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次期待已久的旅行,但也是一次匆忙的旅行。很久以來,我一直向往著青藏高原,去年的青海之行只能算是部分地圓了自己的夢想。我為自己規劃了兩條夢想之旅的線路,一條是沿川藏南線到稻城亞丁,另一條是川北-甘南-青藏線,這其中我優先考慮的是後一條。我一直在關注成都青旅的暢游西部網站,上面的有很多青藏、川藏的旅行線路,描述得極其動人,基本上是半自助的方式,比較合我的心意。完全跟團,現在我已難以接受,沒有自由到處購物。徹底背包,到處找車找住宿,我同樣受不了,畢竟旅游不是苦修。但是,從去年5月起,亞丁景區被封閉,我就沒有了選擇的余地,等到今年5.12汶川大地震,使得所有經由成都出發的旅游計劃變得都不太可能,真的讓人沮喪之極。於是只能重新規劃,這次看中的是走青藏鐵路進西藏,結果是,不想跟團卻買不到火車票,想跟團時卻因為晚了一天同樣無票難以成行。可是,假已請好,心已飛走,這時突然在攜程網上看到一篇成都青旅廣告性質的文章,說是稻城亞丁景區已經開放,可以成行,於是馬上報名,在得到肯定成行的保證後,當晚就訂好了無錫-成都,重慶-上海的往返機票。之所以選擇重慶返回,主要考慮到自己沒去過重慶,而且重慶是當時唯一能買到4折回程機票的城市。由於成都青旅的行程安排是稻城亞丁-丹巴-四姑娘山七日游,我的假期有10天,這樣我計劃留給重慶的時間有兩天,足夠了。結果由於臨時增加一天行程去海螺溝,最後的重慶之行成了苦旅,為了省那1折機票!我從成都出發花了18個小時才進家門,苦不堪言,此是後話。稻城亞丁也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四川亞丁和雲南中甸合稱大香格裡拉,由於交通不便,去過亞丁的人要遠遠少於去過中甸的人,這一點只要到攜程上去看看游記的數量就知道了,再加上去年亞丁景區封閉,一年以來,徹底斷了與外界的聯系,現在既然開放,我可不能錯過頭班車,於是打點行裝,向川藏交界處的亞丁出發。第一天 常州-成都 2:40,無錫—成都,小潘送至機碩放場。一切順利,在飛機准點到達前20分鐘,成都雨止。接機至成都青旅簽合約,2380,還算規範。我們的團只有兩個人,和我同行的是趙先生,台灣人,北大旅游規劃博士,已經來大陸十幾年,一個人精,從精神上、物質上都看透了人生。晚餐計劃到市中心的龍抄手總店解決,最好再到總府路、提督街把擔擔面、夫妻肺片等成都小吃一一掃蕩。晚高峰成都無的可打,步行4.8公裡,從洗面橋橫街走到春熙路,一份燉雞抄手、一份夫妻肺片就打消了先前的豪情壯志。當晚入住成都青旅贈送的聖地亞光酒店,這是西藏自治區某個部門在成都開設的酒店,定點接待西藏來成都的客人,酒店裡彌漫著一股藏人的氣息,用成都青旅李劍的話說:這是送的,其余不必多描。第二天 成都—雅安—瀘定—康定—新都橋同行共5人,趙博士和我算是一個團隊,王博士和他的大學老師女友及一個大二學生是一個團隊,3+2的格局,兩輛車,中華和捷達,全程同行,8天兩千多公裡,拉力賽一般,最終的事實證明:雖然都是國產車,但是國產品牌真的不如洋品牌,一路之上,中華前後爆了四次胎。另外一點感慨:現在的博士真的不值錢,隨意組合,竟然就碰著倆。天色陰沉,走成雅高速,雅安以雅雨、雅魚和雅女著稱,與成都相隔不過100分鐘車程,從地理上應該算是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的邊緣。出雅安不遠,經天全縣後,海拔就不斷升高,遠處開始出現大山的影子,這便是大名鼎鼎的二郎山,二郎山的東西兩側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東邊基本還是成都平原的邊緣,而西側則屬於橫斷山脈,天氣也隨著海拔的升高而陡然下降。二郎山原來是川藏線上一個著名的咽喉要道,極難翻越,現在已經修成了國內最長的隧道,在隧道入口處,是我們在本次行程中第一次看到荷槍實彈的武警,當時沒想到在隨後的八天裡,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檢查我們身份證件的武警,從中可以看出藏區的社會治安還是個問題。此外,翻越二郎山不僅是地理上的分界線,同時,也是由漢族聚居區進入了藏族地區。事實上,一過二郎山隧道,就是甘孜州的地界了。翻越二郎山後的第一個縣—瀘定縣就是甘孜州的地界。站在瀘定鐵索橋上,看著腳下的13根鐵索和奔騰不息的大渡河,自有一番感概。到康定穿城而過未作停留,沒能體會到康定情歌中“跑馬溜溜的山”和“一朵溜溜的雲”。出了康定城,道路越發艱難,雖然號稱318國道,但是連東部的縣鄉公路都不如,道路在不斷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大山中向遠處延伸。雨漸漸小了,眼前開始出現大片大片的高山草甸,蒼翠碧綠的草地上開滿了黃、紅、白、紫等各色小花,遠處有各式藏族民居。我可以非常明確地告訴你,七月的草原不是綠色的,而是彩色的,草原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野花,甚至,有的草原遠遠看去一片金黃色。川藏南線所經地區天氣變化十分復雜,天空飄著的雲彩,你不知道哪一塊會在什麼時候給你帶來雨水?天氣不斷在晴、陰、雨中轉換,也引得我等只能祈禱亞丁的萬裡晴空。大約6點到新都橋(康定縣下轄的一個鎮),住宿高原紅酒店,感覺很好。在酒店女主人的指引下,到了新都橋一處牧場。牧場的主人(?但至少是那些牛羊的主人)很友好,讓我們給他的孫子和孫女拍照,還要看我們拍的照片,當時他堅持要我把相機給他(我們溝通有點障礙,他的話我很難聽得懂,只能猜個大概),我非常擔心他會因為我沒經他同意就拍攝他的牛羊而摔了我的相機,遞相機的那一刻,我極度緊張,事實證明是我多慮了。長期以來,在我的心裡,對藏族存在著嚴重的戒備心裡,覺得我們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而且難以溝通,這次的甘孜之行告訴我,我錯了,普通的藏民是非常友善的。這次是我與藏族的牧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感覺到了他們的熱情與友好,也感受到了他們生活的艱難和貧困,也許他們的內心十分滿足。新都橋的風光與傳說中的“攝影家的天堂”有一定的差距,可能和我們到達時有點陰沉的天氣有關,或者這裡不是新都橋最美的地方。從出康定起,海拔慢慢攀升到4000米以上,當時已能感受到高原反應。坐在車裡無所謂,下車拍照,多走幾步或走急點能感到自己的氣喘。新都橋海拔稍低,3700米。到了晚上,太陽穴隱隱作痛,這是我第一次在海拔3000米上過夜。以前最高的是麗江、西寧、昆明,都無任何反應。輾轉反側一夜。第三天 新都橋—雅江—理塘—稻城原本想早起看看晨曦中的新都橋,但是一夜未睡好,再加上天空仍舊陰沉,便沒了這份興致,當時考慮到反正回來時還要在新都橋再住一夜的。新都橋是川藏北線和川藏南線的分界點,新都橋向北經道孚、甘孜(縣)、德格到拉薩,此為北線;向西經理塘、巴塘通往拉薩,此為南線。稻城位於川西南與西藏、雲南交界的地方,去稻城是在理塘折向南約150公裡行程,稻城再向南經鄉城、德榮就可以到雲南的中甸、麗江,即是所謂的大香格裡拉地區,我們這次是走了半個川藏南線後折向雲南方向。今天的路況稍好於昨日,但是天空仍是陰晴不定,晴一陣,雨一陣。出發後仍舊穿行在海拔四千多米的盤山公路上,先後翻越了海拔4412米的高爾寺山、4659米剪子彎山和全程最高的4718米的卡子拉山,高原反應也已從昨日夜裡延續到了白天。窗外可見大片草場,雖然很美,但是已有點審美疲勞,藍天白雲偶爾一現。離雅江漸近,穿行在峽谷中,海拔不斷下降,景色有點像江南的山區。半路有人招手搭車,是一姿色倩麗(難得一見)的藏族姑娘,司機征求意見,我們連連應允。停車後拉開車門,姑娘連忙招呼她的爸爸和侄兒上車。暈倒,我的眼淚在心裡飛,車廂裡充滿了藏族人特有的氣息。到雅江,他們下車,心中一陣輕松。但是藏人下車也帶走了我們的運氣,他們前腳下車,我們同行的另一輛車就爆胎了,而且一次就爆了前後兩只,還好,離修車鋪子不遠,耽誤時間不多。過了雅江繼續翻山,天慢慢晴了,到理塘已是下午兩點多,沿途有幾次被武警檢查站攔下登記。自3.14以後,往返藏區就嚴格起來了。等到了理塘縣城加油時,發現加油站都有武警持槍站崗,街上武警戰士列隊(足有幾十人)巡邏。原來理塘不僅因海拔4014米,而有世界高城之稱,還是七世達賴及十世達賴的誕生地。在目前的氛圍下,離奧運越近,氣氛越緊張。說實話,政府能在目前有限開放藏區旅游,我還是很知足的。理塘也是川藏線上一個重要的節點,川藏公路橫穿縣城,向西經巴塘可達西藏,向南則通往稻城、雲南方向。過理塘向南,風光立即變得和康定一帶不同起來,山回路轉,藍天白雲,一掃過去一天時陰時晴時雨帶給我們的壞心情,停車站在路邊,看著筆直的道路伸向天際,眼前飄著似乎伸手可及的朵朵白雲,那種興奮的心情和去年在青海湖邊上的日月山時差不多。去稻城的路上,海子山是最讓人感慨大自然造化神功的地方,海子山位於稻城與理塘之間,平均海拔4500米,滿山都是大小不一的石頭,鋪天蓋地,公路穿行其中,兩側巨石累累,沿著平緩起伏的山勢一直鋪展到天邊,與我們這兩天看到的高原景像相比,就好像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整個海子山地區還有大大小小一千多個海子,估計這也是海子山名字的由來,海子山的巨石據考證是冰川的遺跡,現在海子山則是高寒濕地保護區。快到稻城時,路過大名鼎鼎的紅草地,這裡可以說是稻城風光的代表之一,遺憾我們來的不是時候,紅草才剛剛長出水面,遠處的楊樹林還是碧綠一片,和照片上金秋季節還是有很大的區別。傍晚時分到達稻城縣,這是一個很小的縣城,只有兩條呈丁字型的街道,很冷清,幾乎看不到其他游客。稻城的海拔是3740米,幾乎和新都橋一樣,所以我的反應也是一樣,半夜時分頭痛醒來後就難以入睡,又是一夜輾轉反側,真是苦不堪言。第四天 稻城—香格裡拉這是全程中最輕松的一天,但是起床時一點也不輕松,於是先去稻城縣人民醫院。熱情的醫生說著我幾乎聽不懂的方言,要幫先量血壓。我說是輕微的高原反應,開點諾迪康(據說主要成份是紅景天)和去痛片就可以了。結果他還是問我來了幾天,還要待幾天,最後開了肌苷等好幾種藥,一共只要21.6元,真的很純樸。我這次在藏區接觸的人都很熱情,看到的都是笑臉。每當汽車開過,他們會向你揮手。你如果說扎西德勒,也一樣能得到同樣的祝福。我真的難以將這些普通的藏民和所謂的藏獨聯系到一起。因為行程輕松,大家早晨很晚才起床。等到出發上路,不知是肌苷緩解了派了作用,還是海撥有所降低,我的高原反應已完全感覺不到。司機把車開得很慢,好讓我們仔細欣賞沿途的美景,這就是所謂小團的好處,一切由自己作主,不必看別人的臉色。稻城—亞丁的景色比昨日理塘—稻城的景色更美,基本上一路下來,風景是越來越美。從傍河邊的青楊林到色拉鄉的草原再到仲堆的溪流,甚至是路邊很隨意的一片開滿紫色野花的草地,都是同樣的美不勝收。通往亞丁的路上,你隨意停車舉起相機,都是江浙一帶永遠也看不到的美景。只有當你看過這樣的風光之後,你才會明白什麼是“大美”。其實我們現在來的季節還不是稻城亞丁最美的季節。稻城最美的是秋季,完全是金色的秋天,色彩層次豐富,美得讓人感動。在到亞丁的途中,幾次看到成片淡紫色的小花開滿路邊的山坡,真是太漂亮了,要知道這完全是天然的,引得同行的MM們一陣陣尖叫著衝到草地中去。今天的行程中,有旅行社贈送的溫泉浴一次,杜鵑谷中的溫泉(甘孜一帶高原是世界上杜鵑種類最豐富的地區,五月份高原上盛開杜鵑)。我出來的比較早,於是和一個當地小伙子聊了起來,這是我在藏區接觸的第三個藏族人,公務員,受過完整的教育,我們之間溝通沒有任何問題。他困惑於極其枯燥單調的工作,整天面對大山。說到藏獨的事,他說普通藏民沒有政治意識,沒文化,也沒法律意識,只要有人給錢,他們什麼都敢干,許多參與暴亂的藏民都是被人用錢煽動起來的。同時他也說了問題的另一面,就是基層干部的腐敗,正是基層干部的腐敗使國家民族政策的光芒難以照到普通藏民的身上。 我們入住的亞丁綠野酒店網上評價很好,但現在空空蕩蕩,其實普通老百姓才是所謂藏獨的受害者。亞丁實際上是日瓦鄉的一個村,我們住的地方就是日瓦鄉,現在叫香格裡拉鄉,離真正的亞丁景區還有30多公裡路程。離開常州已經整整三天了,這才到亞丁的邊緣。下午沒有任何的行程安排,躺在床上看著窗外的藍天白雲也是一種難得了享受。拜上午醫生所賜之靈丹妙藥,今天已沒有任何高原反應了。當然這也與日瓦海拔稍低有關。養足精神,明天去朝拜神山,但願上蒼賜我好天氣吧。第五天 亞丁一日一夜好夢到天明,這是本次旅行以來第一次好睡眠。早晨起來,滿懷對央邁勇、仙乃日和夏諾多吉三座神山的向往,以及對洛絨牛場的期待。抬天看看天空,平添一絲擔憂,有點陰沉不見太陽的影子,於是安慰自己西部高原天亮得晚,一邊向亞丁出發。從日瓦鄉到亞丁村大約還有一小時車程,盤山而上,道路越發難走,到後來完全變成了碎石山路,坑坑窪窪,道上隨處可見山上落下的碎石。沿途有幾處觀景點(川藏公路一過二郎山隧道,每逢風光優美處,均建有觀景台,值得他處借鑒),由於天還陰沉著,我都懶得下車。景區門票價格原來是158元。現在因為只開放龍同壩——衝古寺一段(不開放的是衝古寺——洛絨牛場,正在施工中),所以門票現在是半價80元,同時我們被口頭告知到衝古寺後不得前行,否則責任自負。衝古寺到洛絨牛場這8公裡路程是個由來已久的問題,曾經因為矛盾的激化而導致整個亞丁景區從去年五月一直封閉到今年五月才開放。這段路程原來由藏民提供馬匹讓游客騎馬進去,藏民從中賺取部分馬費(不是全部),但是當地政府為了大規模開發旅游資源,計劃在洛絨牛場造酒店,衝古寺到洛絨牛場建索道,這樣就絕了藏民牽馬的收入,而且破壞生態,要知道在高海拔地區,生態一旦破壞,可能永遠也得不到恢復,當然,藏民不會想到生態的問題,他們只是覺得神山上一草一木都不能動。藏民的意願沒有傳遞、解決的渠道,於是最終演變成激烈的對抗,直至政府徹底封閉景區。現在亞丁景區開放,但是也只開放到衝古寺,游客可以看到日照金山(三座中的兩座,仙乃日和夏諾多吉,央邁勇必須越過衝古寺後才能看到)。不過,據說也有游客步行到洛絨牛場而無人干涉,我們也想嘗試一下。到了龍同壩,天色未見好轉,心情差了好多。花了4天時間才到達亞丁核心景區,卻不得一見崢嶸,心中甚為後悔,昨天那麼好的陽光,卻白白浪費了半天時間。結果碰到兩撥溫州和青島的游客更加劇了自己這種想法,他們都是昨天下午直接住到亞丁村,看到了傍晚時分的日照金山。龍同壩到衝古寺步行還要一個鐘頭,出於對高原反應的恐懼,游客一般選擇騎馬上行,我們也不例外,騎馬上行需花費40元。這段行程的風光有點類似九寨溝,但沒有九寨溝風光漂亮,光有溪流沒有海子,而且幾乎沒有任何旅游輔助設施,如棧道等。人這種東西非常奇怪,九寨溝景區用大巴將游客送到溝底最高處,然後游客沿整潔的木棧道步行游覽,於是有人說不夠原生態,甚至是對自然風光的破壞。可是到了亞丁景區,我又不由得記起旅游開發的種種好處來。沿途隨處可見修建車道的建材,未來亞丁景區的狀況可能會和現在的九寨溝差不多。我想如果能把對原始生態的破壞控制在一個適當的度以內,也是可以接受的。僅僅一日之間,我的觀念就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原因只是為了自己方便,人真的是自私的!很快到了終點的馬站,繼續往上步行十分鐘,就到了衝古寺一帶。傳說寺院已被嚴重毀壞,目前只剩下一片殘垣斷壁,但是我根本未看見任何寺廟,這可能跟我對寺廟沒什麼興趣有關,我是出了亞丁景區才想起衝古寺還沒有看見。衝古寺隸屬貢嘎朗吉嶺寺,前一日,路過貢嘎朗吉嶺寺,團友們進去,我一個人坐在門口曬太陽,我一直認為天下寺廟都是一個樣,如果不信佛,大可不必見廟就拜。衝古寺附近是一處群山環繞的壩子,景色倒不錯,估計洛絨牛場也就類似這樣吧(反正見不著,也只能隨意想想而已)。壩子雖不大,但也綠草如茵,溪流環繞,棧道已初步成形。這時,我們內心所想的就只有洛絨牛場了,反正雪山是看不到了。剛才在來的路上,和牽馬的藏民溝通洛絨牛場的事,他說現在太晚已進不去了,只有住在亞丁村,早晨5點趁景區管理人員沒上班溜進去。果然,在通往牛場的棧道口有工作人員值班,想通過那裡是不可能的了。和一撥青島的游客一起磨了半天嘴皮也是枉然,死了去洛絨牛場的心,自然也去不了同方向的牛如海、五色海,其實縱然可以通行,我有沒有足夠的體力應付來回四、五個鐘頭的步行,也是疑問。余下的選擇就只剩下珍珠海了,上行大約半個鐘頭,沿途在修登山步道,比較艱難。我和趙博士搭識了四個青島的女教師,她們是自行組團走川藏線的,相約下次結伴同行,旅行途中能結識新朋友是一種緣分。珍珠海很小,小的堪比半畝方塘,水也遠比不上九寨溝的海子清澈,但是唯一的好處是正對仙乃日,而且極近。雪山的上半部分仍在雲霧之中,我們決定堅決等下去,一直等到雲開日出。於是在新鋪的棧道上坐下來聊天、午餐。慢慢地雲淡了起來,隱隱約約露出大致的輪廓,一陣激動繼續等。直到雪山露出全部真容,有種不過爾爾的感覺,畢竟正是盛夏季節,雪線已經很高了,與照片上看到的壯觀形像相比,自然有相當的差距。從常州出發開始計算,我花了整整四天,96個小時,行程2500公裡,方得見仙乃日雪山,個中艱辛唯有自知。只有到洛絨牛場才可以同時得見三座雪山,於是原路返回,往夏諾多吉方向進發,但是雲遮霧罩,雖然當地人說會天晴的,我們卻無勇氣繼續等下去,擔心到天黑也未必能看到,想想還是早點返回稻城吧,遂步行下山,就此結束此次遺憾多多的亞丁之行,心中唯一了以自慰的是總算看到一座雪山,總比……返回途中,剛出景區,但見艷陽高照,藍天白雲,簡直是無話可說。山區的天氣就是這樣,所謂十裡不同天,何況這裡還是天氣狀況十分復雜的橫斷山區。可能是由於連續寢食不安,加上高原反應,身體狀況下降,居然暈車了。路過昨天泡過的杜鵑浴溫泉(10元一次,單獨一個房間,估計會是全國性價比最高的),提議再泡一次,出來後才感覺正常,一路直到稻城。第六天 稻城—新都橋原來以為今天將是本次行程最枯燥乏味的一天,因為今天不過是把前幾天曾經走過的路程反方向再走一遍,於是上車睡覺。等快到理塘時,路過甲窪鄉中山小學,只見門口站著兩排盛裝的小學生,舉著隊旗,拿著樂器,像是在歡迎誰。下車一問,鄉民戲言等溫家寶視察。見門口有一石碑,上書“四川省中行青年志願者……”,遂以“天下中行一家”套了一下近乎,一貌似校長者表示歡迎參觀,這才知道學校在舉辦慶“6·1”活動,想是當初忙於抗震,未及操辦。門口的孩子們都穿著民族服裝,化過妝。這是我在藏區第一次看見干干淨淨的孩子,為他們拍了些照片。男孩子爭著要拍,女孩子則害羞得低著頭。理塘唯一的行程安排是長青春科爾寺,這是甘孜州最大的黃教寺廟,有“康南佛教聖地”之稱。參觀這座寺廟徹底推翻了我對藏傳佛教的誤解,去年的青海塔爾寺給我留下了非常不好的感覺,連帶對藏傳佛教也沒有任何好感,這次行程中的長青春科爾寺我也表示不想進去,而前天安排參觀一所寺廟(貢嘎朗吉嶺寺),我根本連門都未進。進寺門沒一會兒,我就感覺到了不一樣。這裡每一個喇嘛都非常友善,讓我們拍照,看我們的相機,回答我們的問題,允許我們到他們的正殿看他們做功課,甚至允許在殿內拍照。你去對照一下塔爾寺,就知道科爾寺的喇嘛是多麼的友善了。一座不大的寺廟,我們停留了一個多鐘頭,走的時候真是依依不舍,一步三回頭。期間,我給一個小喇嘛拍照,他很害羞,半低著頭,露出極其純真的笑容。這是未經世俗污染的明淨的笑容,讓人永生難忘。出寺門,一個身穿黃色袍服的喇嘛主動和我們握手打招呼。一般在藏區,人們問我們的第一句話總是“你從哪裡來?”,他也不例外。簡單交談後,得知他就是長青春科爾寺的住持,當秋·仁波切,仁波切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活佛的藏語稱呼。這是一位現代的活佛,名片上手機號,不僅有移動的,也有聯通的,還有網址。活佛很熱情,他還告訴我們,他和絕大多數藏民都反對藏獨。看來這是一位民族團結的受益者。此外,在寺門口還有一處非常精美的彩繪碼尼堆,碼尼堆在藏區並不罕見,但是這種彩繪的碼尼堆還是第一次看見。碼尼堆上的石刻用色非常鮮艷,石面上刻得都是佛像、六字真言、經文等。由於所用顏料是自制的礦物顏料,歷經日曬雨淋而不變色。下午途經高爾寺山,這裡海拔超過四千米,抬頭四望總有烏雲、白雲可見,只是你永遠搞不懂哪一片烏雲會飄到你頭上。一邊是艷陽高照,可路邊居然還有尚未化掉的雪跡,我們在山上就親身經歷了轉瞬間的陰睛變化。剛剛還是太陽當空,頃刻間居然雷聲隆隆,大雨如注。雨稍小,山谷中突現彩虹,相當激動,冒雨衝下車拍照,我已經完全不記得自己上次看見彩虹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更不知下次再見彩虹是何時?回到新都橋才5點鐘,原想再找地方感受一下“攝影家的天堂”。可是剛到酒店,老天又下起雨來。總之,這次對新都橋感覺一般,也許是我們沒找對地方,也許時間不對,也許是天公不作美。第七天 新都橋—塔公—丹巴淅淅瀝瀝的雨下了整整一夜,半夜頭痛起床吃藥,到高原已有幾天時間,但一直不能適應。晚上少吃一粒去痛片,就捱不到天亮,看來今後我要少安排長時間的高原旅行,好在今天離開新都橋以後,將徹底告別高原地區,無論明天的四姑娘山,還是後天的海螺溝都不會再有高原反應。早晨,離開新都橋時,天空仍下著小雨。出新都橋折向北是川藏北線的起點。慢慢地,雨小了起來,路邊的景色很美,草原開滿成片的紫色小花。7月的草原並不是單純的綠色,有的草地整片都是金黃色,遠看還以為是油菜花,我估計新都橋的美景主要是在新都橋往塔公草原方向。新都橋往北不遠就是塔公草原。塔公是藏語“菩薩喜歡的地方”,說實在話,看了將近一個星期的各式各樣的草原,雖極美,但大同小異,到了此刻,對草原已經審美疲勞了。縱然菩薩再喜歡,我們也沒多少熱情可以投入了。路過有“小大昭寺”之稱塔公寺,進去參觀,塔公寺很小,哪知正好碰上一年一度的賽馬大會。開賽前的儀式在塔公寺內進行,由兩位喇嘛主持,喇嘛騎在馬上長篇大論,幾十個馬主人牽著自家打扮得花花綠綠的馬匹在一旁等著。我反正是一句都沒聽懂,問邊上的藏人喇嘛講的啥?答復極其簡潔,就兩字:範本,只是不知什麼範本。總算等到儀式結束,馬主人牽著馬在眾人的歡呼聲中依次衝出塔公寺,我們也跟著衝到草原上看賽馬。只見幾十匹賽馬從起點衝出去,遠遠的看個依稀,以前只在電視裡看過,今天也算是開了一個眼界。塔公寺後一座高大的山坡上,布滿了五色經幡,只教人感嘆宗教力量的偉大。從塔公向北到八美,左拐繼續川藏北線,經昌都可達拉薩,川藏南線、北線之間的甘孜州和西藏的昌都地區就是以前的西康省地界,這裡生活的主要是康巴藏族。八美右拐就通向丹巴,這段路海拔不斷下降(丹巴海拔區不足2000米),道路一直沿著一條不知名的河流在峽谷中穿行,景色倒和江南一帶相似。車過八美,雨漸漸停了,中午時分到達丹巴。丹巴位於甘孜州東部,是嘉絨藏族的主要聚居地,以藏寨、碉樓和美女著稱。其中丹巴美女傳說是因為西夏王國被蒙古所滅時,大批美女從甘肅逃到丹巴定居生息。這次到丹巴,從甲居藏寨的導游降措拉姆那裡學到了不少有關藏族的知識,都是我以前所不知道的。比如我們去的康定—理塘—稻城(甘孜州的草原牧區)屬於康巴藏族,而丹巴一帶則是嘉絨藏族(此外還有白馬藏族、安多藏族等)。康巴藏族從事畜牧,民風剽悍,在藏族中以體格最魁偉、性格最豪放、服飾最華麗和文化最豐富而聞名。而嘉絨藏族從事農耕,由於離漢族聚居區很近,基本已漢化。僅從外貌上已很難區分嘉絨藏族和漢族,所謂丹巴美女,我看和漢族沒什麼兩樣。甲居藏寨位於丹巴縣城外六公裡處,沿小金川河谷西行,盤山而上,片刻便到。甲居藏寨有一百多戶人家,在相對高差近1000米的山坡上沿山勢而建,從河谷到山脊都能看到一幢幢漂亮的藏式房屋座落在綠樹叢中,雪白的外牆在陽光照耀下分外醒目。為了更多了解藏居知識,我們特意在景區請了一個導游,藏族姑娘降措拉姆,她有著你難以想像的開朗與大方,她帶著我們參觀了整個藏寨。當我們表示想看看藏族服飾的時候,她叫來了一個小姊妹兵增拉姆,一個和她一樣大方的藏族姑娘。當我們離開藏寨時,彼此熱情地道別,那一刻,你只能感受到漢藏一家(當然是指嘉絨藏族了)。回到丹巴,見天色尚早,遂和趙博士在不大的丹巴縣城轉悠起來。果不其然,真的是美人谷所在的地方,街上有很多漂亮的姑娘,不僅相貌好而且身材普遍高挑,很是飽了一番眼福,只是我們的形像差了點,有點像狗仔隊。今天和成都青旅商量後把本次行程進行了部分調整。原來明天游覽完四姑娘山,行程就結束了,考慮到難得來四川一次,何不把附近的海螺溝加進來,這樣將增加一天行程。幸好,我的返程機票是星期日下午15:25重慶—上海,有一天機動原本准備游覽重慶的,這下得留待下次了。還是通過成都青旅,預定20日上午到重慶的城際列車,12點到重慶,出站就得直奔機場,早知如此,我還不直接從成都飛無錫算了,這就是為海螺溝冰川付出的代價。第八天 丹巴—四姑娘山—海螺溝早晨,從丹巴出發,沿小金川峽谷經由小金縣城到達四姑娘山。沿途路況極差,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走錯了路。四姑娘山有長坪溝、雙橋溝和海子溝三個景區組成,三條溝景色奇麗壯美,各有特色。由於時間有限(可供我們支配的時間只有半天),我們當天的游覽計劃是雙橋溝景區,這是三條溝中唯一可以乘觀光車而不用騎馬的,景區主要以雪峰、牧場、草地、森林等為主,是四姑娘山最美麗的溝(?介紹所言,存疑!理論上,越難到達的地方,風光越美)。 當我們到達四姑娘山雙溝橋景區大門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甚至認為走錯地方。景區門口空空蕩蕩,連售票處在哪兒都找不著。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人員一問,原來5.12大地震□□,四姑娘山景區已經封閉,不再接待游客。那位接待我們的工作人員是個可愛的姑娘,體諒我們這些遠道而來的客人,表示可以免票放我們進去。她和另一名工作人同商量後,讓我寫了一份責任自負的說明,就放我們進行游覽了。 我們的運氣實在是太好了,諾大的雙橋溝就我們一撥游客。我們也無需乘坐景區觀光車(當然也無觀光車可乘),自己開車進溝,這是以往任何游客都無法享受的待遇。什麼地方覺得美,隨時可以停車拍照。更絕的是,今天的天氣特別好,就是那種“藍藍的天上白雲飄”。從進溝的那一刻起,伴隨我和趙博士的就是不停地喊停聲,徐師傅不斷地停車讓我們拍照。從剛進景區我們就可以遠遠地看見藍天映襯下的雪山。我們的行程也非常簡單,就是向著遠處的雪山進發。四姑娘山的景區設施建設也很完善,一條整潔的道路沿著溪流向雪山深處延伸(剛入景區一段道路上有巨大的石塊,5.12大地震的產物,尚未清理),路旁不斷有溪流、草地、牛羊、雪山等風光印入眼簾。整個道路大約長30公裡,是一條名符其實的風光大道,美不勝收。更關鍵的是,如此美麗的景區在這個特定的時間段只向我們幾個人開放,簡直無法想像。我那一刻的幸福感受難以用語言來形容。一路開開停停,用了一個多小時,我們終於抵達了雪山的腳下——紅杉林景區。站在景區中間,你的左、中、右三個方向都是雪山,我們完全被雪山所包圍。湛藍天空映襯下的雪山顯得格外聖潔,上蒼在那一刻把在亞丁留給我們的缺憾加倍補償了,於是我們所能做的就只有舉起手中的相機。因為景區尚未開放,沒有導游,所以對四姑娘山的相關典故,以及景區周邊雪山情況不甚了了,有點小遺憾。午飯後的任務就只有趕路,這次我們的稻城亞丁之行,耗時八天,行程2500公裡,平均每天在200-400公裡之間,出了雅安全是山路,而且是路況極差的山路,原本以為離成都越來越近,路該好點了,哪知下午翻越夾金山時,路況更差,不斷聽到地面石頭碰撞汽車底盤時發出的令人恐怖的聲音,真讓人擔心不知什麼時候汽車突然就會趴下,還好,最後趴下的又是那輛中華駿捷,真是替中國人丟臉,事實證明,捷達是輛皮實的好車。翻越夾金山後,經寶興(中國最早發現大熊貓的地方,現在是中國最大的漢白玉產地)和蘆山、天全,再次自東向西穿過二郎山索道,直到晚上九點多鐘才到達海螺溝所在地瀘定縣磨西鎮,入住溝口的明珠花園大酒店,這是一家三星級酒店,也是我們全程入住條件最好的酒店,出酒店們即是海螺溝景區售票處,一步之遙。第九天 海螺溝—成都畢竟是星級酒店,自助早餐也比前些天好很多,所以外出旅行盡量不要在住宿上節約,我們住的是兩層別墅,旅行社的報價不過160。海螺溝景區和我們剛去過的稻城、丹巴、四姑娘山不一樣,游客要多好些,當然與往年的熱鬧景像相比還是有較大差距的,現在,一般游客根本不願意到四川旅游,而不管那裡是不是震區,這倒剛好滿足了我們這些膽大的旅友,花相對較少的錢,享受相對較高的品質,幸福啊!海螺溝景區內正在修路,觀光車只在早晨8:30之前發出往三號營地,過時不候。那個路真的叫難於上青天,8點出發,用時70分鐘到達山上的三號營地。海螺溝冰川是貢嘎山東坡眾多冰川中的一條,尾端伸入到原始森林區達6公裡,形成冰川與原始森林共生的獨特奇觀,冰川最低處海拔只有2850米,是地球上同緯度的冰川中海拔最低的,同時還是我國已知最大的冰瀑布,高1080米,寬500-1100米,雄偉壯觀。海螺溝還是我國唯一一處正式對外開放的冰川公園。這一天,我們的運氣還是特別的好,又是一個大晴天(景區工作人員告訴我們這樣的好天氣極難得一遇),我們乘索道到達四號營地時,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到湛藍天空映襯下貢嘎雪山,貢嘎山號稱蜀山之王,海撥7556米,是四川最高的山峰,也是世界第15高峰。貢嘎山的神奇並不完全在於他的絕對高度,而是相對高度,從山下海撥只有1300米的大渡河算起,貢嘎山在水平距離29公裡內相對高度達到了6200米,這在世界上也是極為罕見的。從這一點上來說,貢嘎山的雄偉壯麗一點不輸於珠穆朗瑪峰。由於我的誤判,差點錯過與冰川親密接觸的機會,當時我站在四號營地,向下眺望,只見山谷之間,一片灰黑,我以為這是冰川消退(畢竟已是盛夏季節)後留下的山石,便不願意再走下去。後來在趙博士的一再堅持下,我才走下去,等到靠近時才發現,原來那些灰黑的東西竟然就是巨大的冰川,至於為什麼冰川的下端呈灰黑色?我也沒搞懂,但是冰川的上端肯定是白色的。我們在四號營地停留了一個半小時後乘纜車下山,在纜車上回望貢嘎山主峰已是一片雲遮霧罩的景像,可憐下午登山的游客,錢沒少花一文,卻是什麼也看不到。到三號營地再乘車返回溝口,先後過二號、一號營地,但未作停留,這兩個營地主要是溫泉所在地,海螺溝的溫泉非常有名,好些都是露天的,最牛的說法是在冬日飛雪的時候,泡在溫泉裡看貢嘎山。途中經過草海子,因為想到了九寨溝的海子,以為相差不多,所以想稍作停留,在司機和導游的介紹(曰:啥也沒有)後,我們放棄了下車步行一段的念頭。回到溝口才下午兩點,立馬踏上返回成都的路程。這時,我發現回到成都不過晚上七八點,我完全可以連夜趕到重慶,或者干脆在火車上買張臥鋪過夜,這樣我就可以有半天時間逛逛重慶。為此,熱心的趙博士還特地幫我設計了重慶半日游路線,但是當我晚上八點多趕到成都火車站時,卻得知當晚的火車居然連站票都賣完了,我終於知道不僅中國是個人口大國,四川更是個人口大省,雖然經歷了地震,人還是很多。沒有別的選擇,在成都只有趙博士能收留我。出火車站,打的,兩個出租車司機都一臉純真地對我說:確實不知道洗面橋橫街在什麼地方,即使我告訴他們就在武侯祠邊上,他們仍舊一臉的茫然。等我背著沉重的大包一路走到專門的候車點(那裡有人管理,怎敢拒載!),司機一言不發就開車時,我知道我上當了,做了一回四川人所謂的“瓜娃子”。我一向對成都這座城市很有好感,但是對成都人尤其是成都男人素無好感,當然這有點矛盾。經此事後,很有點難過,我們曾經不止一次為震後的四川人民捐款,但是結果四川人民就這樣對待我們。你不能說這只是少數人,再說哪裡都難免,可是,對我而言卻是100%。回到酒店,和博士去錦裡逛了一圈,雖說這只是一個仿古的街道,已是晚上十點多,但是其熱鬧的程度一點不比我兩年前來的時候差。第十天 成都—重慶—上海—常州這天行程是最累的,出來已經十天,這是我從來沒有過的,以往最長的記錄是七天。歸心似箭,沒出息,還是個戀家的人。
早晨6點離開酒店,8點的火車,12點到重慶,5點半到上海浦東機場,7點上海火車站,10點的火車,進家門已是半夜。檢點本次旅程,由於選擇的時間、地點都不錯,所以應該算是一次成功的旅程,全程費用控制在5500元以內,還是比較合理的。唯一的遺憾就是亞丁的天氣不是太好,還有就是沒能在重慶停留,我的朝天門半日游只能留待下次了。二00八年七月二十八日

(海子山的雲)

(通往亞丁的天路)

(長青寺害羞的小喇嘛)

(四姑娘山)

(蜀山之王-貢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