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3/4◇7.15 洛陽:龍門石窟-關林龍門石窟交通:81路(¥1.5)
票價:40(學生票)
推薦指數:★★★★
在火車站坐上去龍門的81路公交車,1.5元。終點站即是龍門,而且還經過關林。不多的旅行經驗其中一條是坐車選右邊,因為這樣可以看到路邊的風景。不過因為太困,還是睡著了,被兩位同伴取笑。
龍門是世界文化遺產,5A級的。學生票40元。門票很有意思的,可以裁下來當明信片使用,入口處不遠便有一個郵筒。不過門票上的線路示意圖太小。整個景區捆綁銷售,由四部分組成:西山石窟,東山石窟,香山寺,白園。分布在南北向的伊河的東西兩側,我們是從西邊正門進去的。
西面有三個大的觀賞點:賓陽三洞,萬佛洞和奉先寺。石窟建在山上,而山在河邊,河邊種柳,並有欄杆。有趣的是,每個主欄杆下都附有一道佛教的偈語。看到了“心是菩提樹”那道。很有味道。佛像自然很壯觀,只是有很多都是殘缺的,令人心痛的是,這種殘缺,並非是因為自然風化,而是人為的破壞。許多佛像都是沒有頭的,聯想起在上博以及陝博都有見到很多只有頭沒有軀干的佛,原來是這麼來的。唉,身為佛,卻保不住自己的完整,唏噓。而據導游講,有很多佛頭,現存美國的博物館。
同行的廈門MM對我說,你們學歷史的要爭氣,這是你們的責任啊,將來給我們要回來。呵呵,這是個很尷尬的命題。雖然這麼說很心痛,但的確是個事實,這種遺產,還是保存在國外比較安全。高中時很傻很天真,fan余秋雨,讀了幾乎他所有的文字,很是崇拜。那篇《道士塔》讀的很揪心,跟著作者一起感嘆。現在大了,知道世界並不是想像得那麼簡單。那些經文壁畫,至少現在還很好的保存在國外的博物館,而在國內,卻比較不堪了。再聯想到八國聯軍在北京宮殿裡掠奪的文物,現在我們還能看到,雖然是遠隔重洋。但畢竟他們搶奪的只是少數,那留下來的大多數珍寶,現在又遺存多少呢。誰能保證它們不會在一次又一次的運動中成為犧牲品。唉。不說了。
賓陽三洞裡最北面的那尊佛像居然右手做V字手勢。哈哈,真神奇。可能是佛教中的一個動作吧。如舍娜大佛,那個標志性的佛像。很是大氣。據說她是如來佛的分身,對佛教裡的等級制度比較不了解,就不多說了。她是沒有手的,她原來是有手的。為什麼沒有了呢,據導游講是自然風化的,但我頗不信。算了,就當是東方的斷臂阿佛洛狄忒吧。又據說,她是按武則天的模樣雕刻成的,因為武則天捐的錢最多。這個我很相信。對於這種無法證實或證偽的傳說,如果是美麗的,為何不相信呢。歷史其實是很有趣的。導游說,這山上的石窟產生的時候從北魏到唐,如何判斷呢,很簡單,瘦的是北魏的,胖的是唐朝的。好吧。
看見壁上有較大的“伊闕”兩字。原來這才是龍門原來的名字。查資料:
看香山與龍門山東西對峙,伊水於山間北流,遠望猶如一天然門闕,故史稱“伊闕”。漢時已有“龍門”之稱,廣泛流傳則始於隋。隋煬帝即位後,總覺坐鎮長安不易控制全國,念洛陽為“天地之所合,陰陽之所和”,可“控以三河,固以四塞”,且水陸相通,便起遷都之意。於是,率千乘萬騎,浩浩蕩蕩,出發長安,親臨洛陽,登邙山以察地形。當南望伊闕,一喜:“此非龍門耶?自古何不建都於此?”身旁大臣唯恐奉承不及:“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香山寺&白園伊水東岸有名的石雕便是千手千眼觀世音了。不過歲月不饒神,石刻已經很模糊了。以前只聽過千手觀音,很納悶這千眼是如何體現出來的。這一疑問在幾天後的開封大相國寺才解開。東區有個平台,正對西山的大佛,視野極好,與同伴合影。爬上爬下已經累了,且時已過正午,才發現我們還有一半的景點沒去。於是草草的逛過了香山寺與白園。
顧名思義,香山寺自然與白香山有關,白園也是。這麼想來白居易很牛的。他的名字幾與數百年的皇家石窟分庭抗禮。文人做到這份上,可以了。話說,長安華清池也少不了他的大作,杭州西湖更是有白堤。“長安米貴,居不易矣,然以卿之才,無憂矣。”關林交通:81路(¥1.5)
票價:¥15(學生票)
推薦指數:★★★★
坐81路到關林。他們倆去白馬寺了,我則在裡面細看。
所謂關林,即關羽的陵墓。按舊禮制,帝王墓稱陵,王侯墓稱塚,百姓墓稱墳,聖人墓稱林。”所以也有孔林一說。《三國演義》中,著名的故事,孫權將關羽首級送與洛陽曹操,曹操厚葬關羽便是在此。說是我國現存唯一的“塚、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築群。
入口處四個大字,“忠義仁勇”。關羽是個神一般的人物,歷史上很難找到一個和他比肩的。黑白通吃,老少鹹宜。不管是朝廷大員,還是鄉野村夫,對其傳說都耳熟能詳。在儒釋道三家都有他的身影且占極重的地位。在黑幫片中,關爺爺也是必須出場的角色。因為家原來是荊州的,所以從小就對關爺爺很親近。但腦海中他的形像還是《三國演義》塑造的。文學這一次勝過歷史了。呵呵,其實好像文學一直能勝過歷史。一直喜歡描述他的一幅對聯:“師臥龍,友子龍,龍師龍友;弟翼德,兄玄德,德弟德兄。”
在關林見到《關帝詩竹》,據說是原碑,這是此次西行第二次見到了。
關羽有個著名的形像是夜讀《春秋》,因此頗有儒將風範,並受到儒家的推崇。所以幾乎每個關帝廟都會有間春秋樓。
此外關林的兩側有個專題展館:歷代的墓志銘。很震撼,第一手資料啊。千年前的石碑。看到了魏碑。呵呵,平素較喜歡這一字體,此時終於見到母版了。
晚餐在洛陽師範學院邊的餐廳吃的,洛陽水席,室友請客,這兒是他的地盤。很奇怪的味道,微酸,不太合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