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到巴色
早上六點,我和阿蓉收拾了背包,找到阿婆結清住宿費,來到東德島的臨時碼頭,等待來船送我們到對岸的納卡桑村,然後搭乘汽車返回巴色,在那裡轉車去老撾的首都萬像。
中午時分再次回到巴色,第一件事就是跑去office問去萬像的大巴,竟然沒有日班車。雖然攻略上也只提到了夜晚的臥鋪車,但我們總存了僥幸心理,希望能早點坐上車。問了幾家office,不僅沒有日班車,而且夜班車的臥鋪票價都相當貴。
阿蓉讓我看行李,自己跑去另一條街打聽,我知道阿蓉非常能干,定不負所望。果然不久阿蓉回來說,找到了一家餐館代購點,票價比office便宜。其實即使這樣臥鋪票仍然貴,約合人民幣120塊左右。
距離晚上8點發車還有八個鐘頭,我和阿蓉站在一家印度餐館門口,看著明晃晃的太陽發呆。忽然看見對面有一家中國餐館,為了安撫吃了20天炒米飯、春卷而抗議起來的胃,跑去點了麻婆豆腐和肉末茄子,花費4美元。這是出國後第一次吃到中國菜,很激動,但因菜量較大,居然剩下一小半,罪過!
即使磨磨蹭蹭,和安徽來的店主聊天、喝免費的熱茶、不停地嗑瓜子,踱出飯店時也不過才2點。穿過馬路,進了一家網吧。每小時4.8元人民幣,相比島上的20元是便宜很多了,但是比起越南的1塊錢,還是貴很多。
從網吧出來,沿著馬路閑逛。巴色是個非常小的小城,僅有的幾條街一會兒就走完了,阿蓉去逛集貿市場,我就坐在市場台階上等她,打量著來來去去的行人。我發現這裡的女孩子臉上的輪廓非常柔美,身材也好,只是在高溫中沒有力氣去搭訕。
2、開往萬像的臥鋪車
在國內我坐過很多次長途車,也包括臥鋪車,最令人難忘的是從青藏線進藏時坐的臥鋪車,小命差點丟在路上。後來再坐任何車,我都是泰然處之,卻沒有料到,等我們上了開往萬像的臥鋪車後,還是吃了一驚。
我開始還以為,這裡的臥鋪車和中國的臥鋪車一樣,一人一個鋪位,買票時看了汽車的圖片還對阿蓉誇獎說:你看人家的臥鋪多寬敞啊,睡著肯定舒服。結果卻是兩個人一個床。這怎麼睡呀?如何熬過漫漫長夜?
我倆親密地躺在一起,我伸長脖子看後面的鋪位沒人,問阿蓉:你說車上的鋪位是不是全部賣出去了?阿蓉老謀深算地講:等車開了,還是沒有人的話,我到後面去睡。
我們總是幸運的,我們後面的鋪位果真沒有人,阿蓉身手敏捷地爬了過去,美滋滋地躺下。我笑了,看看周圍,很多人還是擠在一起躺著。如果是不認識的男女,這樣躺在一起多不方便!
我的斜對面睡著一個金發女郎,起初她老老實實地縮在靠窗的位置,等待身邊來一位陌生的、不知男女的同床者。等車開後發現無人,明顯松了口氣,馬上占據了兩個人的位置。但她頭頂正對著兩個空調的出風口,吹得她冷。於是她半仰著臉想要關掉開關,無效。氣得她拍打出風口,受不住冷,只得另想辦法。
她用小枕頭堵住空調出口,將綁在小枕頭上的絲巾兩邊固定在窗簾和隔檔上。幾番試驗,終於成功。好景不長,汽車顛簸起來,枕頭應聲而落。
我看她忙碌半天,雖然徒勞,卻著實有趣。有時候坐在大巴或走在街頭,常常遺忘自己“外國人”的身份,以旁觀者看著別人忙忙碌碌,往往看入迷去。
3、首都萬像
從萬像的汽車站坐TUKTUK車進城,每人一美元。
萬像的早晨很冷,有經驗的人都早有准備,只有我們身著短袖,在晨風中瑟縮地坐在人堆裡。還好TUKTUK車逐一詢問眾人下車點,並將我們放在投宿的旅館門前。
這個旅館的名字十分有趣,叫Sabaydi Guest House。Sabaydi是老撾最常用的問候語——你好。一進旅館門就須脫鞋,各式各樣的鞋子擺滿了半個客廳,數一數鞋子的數量就可以知道旅館目前有多少人。只是他們的地板並不干淨,我和阿蓉就髒著兩只腳走來走去。
5美元+5000KIP的住宿費看似便宜,實在是因為該旅館提供的設施極為簡陋,我們住的頂層幾乎有草棚的感覺了。
安頓好行李,簡單洗漱一番,就出門去。本來以為萬像的緯度高於順化,應該有些涼意,但是才早上八點,熾熱的陽光已經令人無法忍受了,估計到了琅勃拉邦也不會像在河內那樣冷。
我們去office訂了明天飛往琅勃拉邦的機票。因為汽車票要25美元多,並且要坐10 個小時,還沒有夜班車,這樣的話一天的時間都浪費在路上了。因為時間關系,我們已經放棄了萬榮,想在琅勃拉邦——這個世界遺產城市——多住兩天,所以訂了70美元的機票,只要40分鐘即可到達。
因為小,一天的時間足夠游覽完萬像。萬像人口不多,街道干淨,游客中亞洲人很少,隨處可見鬼佬。
國家歷史博物館不值得去。也許見過太多國內的博物館——我每到一個城市,如果時間允許,必定要去當地的博物館看看——再看老撾的博物館你就感到非常簡陋和簡單,像八十年代中國的科學館。
萬像市中心也有一個凱旋門,這是法國殖民者為了炫耀,仿照巴黎的凱旋門修建的。不過我們現在見到的凱旋門廣場是1974年中國捐資1000萬重建而成,精巧清秀的凱旋門坐南朝北,鋒利的尖頂直刺蒼穹,已經融入了當地的藝術特色。
走了很長的路去看當地非常著名的寺廟:神城寺。這是萬像人氣最旺的寺院,並且不收門票,所以來此進香求簽的人非常之多。據說還有從泰國趕來的信徒呢。
因為不知道所到的寺廟是不是神城寺,去問門口賣小鳥給信徒放生的婦人。她不懂英語,見一位喇嘛走過來,就上前替我詢問。婦人對那年輕的喇嘛非常敬畏,一邊說話一邊在他面前矮下身去,幾乎要下跪一般。我不由地也矮下半個身子。那喇嘛抬抬手,讓婦人起身,然後對我肯定就是神城寺,就飄然而去。後來在在大殿上,看到他為信徒祈福和佩帶布條,神色沉穩淡定,百姓對他都很敬畏。
寺廟後院有個很高的鐵籠子,裡面住了兩只獼猴,神情非常凶狠。這讓我想起西藏桑耶寺後院也栓了一只猴,桀驁不馴。
陽光耀目,我隨處走走看看。一個英俊的喇嘛用電鋸在木板上鋸出花紋,神情專注。幾個喇嘛席地而坐,談論著什麼。兩個小喇嘛在學雕刻,一個老師傅在旁邊指導。大殿中絡繹不絕的男男女女,他們帶來整籃的水果,美麗的花束,大把的香燭,奉獻給彩色燈光籠罩下的佛祖,祈願心中的願望實現。大殿一角的地毯上,一只貓在陽光中熟睡。
一片祥和,如果所有人的人生都能如此。
又去看湄公河。湄公河在這裡是老撾和泰國的國界,河對岸便是泰國的廊開小城。只是沒有想到,在越南所見的浩浩蕩蕩、漫無邊際的湄公河流至這裡,不聲不響地顯出安靜端淑的模樣,身材也苗條起來。
逛了幾個路邊的小店,均價格不菲,於是格外想念暹粒的老市場。
萬像大約是我見過的最不像首都的首都了,它沒有首都應有的氣氛與熱鬧,只有安居一隅的小城鎮的安靜與平淡。“萬像是一副散漫的年畫,想喜慶,卻沒熱鬧起來。但年畫總是年畫,就如首都總是首都。”這是NEWNEW說的,我覺得她的比喻很妙。
08,7,15

(老撾國花——雞蛋花)

(這是在萬像湄公河旁拍到的,兩個小姑娘坐在秋千架上,旁邊是年紀很大的榕樹爺爺。)

(神城寺主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