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之行-大同-雲岡石窟

作者: 越玩心越野

導讀突然下決定要去山西旅游,其實已經蓄謀了好幾個假期了,這次終於跟著小馬得償所願。坐了晚上10點的火車,隨著成群結隊的學生從天津北站去大同。 一路很熱,原來綠皮車的臥鋪是沒有空調的。這一年T字頭的坐多了,以為都那樣呢。 真是犯了經驗主義錯誤。不過早上7點在大同下車,真是很涼快呀。 不得不說一句,大同的早晚溫度還是很低的。如果夏天去,要備好長袖 ...

突然下決定要去山西旅游,其實已經蓄謀了好幾個假期了,這次終於跟著小馬得償所願。坐了晚上10點的火車,隨著成群結隊的學生從天津北站去大同。

一路很熱,原來綠皮車的臥鋪是沒有空調的。這一年T字頭的坐多了,以為都那樣呢。

真是犯了經驗主義錯誤。不過早上7點在大同下車,真是很涼快呀。

不得不說一句,大同的早晚溫度還是很低的。如果夏天去,要備好長袖。

來之前就聽說大同現在在修路,真是如此。不過和我們後幾天的路況相比,已經很不錯了。

稍事休息,小馬帶我去吃著名的大同涼粉。真是好呀,爽滑可口。吃到嘴裡跟果凍一樣。

吃完簡單逛了大同的商業街,新修的明清風格的商業街很有特色。古色古香的。

中午飯我們在著名的東方削面解決,真是太火爆了。我已經很久沒看到這麼多人的飯館了。

面的味道也好,而且還便宜。要想吃的話一定要早去,不然就得等好久才有座位。

吃過午飯就在街上就有去雲岡石窟的直達車,非常方便。

坐了大約一小時的車我們就來到雲岡石窟,因為前幾天剛剛傳完火炬,這裡很整潔。

因為有學生證,門票半價,30元/人。找到小馬的導游朋友,開始正式參觀了。

因為五月剛剛去過洛陽龍門石窟,兩個月後來到雲岡,兩個城市,卻穿越了歷史。

到了雲岡,我才知道原來大同也是做過都城的古城了。北魏王朝開國都城平城。

補歷史一小段:

北魏(386年-534年),中國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又稱後魏、拓跋魏、元魏。鮮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自公元386年,拓跋珪稱王建國,至534年魏孝武帝兵敗逃往長安投奔宇文泰,歷經十四帝,凡一百四十九年。初,建都雲中,盛樂,398年,遷都於平城(今大同),439年,拓跋燾統一北方。拓跋宏493年起遷都洛陽,大舉改革。534年,分裂為東魏與西魏。

石窟始鑿於北魏興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於北魏遷都洛陽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則一直延續到正光年間(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鑿,東西綿亙約1公裡,氣勢恢弘,內容豐富。現存主要洞窟45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51000余軀,最大者達17米(三大石窟中最高的一座造像),最小者僅幾釐米。按照開鑿的時間可分為早、中、晚三期,不同時期的石窟造像風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礡,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中期石窟則以精雕細琢,裝飾華麗著稱於世,顯示出復雜多變、富麗堂皇的北魏時期藝術風格。晚期窟室規模雖小,但人物形像清瘦俊美,比例適中,是中國北方石窟藝術的榜樣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樂舞和百戲雜技雕刻,也是當時佛教思想流行的體現和北魏社會生活的反映。(摘自百度)

最愛的十六窟因為光線不好,實在照不出好圖。只能在記憶中回味了。

個人覺得雲岡石窟更美於龍門。可能是因為沒有風化的顏色,可能是因為那些美得讓我驚嘆的佛像,也可能是別的原因。

總之,雲岡石窟,不虛此行。


精選遊記: 大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