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克騰的夏天

作者: 木吉他

導讀 我已准備好一切,要逃離這炎炎夏日中的城市。我已准備好一切——只差一張火車票。 五日內前往赤峰方向的火車票全部售罄,鮮花開遍的塞罕壩離我越來越遠。 當我已決定放棄,才發現慕容逃離的決心比我更強。有了慕容的四驅切諾基2500,我們就有了在草原上縱橫馳騁的本錢,於是一次簡單的塞罕壩周末度假之旅變成了單車自駕行,目的地又從單一的塞罕壩變成了環游� ...



我已准備好一切,要逃離這炎炎夏日中的城市。我已准備好一切——只差一張火車票。

五日內前往赤峰方向的火車票全部售罄,鮮花開遍的塞罕壩離我越來越遠。

當我已決定放棄,才發現慕容逃離的決心比我更強。有了慕容的四驅切諾基2500,我們就有了在草原上縱橫馳騁的本錢,於是一次簡單的塞罕壩周末度假之旅變成了單車自駕行,目的地又從單一的塞罕壩變成了環游內蒙古克什克騰旗——當然這是後話了。

D1:北京——塞罕壩

【路書】

以北五環京承高速收費站作為0公裡處;

64.8公裡,到達密雲,駛出京承高速(收費35元);

走京密路往古北口方向;

136公裡,巴克什營收費站(收費10元),過收費站500M後左轉再次走上京承高速;

192公裡,承德市雙灤區出口,轉入一條支線高速;

200公裡,出雙灤支線高速(收費30元),過橋後穿過市區往火神廟方向前進,見圍場-火神廟岔路(環島)按照路標指示左轉往圍場方向;

247.6公裡,韓麻營收費站(收費10元);

326.8公裡,四合永岔路,直行往圍場(左轉往四合永,右轉往赤峰);

340公裡,圍場縣岔路,有景區標志,按照標志直行(左轉是進縣城的路);

353.2公裡,岔路,從此右轉,前往棋盤山方向;

400.8公裡,到達森林公園售票處;

440公裡,到達界河售票處;

447公裡,到達紅山軍馬場。

這一日的行程自下午17:20出發,到次日凌晨一點多方才到達。

D2:最長的一天。

夏季在壩上攝影的日子真是非常漫長。

日出時間大約是凌晨5:00左右,日落時間則是晚上7:30,我們只在上午10:00以前和下午3:00以後駕車在各攝影點之間穿梭,中午的時光則懶散的消磨在飯館中。平時北京朝九晚五的日子過得飛快,在這裡時間卻可以大把的揮霍。

壩上正值花期,金黃的油菜花、橙色的金蓮花、紫色的百步根和很多不知名的小花是這裡的主人,草原不再是綠色的,而是成為了五彩繽紛的花的世界。

從軍馬場向樺木溝方向走一條草原上的岔路,行不多遠,我們的切諾基就淹沒在原野上漫天漫地的黃花之中。

我們沒有找到三拐子溝壯觀的千畝油菜花海,大概是走得還不夠深吧。

塞罕壩處處皆風景,或許本不必刻意追尋。


下午,我們駕車來到了樺木溝村附近的蛤蟆壩,這裡是眾多影友拍出過大片的一個美麗的谷地。

蛤蟆壩的美,在於平坦中帶有緩慢的起伏線條的美麗草坡,與那些錯落分布其間的樹木。每當夕陽時分,側逆光點亮了樹葉的邊緣,又留下了樹木長長的影子,那片廣闊的壩子就成了一幅巨大的風景油畫,影友可從容的掇取任何部分,組成自己需要的畫面。



這也是我在內蒙古的三天內唯一一次在還算比較理想的光線下找到拍攝機會了,夏日的草原上空總是蒙著一層水氣,陽光本就不太通透,早晨霧氣更甚,日出時分總是有光無影;中午陽光強烈直射,同樣不宜拍攝;唯晚上四點到五點之間,往往有相對銳利的光線從雲層中鑽出來,可到傍晚時太陽就會被雲完全遮蔽。行程中,我一直沒有找到日出日落時紅色、金色的完美光線。

日落後,我們在蛤蟆壩的草坪上支起鍋子,飽餐火鍋,入夜後又抬頭仰望銀河,追尋流星劃過的痕跡。這美麗的地方可以算是今年以來我所住過的最美的營地了。


D3:遠征

在樺木溝村早餐時,由於一張照片的間接影響,我們旅途的性質從休閑與攝影變成了遠征克什克騰的深處。

那是餐廳裡懸掛的一張著名的壩上攝影師張吃所拍攝的照片,在廣闊無垠的草原上,一群馬兒在低頭吃草,遠方的雨雲壓得低低的,一派天蒼蒼野茫茫的北國風光。

我們從爭論這張照片是否在塞罕壩拍攝開始,最終改變了我們的目標。我說至今還沒有見到真正無邊無際的大草原,慕容說他對塞罕壩已經有點審美疲勞,飯館老板說這裡根本不算是草原,更美的草原還在內蒙的深處,於是塞罕壩北部的達裡諾爾便成了我們新的目的地。

“達裡”,在蒙語中是“海”,“諾爾”是“湖”,“達裡諾爾”的意思是“像海一樣廣闊的湖”,漢人稱之為“達裡湖”,光是這名字就夠煽動起我們的好奇心了。

從樺木溝出檢查站,我們的車沿著極好的柏油公路飛馳。內蒙境內的主要公路雖不是高速卻勝似高速,往往筆直的通向天邊,使人有即將起飛的錯覺。

過了克旗的首府經棚縣,眼前就是我未曾見過的無邊無際的草原了,目光所及處再沒有山岳丘陵,草原的盡頭仍是草原。

這裡是貢格爾草原。

這一帶的草原已經嚴重退化,有明顯的沙化跡像,只有河流經過的地方可以見到深綠色的茂密草叢,而草原的大部分面積僅被稀疏的淺綠色覆蓋著。

途中停車拍照時遇到了一隊來自沈陽的影友,他們告訴我們說克旗最值得去的目的地是阿斯哈圖的石林,夕陽下在石林可以拍攝出非常美麗的照片。

僅此一句話,將我們旅途的性質再次從遠征變成了越野。

前往石林的岔路是一條尚未完工的沙石路,我們在岔路口猶豫再三,還是禁不住誘惑一頭扎了進去。

經過十公裡左右的沙石路面後,由於主路施工的影響,我們被趕到了草原的便道上,路況極差,車速一下子降了下來,我們的越野車在顛簸的路上發揮了最大的功效,所到處拖起塵煙一片,像電視裡播放的達喀爾拉力賽一般。

我們所未曾想到的是,這糟糕的路面持續了至少60公裡,從拐入岔路開始,到阿斯哈圖為止爛路占了一半,130公裡路程用了超過6小時的時間才走完。

最令人郁悶的事還在後面,到了阿斯哈圖,太陽已經西斜,正當我們准備籌劃石林露營的時候,發現景區已經下班不再售票了,而次日早晨的票要到7:00才有的賣。

這130公裡路程算是白費了。

【路書】

以樺木溝村作為0公裡處;

95.7公裡,經棚,左轉上303過道;

142.2公裡,阿斯哈圖岔路(直行往達裡湖,右轉往阿斯哈圖石林),我們右轉前往阿斯哈圖方向;

175公裡,到達白銀敖包,這是沿途中的一處旅游接待點,過白銀敖包不久見岔路走左岔(標志是有一個中石油加油站,這個岔路很容易搞錯,右路是前往黃崗梁景區和一個鐵礦的,我們就是走出30公裡,到達了鐵礦才發覺這個錯誤的);

218.5公裡,岔路,走左路;

254.3公裡,石林岔路,此處右轉前往景區;

272公裡,到達阿斯哈圖石林售票處。

D4:浩瀚的達湖

若不在阿斯哈圖石林景區停留,售票處可以為車輛開過山條,只要25分鐘之內從景區穿過就不需要購票了,這一點比起內地很多攔路售票的景區來說還算是比較厚道。

沒有了傍晚清晨的光線,我們也無心在景區游覽,決定還是持過山條走穿過景區的路線往林西鎮去——雖然這條路線繞了點,可總比從前一天的路出去要強多了。

“阿斯哈圖”在蒙語中的意思是“險峻的岩石”,也就是石林的意思。這裡的巨石均分布在山脊上,為帶有橫向紋路的花崗岩,一看便知是古冰川運動的傑作。阿斯哈圖石林的獨特之處在於經過了數萬年的風化過程後,巨石裂為石牆、石柱、石筍,這些奇形怪狀的石頭聚集在一起,仿佛殘敗然而堅實的城堡一般昂然聳立。

若有時間,在這裡逛逛倒也不錯,可惜我們今天還要狂奔800公裡趕回北京,只得走馬觀花。

傍晚如能在這安靜的石林中露營,在這些巨石的庇護下入眠,那會是多麼美好的一次體驗,天意弄人,早知道能繞路進阿斯哈圖,何必走那條爛路。

中午,我們再次回到前一天進入阿斯哈圖的那個岔路口,終點又回到起點。

從岔路繼續向前,只需要不到一小時的時間便可抵達達裡諾爾湖邊。

達裡諾爾位於貢格爾草原與渾善達克沙地之間,湖的東側與北側為廣闊的綠色草原,而南側和西側則是一眼望不到便的貧瘠沙地。若不是達湖擋住了風沙,保存了水土,恐怕貢格爾草原也早已變成沙地了。

慕容駕駛切諾基在沙地上撒了會歡,找到了一處可以前往湖邊的小路,那裡已有一隊當地蒙族村民在湖邊游泳、燒烤了,他們駕駛的是一輛70年產的北京牌皮卡,車身已經完全褪色,滿是斑駁,可據說動力還好的很,確實一般的兩驅汽車也開不到這裡。

這裡是達湖的南岸,岸邊有質地細膩的平坦沙灘,眼前的達湖正如海洋般浩瀚,是個玩水休閑的好地方。



安排極為飽滿的三日旅行最終結束在達湖的沙灘上,這三日對於我們來說是如此的豐富,以致於我總覺得自己已經離家很久了。

返回北京的路途上,我們對“真正無邊無際的大草原”上一味的綠色也產生了審美疲勞,我開始思念9月下旬塞罕壩的五彩斑斕了。

【路書】

以石林售票處作為0公裡處;

31.4公裡,穿過景區到達板石房子鎮,右轉;

152公裡,經棚;

215公裡,達裡湖南岸岔路,左轉(標志是“駱駝山”,一處頗為怪異的山岩);

249公裡,到達達裡湖南岸湖邊,游玩後返回;

265.4公裡,到達達湖北岸岔路,左轉走北岸以及漁場線路;

311公裡,岔路右轉(這個岔路容易走錯);

343公裡,到達207國道,左轉(收費站收費10元);

424公裡,桑根達來收費站(收費15元);

482公裡,哈畢日嘎收費站(收費10元);

650公裡,張北縣,上張石高速走北京方向,在張家口轉丹拉高速,再轉京張高速(過河北-北京界康莊收費站收高速費65元);

890公裡,返回北京(出高速收費35元)。

景區門票摘錄:

1、塞罕壩國家森林公園門票:75元/人

2、塞罕壩門票:70元/人

3、阿斯哈圖門票:100元/人

歡迎光臨木吉他的行色空間:http://***/JasonHou


精選遊記: 赤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