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 2008.6.12 The Mall / 佛羅倫薩
佛羅倫薩(Florence)地區的outlet有The Mall Outlet、Prada Outlet、Richard Ginori Outlet、D&G OUTLET等。其中The Mall裡集中了Agnona、Alexander McQueen、Balenciaga、Bottega Veneta、Burberry、Emanuel Ungaro、Emilio Pucci、Ermenegildo Zegna、Fendi、Giorgio Armani、Gucci、Hogan、I Pinco Pallino、La Perla、Loro Piana、Marni、Salvatore Ferragamo、Sergio Rossi、Stella McCartney、Tods、Valentino、Yohji Yamamoto、Y-3 e Yves Saint Laurent等品牌。地址、電話、前往路線、巴士時間等詳見:
http://www.cabbiavoli.it/agriturismo/pdf/cabbiavoli_guide.pdf
(友情提醒:去outlet購物辦免稅手續記得帶上護照,到機場可以退稅12%)。
步行前往離火車站不遠的SITA汽車站,該站始發前往市郊和鄰近城市的專線巴士,跟售票員報出the mall這個如雷貫耳的名字,很順利地買到了往返6.2歐元的車票。拿到了票.五十分鐘後,到達the Mall。車上基本上都是亞洲人。回來的車是12:45,在同一個地方。不是想像中美國的那種超級大的outlet。小小的一個, 一眼就全看見了。Gucci店裡人是最多了。 Shopping完還有時間在Cafe喝杯咖啡。
回到酒店放好東西就按計劃走在佛羅倫薩的行程。 可惜天公不作美, 剛走到大教堂廣場就下雨了。
聖母百花大教堂 Doumo
聖母百花大教堂,又名“聖瑪利亞·德爾·弗洛雷大教堂”,據說是世界排名第三的大教堂,坐落在佛羅倫薩的中心地帶,與喬托鐘樓、聖喬萬尼洗禮堂相鄰,三者建築風格極為相似。高聳的喬托鐘樓、擁有“天堂之門”的聖喬萬尼洗禮堂、氣質優雅的聖母百花大教堂這一組建築群已成為佛羅倫薩最為著名的地標之一。聖母百花大教堂,意大利名為“Doumo”,意為百花的聖母瑪利亞,百花是“鮮花之城”佛羅倫薩的市花——百合花。聖母百花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為哥特式建築風格,長153米,寬38米,高106米,教堂始建於1295年,主體完工於1496年,但直到1887年聖母百花大教堂才最終完工,期間參與教堂設計的著名設計師有阿爾諾沃·迪卡姆比奧(Anrnolfo di Cambio)、菲利浦•布魯內萊斯基(Filippo Brunelleschi)、埃米利奧•德法布裡(Emilio De Fabris)等,他們分別設計了教堂主體、圓頂及教堂的外牆裝飾等。
初見聖母百花大教堂,一定會被她區別於其他教堂的優雅氣質所感染,少了一絲剛強,多了一份柔美。白色、綠色、淡粉色的大理石所拼成幾何圖案的牆體裝飾,線條明快,將外牆上的雕像、繪畫作品及圓形窗戶襯托地更加精美,在奢華中,盡顯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女性氣質。外牆裝飾所用的白色大理石產於意大利卡拉拉山,又名卡拉拉石;綠色的大理石來源於意大利的普拉托;淡粉色的大理石來源於瑪雷瑪。
聖母百花大教堂的正門為三座青銅大門,每塊都刻有數十塊青銅浮雕,精美、莊嚴、氣勢磅礡,正門之上有聖母瑪利亞的雕像。聖母百花大教堂最為著名的是教堂圓頂,八角圓頂為紅色,頂高31米,最大直徑為43米,以羅馬萬神殿為範本,建成時是當時最大的圓頂,圓頂的正中為尖頂塔亭。設計師菲利浦在設計圓頂時,拋棄了當時建造圓頂的最流行方式——拱架結構,而是采用魚骨結構,以椽固瓦。為了防止競爭對手偷盜設計圖稿,菲利浦在設計時沒有使用一張草稿,全部的設計圖紙和演算都在他的腦中進行,當圓頂建成時,世人為之震撼,連米開朗基羅都贊道:“可以造出比她更高的圓頂,但是不能比她更美。”游客可以登上圓頂,只要走過463級階梯,就可以將佛羅倫薩的全景收入眼中,滿眼的紅屋頂,讓人深深地愛上這座鮮花之城。
圓頂的內壁為巨型壁畫《末日的審判》,由瓦薩利(Vasari)、祝卡利(Zuccari)相繼繪制,是以達·芬奇的《最後的審判》為原型而創作的濕壁畫。在教堂大殿內還掛有許多騎馬肖像圖,在大殿中心的祭台下,有佛羅倫薩第一位主教——聖澤諾比遺體的金銅棺。聖母百花大教堂還有個地下博物館,專門用於展出與教堂、鐘樓、洗禮堂相關文物。
門票:教堂大廳免費,教堂圓頂6歐元/人。
聖喬萬尼洗禮堂Battistero (Baptistery)
聖喬萬尼洗禮堂,又名聖約翰洗禮堂,與聖母百花教堂隔聖喬萬尼廣場相對,毗鄰喬托鐘樓,建築風格與喬托鐘樓、聖母百花教堂略有相似。高聳的喬托鐘樓、氣質優雅的聖母百花教堂、擁有“天堂之門”的八角洗禮堂這組建築群,已經成為佛羅倫薩最為著名的地標之一。
聖喬萬尼洗禮堂外牆裝飾采用白色、綠色大理石交錯鑲嵌而成,白色大理石為卡拉拉石,綠色大理石則產於意大利的普拉托。聖喬萬尼洗禮堂為八角形,外牆分為三層,第一層無窗,第二層有窗,有拱券、壁柱裝飾,第三層無窗,用大理石拼成幾何圖案裝飾。聖喬萬尼洗禮堂是佛羅倫薩現存最古老的建築,據說的建造歷史可以追述到1400多年前,1059年到1128年間,聖喬萬尼洗禮堂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據說詩人但丁就在這裡接受洗禮。
聖喬萬尼洗禮堂殿內較為有名的是天頂的鑲嵌畫——最後的審判,與聖母百花教堂中的壁畫不同,聖喬萬尼洗禮堂內的天頂畫是用類似馬賽克的大理石拼接而成,底色的金黃色使得整個天頂畫更顯華貴,而鑲嵌畫的內容則是關於耶穌、聖母、聖約翰等宗教人物的生平故事。殿內還有逝於1419年聖約翰二十三世的墓。
聖喬萬尼洗禮堂被世人熟知的“天堂之門”,是洗禮堂的東門,是三座青銅大門中的一座,正對著聖母百花教堂。“天堂之門”是由吉貝爾蒂(Lorenzo Ghiberti)創作完成的,他花費了27年的時間,采用透視法將亞當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園、亞伯拉罕用以撒獻祭等十個聖經舊約故事,在青銅大門上的十個小格內生動講述。大門上端的牆面上還有三個天使雕塑,表情自然隨意。“天堂之門”長年關閉以供游客參觀,大門上的浮雕貼有薄金,游客現在所能看到的浮雕為復制品,原作收藏在聖母百花教堂地下博物館內。教堂的北門——曼多爾拉門也由基爾貝蒂所設計、雕刻,有28幅圖畫,多取材於新約聖經,雕刻時間早於東門;而南門——卡諾尼奇門,則由昂得雷阿·皮薩諾設計創作,28幅圖畫生動地講述聖約翰的生平,是三座大門中最早雕刻完成的。
門票:3歐元/人
開放時間:12:00-18:00,周日為8:30-19:30。
喬托鐘樓Campanile di Giotto
喬托鐘樓,坐落於佛羅倫薩的大教堂廣場之上,緊挨著聖母百花教堂,毗鄰聖喬萬尼洗禮堂,建築風格與聖母百花教堂極為相似。高聳的喬托鐘樓、氣質優雅的聖母百花教堂、擁有“天堂之門”的聖喬萬尼洗禮堂這組建築群,已經成為佛羅倫薩最為著名的地標之一。
喬托鐘樓由“現代繪畫之父”——喬托設計,鐘樓也因喬托而得名。喬托鐘樓始建於1334年,最終完成於1359年,高84.70米,寬14.45米,為四方形鐘樓。喬托鐘樓分為五層,第一層為無窗的閉合式結構,這一層的飾板較為精美,多為《創世紀時人類的生活》、《諸善藝》等宗教題材;第二層每一面都雕有4座小型壁龕雕像(雕像為聖約翰和諸先知)及4座假壁龕;第三、四層結構一樣,每面有兩個人字形的新歌特式建築風格的窗戶;第五層也有新歌特式建築風格的螺旋狀石柱窗,每面有一窗。
喬托在建造完鐘樓的地基和第一層後,便去世。此後,由安德裡亞·皮薩諾河、阿爾貝托·阿諾爾迪等設計師,根據喬托所留下的鐘樓設計圖紙建造第二層,基本上尊重原作。第三、四、五層為弗朗切斯科·塔冷蒂設計建造,風格為哥特式建築,多窗。
喬托鐘樓的外牆裝飾與聖母百花教堂相似,采用白色、綠色、淡粉色大理石相互交錯拼接而成,第一層和第二層的羅馬古典風格與第三、四、五層的新哥特風格的完美結合,烘托出喬托鐘樓區別於聖母百花教堂的簡約氣質。喬托鐘樓共有414層樓梯,比聖母百花教堂的圓頂略低一些,不過,在鐘樓看近處的聖母百花教堂的圓頂想來別有一番滋味。
門票:6歐元/人。
開放時間:4月到11月為9:00-18:50,12月到3月9:00-16:20,在關門前40分鐘停止售票。
從大教堂廣場步行到市政廣場。
市政廣場Piazza Della Signoria
宏偉氣派的廣場是佛羅倫薩的政治中心,雕塑林立,使得廣場成為一座名副其實的露天雕像博物館。在這裡你會欣賞到科西莫一世的騎馬像和海神噴泉(1576)。在舊宮前有多那太羅的Marzocco的復制雕像和米開朗琪羅的《大衛》的復制雕像。
舊宮 Palazzo Vennchio
舊宮威嚴雄壯,是哥特式建築(13世紀),94米的鐘樓聳立於廣場之上,高貴典雅。宮殿內部文藝復興風格的裝飾奢華考究,與宮殿簡樸的外觀形成對比。
涼廊Loggia D.Signoria
這條涼廊建於14世紀末,起初是集會的場所,後來改成科西莫一世海外雇佣軍警衛隊的哨所。現今這裡展出古代和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博洛尼亞(Giovanni Bologna)的《劫持薩比內》(1583)和《埃爾科萊與人馬獸搏鬥》,尤其值得一看的是本韋努托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的《佩爾塞奧》(16世紀,雕塑中的帕修斯手舉美杜莎的頭顱。
從這到老橋已經非常近了。
老橋 Ponte Vecchio
老橋橫跨在阿爾諾河之上,始建於距今1000多年前,今天所能見到的老橋是1345年重建的,雖然比原橋時間要短很多,但是對於人類來說,也是一件難得的文物。
阿爾諾河之上的老橋,歷經風雨,7百多年雖擋不住歲月的侵蝕,也應證了那份古老,青苔遍布的老橋至今仍在使用。橋上有許多專門經營金飾品等貴重飾品的商鋪,熙熙攘攘,好不熱鬧,據說這些商鋪早在4百多年前就已經在這裡扎根了,真是名副其實的老字號。在這些商店裡挑些自己喜歡的珠寶首飾,精湛的雕刻技術,異域的設計風格,就是用作收藏也不為過。
關於老橋的傳說眾多,相傳偉大的詩人但丁在9歲時,就對比阿特麗斯一見傾心,難以忘懷,而終於與八年後,但丁與比阿特麗斯在舊橋上再次相見,比阿特麗斯的美震撼但丁的心。雖然比阿特麗斯最終嫁於他人,不久而亡,但是但丁對她的傾慕伴隨一生,他為紀念比阿特麗斯而寫了《新生》,在《神曲》中也是由愛的使者比阿特麗斯引導他游天國,可見其用情之深。在老橋上還可以見到有紀念這一場景的名為《但丁與比阿特麗斯相遇》的明信片。
此外,據說二戰時期,經過多次的轟炸,阿諾爾河上的9座橋都毀於戰火中,就只有老橋絲毫未損,希特勒還下令從佛羅倫薩撤軍時,繞過老橋,而今當年的那些情景已無法再現,但是老橋的傳說仍在繼續……
過了老橋,到了河對岸,目的地是山頂上的米開朗琪羅廣場。雨還在溪溪瀝瀝下,街道上沒有什麼人,特別安靜。
米開朗琪羅廣場Piazzale Michelangelo
米開朗琪羅廣場位於佛羅倫薩市區南端的高地上,是俯瞰佛羅倫薩最好的地方,視野非常開闊,整個城市的面貌盡收眼底,阿諾河上的幾座橋梁沐浴在夕陽之下。站在廣場上,可以眺望佛羅倫薩市的全景,因廣場上有佛羅倫薩的像征——大衛雕像,米開朗琪羅廣場也就成為許多游客開始佛羅倫薩之游的第一站。
米開朗琪羅廣場是由朱塞佩·波吉設計,始建於1868年,從廣場向佛羅倫薩城內望去,紅色磚瓦、古式建築、阿爾諾河、聖母白花大教堂的圓屋頂等等都看得清清楚楚,全景的佛羅倫薩更顯古老和典雅。米開朗琪羅廣場建成時,廣場的中心,擺放了米開朗基羅所雕刻的大理石雕像——《大衛》。上世紀,佛羅倫薩市政府從保護雕塑的角度出發,將雕塑移進了佛羅倫薩美術學院,而廣場上則立了一座青銅制的大衛復制品。
這座青銅制的大衛復制品,雖是復制品,但也可以從他身上領略大衛的那種堅毅的神采、完美的身材、力與美的結合。據說米開朗基羅創作大衛時,所使用的石頭並非一座完好的大理石。就是這塊略有瑕疵的石頭上,米開朗琪羅一改大衛傳統的血腥形像,歷時3年,創造了一個准備參加戰鬥的大衛,緊張的肌肉、專注的神情是那麼自然,大衛也成為米開朗基羅的不朽之作。根據解剖學專家最新研究表明,這座高5.5米的雕像,人體的肌肉比例極盡完美。
到達方式:乘坐12路、13路公共巴士在Piazzale Michelangelo站下車即可。
這裡本應是觀日落最好的地方,可以今天因為下雨的緣故,游人稀少,沒有了往日的嘈雜。
在這還上了一次廁所,有很醒目的路標知道你去,結果就是要收費的0.6歐。唯一一次花錢上的廁所,以後知道了,凡是有標記指引你去的肯定是收費的。
乘廣場上的13路回火車站。廣場上的一個BAR有賣bus ticket,也是輾轉問了幾次才找到這家店。如果上山前在書報攤買好就更方便了。上了車, 票要在黃色的機器上validate一下。快到火車站是上來兩個查票的,抓到三個人,拿出身份證開了罰單。慶幸剛才花力氣找那家賣票的BAR,不然現在就麻煩了。車上寫的最高罰款是240歐。
晚飯還是回到了第一天的Nuti。今天大吃了一頓,62歐。Bruschetta,Steak with Pepper,Spaghetti with Clams,Spaghetti of meat sauce,Espression,1瓶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