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朔玩的游客的印像中,看”印像”似乎有一種雞肋的印像.
在廣西的當地人的印像中,”印像”卻是一個品牌,也是一種自豪.
據說“中國·漓江山水劇場”(原“劉三姐歌圩”)的運作是從1997年開始的,當時,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有一個指示,怎樣利用廣西原有的文化蘊涵(劉三姐),做一個把廣西的民族文化同廣西旅游結合起來的好項目。文化廳把這件事情交給了梅帥元(《印像·劉三姐》總策劃、藝術總監)負責,並為此特別成立了廣西文華藝術有限責任公司。策劃方案出來後,梅總去找中國著名導演張藝謀,“老謀子”對此很感興趣,覺得“是一個事情”,並於1998年底帶了班子前來桂林選點,最終在陽朔選擇了漓江與田家河的交彙處作為劇場,而此處正是當年電影《劉三姐》的主要拍攝之地。
你看那,車站,碼頭到處是靚麗美女的廣告.
可是印像對於陽朔人講,是只說不去看的.要看,也是領著親戚們去小舞台,帶著望遠鏡,看個印像.留個概念吧.
.證明阿拉看過了! 很像魯迅筆下的阿Q的.
去小舞台化20-50元不等,僅僅是本地的漁民,農民的私家山頭,或者是集體的地皮,各家分享.再由各家各顯神通.拉客人.通常在西街鬼鬼祟祟的招客.又帶著他們,乘著小烏龜車,風馳電掣的送進送出.野營似的鑽進鑽出,讓人有做崽似的.
當然,也有大氣的!包攬貴人座.氣派而又舒適.
在本次的阿拉看的伙伴中對”印像劉三姐”也各不相通,
有的說不知道說何內容.,看不懂,總覺得糊裡糊塗,只看見藍的紅的…光與影的滑動,;小船上,舞台上的人晃來晃去.一會兒安靜,白白的點移動似鬼火,造光惑眾,慢條斯利; 一會兒跳躍.光與聲節奏近乎瘋狂. 可能讓有心髒病者受不了.可謂是,不看印像想印像,看了印像毋煞煞.的感慨. 不值!!
有的說太精彩,看著感動得熱淚盈眶,不僅看見了陽朔人的生活環境/生產勞動水平真實的藝術誇張;而且將它置於詩與畫的書童山的大自然風光之中.再利用光與影的舞動,聲與水的跳躍.強烈衝擊人的視覺與聽力, 這是全中國都看不到的演出,從任何地方買張機票飛來看再飛回去都值得。真可謂,不看印像想印像,看了印像受震撼的感慨. 超值!!
對與我:
“印像劉三姐”與其說它是藝術表演,不如說它實際上是在陽朔的風景區搞了一個超一流的人文的應景之筆。
印像劉三姐表演舞台為兩公裡的漓江水域及十二座背景山峰,構成全世界最大的天然劇場。“山水劇場”坐落在陽朔縣城漓江與田家河交彙處,與聞名遐邇的書童山隔水相望。觀眾席綠色梯田造型構成,設席位2000位,其中普通席位1800個,貴賓席位180個,總統席位20個,180度全景視覺,可觀賞江上兩公裡範圍的景物及演出。印像劉三姐啟用了目前國內最大規模的環境藝術燈光工程及獨特
的煙霧效果工程,創造出如詩如夢的視覺效果,劇場音響采用隱蔽式設計,與環境融為一體,並巧妙利用山峰屏蔽及回聲,形成天然的立體聲效果。
黑色的帷幔徐徐籠罩下來後,在半夢半醒時:
劉三姐,一個歌唱得精靈,在山水間誕生。
第一部紅色印像/山歌
本場是劉三姐傳說的風情篇,編導大寫意地將山歌與漁網做組合,構成“對歌”的印像。滿江飛舞的紅網,是湧動的旋律,而網中的男人,便是跳動著火一般欲望的音符……
第二部綠色印像/家園
落霞、炊煙、牛群、牧童、洗衣的村婦、唱晚的漁船……
一幕幕鄉村小景舒緩地展開,講述著我們美麗家園的故事……
創作者用原生態的白描手法勾畫出漓江人民的日常生活印像,透過這些圖景,我們能了解到劉三姐誕生的背景,感悟山歌故鄉的美麗。
第三部藍色印像/情歌
“山中只有藤纏樹,世上哪見樹纏藤,青藤若是不纏樹,枉過一春又一春……”劉三姐的經典情歌唱響了無邊無際的山水間,把竹林、木樓、月亮,把在月亮上跳舞的精靈和水邊沐浴的嫁娘都化成了情歌的音符,在天籟中歌唱…“連就連,我倆結交定百年,哪個九十七歲死,奈何橋上等三年…”
第四部金色印像/漁火
漁火、竹排、蓑衣、鸕鶿,勾畫著漓江的精典畫面,而漁火便是這畫面的靈魂。那盞遠古的漁燈,穿過歲月的夜幕,悠悠地朝我們駛來,它帶來古樸的勞作方式,帶來對自由生活的注釋。
第五部銀色印像/盛典
200個少數民族銀珞姑娘排成的豪華陣容與特制的銀燈服飾,營造出漓江上從未見過的綺麗景像,被稱為“漓江文化奇觀”。
尾聲天地頌歌
漁火漸漸走遠,燈光已經熄滅,劉三姐的歌仍在天地間唱頌著,令人魂牽夢繞,揮之不去!多謝了,多謝這片山水的饋贈!多謝了,多謝美麗山歌的洗禮!
看台上,眼前緩緩展開的視覺盛宴徹底衝擊著眼球,滿江徹底而熱烈的紅,江上拉扯的條條紅稠,翻飛翻飛,在漓江夜色煙雨的背景下卻帶著某種狂放凄切的意味。還有那徹底而魅惑的藍,飛揚的冷色被用到極致,月亮上飛舞旋轉的腰身似妖似魅,究竟是哪一種誘惑啊,浸入夜色最深沉的眼神和肌膚。只只魚鷹銜來點點竹筏,漫江漁火燦若星辰,而在煙雨中靜默了千年,等候了千年的山水是如此姿卓然,影如蓮,那一位在山水間飄然而至的叫“劉三姐”的女子,在水墨的光陰裡,把千年的漁歌唱過,把千年的小舟擺過,把千年的愛戀與嫵媚蕩進煙雨與迷蒙中,幅幅深情而飽滿,溫柔的漫過你心的堤岸……
當色彩成為布局,浩瀚、熱烈、靈動、蒼涼,一個人和一場色彩布局的對弈,舉手風雲,都是勝敗榮辱 ,熱血英魂,一個用色彩來張揚故事和激情的人是值得尊敬的。漓江有幸,山水有情,堅守千年,終守到能解讀她的知己……
它以商業開路,藝術跟後,所以它僅僅是一大人為節目,一大陽朔賣點而已.就如同在阿拉上海的世紀公園,在歡度節日時,人們先跳躍展示,再搞搞焰火與激光的節目. ”印像劉三姐” 也一樣. 利用周圍的人,環境,把他常日化了,(由此會不產生對自然山,水的污染?).因為游客如雲,晚上來到這僅有方尺之地.除了整日腐敗西街外,總也應有其他的內容吧.那麼印像就是一個場所. 該手筆,不能不說是個非常聰明之舉。
它同上海大不同.上海晚上鬧忙處,實在太多.因此上海不必保留下世紀公園的焰火與激光的節目下來,可能也出於環境保護。
是啊, 陽朔就這麼一丁點大,百姓晚上也沒有事可做,去跑一躺,賺個50-60元外快,何樂而不為呢?游客們你既然來陽朔,就消費一下,感受陽朔的晚上.錢大家賺吧.
難道儂能不看印像嗎?
所以阿拉說“印像劉三姐” 是商業的,是包在藝術旗子下的商業.
利用漓江的山,水環境,擴張舞台效果,讓人再次感受漓江的秀美與魅力.燈火的利用,魔術的穿插,靚女的舞蹈,漁船的游動,布條的裝飾,…..給人印像與陶醉.
夠了”印像”,一次就夠了!既然它是商業的,那麼它究竟值多少人民幣哪?
以2元錢幣一碗米粉為衡量基准,一般老百姓票:50元;貴人票:500元!
對貴人需要付出。
對老百姓不能再貴了!!!再貴,阿拉覺得就是暴利。
儂,老百姓也甭去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