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是由環繞著叫台懷鎮的五個山峰組成,分別叫東北中西南,因峰頂平坦,故叫台。台上各有一座標志性的寺院,均提供免費的食宿,游人、香客依次朝拜,叫大轉台。大轉台主要是在山頂上行走,不屬於景區的狹義部分,故不收門票。同時山上也沒有指路牌;沒有標准意義的台間公路;沒有可問路的居民,完全靠認准山頂上的寺院,沿著平坦的山勢直走。台與台之間,東到北要走6個小時,北到中要4個小時,中到西也要4個小時,西到南據說要10個小時。以上時間是按我們近50歲的體力計算,年輕人可能有所縮短。如體力不濟,從東台到北台再到中台後,即可直接下山,進台懷鎮,行程也要4個小時。此時入鎮,已繞開了收費處,可免168元門票。參考了各網站的五台山攻略後,我們夫妻倆開始了自己的行程。晚上8點,乘太原到靈丘的6818次慢車到達五台山站。出廣場右側,在紅日賓館住下,標房50元。洗漱完畢,在斜對面的燒麥館吃了兩籠蔥肉燒麥,每籠10個/8元,味道很好。然後睡覺。第二天早上2點30分起床,2點50分退房,走到火車站廣場,坐上3點發往五台山的班車(此時有一趟北京來的火車到站)20元/人,3點20分開車,4點20分途徑鴻門岩下車。經司機指點,沿著左側的山路上山,認准山頂上的建築物直上。5點鐘到達山頂,此時正好一輪紅日噴薄而出,當天雲彩較少,日出不壯觀,不爽!照相,休息,拜彌勒佛。5點30分齋堂開飯,吃了一碗稀飯,兩個饅頭,一碟鹹菜,舒服!在功德箱裡投了10元錢,上了個大WC,6點鐘離開東台。

(東台晨曦)
回到鴻門岩,穿過公路,沿著清晰可見的小路,認准北台的建築物直走。一路上基本都是在山的脊梁上走,視野開闊,空氣清爽,心曠神怡。抬頭仰望,一片蔚藍,仿佛置身於茫茫的宇宙之中,沒有了時間,也沒有空間,達到了一種無物的境界,不時飄過的幾朵小白雲,又把你打回到了人間,低沉的聲音告誡著:天是有高度的!路上,你還能遇見成群的馬牛羊,永遠不知飢飽的吃著,舒緩的頻率,給人以無欲的和諧。我走近一頭牛去照相,牠也只是懶懶地翻一下眼皮,嘴裡仍然不忘地繼續牠嫩綠的草。我蹲下身子,看著牠慢慢地嚼著,心裡在想:假如哪一天這草變成了紅色,或者說,草本來就是紅色的,喂,老牛,你還會喜歡嗎?這紅色與綠色的恩怨,不知道的亂說,知道的卻一言不發,引得世人爭論不休。

(北台路上)

(舒緩的頻率)
後半程,基本上都是較陡的上坡路了。我們夫妻倆互相勉勵,以北台中午的齋飯為寄托,艱難地攀登著,好不容易爬到了頂上的建築物,走近一看,原來只是《華北脊梁》的牌樓,一個景點而已。離更高的北台還有一個小時的上坡路。其實東台的海拔已經是2700米了,下到2000米的鴻門岩後,山路又幾次把我們拋上摔下,現在又要讓我們回到3000米的高空,實在有背於當今的人本理念。沒辦法,這就是生活,甜酸苦辣皆是味。稍作休息後,鼓足勇氣,最後終於在兩只手的幫助下,於11點40分登上了北台。

(建設中的北台)
此時北台剛剛用完齋。廚房的師傅很好,特意又為我們(還有一對小夫妻也剛剛到)點火,燒了一大鍋卷心菜(包菜)、西紅柿面條;還有一鍋未吃完的鹹菜燒豆腐(很好吃);還有饅頭、花生米;還有香客留下的各種糖果、餅干之類的干糧,最讓我們感動的是:師傅還為我們每人切了一片西瓜(在3000米的高空),阿彌陀佛!我們投了20元,吃飽,拜佛,照相,灌滿水,又上了一次WC。12點40分,認准中台方向,整裝出發。
時值正午,太陽當頭,高原的紫外線還是有點凶,就像拉薩的陽光一樣,是發白的,直接可以改變你的膚色,而且整個朝台路上,沒有一顆樹,一間房,遮陽工具AA制無疑。我們看見路過的專業徒步登山隊員,是用絲巾遮住臉部的,活像個江洋大盜,比我們的草帽陽傘要科學多了。還有,6月的3000米高空,還有積雪,師傅們都是穿棉衣的,停下來的時候能明顯感到高原的大風,所以一件擋風的外套是必須的。另外,在空曠的山區連續十幾個小時的行走,如果是夏天就要考慮雷雨天的風險;台頂上沒有電,如果選擇過夜,輕便的手電筒可以幫助你完成大小WC;在必須通過的灌木叢中隱藏著許多碩大的蟻穴,你要是侵犯了它的領地,那你就慘了;隨身如果有大片的紅色裝備,還要盡量避免與牛群的親密接觸;路上不需要帶許多的水,每個台頂都可以補給,好了。恕不一一詳告。

(3000米的積雪(中台路上))
行得春風有夏雨。經歷了北台的艱難之後,中台的路變得尤為享受,一路下坡,像是有人在推著你走,你只需放眼欣賞被你征服了的腳下萬物,一物之下,萬萬物之上,成就感油然而生,生活在這裡找到了平衡。兩個半小時,來到了一座建築物前,一條大黃狗老遠朝著我們跑來,伏在我們前面一點的必經之路上,狗視眈眈,攔住了我們的去路,後面還有兩條小狗,也狗仗狗勢,來回地游走著,明顯沒有把我們加為好友。嚇得我們大喊主人,主人出來,用一塊磚猛扎大狗的肚子,大狗痛得嗷嗷直叫地逃走了,本想進院子休整一下,無奈,那兩條小狗仍在大門附近游離著,我們不敢冒險,只得未謝主人直徑通過。回頭再看,牆上三個大字:澡浴池。可惜了!
中台的寺院是我們到過的三個台中最規模、最壯觀的,由兩座新建的寺院組成,站在中間環視四周:天空在動畫般色彩的渲染下也變得很新很藍,就像一幅經過了PS的數碼相片,通透而艷麗。當然,要想欣賞到這幅打著嶄新牌的景色,你還需付出近一個小時,攀登急陡坡的努力。我們做到了。後生們,虔誠吧!
下午4點到達中台,休息一會兒後,望著西台隱隱約約的建築,估計還要走4個小時,這意味著最後一個小時我們將在黑暗中行走,風險不可預見,即便是不休息,以急行軍的速度,兩個半小時趕到,也過了6點鐘西台吃飯的時間,考慮再三後,我們決定舉起白旗,向著相反的台懷鎮方向退去。
台懷鎮是目光不及的地方,在寺院的一位大姐指點下,我們先是朝著一座山峰走,再認准山腳下的一座寺院方向下山,寺院旁就是公路,到了公路就等於了完成了探險,即便是天黑了,也照樣可以暢通無阻。問題就出在去寺院的路先是被懸崖擋住,後來到了寺院跟前,又被山腳下大片的樹林擋住,已經觸手可及,連叫喊聲都聽得見了,就是不敢下到樹林裡去,因為萬一走不出來,就會失去方向,迷失在樹林裡。此時,天色已出現了晚霞,頭頂上又是雷聲隆隆,一場雷雨不可避免,怎麼辦?聰明的老婆放棄了目標寺院,朝著公路的延伸方向繼續朝前走。果然不多久,一條隱約得不能再隱約的、已經廢棄了的拖拉機路漸漸顯現出來,我們不敢休息,抓緊腳步,與雷雨賽跑著。九九第八十一難又擺在了眼前,一條手扶拖拉機的路:一邊是山,一邊是斜坡,前面有三頭小牛,後面是兩頭老牛,兩頭老牛我們貼著路邊穿過去了。三頭小牛,我們走的快,牠們也走得快,無法穿越。山上的牛都是散養的,主人要到農耕時節才會上來認領,平時是看不見人的。兩頭老牛敏感到小牛的威脅,明顯地加快了腳步,緊跟在後面,把我們夾在了中間。大約僵持了有20分鐘,終於盤山小路開始拐彎,我們看准機會,趕緊從斜坡穿插過去,搶到了小牛的前面,這才有驚無險。到達公路邊,還有一道一米五以上的護山牆,這已經是小巫了,我們一越而下,踏上了巴適的公路。可以休息了,把相機放到干燥箱裡,填飽了肚子後,撐起雨傘,我們唱著歌,繼續趕路。又走了大約一個半小時,於晚上8點從殊像寺進入了台懷鎮。(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