小店,喜歡逛街的MM就有福了,東西的價錢很公道。我買了一條長裙和一件款式很別致的鵝黃色上衣只用了122元,又用30元買了一副純銀的大耳環,這種純銀耳環在上海的小店裡一開價就是1百多呢!隨後,我們坐18路返回旅館,走到大同路,吃有名的“吳在添”。這家是廈門的名小吃,每個廈門人都知道,但是現在它已經改名字叫“佳味在添”了,大家千萬不要搞錯啦!裡面的東西很便宜,10元一個人足夠吃了,但是環境真的是差得可以。推薦鹵味不錯的,其他的就真的不太好吃了。

D3:睡到自然醒後打算出門坐車去鼓浪嶼,但是天氣實在太熱了,所以改為在中山路上逛街。別小看逛街啊,和在上海逛街是不一樣的。巴黎春天這種大商場就沒有必要去了,要看的是一些有廈門特色的小店。街上隨處可見賣涼茶、龜苓膏的,廈門的龜苓膏做得很好,沒有港式的那種澀味,苦中帶甘。喝涼茶就要小心了,是中藥熬的,不是一般的苦,還必須告訴老板你為什麼要喝,到底是解暑還是下火,因為涼茶有12種之多,功能各不相同,孕婦慎喝。中山路上有一家叫“佳佳”的冰品店,賣的芒果冰量很足,是新鮮芒果肉和牛奶做成的,一定要嘗嘗。還有西瓜牛奶冰也不錯,上面還有許多整顆的湯水草莓,又酸又甜,也不錯。午飯我們實在廈門有名的“黃則和”吃的。它和“佳味在添”並稱廈門兩大小吃,但是環境要好得多,吃的品種也多。推薦花生湯、海礪煎(看過《轉角遇到愛》的人一定知道,哦哇煎是土話,其實就是海礪煎。)、魚丸湯、叉燒包、燒賣(純肉的,沒有糯米)、米線糊……真的都不錯。吃飽後在旅館休息了一下就去鼓浪嶼了,大概是傍晚4點左右。不用擔心會太晚,因為這樣你可以直接晚上在鼓浪嶼游泳,不用再走一次,也不用擔心早上的陽光會曬傷你的皮膚。鼓浪嶼上的景色我就不多講了,許多旅游攻略上都有介紹,個人認為島上的榕樹很有特色。島上游泳不要錢,只要衝涼和儲物箱的錢,共5元。比青島便宜多了。但是水質並不好,聽說遠一點的椰風寨會好一點,但是太遠了,沒去。

D4:中午就要坐飛機回上海,所以就去“黃則和”吃了點東西,又買了幾盒廈門特產的餡餅。嘗了以後覺得大餡餅最好吃,裡面是綠豆餡的。還有酥肉餅(椒鹽的)、椰子餅(有軟軟的椰子餡)也很好吃。

整體感覺廈門是值得一去的。坐車到輪渡去鼓浪嶼,入住酒店¥268南京軍區療養院(2晚)緣中圓海濱別墅:13950116380 !非常好,可以自己做海鮮吃

廈門旅友之家13950188952 有三處分店,分別是在廈門大學西門對面的大學城分店,大學路上的恆達大廈和輪渡的源通中心!大學城的公寓生活起來更為便利,步行2分鐘可到公車站.在公寓內可近距離欣賞美麗的廈門大學,遠眺千古名剎南普陀!恆達的公寓可看海,也更為恬靜清幽,輪渡店位於繁華的市中心,位置極佳,不管是到機場,火車站,長途汽車站,中山路,那都是相當的便利!連鎖公寓,更專業,更多選擇,就看驢友們的喜好咯!我們所有的房間全部是帶有衛生間,陽台的全獨立單身公寓,有很自在的私人空間!有的房間還有廚房,您要是有時間,還可以自己燒飯炒菜,別有情趣噢!房間配有彩電,冰箱,空調,洗衣機,熱水器,衣櫃,席夢思床等家具電器,床上用品一客一換,絕對干淨衛生!另外,房間還有齊全的一次性生活用品(水杯,牙刷,牙膏,沐浴乳,毛巾,洗發水),讓您經歷了疲憊的旅程之後,一來便可入住!呵呵,還要告訴大家,這樣的酒店式公寓一天最低只需要99元,可以說性價比是非常超值啊!這樣的公寓小住幾天,或許可以讓您的廈門之旅更加省錢,更加難忘!

福建土樓非常值得一看,景之神奇獨一無二

1.. 乘坐旅游車出發赴永定湖坑(經海滄大橋,廈漳龍高速,永定213省道,約4小時)。中午12:00左右抵達永定湖坑土樓,午餐後,游覽土樓民俗文化村:承啟樓 參觀“最富麗堂皇的土樓王子”振成樓、“府第式的方型土樓”福裕樓、“最小的袖珍圓樓”如升樓、“布達拉宮式的土樓”奎聚樓。後乘車赴龍岩市區(永定/龍岩203省道,約1。5小時),晚餐後,入住賓館。後自行前往龍岩最繁華的中山街逛街購買土特產:閩西八大干、龍岩花生、客家米酒等。 我也把她的聯系方式拿到這裡來曬一曬13328481393(土樓啊秀)。www.fujiantulou.com有相關土樓的信息。給了我們李村長的聯系方式13328481393.

·振成樓----土樓王子承啟樓----土樓之王 ·深遠樓----最大圓樓遺經樓----最大方樓

·裕隆樓----仙山樓閣如升樓----袖珍土樓·五鳳樓----展翅欲飛光裕樓----古樸方樓

·振福樓----秀麗端莊衍香樓----書香門第·環極樓----防震巨堡奎聚樓----宮殿式土樓

·福裕樓--府第式土樓馥馨樓----最古老土樓

永定土樓民俗文化村

位於湖坑鎮東北面的洪坑村。13世紀(宋末元初)林氏在此開基,2000年有638戶2310人居住在該土樓群內。林氏先人在此開基時所建方形土樓崇裕樓、南昌樓已坍塌。現存明代建造規模較大的土樓有峰盛樓、永源樓等13座,清代建造規模較大的土樓有福裕樓、奎聚樓、陽臨樓、中柱樓等33座。土樓造型主要有正方形、長方形、圓形、五鳳樓、半月形及其變異形式。此外還有以生土建造的天後宮、日新學堂、林氏宗祠、關帝廟等。奎聚樓、福裕樓、如升樓、振成樓為該土樓群的傑出代表,其中振成樓、福裕樓、奎聚樓於2001年5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振成樓]位於湖坑鄉洪坑村,建於1912年,占地5000平方米,懸山頂抬梁式構架,分內外兩圈,外圈4層,每層48間,按八卦形設計,每卦6間,一樓梯為一個單元。卦與卦之間築防火牆,以拱門相通。振成樓的祖堂是一個舞台,台前立有四根周長近2米、高近7米的大石柱,舞台兩側上下兩層30個房圈成一個內圈,二層廊道精致的鑄鐵花格欄杆,是從上海運到此樓嵌制的。大廳裡門楣上有民國初年黎元洪大總統的題字。1986年4月在美國洛杉磯舉辦的世界建築模型展覽會上,振成樓曾與雍和宮、長城並列展出。引人矚目,轟動一時。

[如升樓]建於公元1 9 0 1年,距今近百年。據說樓主林高林原先缺少住房。後得一夢:一輪紅日下落此地。他認為此地建房好,便千方百計籌措資金,自己出工挑土用了三年時間才建成這座最小的圓樓。為什麼命名為如升樓?是因

樓小,像客家人昔時用竹筒做成的量米“米升”。許多游客稱之為“袖珍土樓”。如升樓是單圈結構,樓底直徑僅有8米,屋內天井圓形,屋頂瓦面內側連緣為八卦形,外側邊緣為圓形。

[福裕樓]位於湖坑鎮洪坑村,是永定府第式土樓的傑出代表,富麗堂皇。公元1880年開始興建,耗資十多萬光洋,經歷三年時間才建成,占地面積7000余平方米。該樓由樓主三兄弟(林仲山、林仁山、林德山)的朋友汀州知府張星炳設計。其結構特點:在主樓的中軸線上前低後高,兩座橫屋,高低有序,主次分明。樓前有三個大門,在主樓和橫屋之間有小門相隔,外觀連成一體、內則分為三大單元。樓門坪和圍牆用當地河卵石鋪砌,做工十分精細與大自然環境渾然一體,十分和諧。外形像三座山,隱含樓主三兄弟“三山”之意。樓名也是張星炳題寫。

[奎聚樓]奎聚樓建於1834年,用了近五年時間建成,已有160多年歷史,占地6000余平方米,高約15米,現住24戶,107人。一百多年裡,樓裡考取進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4人,大學生有20多人,海外華僑有40多人,正如大門對聯所言:“奎星郎照文明盛,聚族於斯氣像新”。奎聚樓的建築特點是中廳高,兩廂低,經160多年風雨,巋然如山。

永定南溪土樓群

南溪土樓群位於湖坑南溪土樓群綿延十幾裡,沿途建有衍香樓、實佳、南溪三個土樓觀景台,從高處望下,涓涓南溪,穿過悠長峽谷。峽谷間100多座圓的、方的、八角的、六角的、三角的、D形的土樓,或大或小,或高或低,或聚或散,似帶狀蜿蜒鋪就,起伏連綿,南溪,由此博得“士樓溝”美譽。

抗震奇跡——“環極樓”:建於1693年,300年來歷經多次地震,依舊安然無恙。環極樓內部中心環無祠堂,而是空曠的院落。這在土樓中絕無僅有,因此環極樓又被稱為“忤逆樓”。站在樓的中心點,用力跺腳或放聲呼喚,可以聽到十分明顯的回聲,好像北京天壇的回音壁。

書香門第——“衍香樓”:離“環極樓”不到一公裡,以後代子孫多中秀才、舉人者而遠近聞名,是環境優雅的書香門第。

[振福樓]位於湖坑鎮下南溪,依山傍水,風景十分秀麗。建於1913年,占地面積4000多平方米,共有3個廳堂,96個房間。中廳高二丈、寬二丈二,兩邊是花崗岩石柱,上刻“振興有慶瞻輪奐,福履同綏頌熾昌”的對聯。樓外的右邊是昔日的制煙工場、工人住房等;左邊已坍塌的建築原先是一座西洋式學堂和游藝場所,“文革”期間被毀。

[衍香樓]是一座圓形土樓,坐落在新南村,建於1880年。衍香樓樓名的含義是”繁衍子孫昌盛發達,書香門第世代流傳”。樓外大門上書”大夫第”,兩旁對聯是:”積德多蕃衍,藏書發古香”橫披是”詩禮傳家”。現居住在衍香樓裡的有16戶,近百人,其中教師25人,大中專生32人。歷代以詩書傳家,是典型的書香門第。

[環極樓]環極樓坐落於南中村。創建人是蘇蔔臣,於清康熙癸酉年(1693年)建成這座土木結構、規模宏大、氣勢壯觀的大圓寨。全樓四層,高約20米,樓的直徑43.20米,周長130米,底層牆厚1.70米,牆頂0.9米;第一層32間(作廚房與餐廳),並設有一個較大的門廳與正廳、第二層34間(作貯倉),第三、四層各34間。樓的內環建有二廳十室(作待客之用)與男女浴室各二間。樓內走廊寬1.56,樓外檐廊寬1.82米。樓門高2.96米,寬3.4米,加釘了鐵皮。樓的內外各有水井一口。樓外附屬建築還有臥室16間、馬房8間、碓磨房6間。環極樓現住有21戶,116人。

田螺坑土樓群:位於南靖書洋鄉,由一方一橢圓三圓五座土樓組合而成,形似梅花。

要俯瞰或拍攝田螺坑土樓群的整體,有兩個最佳位置,一是土樓群的“觀景台”(此處收費15元),二是由“觀景台”下到樓腳的半山腰。前者是拍攝“四菜一湯”——田螺坑土樓群的典型景觀的惟一選擇,後者則能拍出五座土樓相互呼應,“布達拉宮”式的壯觀效果。

“東倒西歪”樓——裕昌樓:從田螺坑往下4公裡,就到了下阪村,這裡的奇樓——

裕昌樓據說因為蓋樓時是5家共同供應師父吃喝,結果交接不力,惹怒了師父,他們有意把梁柱建得東倒西歪,最嚴重的甚至傾斜15度。不過如此“豆腐渣”工程卻經600年風雨而不倒。裕昌樓的第一層每家屋中都有一口井,清冽甘甜,泡茶最美味。

沼澤裡的最高土樓——和貴樓:人們一到梅林鎮珍山村的和貴樓,最喜歡干的一件

事是拿鐵條往地下杵,竟能插下去三五米深。樓高5層21.5米、重達數萬噸、經歷過幾次強烈地震的和貴樓竟然建在一片沼澤上,當年為了地基打排樁,足足用去松木100多立方米,至今跳下天井還會感覺到輕微震動。

高北土樓群

地處高頭鄉高北村的高北土樓群,上百座土樓,坐北朝南,依山傍水,高低錯落。登樓憑欄,可以隙望"金山古寨"懸崖峭壁的風竹寒松,可以放眼"南峰煙雨"的遐嶺雲峰,俯首臨窗,可以瀏覽清溪岸畔小橋、流水、人家的清新畫面,可以領略鄉間農民勞作的田園風光。

承啟樓,是其中傑出的一座土樓,與振成樓並為永定客家土樓的兩張名片,人稱"土樓之王"。造訪承啟樓,引發無數的問號和驚嘆號。

建於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的這座土樓,是內通廊式的圓樓典範。從外到裡,由四個同心圓的環形建築組成,外高內低,樓內有樓,環環相扣,鬼斧神工。

"高四層,屋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g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形像地說明了承啟樓的恢宏氣勢和悠久歷史。

相傳在建此樓的三年之內,凡是窮牆時間均為晴天,直至下牆彷出水後才下雨,遂順利竣工,因此當地人又把承啟樓稱為"天樓"。"天助樓"的別稱,為承啟樓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環。

作為民居建築,承啟樓被收入《中國名勝辭典》,被制作成模型分別在台灣桃園"小人國"及深圳"綿繡中華"展出,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選為"中國民居"系列郵票的圖案之一上了"國家名片"向國內外發行,並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永定、南靖旅游

出行前幾個了解:

一、閩西南各城市行政地理:

A、廈門,漳州,龍岩為地級市,三個大市。

B、南靖縣屬漳州市,永定縣屬龍岩市。

C、一路上經過的南靖縣的幾個鎮依次為城山鎮(縣城)-南坑鎮-船場鎮-書洋鎮。永定縣的幾個鎮依次為高頭鎮-湖坑鎮-下洋鎮。南靖縣的書洋鎮和永定縣的高頭鎮交界。我覺的這些都是需要熟記於心的,知道干什麼用了吧,什麼叫自助游,就得准備工作周全細致一點!

二、必游景點:福建土樓最佳景點有二十多處,有些景點較為分散,沒有充裕的時間不可能一一看過,我的時間只有2天,所以我的安排是土樓的集中區域,即:

1、湖坑鎮洪坑村的土樓民俗文化村(振成樓就在此,是最具代表性的土樓;福裕樓,五鳳樓的代表,比鳳凰古樓有過之而無不及;奎聚樓,應山勢而造,極具特點。這三座樓均為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不可錯過。記的玩這種地方一定要請個導游!)

2、高頭鎮的高北村土樓群(承啟樓就在此,名氣很大,永定縣最大的土樓;另五雲樓也一定要去,永定縣最古老的樓,已殘破不堪)

3、書洋鎮的田螺坑村(“四菜一湯”,共五座土樓,如果不知道這個名詞請多看看相關的介紹,這個地方我建議住一晚,太美了!)

4、書洋鎮的下阪村(裕昌樓,即東倒西歪樓,距今有680多年嘍!)

5、書洋鎮的塔下村(張氏家族的宗廟“德遠堂”,其門口的半月型池塘和石龍旗杆林堪稱一絕)

6、書洋鎮的河坑村(河坑土樓群,有觀景台在山上,很是壯觀,能看出北鬥七星來!)

7、梅林鎮的璞山村(和貴樓)

8、梅林鎮的長教村(懷遠樓)

2..日光岩俗稱"岩仔山"(必去之地),別名"晃岩",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岩,看到這裡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岩"。

日光岩游覽區由日光岩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日光岩聳峙於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

站在日光岩山門處,看到一塊高40多米的巨岩,凌空而立,在那巨岩峭壁上,有1915年許世英題刻的"天風海濤"四字橫書;其下還有兩行大字題刻,右側為"鼓浪洞天",左側為"鷺江第一",前者系明萬歷元年(公元1573年)江蘇丹陽人丁一中所書,這是日光岩最早的題刻。後者是清道光年間福建長樂人林钅鹹所寫,兩者靠近,字跡相當,林钅鹹署名特別大,游人常誤為二者皆是林钅鹹所題,其實後者比前者晚刻二百多年。上述三大崖刻,可說是對日光岩的風光作了形像性的概括,給游人留下深刻的印像。這就是日光岩的第一景。

進入山門,便是日光岩寺,重修於明萬歷年間,至今有400多年的歷史。日光岩寺是一塊巨岩覆蓋的山洞,稱"一片瓦",因每天凌晨,朝陽從廈門五老峰冉冉升起,該寺首先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因而得名,後來日光寺又改名為"蓮花庵"。這是明正德年間建尼姑庵而更名的。

從蓮花庵向上前進,有"九夏生寒"、"鷺江龍窟"兩處題刻皆在石巷旁,石巷乃兩塊森然壁立的高大岩石夾峙而成。因高大叢樹遮蔭,長年累月陰濕,夏天涼風習習,令人頓生幾分涼意。

龍頭山寨。從石巷上進,便是龍頭山寨。這是鄭成功在此山上屯兵時遺留下來的寨門,我國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題詩一首:"叱吒天風鎮海濤,指揮若定陣雲高,蟲沙猿鶴有時盡,正氣觥觥不可淘"。寨門右側有"宛在亭","宛在亭"下有一巨石,上端平坦,高15米,寬6米,坐南朝北,與廈門隔江相望。巨石下方刻有"閩海雄風"四字,蒼勁有力,右上方有"鄭延平水操台故址"字樣;另一石刻鄭成功五絕詩一首:"禮樂依冠第,文章孔孟家。南山開壽域,東海釀流霞"。這是鄭成功手書行草,後人於1918年拓印刻上的。

在"閩海雄風"附近,還有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題刻"腳力盡時山更好"七個大字,筆法俊逸瀟灑,自成一格,意在鼓勵游人奮力攀登,更上一層樓,風光在頂峰。

古避暑洞。從寨門拾級而上,有兩塊巨岩相互傾斜而成"人"字形洞穴,稱"古避暑洞",洞寬五丈見方,兩端洞口相通,洞頂上方有清代台灣詩人施士潔的隸書"古避暑洞"石刻。夏天,洞內清風徐來,涼風襲人,委實為游客逗留片刻的好地方。

洞左邊的岩頂,有一個"仙人"洗腳的石盆,長年累月積水,近旁還有"仙人"的"腳印",其實乃海蝕地貌的一種。

日光岩頂。《日光岩銘》曰:"日光岩,石磊磊,環海梯天成玉壘,上有浩浩之天風,下有泱泱之大海……"。現在我們攀上天梯,跨過天橋,來到日光岩頂,岩頂平台不大,四周環繞欄杆,就像一只升入天空的"吊籃"。游人登臨,看雲天近在咫尺,憑欄放眼,縱目遠眺,廈門島外大擔、二擔……諸島盡收眼簾。俯視摩天大廈,如在腳下,仰觀遼闊天空,蒼穹浩渺;環顧碧波萬頃,海輪航行其中,破浪而去;氣勢之雄偉,令人心潮激蕩,故游人來到日光岩,必登岩頂而後快。

3…菽莊花園座落在(對鋼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鋼琴博物館在圓內,園林不如蘇杭的)鼓浪嶼港仔後,建於1913年,主人林爾嘉,又名叔臧,園名即以他的名字諧音而命名。

1894年甲午戰爭清廷失敗,翌年割台灣給日本,林維源及其子叔臧不願當亡國奴,遷到鼓浪嶼居住。其後,叔臧建了這座花園。

菽莊依海建園,海藏園中,傍山為洞,壘石補山,與遠處山光水色互為襯托,渾為一體。所造樓台亭榭不一其形,迦橋低欄,形若游龍。園內看海,波浪拍岸,依欄遠眺,極盡山海之致,復有岩洞之幽,鮮花滿徑,綠樹成行,為難得之勝景。

花園建造分藏海園、補山園兩部分。主要是以園藏海,以園飾海、以海拓園、以石補山、以洞藏天。

進園,便有橫牆一堵,擋住游人視線,把海藏入園內。

藏海園有五景:即眉壽堂、壬秋閣、真率亭、四十四橋、招涼亭;補山園也有五景,即頑石山房、十二洞天、亦愛吾廬、聽潮樓、小蘭亭。以後又陸續建小板橋,渡月亭、千波亭、熙春亭、茅亭、 扇亭等。

"眉壽堂"位於入園庭院右側,表示祝願長壽的意思。又名"談瀛軒",因台灣古時稱瀛州,此乃表示懷念台灣的意思。眉壽堂臨海兩邊有曲堤,每逢大潮,坐在堤上俯身可以掬水,倘在月夜,又可領略"掬水月在手"、"滿目飛明鏡"的意境。

壬秋閣,建於農歷歲次壬戌之秋而得名,落成之日,正逢久雨初晴,江山如洗,主人趁此良辰邀客吟詩,自己也吟有:"橫江鶴去笛聲在,未信消沉八百年"之句。壬秋閣水陸各半,東西兩拱門,一背陸一朝水,在此可觀山賞海,山嵐流雲,帆影鷗鳥,盡收眼簾。

真率亭,形狀似菱,背山臨水,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在此見仁見智,各抒已見,可達到"真誠坦率,胸無芥事"的境界。

四十四橋,乃全國主景,因主人建橋時四十四歲而得名。此橋下有閘門,把海水引入園內,構成了大海、外池、內池三處,把大海藏進去。由於橋身迂回曲折、凌波臥海,宛如游龍。橋上有觀魚台,渡月亭,千波亭,渡月亭有楹聯:"長橋支海三千丈,明月浮空十二欄"。在月夜,坐在亭裡,看皓月當空,靜影沉璧,令人浮想聯翩,月下濤聲,輕如細語,仿佛與人談心。明月之夜,游此最佳。

千波亭,造形幽雅精巧,游人在此觀潮、聽濤、躑躅、盤桓,均能各盡其妙。

招涼亭,面對大海,涼風習習,且亭子造型如折扇,更有招涼之意。

補山園,隱含山河破碎,亟待修補之意。"十二洞天"是人工造出來的連環洞,像猴子洞,因客人進洞摸不出路來,又叫迷魂洞。十二洞天,即十二洞室,以地支的子、醜、寅、……戊、亥為名,洞室大小、形狀各異,小徑錯落、上下盤旋,曲折迷離。

亦愛吾廬,乃林家居住的院子,昔日用竹籬笆圍起來,並種菊花,主人在欣賞"竹禽茅舍自甘心"之余,對家居情景,頗為自得,故名"亦愛吾廬"。

頑石山房,是主人讀書之地,他自比"頑石"希望通過攻讀,能夠聰明穎悟,故稱"頑石山房"。

菽莊花園總面積20328平方米,其中水域3352平方米,建築物2451平方米。以有限面積,造無限空間,以小見大,耐人尋味。本來這個庭院以靜為主,靜中生趣,但眼前波濤拍岸,浪花飛濺。濤聲回響,形成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動靜對比,相得益彰,珠聯璧合,妙趣橫生。

從妙處說,是"藏"、"借"、"巧"三個字。"藏"就是把海藏起來,進門左拐後,才能見到萬頃碧波的大海;四十四橋把海水引入園內,變成大海、外池、內池,使海水不再揚波,這就是"藏"字做工夫。

"借",就是借景、借聲、借意、借影。化他物為已物,納外景為內景,借日光岩為仰景,南太武山為遠景,借大海做鋪墊,借樓閣做近景,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巧",四十四橋凌波臥海,按不同地形變化,依山壘石建亭,圍池砌階聯以曲橋,宛如游龍。使小巧玲瓏的花園,擴大數倍,且園內亭閣無一雷同,此乃巧字做工夫。

4…廈門海底世界於1998年1月對外開放。它座落在鼓浪嶼輪渡碼頭西面原鼓浪公園,擁有來自世界各大洲,各大洋的海水淡水魚類350多種一萬多尾。

廈門海底世界占地17.5公頃,總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它是由新加坡華僑與鼓浪嶼風景區建設開發公司合作興建的,總投資1000萬美元。這座花壇簇擁的海藍色水晶宮建築,第一期工程先後建成了海洋館、企鵝和淡水魚館。其入口處在主體建築外60米地方有一個設計獨特、別具一格、張牙舞爪的章魚雕,高6米、跨徑11.2米。它以獨特的雄姿熱誠地歡迎旅客光臨,它是廈門海底世界的標志性建築,也是游客們首先拍照留念的景觀。

廈門海底世界設施新穎,有現代化的設備,而最突出的設施是海底隧道。海底隧道長80米,寬1.5米,進入海底隧道,站在電動代步道上,可以看到兩側的凹形大魚池。旅客不需潛水也能"進入海底世界"與魚共游,看到四面八方和上下前後魚的世界,川流不息的魚群近在咫尺,擦肩而過,露著鋒利牙齒的凶猛的鯊魚撲面而來,自由自在的慢吞吞的巨大 魚從頭頂飄然而過……,潛水員在水下喂魚表演,群魚爭食,人魚混為一體的精彩場面,讓人贊嘆不已。

廈門海底世界另一個獨特的設施,那就是高7米直徑2.5米的圓柱形魚池,這個高度相當於近三層樓房,在台階上可以看表層的魚類活動,也可以看底層的魚類活動。立體感就更明顯了。大型圓柱魚缸主要展示我國南中國海五彩繽紛的珊瑚礁魚類。

海 洋 館 主要是熱帶、亞熱帶獨特魚類,它們來自世界各地的海洋,這裡有大小魚池20個,總水體約4000噸,以海洋生物為主體,主要有巨鯊、巨魚工、巨型石斑、珊瑚礁魚類、巨型蘇眉、醫生魚、海龍、海馬、食人蟹、澳洲錦龍蝦、棘皮動物傑出代表-海星、八爪魚、石頭魚、河豚及獅子魚、海龜等。

海洋館奇特魚類甚多,此處無法一一介紹。

企鵝淡水魚館 廈門海底世界有兩種企鵝,即洪氏環企鵝及斑嘴環企鵝,它們原產於秘魯。企鵝是一種兩棲動物,是鳥卻不會飛,因翅膀退化,但善於游泳,以南極磷蝦、烏賊及小魚為食。性喜歡群居,少則幾百上千,多則10-20萬只聚集的盛況,廈門海底世界開辟的企鵝館,在國內還是首例。

淡水魚,魚類奇特,廈門海底世界有花鰻鱺、胭脂魚、鱘魚、鰉魚、鋸鰩、大馬哈魚、亞馬孫河魚類、斑海豹、中華白海豚、吃人魚、地圖魚等。花鰻鱺體呈圓筒狀,具有雲狀花紋和黑色斑點,長2米以上,體重30-50公斤。

抹香鯨標本館 2000年3月11日在廈門海域出現死亡的一只抹香鯨,乃迄今國內最大的抹香鯨個體,全長18.6米,重46噸。廈門海底世界按國家有關規定和程序接收了這只巨大的鯨魚,並制作成皮和骨架兩付標本。

抹香鯨為國際上受保護的瀕危鯨類之一,最大個體長達19米,重50多噸,抹香鯨標本館通過VCD及圖片,為游客們再現了整個抹香鯨處理的壯觀場面及標本制作的過程,同時館內還通過大量的圖片及說明介紹有關鯨的生活史,使游客們在領略了大自然的美妙及其偉大的創造力的同時,也增長了鯨豚知識。

海 豚 館 海豚館包括觀賞池、表現池和休息池,以及海豚生活區。設有觀賞窗,游人可近距離觀賞海豚在海中的情況;每天有海豚、海獅表演,游人可以盡情地欣賞海豚、海獅的精彩表現,還可以與它們親熱一下,親手喂食、撫摸,與之合影。

豪家輝948室特價房 118Y 0592-21031230592-2913291陳

·戶名:蔡鳳輝

·開戶行:中國工商銀行

·帳號:9558 8041 0011 0561 945

隔海相望同學是在廈門 13959264024 可以咨詢

湄 洲 島(較遠換乘兩次車*上島渡輪)

[湄洲島]位於湄洲灣灣口的北半部,現辟為國家旅游度假區。這是一個南北長9.6公裡,東西寬約1.3公裡,面積約16平方公裡的小島。全島林木蓊郁,港灣眾多,岸線曲折,沙灘連綿,風景秀麗。環島優質沙灘長達20多公裡,可建海濱浴場;還有6千余畝防風林帶,是理想的度假勝地。島域盛產石斑魚,乃魚中之珍品,遠銷港澳。

湄洲灣東南臨台灣海峽,與寶島台灣遙遙相望。因處海陸之際,形如眉宇,故稱湄洲。島上媽祖聞名海內外。媽祖原名林默娘(公元960-987年),因她出生至滿月從不啼哭,父親給她取名曰“默”。她自幼出聰明,8歲能誦經,10歲能釋文,13歲學道,16歲踩浪渡海,經常在海上搶救遇險漁民。宋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林默娘二十八歲時,辭別家人,在湄洲島湄嶼峰歸化升天。為了紀念她,當年人們就在湄洲峰“升天古跡”旁立廟奉祀,尊她為海神靈女、龍女、神女等。宋徽宗時封媽祖為“順濟夫人”,這是朝庭對媽祖的首次褒封。以後歷代朝廷還敕封她“天妃”、“天後”、“天上聖母”等尊號。

湄洲島是媽祖的故鄉,這裡的媽祖廟尊稱為“天後宮湄洲祖廟”。此廟創建於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即林默娘逝世的同年,初僅數椽;後經歷代擴建,日臻雄偉。明代著名航海家鄭和七下西洋,回來奏稱:“神顯聖海上”,於第七次下西洋之前奉旨來到湄洲島主持特御祭,擴建廟宇。清康熙統一台灣,將軍施琅奏稱:“海上獲神助”,又奉旨大加擴建。目前,媽祖廟已修茸一新,雕新畫棟,金碧輝煌,成為全世界華籍海員頂禮膜拜和海內外同胞神往的聖地。媽祖廟、天妃宮、天後宮遍布我國台港澳地區及大陸各海口碼頭、內河岸埠,還分布到東南亞和日本、朝鮮、印度、美國、法國、丹麥、巴西、阿根廷等世界17個國家,必乎是有華人處就有媽祖信仰。在台灣就有大大小小的媽祖廟5000多座,媽祖信徒有1400多萬。還有以之媽祖廟5000多座,媽祖信徒有1400多萬。還有以之為地名的,如天津的天妃閘、福建的馬(媽)祖島、台灣澎湖馬公(媽宮)、澳門原名媽閣等。每逢農歷三月二十三日媽祖生日,廟宇內外,人山人海,香火鼎盛。

湄洲祖廟廟後岩石上,有“升天古跡”、“觀瀾”等石刻。站在石上,顧盼茫茫大海,白鷗掠波,舟揖穿梭;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銜,海天相接。廟前岩岸海床有大片輝綠岩,受風濤衝蝕,形成天然凹槽,潮汐吞吐之聲,由遠而近,初似管弦細響,繼如鐘鼓齊鳴,再若龍吟虎嘯,終則像巨雷震天,驟雨瀉地。扣人心弦的“湄嶼潮音”因而馳名。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