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牆,兵馬俑,佛指舍利讓西安吸引著無數的腳步。用了33的裡程還了去西安的來回機票(狂喜),獨自前往。7月21日的西安天降大雨,下午6點過到了鹹陽機場。從鹹陽機場到鐘樓大概需要一個小時,穿過厚厚的城門,西安的古樸厚重就在眼前了。入住錦江之星騾馬市店,精巧潔淨的房間,地處市中心步行街,走路到鐘樓就兩三分鐘的樣子,外面有很多公交線路,交通很便利。
雨沒有停的意思,逛回坊成為好的選擇。從騾馬市步行到鼓樓後面的回坊(回民街),真是人擠人,肉擠肉(羊肉太多)。走走看看,看到了賈永信柿子餅,賈三灌湯包子,紅紅酸菜炒米,平娃烤肉等等大名鼎鼎的吃店。但是看了看,感覺這些在網上出名的地方,大都是游客光顧,基本沒有本地人,決定往回民街的深處看看。走進一條小巷“西羊市”,不遠就看見賈三灌湯包老店,本地人多些,進去嘗嘗。牛肉羊肉的都來一屜,酸梅湯一杯,盡量找年齡小的服務員去取包子,態度要好一點,不然的話你可能會很驚訝其他服務員的風格的。包子,我感覺挺好,皮很薄,湯很多,就是需要小心捻起,沾沾醋,一口一個比較舒服。出門往前走,“天下第一碗”羊肉泡饃到了,人氣很旺。來一碗,掰饃是一件很累的事,饃很硬,又要掰的很小,過程不說了,掰完後領牌煮饃。不一會兒,一碗有羊肉,粉絲的泡饃就到了,趕緊嘗嘗,一個字“鹹”。羊肉沒有膻味,粉絲很筋鬥,糖蒜挺好吃。羊肉泡饃的味道並沒有想像中的鮮美,可能是口味的不同。繼續走,一家無名烤肉入了法眼,幾群學生圍著桌子正喝著“冰峰”吃烤肉,看樣子很誘人啊。來20串烤羊肉,其實也是比較鹹,比較干,有點香,還可以吧。吃到這裡肚子很漲了,西安的面食量比較的大,一個人吃不了兩樣就會挺起了。
回民街上有很多賣蜂蜜粽子和鏡糕的小攤,蜂蜜粽子很好吃,香香甜甜,裡面還有豆沙。鏡糕在西羊市後面有一家比較大的專賣店叫東南亞鏡糕,隨時都在排隊,兩只竹簽串起一個米糕,上面灑上各種味道的果醬果脯,一種小甜點挺好吃的。黃桂柿子餅和江米糕都是油炸的小點。黃桂柿子餅據說是有柿子頜在面裡,然後包各種餡兒,下油鍋,最後到你的肚皮裡。江米糕是糯米粉包了豆沙餡兒,炸出來的小吃,很脆很香很甜。回民街上這兩種糕到處都是,我沒有吃出各家有多大的區別。
肉夾饃可能是每個到西安的耍客必嘗的東西了。回民街幾乎每個店鋪都可以提供肉夾饃。逛了幾條回坊的街,在離大學習巷不遠的地方有幾家集中賣腊汁牛羊肉的小鋪,每個小鋪前都是當地回民排隊,正在往饃裡夾肉。我也順著一路排著好不容易排到了,老板卻問“你的饃呢?”當時就傻眼了。老板說這才是正宗肉夾饃的吃法,買正宗的饃然後到正宗的腊汁肉店去夾肉。幸虧後面的好心人讓了一個饃給我,看著紅亮亮的腊汁牛肉夾進饃裡,接著是一小勺汁水,哎呀 口水啊。價錢看你夾肉的多少,一般6塊左右。這種吃法很地道,比其他賣整個肉夾饃的,好像更有回坊本土特色。不過一個肉夾饃實在是很大,不過肚子再漲也要繼續把它消滅。
已經吃了很多東西了,雖然花樣不多但量太大了。再逛逛,活動活動肚皮。突然,滿耳的蛐蛐聲,順著聲音去,一條小巷全是賣蛐蛐的。蛐蛐的洋房,別墅,玩具,洗漱用品,哈哈哈 真好玩,第一次見到,開了開眼。蛐蛐巷的盡頭有一個清真寺,但是關門的,外面看看,沒特別的。旁邊一個做饃的工坊出現了,這家的做的饃都是超級大的,和小桌面一樣,饃從地上一直壘到了屋頂,兩個帶白帽的師傅正忙活著從爐裡取出這些大饃,向地上摔,“呯,呯,呯”, 以後吃饃一定要聞聞有沒有泥巴味道,有這個味道的話,那你就中獎了。
回坊的街有很多,出了著名的鼓樓後面的那條回民街,大皮院可能算是大家談的比較多的。在回坊逛著逛著,就來到了大皮院,見到大皮院就想起了大家推薦的“定家小酥肉”,左看右看,在大皮院的中間一個很小的店面,找到了它。進去老板就問“羊肉還是牛肉,要飯嘛” 當然羊肉啦,還是要一碗飯吧,回坊的東西都比較鹹。上菜速度那是驚人的,還沒看清來人,一盆羊肉就在眼前了。羊肉做的酥肉,放在湯裡燉的,一盆羊肉實際上是一盆帶湯的酥肉。湯色很濃,羊肉很酥爛,金黃,金黃的,肉特多,加上幾勺辣子,味道還行。不知不覺在回民街逛了幾個小時了,吃了一肚子的清真,也該去買點紀念品了。來到賈永信買了酸梅粉,油茶,石子饃。到了西北樓,買了些石榴糕,狗頭棗。收工,回錦江之星睡覺,准備明天去兵馬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