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長安-西安游記

作者: chuangge

導讀長相思,在長安 想起西安,就忍不住跳出來很多東西:音樂會使人想起《霓衣麗裳曲》,想起許巍、鄭鈞和張楚,作為都是從西安出來的歌者,許巍在他的那首《我思念的城市》裡有著最真切的感受:“為何我總對你一往情深曾經給我快樂也給我創傷曾經給我希望也給我絕望......”文物販子會惦記著那一片片陵地,考古學家念叨著:“乾陵...”歷史學家呢喃著“長安,灞橋” ...

長相思,在長安

想起西安,就忍不住跳出來很多東西:音樂會使人想起《霓衣麗裳曲》,想起許巍、鄭鈞和張楚,作為都是從西安出來的歌者,許巍在他的那首《我思念的城市》裡有著最真切的感受:“為何我總對你一往情深曾經給我快樂也給我創傷曾經給我希望也給我絕望......”文物販子會惦記著那一片片陵地,考古學家念叨著:“乾陵...”歷史學家呢喃著“長安,灞橋”,而我們小的時候異口同聲朗誦著“渭城朝雨浥清晨...”導游們如數家珍、口沫飛濺地講,而老外們則舉起相機不停地拍,外地的中國人到來,想領略那羊肉泡和陝西八大怪,而賣肚兜的大嬸則衝著回民街的老外喊:“哈羅,ten yuan one...”。書院門的店鋪前豎著牌子:“兵馬俑,10元一個。”當然,出自家燒制的袖珍的。

我是晚上10點多到的西安,還在火車上時便看見勾勒出線條的古城牆,雖然小時候爬過開封的城牆,可還是驚訝於她夜幕下的美麗和雄偉。也許吧,作為一個坐落在黃河邊的又是下游的古老城市,開封老得太老了,步履瀾衫,一朝又一代都被泥沙掩埋了起來,又頑強地一次又一次被重建,可終究未能如西安般奪目,在鄭州的一旁,她有些被淡忘了。

鐘樓鼓樓回民街,第一天當然是去鐘鼓樓和回民街了,西安的朋友還得意地問我為什麼鐘和鼓樓這般分布,還告訴我“晨鐘暮鼓”的典故,我衝她一樂,估計她也就現學現賣,知道就這麼多了,顯然沒錯。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城也一樣,當我還在鐘樓旁凝神眺望時,她便拉著雪雪看:看,那個是世紀金花,西安最豪華的商場,聽說前陣子裡面還首次出現了女士立式小便器,好是轟動了一下。嘿,服了她們,她們還真的跑進去要瞧個究竟。有人說,西安是中國最具有男性氣概的城市了,我贊同,且不說那吼了八百裡秦川的秦腔了,單是那鐘鼓樓,大雁塔,便讓人激動不已了,它們無言,它們厚重,它們默默地屹立千年,看秦皇唐宗,看雲卷雲舒,千年歷史,燦爛星河,仿佛都刻進了它們千年的滄桑裡。也許這才是大唐作風,盛唐氣派吧,和歷史上許多急功近利的王朝相比,大唐留給我們的太多太多了,唐人、唐裝、唐詩、唐三彩,她是這個民族歷史的傑作。

回民街是西安市的一個金字招牌了,單看那青石板上穿川不息的各種膚色的老外們便知道了。《史記》中寫臨淄,用揮淚成雨,摩肩接踵來刑客,我覺得形容此地甚好。賈三灌湯包,紅紅酸菜炒米,一個個清真小吃,琳琅滿目。作為一個回族人,我是幸福的,中國號稱世界上最大的飲食王國,我們回回人以不出全國1%的人口數量,清真飲食占據著華夏飲食的重要一面;鄭州合記、蕭記燴面,蘭州牛肉面,西安羊肉泡,洛陽水席,天水老三片,開封第一府,哪一個不是回回人的驕傲?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

大雁塔,追著杜甫、高適、岑參的足跡,終於在傍晚來到了大雁塔下,如果說凱旋門之於巴黎,大笨鐘之於倫敦,金門大橋之於舊金山,那麼大雁塔之於西安了,如果說二七紀念塔代表鄭州,鐵塔代表開封,龍門代表洛陽,那麼大雁塔無疑是這個城市最奪目的一處了,雁塔原是慈恩寺,是唐貞觀太子李治為了追念他的母親文德皇後而建,高60多米,原為玄奘大法師從印度取經回來後,專門從事譯經和藏經之地,後又有數百位詩人進士題詩留念,留下了“雁塔留名”的千古佳話。雁塔廣場建得十分漂亮而不失文化內涵,每一個仿古的燈柱身上都刻了一首唐代詩人在雁塔留下的詩。在白居易和元稹的塑像旁,我特定上前仰慕地“握”手留念,回來之後,我給它取名“我叫慕元白”,也許只有這樣,才能表達出我對他們的萬分仰敬之情,元稹一生,放浪形骸,有浪子之稱,也許詩人的感情世界都是那般地豐富,可我卻對他有深深地同情,浪子的背後,我看到的是他對妻子韋從的深切懷念和此生不絕的愛戀,一首離思,讓人禁不住淚眼婆娑:“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白居易更是覺得親切不已,幼時便是讀著他的“春風吹又生”長大的,洛陽紙貴,只為伊人。

八月的西安,悶熱流火,可是在雁塔廣場的號稱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旁邊,讓我感受了難得的愜意清涼,哈哈,怎一個爽字了得!那時正在放著那首歌-五星紅旗,不知道為什麼, 那時那地,再聽到它,卻是出來沒有過的心潮澎湃。

兵馬俑 終於要動身去臨潼了,去兵馬俑,去華清池。雖然開始時被導游忽悠著去了什麼臨潼博物館啊之類的小地方,浪費了我們寶貴的時間,可是。近了,近了,離大秦帝國的最後一筆絕唱近了。始皇帝的全身塑像就矗立在入口,我們分別在那合影,我想,當你讀到“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的時候,讀到他“奮六世之余烈”的時候,也不能不對我們中國大一統的先驅產生一種對英雄的感嘆吧。呵呵,我等是不生不逢時啊,那是一個天下紛爭的時代,也是百家爭雄的時代,歷史已經給他們准備好了最寬廣的舞台,而他,笑到了最後。也許唯有把他的帝國軍團陪入地下,才無愧於始皇帝的稱謂吧。有人說亞歷山大大帝是那時的英雄,他以三萬之雄,橫掃歐亞非。我想那是他沒有遇見秦的虎狼之師吧。長平一戰,武安君坑殺四十萬,四十萬什麼樣子的軍隊,那是四十萬“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趙子弟啊! 河北人用一道“炸白起”來表達對秦的刻骨仇恨。

華清池 從此君王而不早朝 白居易的筆下,二人的愛情已經超過了君威和妃子的愛戀,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可是,還是逃不脫被掛東南枝的命運。我們在華清池逛的時候,導游特意指給我們看蔣介石當時住處外牆上的一個個彈孔,仿佛霎那間在這裡縱貫千年。捉蔣亭在別處,我們沒有去。想起千年的時候鳳凰衛視專訪張學良的情景,少帥已是蒼蒼的老人矣,一曲松花江上,不禁雙淚垂。西安事變是關系我們民族的一個轉折,帶 給他個人的是四十年的監管之災,可是卻迎來了國共抗日的到來。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張作霖被 國人稱為土匪尚有“張作霖手黑”的勇氣,寧被炸死也不屈服於日本的要挾,為什麼?因為在國難當頭的時候,每一個有血性的男子,都當拔劍而起!什麼個人利益榮辱得失,都是屁大的事罷了。、

碑林 書法是我們文化的精粹,是無聲的力量,是洞穿時空的感染。當我流連於張旭的《斷千字文》、李陽冰的《三墳記碑》、懷素的《千字文》時,竟真切的感到這些人離我是如此的接近,那一刻,我才體會到,真的東西,美的東西,真的有跨越歷史的力量,勾走了我的魂魄。在寧靜致遠碑前,我留影留作紀念,喜歡這幾個字,時間告訴我,一切的喧囂總會是歸於平淡,而美的東西,永遠不死!

昭陵六駿 (1) 之所以把它分開來寫,因為我覺得雖然它們是被陳放在 碑林的,但是那 不是它們的安身之地。看著斷殘的它們,我甚至忍不住想去觸摸它們,它們曾追隨李世民征戰沙場,百戰穿甲;而今,它們只是默默地停在那裡,一聲不吭地.....泰戈爾說泰姬陵是時間面頰上的一滴淚,我想說它們也是,是一滴淚,雖不言不語,讓人看了不忍再看。

當我 來到這座城市的時候,我是那麼地興奮;當我 要離開的時候,我卻是這樣地沉重,讀城,就是讀一部千年的歷史,離開它,仿佛要離開我們華夏千年的過去,那些日子,你終於會明白,誰的脈裡留著炎黃血,歷史是我們中國人的宗教,我們珍愛她,我們也應該無愧於她。歷史是我們中國人的宗教,我們更應該銘記這她,記住,因為,忘記就意味著背叛。注: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後的合葬墓,位於陝西省禮泉縣。墓旁祭殿兩側有廡廊,“昭陵六駿”石刻就列置其中。石刻中的“六駿”是李世民經常乘騎的六匹戰馬,它們既像征唐太宗所經歷的最主要六大戰役,同時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創建過程中立下的赫赫戰功。六匹駿馬的名稱:一是颯露紫,二是拳毛(馬咼),三是青騅,四是什伐赤,五是特勒驃,六是白蹄烏。石刻所表現的六匹駿馬三作奔馳狀,三匹為站立狀。六駿均為三花馬鬃,束尾。這是唐代戰馬的特征,其鞍、韉、鐙、韁繩等,都逼真地再現了唐代戰馬的裝飾。據傳說“昭陵六駿”石刻是依據當時繪畫大師閻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 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馬咼)”兩石,於1914年被國人盜賣到國外,現藏於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余四石現藏於陝西西安碑林博物館。


(雁塔廣場一角)


精選遊記: 開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