柒天·黔之行4(第二天)【下】馬嶺河峽谷

作者: QQKOD

導讀再續書接上一回。上次講到這幾位同胞如朝拜的姿勢朝拜的是何方神聖,非也,非也!只見眼前一條瀑布飛流直下震天動地,激流濺起的水氣直衝谷頂——震撼形容實不為過。馬嶺河峽谷位於興義市南盤江支流馬嶺河上,從河源至河口長約100公裡的流程內,落差近千米,下切能力強,在海拔1200米的坦蕩平川上切割出長達74.8公裡、谷寬50—150米、谷深120-280米的馬嶺河峽谷。而作 ...

再續書接上一回。上次講到這幾位同胞如朝拜的姿勢朝拜的是何方神聖,非也,非也!只見眼前一條瀑布飛流直下震天動地,激流濺起的水氣直衝谷頂——震撼形容實不為過。馬嶺河峽谷位於興義市南盤江支流馬嶺河上,從河源至河口長約100公裡的流程內,落差近千米,下切能力強,在海拔1200米的坦蕩平川上切割出長達74.8公裡、谷寬50—150米、谷深120-280米的馬嶺河峽谷。而作為景區的“天星畫廊”一段,谷底均低於地面200米,以地縫嶂谷、群瀑橫飛、碳酸鈣壁掛而著名。聞名遐邇的黃果樹瀑布落差74米,但馬嶺河峽谷最高的瀑布的落差是280米,所以夠震撼的。馬嶺河峽谷還有“天溝地縫百瀑谷”、“地球上最美麗的疤痕”叫法。


落差有200米以上。馬嶺河發源於烏蒙山系白果嶺,上游叫清水河,中游因兩岸有馬別大寨和馬嶺寨而稱馬嶺河。)

我們游玩的這段峽谷是馬嶺河峽谷的主景區——天星畫廊。這段路程大家走得很慢,慢慢感受,慢慢享受,特別是女同胞們正好可以補補水。大家本想再往前走到瀑布落水的跟前來一張,無耐再靠近就如同落大雨一般,相機沒有防水完全不行。其實在這裡打傘是沒有多大用處的(後面一程穿水簾洞倒還可以發揮一下),瀑布激起的水花是從下向上吹來的。



(爽)



(激流.瀑布)



(大峽谷)



(集錦)

峽谷有一座斷橋,從剩下的半截遺跡可看出橋身石砌,中間的橋礅巧妙地壓在江心的礁石之上再橫跨過對面山崖。當時我就想了解此斷橋其中的情況,但現場沒有介紹,只好暗暗記下,留待旅行結束後再查查資料。經過一番努力大概有了些許了解:據說,這是80年代前的一座老橋,按當時的發展形勢,這條狹窄的石橋應該夠過過行人馬車一類的。後來橋在一次大山洪中被衝毀,現在只剩下一截斷橋,成為了峽谷的一段歷史,也成為了大峽谷的一景——斷橋。

橋上全是青苔,為防有游客雅興大發下去懷古或現場合照什麼的,景區已作了屏障分隔。而新橋就在距谷底兩百多米的上方,一橋飛度氣勢恢宏,從谷底望去仿如天上的彩虹,那就是我們進入景區時經過的馬嶺河峽谷大橋。當時我們在橋上透過車窗看到洶湧瀑布,不多時我們已置身於谷底大橋的正下方了。旅行結束回到家後,在查找舊橋(斷橋)資料的時候想查一查新橋(馬嶺河峽谷大橋),網上給我的資料還是少之又少。

過了斷橋和鐵索橋之後,兩岸的小路變成了棧道,或挖岩壁而成,或架空於水面,時高時低,忽而又鑽進了“水簾洞”,反正後面這半程雨傘是一個不錯的工具,我的風衣擋小水可以,但穿水簾洞就要借助雨傘了,但不一會兒風衣就全濕了,但又不敢脫下來,以至於過了雨灑芭蕉瀑布後上山的休息平台處把風衣一脫,整一個人熱氣騰騰,身上的T恤有白煙飄起。後來在棧道邊有一塊文物石碑,上寫“踩水渡驛道”,這就是峽谷的其中一景——古棧道。聯系斷橋一路走過來可以想像,以前這條棧道確是溝通兩岸的重要通道來的。在沒有新的峽谷大橋之前,人來人往都巡古橋從谷底而過

後面這段棧道都在幾個瀑布之下,我們都要穿過瀑布形成的水幕,站在瀑布之下大量的水鋪天蓋地而來,現場氣氛很緊張的,再加上走在後面的兩位不知何事發起神經,先是擺了個莆士,然後互相撕殺起來,手上的兵器就是在水簾洞前獲得的兩柄三節傘。

這晚是在誠誠大廈樓下的一個餐廳開餐,反正是旅行車車長親自介紹的,出品還過得去。其實大家也確實累了渴了之下也胃口大開,到此為止吃住方面大家都能應付和滿意,我之前估計此行入住的最差的酒店可能會在明天的黃果樹遇上,因為貴陽我們訂的是五星酒店,其它都是四星或當地最好的酒店,重點景區通常店大欺客的(結果有些少偏差)。

為保證腸胃安全,面食和蔬菜是最受歡迎的(我們把吃的重點放在了貴陽),導游和車長都是有意在菜色上滿足我們的胃口。當知道我們喜歡現炒現上吃熱的(誰不喜歡吃熱的?),她每次都要餐廳熱上並親自到廚房張羅,而且感覺每次都要比我們快吃飽了——很好的一個女孩子!


精選遊記: 興義

評論