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斛夏日,兩湖煙雨之八

作者: 晚來

導讀風雨文昌閣文昌閣,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廟宇。不知是香火漸落,廟宇成了學校;還是學校借用了文曲星的好兆頭,反正很早以前,便有了文昌閣小學。今日的文昌閣小學,因著是沈從文與黃永玉的母校,而成為鳳凰一景。在某一日的下午,我啟程前往文昌閣。小學依山而建,坐落在古城外某條小巷子的盡頭。網友經歷中“閑人免進”的大門此刻卻是通行無阻。呵,原來那麼剛 ...

風雨文昌閣文昌閣,是供奉文昌帝君的廟宇。不知是香火漸落,廟宇成了學校;還是學校借用了文曲星的好兆頭,反正很早以前,便有了文昌閣小學。今日的文昌閣小學,因著是沈從文與黃永玉的母校,而成為鳳凰一景。在某一日的下午,我啟程前往文昌閣。小學依山而建,坐落在古城外某條小巷子的盡頭。網友經歷中“閑人免進”的大門此刻卻是通行無阻。呵,原來那麼剛好,碰上允許家長接送的放學時間。於是,收起手中的地圖與相機,晚來同學搖身一變,成為湘西鳳凰某小學生的“家長”,大搖大擺地進去了。學校一如想像般古老,參天的樹木,空曠的禮堂。教學樓連著長長的回廊,回廊前種著碧翠的芭蕉。拾階而上,身側是長滿青苔的牆垣;柳暗花明,眼前是一池無人的荷花。你只覺得,注定,這便是一個能成長出詩人與畫家的地方。校園內早已有許多家長在等候。雖說鳳凰已漸漸成長為一個現代化的小縣城,家長們卻仍是一付具有“湘西特色”的打扮:黝黑的肌膚,手中的草帽或蒲扇,腳上踏一雙蒙了灰的拖鞋。他們那麼大聲,那麼開心地談論著各自的兒女或是今天的工作,他們不會為自己的孩子進入的大師的母校而抱著同樣的期望,他們不用因為校園裡刻著沈從文的文章立著黃永玉的雕塑作品而附庸風雅地談詩論畫,他們是最樸實不過的湘西人。有小朋友唱著最新的流行歌曲從我身邊跑過,我突然覺得,也許蘊育了大師的並不是校園古老的風景,而是湘西人這份平安,快樂,腳踏實地做好自己的心情。誰知道,再過幾十年,在這些唱著流行歌的小朋友裡,有沒有誰,不期然地,成為我們心中的大師。



(1)



(2)



(3)



(4)


精選遊記: 鳳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