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老撾1:世外桃源四千美島(上)

作者: 呂自歌

導讀1、 飛抵巴色 早在兩個多月前,我和阿蓉做三國計劃時,就在絞盡腦汁互相幫助著爭取更長的假期。然而遺憾的是,精打細算也終究只有25天,兩人一邊抱怨,一邊只好調整計劃。從柬埔寨的暹粒坐汽車的話要走一天半,因為邊境上只有一個能辦簽證的地方,要繞好大一圈,而巴色的機場就可以辦落地簽證。 那天早上,我起床晚了。客棧旁邊有人結婚,當地風俗要大慶兩天, ...

1、 飛抵巴色

早在兩個多月前,我和阿蓉做三國計劃時,就在絞盡腦汁互相幫助著爭取更長的假期。然而遺憾的是,精打細算也終究只有25天,兩人一邊抱怨,一邊只好調整計劃。從柬埔寨的暹粒坐汽車的話要走一天半,因為邊境上只有一個能辦簽證的地方,要繞好大一圈,而巴色的機場就可以辦落地簽證。

那天早上,我起床晚了。客棧旁邊有人結婚,當地風俗要大慶兩天,所以六點被吵醒後又復睡去。小岡和直子在客棧大廳都整裝待發了,我才匆匆下來,和他們握手告別。小岡和直子坐汽車去泰國,我和阿蓉去老撾。之前我們曾提醒他倆應該去訂暹粒到泰國的汽車票時,小岡結結巴巴的說:他可以和我們一起坐飛機啊。我和阿蓉滿臉黑線,問他:我們要去老撾,你去泰國,怎麼一起坐飛機呀?!

小岡和直子與我們同行十余日,此時終於要分手,我和阿蓉這兩個沒良心的不但不感到難過,反而非常開心——終於不用照顧他們了,終於可以過“二人世界”了。哈哈。

告別儀式完成,阿蓉陪他們說會兒話,我又衝回房間繼續整理行裝。我這個人有個毛病,一到住宿的地方,喜歡把背包裡的東西全部掏出來,想用什麼拿著很方便。但是每次離開就要收拾半天,而且還超愛睡懶覺,所以每次離開的那天早晨,我總是被等的那個,阿蓉總是悠閑地看著我在房間中躥過來躥過去,拿著東西一邊往背包裡塞,一邊嘴裡還念念有詞。

西蒙已經在門口等著我們了。這是個不錯的小伙子,回國後阿蓉將他的照片發到他的郵箱,還收到他的回信致謝。訂機票的時候,辦事員一直叮囑我們要提前兩個小時去,害我們以為有什麼特殊的手續要辦。其實並不。除了辦理登記手續,再辦理世界上最貴的離境稅,交上25美元就被放行了。

暹粒寬敞整潔的機場讓人感覺似乎又回到了大都市,這和距離它不到10公裡的暹粒城、不到30公裡的吳哥窟形成鮮明對比,仿佛它們不該存在於同一個時空。安檢也很順利,只是阿蓉的旅行水壺內的液體被質疑了一下,安檢人員請阿蓉喝了一口,也就放行了。

時間實在太早,我和阿蓉百無聊賴地逛了免稅店,四處走走,然後坐在候機廳裡看停機坪。飛機少得可憐,後來一架也不剩,完全沒有國內飛機起起落落的宏大場面。一片靜謐,陽光透過落地窗,在地上變化著圖案。我開始埋頭寫旅行日記,有時寫著寫著會有一瞬間的恍惚,不知自己身在何處。

45分鐘後,到達老撾巴色,一個不起眼的小城。在機場辦理完簽證,一個小時後我們拿到了我們的背包。因為動作慢,加上有人插隊,我們是最後兩個去取行李的人,一個機場工作人員盡忠職守地守著兩個大背包,我們道了謝,看那人與柬埔寨人的面孔又有些不同,不再那麼黑,眉眼也沒有柬埔寨人那麼深刻,平淡了許多。

2、巴色—納卡桑村—四千美島

走出機場,才發現這裡真是非常偏僻,機場外的馬路上半天也沒有一輛車開過,但是機場叫車的費用又讓我們咋舌。我和阿蓉都是膽大厚臉皮之人,也不擔心,背著背包就准備在馬路上攔車。

陽光極為熾熱,我們仿佛將柬埔寨的陽光也一並帶來了。

也是我們好運,才站了沒一會兒,一輛小型卡車停在馬路邊,一個戴墨鏡的年輕男子下了車,我們忙上前請求搭車。男子摘下墨鏡,竟是與眾不同的英俊(也許善心人給人的感覺就與眾不同吧)。他簡單問了我們幾句,就說他要去接他的媽媽,要我們等他一會兒。

我和阿蓉大喜,將沉重的背包扔進車鬥,人也爬了上去。正在感慨好人真多啊,就見那人和兩個女人走出來,阿蓉這個有眼色的小妮子忙下車跑去幫忙拿行李。

坐在小卡車的車鬥裡,熱熱的風吹亂了我們的頭發,但是兩個人都感到幸福——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過於免費搭車了吧。

也許凡事不能太樂觀,到了巴色市區,那人下車說我們不同路,並招手叫了一個TUKTUK車司機來,自己揚長而去。我們詢問哪裡能搭到納卡桑村的汽車,那個黑心司機問我們要3美元送我們去汽車站,我們嫌太貴,他說換成當地貨幣基普(KIP)可以便宜一些。

我們就跑到掛著兌換貨幣標識的商店去詢問,1美元兌換9000 KIP,這和我們出發前查到的10500相差甚遠,於是只兌換了一點,夠在四千美島用就行了。我們當時以為到了首都萬像彙率可能會高一些,畢竟巴色是個非常小的小城,卻沒有想到KIP的彙率在我們游覽老撾的7天中竟沒有停止下跌過。

這樣的小城鎮也找不到一同搭車的人,我們只得上了黑心司機的TUKTUK車。到了汽車站——其實是個農貿市場一般的地方——TUKTUK車司機指給我們看要坐的車,讓我們小小地吃了一驚。那是一個小型的卡車,其實就比三輪摩托車大一些,搭了頂棚,兩邊用鐵條焊住,防止有人跌下去,又在中間放了兩條長凳,還可以坐人。

因為語言不通,加上欺生,他們收了我們每人20000 KIP。後來車子一路走一路停,每到一個村莊我發現當地人給的錢遠遠少於我們給的,到了納卡桑村我也終於知道,其實每個人的車費才10000 KIP,而且是可以到了目的地才給錢的。

我和阿蓉將沉重的背包遞上前去,車頂有小伙子接住,同其他行李綁在一起。狹小的車廂坐滿了人,行李眾多,不知誰買的西瓜滾的到處都是,差點將我絆倒。眾多當地人中,一個老外笑眯眯地坐在其中,我和阿蓉有點驚奇,後來同他搭了話,原來是從德國來的小伙子,目的地也是四千美島。

我在狹小的長凳上無法轉身,加上天氣炎熱,車廂中又人滿為患,十分很難受。又等了一個小時,車終於開了,我將頭側對著鐵條,吹著小風,感覺舒服多了。

車子走走停停,一點也不著急。每到一個村莊,就有許多小販蜂擁而上,舉著烤雞翅,包在樹葉中的白米飯,各種不知名的果子,拍著鐵條叫賣。我只在飛機上吃了一點東西,現在自然是餓了,但是因著黃塵漫天的馬路,打著赤腳一身塵土的小販,不知什麼時候做好的食物,高溫的天氣,卻是一點垂涎的念頭都沒有,只盼著快快到達四千美島,好找一家餐館大吃一頓。

車行三個多小時,終於到達納卡桑村。納卡桑村不過是湄公河邊一個非常普通的漁村,不過因了四千美島,這裡也逐漸商業化起來。但是在我眼中,它仍然顯得落後而貧苦,只是一個村子而已。

其實車子會一直開到碼頭邊,但他們要我們在距離很遠的地方就下車,那個德國青年也下來了。我們三個一起在熾熱的陽光下,向著碼頭走去。車子又開動了,車上的當地人看我們狼狽的樣子,都在竊笑。後來在琅勃拉邦,我們又被騙一次,差點上不了回國的車,於是淳樸的老撾人民在我的印像中就不太好了。問德國青年,他要去東德島(DONG DET),我們剛好同行。

由北至南流過老撾全境的湄公河,在到達老撾南部與柬埔寨交界處,由於河道較寬,在枯水期形成大大小小的衝積島,這就是四千美島(Four Thousand Islands)。四千美島直譯過來是“四千個島嶼”,但是為了強調它的美麗,翻譯者加了個“美”字,就立刻顯得生動而脫俗。四千美島由眾多島嶼組成,其中有常住居民且名聲較大的是東孔島(DON KHONG)、東德島(DONG DET)和東肯島(DONG KHON)。游客一般集中在最大的東孔島,那裡的飯店也較多,但是我們看資料覺得東德島更好,於是買了15000 KIP的船票上島去。


(你看那只水牛和人們一起分享沙灘,多麼和諧)



(暮色中的情侶)



(椰林下的人家)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